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创造卓越,第一步,就是走进竞争中。
一个人的成长史,说白了就是一部竞争史。中外所有成大事的人,第一步都是必须进入竞争机制的。
人是懒惰的人,不竞争,就不可能有危机感;不竞争,就不可能有起床的动力;不竞争,就不可能有疯狂学习;不竞争,就不可能有研究能力;不竞争,就不可能有超越意识;不竞争,就不可能有突破难关;不竞争,就不可能有男儿血气;不竞争,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一步一步的发展!
人类的发展史,无论中外,说穿了,其实也是一部竞争史。人类所有的智慧都是关于竞争的智慧。
由此看来,你要想出类拔萃,要想成功卓越,就得勇敢地参与到竞争中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年轻人,应该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去拼搏,去争取受于自己的奶酪和荣誉!不要犹豫,不要害怕,不历经风雨,怎么见彩虹!
和谐社会讲和谐,并不是叫你不奋斗,不拼搏,不竞争。竞争是年轻人的必由之路,非走不可,与其期期艾艾,不如立即行动!
总之,谁不参与竞争,谁必将被立即淘汰出局!
要创造卓越,第二步,就是找到你的对手。
人的一切竞争,说得更具体一点,其实都是博弈行为。
因此,看一个人成功到什么程度,只要看他有什么对手。
对手战,是加速进步的有效策略。历代杰出人物都是在对手战中斗出来的。今天的市场经济的竞争制胜者,也无不是在对手战中确立他们的地位与优势的。你看:可口可乐对百事可乐,汉堡王对麦当劳,肯德基对麦当劳,蒙牛对伊利,等等。
我们的“敌人”是谁,这是竞争制胜的首要问题。“敌人”就是竞争对手。消费者就是要占领的阵地。我们要想占领顾客,第一关不是考虑消费者,而是必须在对垒过程中首先要打败竞争对手,首先要超越竞争对手。世界上所有的投篮高手不是投不进篮,而是在投篮的前面被竞争对手拦阻了,这就是问题根本之所在,也是你智力投放的重点之所在。这一点都搞不清,就不可能做大做强,就不可能称雄市场,笑傲江湖!
总之,找不到准确的竞争对手,你就认识不到你的不足,认识不到市场已到了什么高度,心里就不可能有全局观念,就不可能应对自如,掌控全局!
要创造卓越,第三步,就是如何打败你的对手。
对手战让我们知道什么不能再做,什么还能做,做到什么程度。
对手的基本要素:谁是对手、对手的战略、对手的目标、对手的优劣、对手的反应模式、兵力部署;进攻战、防御战、退守战;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速度、角度、力度。总之要一切做足,不留余地。
要想打败对手,当然一是要学习对手战智慧,在中国最优秀的对手战智慧当然是《孙子兵法》啦!
要想打败对手,其实最要学的就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就是根据现况来决定战斗要怎么打。现代化的对手战,已越来越不好打,因为涉及到战争的因素已越来越多,一个环节不到位,就可能满盘皆输,就可能抱憾终身!
对手战如下棋,不仅比心态,而且比智力、体力、品德、意志等。
我们对如何打赢对手,做了系统研究,现将结论报告给您:
第一代成功学——《潜能成功学》《人际成功学》《标准化成功学》,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等,研究的重点在个人潜能和人际关系上,市场上的风云代表人物是卡耐基、安东尼·罗宾、陈安之、李践、易发久等。这种强调局部的成功学不是没用,而是后劲不足,因此,许多人都听了陈安之老师的课而没有成功,问题就出在这里。当然,他们也在变化。
第二代成功学——《本土成功学》,来源于中国本土,研究的重点在国学上,市场上的代表人物是曾仕强、翟鸿燊等。这种强调局部的成功学不是没用,而是在工作中落不到实处,上课时兴奋,回家后头痛!因此,许多人都听了曾仕强、翟鸿燊老师的课而没有成功,问题就出在这里。当然,他们也在变化。
第三代成功学——应该是《系统成功学》,一知半解的方法不是没有用,而是最害人。
要创造卓越,第四步,打败对手一定要有系统方案。
作为老师,你如果拿不出系统的方案,就不要轻易去改造你的手下,否则,那一定会费力不讨好,会既害了他人,又害了自己。
根据我几十年对成功的深入研究得出,要想彻底改变一个人,决不是几句话就能真正改变得了的。你那几句话的能量是拼不过一个人几十年来积习的负面能量的。因此,我们必须有一套系统的方案才成。还是讲个故事来加以说明吧!
从前,印度孟买市郊住着一个鸡农。许多年来,他一直靠养鸡蛋勉强度日。
一天早晨,他打开鸡棚时发现死了几只鸡。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打起包衷,长途跋涉到了喜马拉雅山,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位古鲁(被人供奉的智者)。他哽咽着对古鲁说:“唉,古鲁,我是一个可怜的鸡农。那天早晨我发现有好几只鸡死了。我应该怎么办呢?”
古鲁问:“你是拿什么喂鸡的?”
“小麦。我用小麦喂鸡。”
“孩子,问题就出在这里。玉米!一定要喂玉米。”
鸡农向古鲁献上贡品,便下山回家去了。到家之后,他马上把鸡饮料改为玉米,不再使用小麦了。一连3个星期,情况良好。但是在后来的一天早晨,他发现又死了几只鸡。
于是,他又打起包裹去了喜马拉雅山,再次爬上那座山对那位古鲁哭诉:“唉,古鲁!我又死了几只鸡。”
“你是怎么给它们喂水的?”
“我用自己凿刻的木碗装水喂它们。”
“水槽,你必须用水槽给鸡喂水。”
鸡农远路迢迢回到家后,给鸡打造了水槽。接下来有6月,果然平安无事。但是在后来的一天早晨,鸡农去喂鸡时又发现了死鸡。
于是,他再次历尽跋涉去找那位古鲁。他在古鲁面前哭着:“唉,古鲁!我的鸡又死了!”
“你把鸡养在什么地方?”
“我用木板钉了一个棚子,把鸡养在里面。”
“通风!这些鸡需要多通风!”
回到家后,鸡农花钱发送了鸡舍的通风条件。时间过去了一年,一切情况良好。但是在后来的一天早晨他突然发现所有的鸡都死了。
他满心悲伤地又打起包裹去找那位古鲁。他对古鲁呜咽到:“唉,古鲁!我的鸡全部死光了!”
那位古鲁却答道:“真是太可惜了,我这里还有好多的办法没有派上用场呢。”
这个故事说明,自以为是的局部方案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如今许多人,今天听了张三的课,觉得好,就立即套用一下;明天听到李四的方法也不错,又试一下。其实,他自己都并不知道,其中哪些方案是正确的呢?如:“加强个人战略管理”“加强个人细节管理”“组建自主运转的小组”“挖掘个人潜力”“加强自我激励的力度管理”“改变文化”“建立学习机制”“制定财富共享计划”“养成优秀工作者的7个习惯”等等。
诸如此类的方案还有很多,它们只是据称可以用来提高竞争力的众多答案中的一小部分。许多人就像那位古鲁一样,向墙上的标靶盲目投射飞镖,期望有一支飞镖能够击中靶心!
那位古鲁根本不去系统研究鸡为什么会死。鸡的死因到底是饲料、水碗,还是通风条件,鸡农自然也就无从得到具体证据。他信任古鲁,是因为他总拿得出答案。然而不幸的是,这些答案一个也不对。
古鲁的故事反映了国人目前摸索成功经验真谛的现状。成功专家和理论家们时常开出一些貌似合理的“实践良方”。
如今,许多人急不可耐地要改变他们的成功方式,也就是说,他们愿意作任何尝试来“挽救自己的鸡”,但是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这些尝试是否真的能够起作用。他们时常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新方法之中,总是忙着把它们应用到工作环境当中去,然而却不去确定哪种策略有效、哪种策略无用。
那个鸡农的鸡或许是病了,也许是老了,有谁知道呢?没人花时间去查明鸡舍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了解你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吗?是什么在激励着你?……
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作出系统思考,从方方面面,从流程的每个环节来考虑。否则,我们永远是不会知道鸡是怎么死的。
本书我们总结了中外500位高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西文化的融合问题,试着提出的一套符合中国人特点的《系统成功学》,以供大家根据自己的利弊而参考之。
本书像让你看清自己的一面镜子,可以用来省视自己究竟在持续成长、原地踏步还是不断倒退?好好地藉此看看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