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切圣人要推动的首要目标!
孔子推销仁爱;
孟子推销自爱;
老子推销慈爱;
墨子推销兼爱;
基督推销博爱;
穆罕默德推销普爱;
佛陀推销慈悲之爱……
佛教以慈悲与智慧为本。慈是给世界所有的众生温暖和快乐,悲是拔一切众生之烦恼与痛苦。从佛教慈悲观来讲,慈悲的包括面很广,简单来说可把它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众生缘慈悲:观一切众生尤如赤子,给予无私快乐;二是法缘慈悲:观诸法由因缘生灭,以慈愍心对待一切众生,随缘化度;三是无缘慈悲:观众生平等,无分亲疏,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一个人最大的美德,不是长得很漂亮,也不是拥有很多财富、拥有很多的才能,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所以宁可没有才干、没有学问,但是不能没有慈悲,慈悲心是人生最重要的美德。
真正的慈悲并非仅是情绪反应,而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坚定承诺。因此,一个对待他人真正慈悲的态度并不会改变,即使他人的行为表现很差。因此,一个对待他人真正慈悲的态度并不会改变,即使他人的行为表现很差。
1.慈爱是一种巨大的能量
老子告诉我们:自然天道运行就有慈善救助的本质,如能体无为之道,怀慈善之德,俭朴自律,关怀社群,慈爱万物,人民就会拥戴,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在《教诲录――来自伊斯兰世界的人生启示》中有一篇文章名叫“慈爱的温床”就很好地阐述了慈爱的精神——
谁能找到道德高尚的妇女呢?品性正直、有操守的女人就像一块巨大的红宝石一样,永远是无价的。活力和贞操是妇女最华贵的衣裳,她无时无刻不在欢愉之中,她充满了智慧和善良,女人——高尚的女人——是善良、仁慈和贞洁的代名词。她对自己的丈夫是体贴、关心的,她持家是勤劳、节俭的。
慈爱就像星星之火,它通过家庭点燃一个人的热情和仁爱之心,然后这个人又把这种爱传导给另外一个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星星之火越燃越旺,火势越来越大,终成燎原之势。无数的男人和女人都沐浴在这人间的仁爱之中,整个世界都辉映着爱的光辉,每个人都听到了爱的呼唤。
家是滋生温和慈爱的温床。妇女是家这个王国的天然主人,女人慈爱、善良、温柔、和婉,她是家的灵魂。没有任何东西比女性的柔情婉语更能平静一个人心中的烦恼,去除人心中的苦闷,使人重新燃起新的希望。
有一个情操高尚、宽宏大量的妻子,就没有摆脱不掉的苦闷和烦恼,家中有了这样的妻子,她的丈夫就会时时感受到轻松、舒适和幸福,他才会知道什么叫身心俱安,也才能知道什么是爱。这样的妻子也是丈夫最可信赖的顾问、参谋。当他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时,妻子的直觉往往将迷思一点即破,使他猛然醒悟。
诚实、可靠的妻子往往是丈夫的精神支柱,在人生的惊涛骇浪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风风雨雨中,只有她——忠实可靠的妻子——才是他唯一可靠的依恃者、安慰者和同行者。每当大难来临、风雨突变的时候只有她的目光仍是那样的温良、平和,只有她的心才跟自己的心一齐跳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恐怖感无法动摇她那平和、温良的目光,无法扰乱她安稳的心境。也正是她,才在腥风恶雨中给他以家的温暖、心的慰藉,并给他以新的希望。
人生就如在大海上航行的一只小小帆船,天有不测风云,大海随时都可能掀起惊涛骇浪;人有旦夕祸福,人生随时都有可能遇上不测风云。每当这个时候,忠诚可靠的妻子总是以自己不尽的温情慰藉这随时有可能被掀到大海中去的丈夫。年轻的时候,她是与你结伴而行的窈窕少女;中年的时候,她是与你共度风雨的人生伴侣;当夕阳西下,残阳渐息的时候,她那温暖的目光是陪伴你远去的精灵。
这篇文章道出了一个慈爱的女人是家庭的大幸,慈爱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她能使这个丈夫战胜一切。如果人人慈爱,那么,这个社会又是多么的幸运。
慈,需要的不仅是一种付出,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怀,是仁义、关爱、慈善心境的展露,这就是德性的表现;用慈爱之心去关怀爱护别人,“人通此心,情同此理,”别人当然就会维护并支持你的事业。所以,老子说:“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慈悲被用在对待自己,就可以获得内在的喜足;
慈悲被用在消除烦恼,就会自己解脱自己;
慈悲被用在利益他人,就会创造彻底的觉悟;
这慈悲的最深层面,它自动的接纳和释放一切现象,没有什么是不能解脱的。
2.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
何为慈悲?“佛门泰斗”释本焕大和尚说,“慈悲”就是一种爱,但不是俗间儿女情长的爱,是仁慈博爱,仁慈济物,博爱利生。慈悲是佛陀设教的最大心愿,“慈”就是给予一切众生快乐,“悲”就是要拔除一切众生的苦厄。为人当以仁存心,仁爱乃化育之本,长养万物之根。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慈悲心,有仁爱心就不必过多去考虑,一切随缘随分去做,能做多少就多少,千万别因为做不完而不干。
如果我们能够发慈悲心,其他精神经验将在我们身上自然生起。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它能解脱自我的执着。
慈悲可以开放闭塞、僵硬的心,平静狂野的脾气,转化阴沉、堕落、负面的性情。它带引我们离开黑道——由自私和挫败创造的隐性监狱——走向光明。透过对别人的慈悲,我们可以发现真正的中心,而不再饲哺我们狂野的自我。慈悲是对心的治疗,透过它,我们可以发现安详。
因此,我们必须对自己抱有健康的爱,照顾我们的真正需要和福祉,当喜悦在心中生起时欢迎它。我们必须欣赏身边的人,照顾他们,切身体验热心的态度,而非没有付诸行动的语言或模糊感觉。渐渐的,我们就能扩展慈悲的修行。
慈悲并不表示忧虑。慈悲是心胸开阔的智慧和关怀,而忧虑则根源于执着,削弱我们帮助别人的力量。
当我们关怀某人时,常常会感到忧虑。这是世俗心不可避免的反应。因此,如果能够的话,你可以关怀,但不要忧虑。万一忧虑进发出来,不要因忧虑而忧虑。相反,将它看成是正面的,如此思维:“我正在忧虑,因为我爱这个人。关怀才是最好的态度。”以这种正面心态看待忧虑,并且为它高兴,负面的影响力将转化成建设性的能量。
如何对敌人或厌恶的人生起慈悲?有效的方法,是将他们看成如母众生。他们实际是仁慈、良善而有爱心的,只是真性被障蔽了。或者由于我们的视线被乌云遮蔽,难以辨认出他们身上的佛性。
宗喀巴大师论及慈悲和禅修时说:慈悲的特性是观想“愿一切众生都解脱痛苦”,而且“我将带领他们通往自在”。慈悲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观想亲爱的人,其次是不爱不恨的人,最后是敌人。怨亲平等的慈悲心生起时,就观想宇宙的一切众生。
有些人忧虑,观想可怕的痛苦会产生心理疾病。实际上,这会让我们放下我执。因此,打开你的心,让慈悲的感觉涌起。
生动地观想一位无助、受惊吓折磨并哭叫求助的人,想象你就是他。你可以观想临终时极端痛苦而毫无存活希望的人,每一秒都在死亡边缘,泪流如注地凝视世界。或者,你可以观想在惊恐、啜泣、无助的爱人前,被刽子手粗壮的手拖往刑场的死刑犯。或者,观想一只无辜、温柔的动物,在如雷的恐怖笑声中,被屠夫以利刃宰割。或者,想象一个人被困在大火、洪水或地震中,透过沾满血迹的泪水,钟爱不舍地看世界最后一眼。
然后,了解这个痛苦的众生正是你自己的父母、孩子或爱人(因为佛教徒相信,一切众生在我们不可胜数的前世中,都曾经是我们所爱的人),想着:“当她是我的母亲时,她给我一切爱和关怀,以仁慈温暖了我的心,她为了我牺牲自己的幸福和睡眠,随时将我放在心上。但今天却无人帮助她逃离这个险难,没有机会在最后时刻发挥她所需要的智慧力量。我是她的独子,怎能将所有精力花在荒唐无聊的事上,而无视她的痛苦、恐惧呢?”由此,下决心踏上慈悲之路,如此思维:“我在全世界面前发愿,从这一刻开始,将生命中的每分钟奉献在修行上,以疗治一切痛苦的如母众生。”
你也可以借着安住在正面影像上,开始慈悲的训练。想想父母、朋友或老师曾经给你的爱心和慈悲,唤起那些记忆所给予你的美妙的温馨感觉。然后告诉你自己,你将把这个伟大的慈悲礼物散播给别人,无条件地布施出去,像阳光般温暖全世界和全宇宙。
或者,你可以借着自己的极大痛苦和恐惧而生起慈悲心。我们遭遇痛苦时,大多数人都尝试躲起来,却不知痛苦可以成为无价之宝。只要有正确态度,受苦的辛酸滋味将使我们更容易了解别人的痛苦。
观看并感觉受苦的众生,可以让我们深刻了解轮回,并产生强大的能量,不仅是对别人的怜悯或祝福,而是全心全意的发愿,负起解脱一切众生远离轮回的责任。
借着对一切如母众生发起强大的慈悲心,可去除我们的嗔恨、嫉妒、羡慕和贪欲。慈悲心熔化了敌友、你我、好坏的壁垒,让喜悦和安详得以容身。
古印度伟大的无著,在山洞里观想弥勒菩萨十二年,依然不见任何真正的成就。直到有一天他离开洞穴,看到一条咆哮、狂怒的狗躺在路上奄奄一息。在他设法帮助这条狗时,涌起无限慈悲,而狗也转化成弥勒菩萨熠熠生辉的身体。“菩萨,你真不慈悲,”无著悲叹着,“为什么长久以来,你一直不向我显示呢?”弥勒菩萨答道:“我一直与你同在,不曾离开。你看不到我,是因为自已心中的障碍。慈悲已经将它们全部净化了。”
当我们的慈悲增长时,比较容易放下不断分别的心。在慈悲的开放中,可以转化混乱为清静见,这是心的本初智慧。
大多数人发现,很难想像什么才是“悟证永恒、全面的开放性”。不过,只要我们修习慈悲,愚痴、执着和恶业的循环将开始消失。
当我们成佛时,慈悲自然就在我们的心中生起,这是佛性无所不在的力量。诚如龙清·拉然巴所说:源自真性(佛性),慈悲的力量四面八方生起,完成别人的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