切手。即手掌挺直全部展开,手指并拢,像一把斧子嗖嗖地劈下,表示果断、坚决、快刀斩乱麻等。
啄手。即手指并拢呈簸箕形,指尖向着听众。这种手势具有强烈的针对性、指示性,但也容易形成挑衅性、威胁性,只对相识或与演说者有某种关联时才使用。
剪手。即手切式的一种变异。掌心向下,然后同时向左右分开。这种手势表示强烈的拒绝。
伸指。即指头向上,单伸食指表示专门指某人、某事、某意,或引起听众注意;单伸拇指表示自豪或称赞;数指井伸表示数量、对比等。
包手。即五个手指尖相触,指尖向上,就像一个收紧了开口的钱包。这种手势强调主题和重要观点,在遇到具有探讨性的问题时使用。
推手。即指尖向上、并拢,掌心向外推出。这种手势常表示排除众议,一往无前的手势,显示坚决和力量。
抚身。即用手抚摸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双手自抚表示沉思、谦逊、诚恳;以手抚胸表示反躬自问;以手抚头,表示懊恼、回忆等。
握拳。即五指收拢,紧握拳头。这种手势有时表示示威、报复;有时表示激动的感情、坚决的态度、必定要实现的愿望。
手势还有如下特点:
能代笔描绘形象。人们常常用手表示物体的大小、高矮、长短等。戏剧中手势更多,开门、关门、骑马、上车,都可以运营手势表现出来。
能传达强烈的感情。手势可以表示强调,如欢乐时手舞足蹈;愤怒时紧握拳头;懊悔时拍腿顿足;勇敢时拍胸而应;痛苦时捶胸顿足;失望时双手捂脸。有的手势令人远远地感到他的热情和欢喜;有的手势却轻率得像个阿飞;有的手势漫不经心。有的手势使人觉得洋洋自得;有的手势告诉你他非常作常之忙,正要赶着办一件紧急的事情;有的手势又告诉你他有要紧的事情要向你谈,请你等一等。
能指示方位或借代事物。问路时,人们常用手指指示方向;在人群中寻找某人时亦用手指点。另外,手势可代替数目,中国人吃酒划拳的手势就是以指代数。
握手技巧
握手在现代社交中非常普遍,除了传统的表示友好、亲近外,还表示见面时的寒暄,告辞时的道别,以及对他人的感谢或祝贺、慰问等等。握手不仅是中国人最为常用的一种见面礼和告别礼,而且在涉外交往中也普遍适用。
握手的感觉比礼节性要求的内容更丰富、细腻。紧紧相握、用力较重是热情诚恳、或有所期待的表示;力度均匀适中,说明情绪稳定。握手既轻且时间短,认为是冷淡不热情的表示;握手时拇指向下弯,又不把另外四指伸直,则说明不愿让对方完全握住自己的手,是对对方的一种藐视。用两只手握住对方的一只手,并左右轻轻摇动,是热情、欢迎、感激的表现;反之,刚触到对方的手掌便立即放开,是冷淡和不愿合作的反映。
握手时手指微向内曲,掌心稍呈凹陷,是诚恳、亲切的表示。握手之时,掌心朝下显得傲慢,掌心朝上则显得谦恭,而伸出双手去捧接对方的手那更是谦恭备至了。
一本名为《升起的信心》的书中写道:“有一种手不带热情。若像爪子、鱼鳍和一块温布在手上,还可以握住。若像一块未烘过的面团,或一块湿冷的东西,却要躲着它。若像充满罪孽的贪婪,要甩掉它,就像甩掉一块烧着的炭火一般。”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个长者对我们说要教我们如何像个大男人般地握手,其中包括如何抓住对方的手,如何牢牢地握紧,以及如何放松;但是没有人教一个职业妇女如何“像个女人”般地握手。由于不断地碰到男人自动地伸出手来,“像个男人”般地问候她,所以女人从自我防卫中,发展出一种坚定有力的握手方式。女人向其他的女人表示真诚的感情,尤其是在“危难”之中,并不握手,而是温和地拉起对方的双手,并且以同样的面部表示,来表达她深深的同情,有的人还会加上一个拥抱的动作。一个女人很少会对男人这样,这似乎是特地为了和同性沟通时而保留的。除非她和这个男人关系不同寻常。
握手时只轻柔地触摸,这种人随和豁达,颇有游戏人间的洒脱。握手时抓紧对方久久不放,这种人情感丰富,性喜结交朋友,一旦建立友谊,则矢志不渝。握手时习惯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这种人热诚温厚,心地良善,对朋友最能推心置腹,喜怒形于色且爱憎分明。握手时紧抓对方不断摇动,这种人生性乐观,对人生充满希望。他们因积极热忱而受人倾慕爱戴。握手时只用手指抓握住对方而掌心不与对方接触,这种人个性平和而敏感,情绪易激动。不过,他的心地善良,并富有同情心。握手时紧抓对方手掌用力挤捏,令对方痛苦不堪。这种人自信心强,精力充沛,为人则偏于独断专行,但组织力及领导才能都很突出。握手时力度适中,动作稳实,双目注视对方。这种人思想缜密,擅长推理,个性坚毅坦率,有责任感而且可靠,经常为人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每当困难出现时,总是能迅速地提出可行的应付方法,很得他人的信赖。
握手还可以表示感谢、祝贺、鼓励、慰问之意。有人矛盾和解了,双方多习惯用握手为礼。
沉默是金
推断事物时,即使十句话中有九句对,也不见得会获得好评,而被视为才智卓越的人;相反地,只要说错一句话,就会受到各方的攻讦。又如所想的十个计谋中,即使有九个获得成功,也不一定被推崇;然而,只要有一个计谋失败,就会为世人所讥笑。因此,君子宁可保持沉默,也不急于发表高论。
侍候有德之人时应注意小节。如果君子尚未开口,你就抢着发言,就会被认为性情过分急躁;相反地,长辈和你谈话时,你却保持缄默,这未免有失礼仪;假使你根本不顾虑他人的脸色,一味地高谈阔论,就与瞎子无异。所谓的“躁”,不是指侍奉有德之士或长辈时,迫不及待地发言,而是指“多嘴”。当然,过分沉默也不是好事。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中肯的言论,才能获得他人的敬重。
说话应谨慎,指的是舍弃那些不可说的话,而只说应说的话。祸从口出而使人身败名裂,福自心生而使人添色增光。有时说话的人并无恶意,但对听者而言,却可能是伤及他的自尊心的恶语。人们说话应谨慎,只说该说的话。
话说得得体,则让人高兴;反之,只会让人伤心。一句话是同一个意思;出自两个人之口,听起来也有区别。你自己信口开河,根本意识不到会伤害人,但别人认为你是有意的,俗话说“口乃心之门”,你明显是故意伤害他。
不爱说多话的人,他内心并不是糊涂得无话可说,而是他明白话说多了鲜有不败事的道理。
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莲花池上,面对诸位得道弟子,突然作拈花微笑,众人不解其意,而只有迎叶尊者领悟了佛祖的意思,他会心一笑,于是就有了禅宗的起源。孔子观于后稷之庙,有三座金铸的人像,几次闭口不说话,只有它的背上铭刻了几句名言:“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无多事。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释迦牟尼佛作拈花微笑,孔子铭刻“无多言,无多事”,这两位东西方的圣人的行为,寓意深刻。它劝诫人们:为人宁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不骄不躁,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可以自作聪明,喜形于色,溢于言表。
有一首诗写道:“缄口金人训,兢兢恐惧身。出言刀剑利,积怨鬼神嗔。简默应多福,吹嘘总是蠢。”善于掩饰自己,不让他人觉得你深不可测,从而集中心思与力量来对付你。这便是“沉默是金”的道理。
学礼以立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礼貌,礼貌待人,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是一个人心灵、语言、行为三者的有机统一。
荀子说:“没有礼貌,人就不能生存,事业就不能成功,国家就不能安定。”礼貌待人,是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它能使社会和谐而有秩序,从而维护着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礼貌,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来而不往非礼也”,只要求别人尊敬你,你不尊敬别人,这是不礼貌的。
《西游记》中讲述的唐僧,真有其人,法名玄奘。在他的传记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年八岁,父坐于几侧口授孝经。至‘曾子避席’忽整襟而起,问其故。对曰:‘曾子闻师命避席,吾今奉慈训,岂敢安坐。’父甚悦,知其必成。”
这段记载包含两个故事:一是孔子学生曾子,当老师与他讲话,他马上离坐站起来,以表对师长的尊敬;二是玄奘听到父亲讲述“曾子避席”后,也立刻离开座位站起来,表示学习曾子,尊敬父亲;从他们俩人的事例,不难看出我国人民讲究礼貌的风习由来已久。
待人讲礼貌可概括为六个字:文雅、和气、谦逊。
文雅,是指要学会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您好、谢谢、再见、请多包涵、真对不起”之类的礼貌用语;表现在行动上就是礼让。
和气,就是要以理服人,心平气和地同别人讲话,不能强词夺理,恶语伤人。在香港,政府推行“公务员礼规”,规定说话必须和气,有礼节,警员检查完人们的身份证,会客气地说:“打搅了!”承建商在工地板墙上写着“地盘施工,各位小心行走,不便之处,请诸君多多包涵”。
谦逊,就是多用讨论、商量的口吻说话,不盛气凌人。客人来了,热情招呼:“您请坐!”送客时说一声:“希望您一定再来!”有人在汽车上挡道,说声:“同志,请让一让!”谦逊的日气,让人乐于接受。
一个人需要有礼貌,这是做人的根本。在家里对父母、兄弟姐妹要有礼貌;在学校对老师、同学要有礼貌;在单位对领导、同事要有礼貌;在公共场合要扶老携幼,“长者先,幼者后”。
孔子曾告诫人们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如果没有礼貌,怎么能做好人呢!
自重自敬
成功的人生属于那些自我感觉良好,总是快活而满怀希望的人。他们微笑着面对世界,微笑着处理事务,微笑着接受人生的一切变故或者机会。
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是自己珍爱自己的人。这是人生奋斗中一种健康的心态。当你具备这种心态,你便是成熟的人,可以从容地参与人生的奋斗。
人人都有天生的自爱情结。这种与生俱来的自爱情结,利弊共存。
自爱的坏处在于,由于自恋,往往会使人产生自负、自傲、自满、自大、自卑等等的心理,然而只会让别人耻笑,瞧不起;而有理智的人,自恋使自己感到自信、自尊、自强,并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言而喻,他由于自重自爱,于己于社会都带来了利益,别人自然尊敬他。因此,适当的自爱,带给人们的常是快乐与成功;而过分的自爱只会是痛苦、不安、失败,只会遭受别人的唾弃。
学会珍爱自己,并不是让自己虐待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又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立穿引黑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一个崭新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到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清晨。
当然,适度的自爱,并非自我欺骗,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敬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强壮更为自由,也可以让我们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仪态语言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运营语言来沟通双方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而善于运用仪态语言往往也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在当今人际交往中,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但语言功夫独到,会说各种得体而恰如其分的交际语言,而且要懂得和用好仪态语言。
一个人他的仪表出众,语言得体,但在各种礼仪和交际场合,只要偶然失态,做出一些失礼的举动,便可彻底破坏他辛辛苦苦建立起的良好形象。
仪态语言,有人又称为身体语言,指的是任何说话以外的表达或沟通的方式。这种语言有有意和无意之分。
很多人认为仪态语言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必刻意去学,其实这种想法很错,也很可笑。
仪态语言就如同说话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而且这种规律会随着客观条件的许多因素而改变。这些因素包括地方风俗、社会阶层、年龄和社会背景等等。
在农村的村民和在城市的外企的经理,他们的身体语言千差万别、大相径庭。他们各有各的仪态。
在香港,你碰到茶座临座的美女对你嫣然一笑,你可以根据这一身体语言猜测或许她对你有好感,但在处处充满浪漫情调的巴黎市拉丁区的咖啡厅里,这样的行为什么也不代表,你的猜想只能是自做多情。所以,在保守的地方和比较开放的地方,仪态和身体语言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住在开放的哥本哈根的丹麦女孩去到澳洲保守的塔斯曼尼亚去的话,她必须调整自己惯用的那些身体语言,否则的话,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英国有一所大学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筛选某一项职位的面试过程中,把每一位申请人的面试情况偷偷拍录下来,然后在一群人面前面试录相的开头三分钟片段,并请这些人根据录相片断评估那些申请人。
之后,又在另一批人面前,放映整个面试录相的全过程。
开始三分钟片断里,申请人给人的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与他在整个面试后给人的印象相同。也就是说,这头三分钟里他的身体语言极为重要。在头三分钟里,申请人大概只是听主持人说开场白,他只可以用诸如笑容、点头等身体语言做出反映。
了解身体语言,学会妙用身体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有意地透过适当的身体语言来建立你良好的形象。这是做人最起码的技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