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名利,有名就有利,甚至名本身就是利,不然就没有那么多人为名前赴后继。一个人成为名人,必然身价倍增,同时也会使金钱滚滚。当然不能要虚名。
名人价值
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栏目曾经探讨过一个问题:名人做广告好不好?
在这个讨论中我国一位著名广告人曾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是不是名人做广告,只要给企业带来好的效益就是好广告。”
他坦率地一语道出名人做广告的天机。
l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而在这众多焦点中,卡尔·刘易斯更成为人们追棒的中心。在这期间,刘易斯为松下电器做广告,在付出高额费的同时,由于刘易斯的广告,松下电器公司录相机七月份的销售量上升了8%。
与此同时,一直与刘易斯角斗的加拿大短跑名将本·约翰逊也在为耐克运动鞋做广告。
名人广告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是巨大的,世界各地的体育爱好者们对这两位短跑名将的关注也是空前的,早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他们的百米赛跑被称为“世纪大战”。在汉城奥运会前夕,约翰逊与有关方面的广告契约金额达到了2500万美元,按他的9.83秒的世界纪录,他记录的每一秒钟的广告价值达254万多美元。
1988年9月27日,国际奥委会新闻发言人谢尔瓦尔伊尔在汉城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约翰逊因服用兴奋剂被取消比赛资格,他所创造的男子100米世界纪录和男子100米金牌也被取消。这样,那金额达到2500万美元的广告契约也被取消了。
在一定意义上说,名人广告的背后,是一场金钱的战争。广告主需要名人,而名人也可借广告获利。
1990年,被称为“网球皇后”的德国女将格拉芙广告收入达800万美元。就在同一年,捷克网球手伦德尔与美津浓体育用品商的合同金额达到2000万美元。
美国著名篮球明星、外号“芝加哥公牛”的迈克·乔丹,每年可以与耐克运动鞋、麦当劳快餐、可口可乐饮料等互不相干的商品广告中获得1500万-2000万美元的收入,仅1991年夏天和夸克燕麦片公司所鉴的为盖托瑞牌夏季运动型饮料的为期10年的广告合同,酬金就达1800万美元。
美国职业自行车手克雷克·莱蒙德早年因打猎中猎枪走火,胸部进了60颗子弹,经手术取出不少,但仍有32颗未能取出。这使得观众团同情而特别关注他的赛事,也特别关心他的身体。当他在1989年和1990年环法自行车大赛中获胜时,他的年广告费一下子就达到320万美元。
美国著名高尔夫球手帕尔墨,在职业球手生涯中,共获得61块奖牌。他为人和蔼可亲,深受人们的喜爱。他也是广告主亲睐的对象,他的广告契约从出租车、百货商品、石油产品、鞋类、手表等等。1990年,已经60岁的帕尔墨全年广告收入达到900万美元。
据统计,在1991年的美国广告中,平均5个电视广告中,就有1个是名人广告,有许多名人在广告中出现的频率,要比他们在电视节目、电影中出现的次数还多。
并非所有的名人广告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时广告主是“花钱找罪受”。
1984年,百事可乐公司以500万美元的巨款与麦当娜签约,以她为模特儿为百事可乐拍摄电视广告。但过于“花哨”的麦当娜并不被看好,投巨资拍摄的“超级广告”,刚刚播出第一天,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许多人纷纷指责百事可乐行为不当,宗教界更是提出强烈抗议,坚决进行抵制。迫于社会的压力,百事可乐只得停止了广告播映,巨额的广告费和拍摄制作费付之东流。
新中国的广告起步较晚,新中国的名人广告更晚,1979年1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一,上海电视台播出了我国大陆电视史上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桂补酒。
1988年,中国大陆电视史上第一个名人广告出现了。被称为“悲剧皇后”的电影演员潘虹为霞飞金牌特白蜜作电视广告。生产该产品的霞飞日用化工厂是一家残疾人占相当比重的乡镇企业,潘虹以赞助的形式做此广告,几乎没有拿什么酬金。
在中国以名人做广告引起较大争议的是电影演员李默然。他为南方制药厂的“三九胃泰”做了广告,被付酬金20万元。在那个年代,20万元无疑是天文数字。在电视屏幕上短短的几句话就可以获得这样的报酬,显然很多人接受不了。李默然也因此未拿这20万元,而是把它捐给了第二届中国戏剧节。
在此之后,名人纷纷加入广告大军。一时间成为中国广告的一大景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因其在数学领域里的杰出成就而成为又红又专的典型,但他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吉林某药厂生产“安神补脑液”为陈景润赠药,这次活动被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报道,该产品一下走红。
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20世纪70年代患上了脑血栓病,服用了某厂生产的“麝香心脑乐”效果很好,之后又服用了该厂的“豨莶通检丸”,觉得效果非同一般。该厂请新凤霞做广告,新凤霞义务为该厂做广告。
之后,名人乐此不彼开始做广告。
巩俐为美的空调做了广告。
马季为活心牌胶囊和山海丹做了广告。
成方圆为草珊瑚含片做了广告。
葛优为双汇、南极人保暖内衣做了广告。
陈佩斯为龙丰面、丽白洗衣粉、昂立一号、北极绒保暖内衣做了广告。
港台明星也加入了这支队伍。周润发、刘德华、黎明、张曼玉等大牌明星都加入这一行列。
在这支广告大军中有电影明星、电视明星、歌星、笑星、体育明星等不一而足。
过多的明星广告使明星们的片酬水涨船高,但明星的可信度却在大大降低。国际广告杂志社、BBI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IAI国际广告研究所对明星广告形象做了抽样调查,调查选取了当前在电视广告中暴露频次和观众的知名度都比较高的十位明星,依可信度平均分(满分为10分)排名先后为:周润发(3.59分)、成龙(3.44分)、刘德华(3.27分)、谢霆锋(2.96分)、赵本山(2.72分)、濮存昕(2.69分)、胡兵(2.65分)、范晓萱(2.59分)、赵薇(2.58分)、巩俐(2.44分)
正如许许多多的事物一样,明星广告有其两面性。无论对品牌还是明星来说,明星广告都是一把双刃剑,利弊相间,消费者、广告主、广告人和明星协调得好,可以起到良好效果,否则,必然有受伤者。
皮格信念
“我看她成功了!她确实成功了!”
乔治·肖伯纳的剧本《窈窕淑女》中的男主角亨利·希金斯曾叫喊过这样一句话。希金斯扮演者瑞克斯·哈里森的这句台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削伯纳笔下的“皮格马利翁”。为什么希金斯如此激动?因为他成功地使一个粗俗的伦敦东区的姑娘变成了在一个上流社会中地位稳固、谈吐文雅、风度迷人的女人。希金斯和一位绅士打赌,说他能重新塑造伊丽莎·都利特尔的形象。他打赌的动机不是贪恋钱财,而是出于骄傲和自尊。他是想显示给皮克林上校看看:他能做在别人看来是无法做的事。对于他本人和他的学生,赌注的主要成分是那些无形的东西:证实观点、自我发现和更加广阔的前景。而今天,在改变形象上所下的赌注已经飞涨,但在理论上与皮格马利翁的信念依然相同:在任何领域内,运营形象塑造和声望推销,都可以使普通人成为名人。
改变人形象的信念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奥维德的古代神话中,皮格马利翁是个憎恶女人的青年。他专心致力于雕刻一个完美女人的形象,为的是显示给男人们看,他们所不得不忍受并与之相处的女人们的毛病。他一边想像着完美女人的形象,一边雕刻。雕像完成后,皮格马利翁陷入了爱情之中。但这座象牙雕像不能与他交流,于是他变得郁郁寡欢。这件事引起了爱神阿佛洛狄特的注意,使她对这种新型的恋人非常感兴趣。有一天,当皮格马利翁深情地抚摸这座雕像时,阿佛洛狄特赋予了雕像生命。就像这类故事常见的结局一样,皮格马利翁和他那完美的女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借助神赐,皮格马利翁得到了幸福的结果。在肖伯纳对远古神话进行改写的现代剧本中,神的力量被人的力量所取代。这个人就是指语言学教授、形象再造者亨利·希金斯。
按照肖伯纳的观点,运营改变谈吐和举止,再进行几次关键性的表演,人的形象是可以得到改变的。肖伯纳运营了形象改变观念的水平,但也就仅此而已。在他的“皮格马利翁”中,形象的改变不过是一种成败未卜的冒险。形象再造者希金斯是在心血来潮的赌博中进行工作的。而今天,使默默无闻者成为名人,对个性、举止和品质中每一个因素进行塑造,已经由一套完整的企业来操作了。这种企业操作不是凭心血来潮,而是靠精心设计;不是为自尊,而是为利益。事实上,使普通人成为名人的策略已经变得如此精细,高知名度的报酬飞涨得如此惊人,以至使皮格马利翁信念在我们生活的每个领域里都在起作用。希拉里·克林顿:“窃窕淑女”
从很多方面看,希拉里·克林顿就是当今的伊丽莎·都利特尔(影片《窈窕淑女》中的女主角)。希拉里出生在伊利诺伊州帕克里奇市的一个中等家庭。她一直设法为自己创造一种具有两个不同侧面的完美形象:一面是时髦、有爱心并且善解人意的母亲,另一面是精于谋略、出类拔革并且颇有成就的政治家。麻烦在于她用了太多的皮格马利翁来改变她的形象。顾问们常常根据最新民意测验结果所引发的想法,来强化或软化她的形象。某一天,第一夫人上午在烤饼干;下午与女童子军一起喝茶;晚上为玛莎·斯图尔特圣诞演出而和她一起修剪圣诞树。紧接着第二天,就是第一夫人在传授防止家庭暴力方面的特殊技能;她又在给记者们讲授在新闻报导领域中,争论环境的公正性;此外还在波斯尼亚冲突问题上向总统提出建议。和伊丽莎·都利特尔不同的是,她的外表是按照每天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改变。她的化妆、发型、服装会因她是保守的母亲,还是性感、诱人的女人,或者是对下属严肃认真的企业主管而发生大幅度的变化。她的外表风格设计师们,把希拉里当做在商店橱窗里展示的时装模特,随时等待着他们以最新的款式加以打扮。希拉里在这种混杂形象之间所造成的反差度之高,在美国历史上的第一夫人之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也就迫使她在1996年总统选举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低姿态。伊丽莎·都利特尔只有一个顾问,当时也没有电视传媒,所以她能给人造成一种清楚、一贯的印象。正相反,希拉里的超高度差度使她无法建立并传播一种单一的形象,这不仅使她本人受挫,也使公众灰心沮丧。
知名威力
大多数美国人是默默无闻的。我们每个人都在工作地点、邻里之间和做礼拜的场所有一个小的关系网。这个网络可能有50人、100人或500人。就凭这一点,我们远远无法与那些具有高知名度的人相比。他们有去私属岛屿上度假的特权;从边门进出剧场的特权;他们可以坐在加长豪华轿车玻璃屏障的后面四处游逛;他们甚至可以为吃饭不受干扰,而包订一座餐厅。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几乎没有机会享受这种生活乐趣。
但是随着形象传播渠道的拓宽和增加,社会上知名人士的队伍在迅速扩大,那些懂得改变形象进程的人,利用这一点来增加他们的机遇和回报。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在社会上创造知名度的能量增加了上千倍。电视、无线电广播、电影、有线电视、杂志、露天广告牌、卫星接收天线及现在的电脑等等,这一切不仅有助于使你在狭小的目标领域内,甚至在世界范围上都有可能改变你的形象。受现代产品经销概念的启发,并利用现代交通和精良的通讯及营销手段,我们已经增强了创造高知名度的能力,并将使高知名度充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高知名度,用丹尼尔·布尔斯丁的术语就是“众所周知”。当布尔斯丁首次推出他用信息技术力量来创造“人为声望”的理论时,如何使“人为声望”得以实现的实用手段,远不如今天的精良。那个时代没有人懂得如何能使某些人运营声望制造机,以及他们成为名人后如何获取最大限度的商业利益。在过去的30年当中,布尔斯丁最早提出那些声望制造程序,大部分已被人们理解并应用了。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有关形象制造的关键问题了:在声望制造过程中,顾问、辅导员、教练、导师、代理人、经纪人、赞助人以及招聘人,到底在起什么作用?如何衡量公众的兴趣,以及公众是怎么被吸引、被利用的?名人的形象是如何设计并传达给公众的?那些所谓伟大的天才、超凡的魅力、公正的姿态、难以置信的命运以及恰到好处的抉择等等我们常常听到的吹捧之词,是如何掩盖了成名之路而使人难以分辨的?要把一个想成为名人到变成真正名人的策略究竟是什么?如何使高知名度长久地保持下去?高知名度的回报是什么?获取高知名度要花费多大的代价?
声望制造产业有能力把那些并非刻意追求声望的人,变成家喻户晓的人物。约翰·韦恩·波比特、布莱恩·“加藤”·凯林和黑迪·弗雷斯只不过是最近出现的此类人物中三位受益者。
理查德·希克尔在他写的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和玛丽·皮克福德传记中确认:1915年至1925年间,人们已经意识到普通人是可以被“制造”成名人的,并且名人制造会获得巨大的回报。公众对声望意识的这种明显改变,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所以当拳击手迈克·泰森把重量级拳王伊万德·霍利菲尔德的耳朵咬下一块时,全世界都在分析这一举动所产生的效果。这种绝望的行为会增强还是降低人们对他的兴趣?他的拳击前景会更广阔吗?这场比赛和应用的手段所产生的名人效应是非常显著的:有名人出台、万众瞩目的场面造成了运营知名度的优势。
今天,名人充斥着我们的媒体、我们的经济领域和我们的各种生活方式。我们制造名人就像我们制造汽车、服装和电脑一样。而且一个完整的产业已经逐步形成,而这个产业的存在,就是靠生产名人并从名人那里获利来维持的。实际上,这是一个所有的人都要依靠的产业。高知名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立个性和功能的财富,它是广泛意义上各种活动的启动装置——招徕顾客;销售电影票;发动慈善捐助;促进政治和社会事业;销售服装和健身俱乐部会员证,以及任何其它你能想到的东西。
洁身自好
人生中最宝贵的是能够有一个好名声,如俗话所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名誉对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尤其对商人来说。因为一个人生活腐化,说明他胸无大志,品格卑下,因此必然影响到其商业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