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在后窗窥探时,貂蝉正在窗内梳头,忽然看见窗外池子中映照出一个人影,人影模糊不清,但是可以看出此人身影极长,且头戴束发冠。貂蝉偷偷扫了窗外一眼,发现是吕布。貂蝉故意紧皱双眉,装作忧愁不悦之态。又用手帕装作擦拭眼泪的模样。
吕布窥视良久才离开后窗,从正门转入。董卓此时已经坐在堂中主位,看到吕布来了,问道:“外面可有何事发生?”
吕布道:“无事。”言罢侍立在董卓身侧。
趁着董卓进食的空子,吕布偷眼望向绣帘,只见貂蝉此时也在帘中往外窥视,貂蝉在帘内露出半张脸,对着吕布眉目传情。
吕布顿时神魂颠倒,董卓见吕布如此神态,心中起疑道:“奉先,没什么事就先退下吧。”
吕布闻言只得离去。
......
董卓自从将貂蝉接入府中之后,沉迷女色,一月有余都未曾外出处理事务。其间董卓偶尔得了些小病,貂蝉衣不解带,曲意逢迎,董卓更是对其喜爱倍增。
吕布入府问安,正遇到董卓睡下。貂蝉在床后面探出半个身子望向吕布,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心,又指了指董卓,眼中泪流不止。
吕布见此心中更是难过。这时董卓却醒了过来,双眼朦胧间看到吕布正站在床前,目不转睛的盯着床后。转头一看,发下貂蝉正站在床后。董卓大怒,喝斥吕布道:“你敢调戏我的爱姬!”随即董卓唤来门外侍卫,将吕布赶出了房间,还下令其不得入内堂。
吕布愤恨而归,半道上遇到李儒。告知其缘由之后,李儒赶忙进入后堂见董卓道:“太师想要取得天下,为何因为些小事儿怪罪温侯?倘若激的他反叛,我等便大事去矣。”
董卓道:“如今已喝斥过他了,又该怎么办?”
李儒道:“明日,将吕布唤入后堂,赐下些财物,再好言劝慰,自然也就无碍了,”
董卓依言而行。第二日,让人唤吕布入后堂,劝慰道:“我昨日患病,心神恍惚,不小心口不择言,伤了你的心,你莫要见怪。”随即赐下黄金十斤,锦二十匹。吕布谢赐离去,虽然吕布身在董卓左右,但是心却是全在貂蝉身上。
董卓既然病已经好了,第二日便上朝议事。吕布手持方天画戟,跟随在左右,看到董卓与献帝在说话,便趁此机会溜了出去,上马径直去了相府。
到了相府,将坐骑放在府前,提着方天画戟入了后堂,找到貂蝉,貂禅道:“你可以去后院中的凤仪亭等我。”
吕布提着方天画戟就直接过去了,站在亭下围栏边上。许久,就看到貂蝉走来,哭着对吕布道:“我虽然不是王司徒亲生女儿,但是司徒待我犹如己出。自从见了将军,将我许给将军,我此生便无憾了。谁想到太师起了不轨之心,将臣妾.......”貂蝉说到此处,更是哽咽落泪接着道:“我恨不得现在就了结此生,只因为未曾与将军诀别,所以暂且苟且偷生。如今已见到将军,我心愿已了!此身已然污浊,不能再侍奉英雄,惟愿死于将军面前,已此明志。”言罢,貂蝉便去攀爬围栏,朝着荷花池便跳了下去。
吕布慌忙抱住貂蝉,哭道:“我早就知道你的心意!只恨不能相谈!”
貂蝉在吕布怀中挣扎道:“臣妾此生无法成为将军妻子,唯有寄希望于来世。”
吕布道:“我此生不能娶你为妻,算不得什么英雄!”
貂蝉道:“臣妾度日如年,请将军怜悯救我。”
吕布道:“我今日偷空前来,唯恐老贼看到起疑,我要马上离去。”
貂蝉拉着吕布的衣角道:“将军如此惧怕老贼,妾身再无重见天日之期了!”
吕布站住道:“容我先准备个良策。”说完,吕布便提着方天画戟想要离去。
貂禅道:“妾身在深闺之中,听闻将军的名声,如雷贯耳,还以为是当世第一人。谁想到反而要受他人掣肘。”言罢泪如雨下。吕布面脸羞愧,又将方天画戟靠在一旁,回身抱住貂蝉,好言劝慰。两人搂搂抱抱,不忍分离。
......
另一边的董卓在殿上,回头发现吕布不见了,顿时心中起疑。赶忙向献帝告辞,上车回了相府。
回到府上,看到门前系着吕布的坐骑。询问门前守卫,守卫答道:“温侯去了后堂。”
董卓喝退左右,径直前往后堂,却没有发现吕布。又转而去唤貂蝉,貂蝉也不知所踪。急忙询问侍妾,侍妾道:“貂蝉在后园看花。”董卓前往后园寻找,正巧遇到吕布和貂蝉在凤仪亭说话,方天画戟靠在一旁。
董卓大怒,大喝一声。吕布见是董卓来了,大惊失色,转身便跑。董卓上前两步抢了方天画戟,高举着就追了过来。吕布跑得快,董卓体型肥硕追赶不及,随即将方天画戟掷向吕布。吕布反手将方天画戟打落在地,董卓再次捡起方天画戟,再想追赶时,吕布已经跑远了。
董卓追出园门,这时有一人飞奔而来,正好与董卓撞了个满怀,将董卓撞倒在地。
那人撞到董卓之后,赶忙将其扶起。董卓这时一看,发现来人正是李儒。二人到书房坐定,董卓问道:“你为何来此?”
李儒道:“我才到府门,便听闻太师大怒冲入后园,询问吕布。因为我是疾跑而来,正遇上吕布逃走道:‘太师要杀我!’我便慌忙赶入园中劝阻,不想却是误撞了相国。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董卓道:“那贼子!调戏我爱姬,我势必要杀他!”
李儒道:“相国此言差矣。昔年楚庄王绝缨之会,不追究调戏爱姬的蒋雄,后来楚庄王被秦兵所困,却得了蒋雄拼死相救。如今貂蝉不过一个女子而已,而吕布乃是太师心腹猛将。太师如果借此机会,将貂蝉赐给吕布,吕布感此大恩,必定万死以报太师。请太师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