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痰饮等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称为祛痰剂。
【分类】分为燥湿化痰(湿痰证)、清热化痰(热痰证)、润燥化痰(燥痰证)、温化寒痰(寒痰证)、治风化痰(风痰证)五类。
【配伍】常配行气、健脾药,以及宣降肺气、止咳平喘、消食化积等药。
【使用注意】①辨清痰病的性质。
②重视治生痰之本。
③配伍理气药。
④遣方用药因人制宜。
⑤不宜久服,以免伤正(伤脾)。
燥湿化痰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夏橘陈久良,茯苓甘草乌梅姜,理气调中兼祛湿,一切痰病凭加减。主治:湿痰咳嗽。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舌苔白腻而润,脉滑。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解: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臣:橘红———理气燥湿。
茯苓———渗湿健脾。佐:生姜———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并解半夏之毒。
乌梅———敛肺生津,合半夏散中寓收,祛痰而正不伤。佐使:甘草———调和诸药,兼润肺和中。
二陈:指方中半夏、橘红,二药宜贮藏陈久后使用,以减其燥散之性。
本方集燥湿、健脾、行气而治痰于一方,且配伍严谨,妥善加减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痰病,故有“治痰通用二陈”之说。
行气化痰:痰不自动,因气而动,气上则痰上,气下则痰下,气行则痰行,气滞则痰滞,故方配陈皮调畅所滞气机,并使气顺痰消。
茯苓功用:“脾为生痰之源”,故方配茯苓渗湿健脾,使脾运则水湿去而痰无由生。
《传信适用方》导痰汤:本方去乌梅,加天南星、枳实,化痰行气力强。
《奇效良方》涤痰汤:本方去乌梅,加天南星、枳实、石菖蒲、竹茹、人参,化痰行气力更强,且兼开窍扶正之功。
《明医杂著》理中化痰丸:本方去陈皮、生姜、乌梅,合理中丸,主治脾胃虚寒,痰涎内停证。
茯苓丸(原名治痰茯苓丸)(《全生指迷方》,录自《是斋百一选方》)治痰茯苓配半夏,风硝枳壳姜汤下,中脘停痰流经络,肩背痛麻效堪佳。
主治:痰停中脘,流注经络证。两臂疼痛或麻木,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
功用:燥湿行气,软坚消痰。
方解:君:半夏———燥湿化痰。
臣:茯苓———渗湿健脾,杜生痰之源。
:———,。
风化朴硝———软坚润下。
生姜———化痰和胃,兼解半夏之毒。
润燥相得:半夏辛燥,合风化朴硝之咸润,既解中脘之伏痰,又消肢臂之流痰,尤善化顽痰。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汤用夏陈苓,竹茹枳草姜枣并,虚烦不寐证多端,胆郁痰热扰神明。主治:胆郁痰扰证。虚烦失眠,心悸,或呕逆眩晕,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或略数。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方解: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臣:竹茹———清胆除烦,又助半夏化痰止呕。佐:枳实、陈皮———理气化痰。
茯苓———渗湿健脾。佐使: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脾胃,生姜兼解半夏毒,甘草兼调药。
本方虽沿用温胆之名,实具清胆之效。
组成特点:本方亦可看作二陈汤去乌梅,加枳实、枣而成。
《世医得效方》十味温胆汤:本方去竹茹,加人参、熟地、酸枣仁、五味子、远志,功兼补养心神。
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清气化痰胆南星,半夏陈苓蒌仁芩,枳杏姜汁糊丸服,气顺火降痰化净。主治:痰热咳嗽。咳嗽,痰黄粘稠难咯,胸膈痞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方解:君:胆南星———清热化痰。
臣:黄芩、瓜蒌仁———助胆南星清肺热,瓜蒌仁又助化痰。佐:枳实、陈皮———理气消痰。
半夏、生姜汁———化痰降逆,姜汁兼解半夏之毒。茯苓———渗湿健脾,以绝痰源。杏仁———宣利肺气,以洁痰器。
气顺火降痰化净: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气顺、火降则(热)痰可化去,故有“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之说。
组成特点:本方可看作二陈汤去甘草、乌梅,加枳实、杏仁、黄芩、瓜蒌仁、胆南星而成。
小陷胸汤(《伤寒论》)小陷胸治小结胸,瓜蒌黄连半夏同,膈上热痰痞满痛,宽胸开结涤痰功。主治:小结胸病。胸脘痞满,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浮滑而数。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方解:君:瓜蒌实———清热化痰,宽胸散结。臣:黄连———助瓜蒌实清热降火。佐:半夏———助瓜蒌实化痰降逆。
苦辛同用:黄连之苦与半夏之辛相伍,苦降辛开可助瓜蒌实消心下痰热之结。
《重订通俗伤寒论》柴胡陷胸汤:本方易瓜蒌实为瓜蒌仁,合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大枣,加桔梗、枳实,增理气宽胸之力,兼和解少阳之功。
滚痰丸(王隐君方,录自《玉机微义》)滚痰礞石硝煅良,大黄黄芩并沉香,百病多因痰作祟,顽痰怪证力能匡。
主治:实热老痰证。癫狂惊悸,咳痰粘稠,胶固难咯,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腻或燥,脉滑数有力。
功用:泻火逐痰。方解:君:硝煅青礞石———逐痰下气。臣:大黄———泻下通腑,开痰火下行之路。佐:黄芩———助大黄清热降火。
沉香———助青礞石下气降逆,又调中悦脾兼制青礞石重坠碍胃之弊硝煅:青礞石硝煅后,既可去其生石之性,又可增其祛痰攻逐下行之力。
用法:临卧食后服。意使药力借饮食消化吸收缓缓而发,为峻药缓用之义。
酒制:大黄、黄芩苦寒主沉降,酒制后亦可清上焦痰热。
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
贝母瓜蒌天花粉,再加桔梗茯苓陈,呛咳咽干痰难咯,燥痰咳嗽此方珍。
:舌红少苔。
功用:润肺清热,理气化痰。方解:君: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臣:瓜蒌———助贝母清热润肺化痰。佐:天花粉———助君、臣药清肺热,又可生阴津。
茯苓———渗湿健脾。佐使:橘红、桔梗———理气化痰,桔梗兼载药上行。
润燥相伍:治燥宜滋润,治痰宜温燥。但滋润则有碍祛痰,温燥则易伤阴津。故治燥痰,宜润燥相伍。
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苓甘五味姜辛汤,开阖相济法堪良,咳嗽痰多清稀白,寒饮伏肺服之康。
主治:寒饮咳嗽。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胸膈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
功用:温肺化饮。方解::———,。
臣:细辛———助干姜温肺化饮。
茯苓———合干姜促脾运以杜生痰之源。佐:五味子———敛肺止咳。佐使:甘草———补中润肺,调和诸药。
开阖相济:干姜、细辛散肺,五味子敛肺,合肺之宣发与肃降之能,可使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组成特点:本方可看作小青龙汤去麻黄、桂枝、芍,加茯苓、甘草而成。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三子养亲痰食方,白芥苏子莱菔藏,大便素实加熟蜜,若遇冬寒添生姜。
主治:寒痰食滞证。咳喘,痰多色白,胸满闷,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功用:温肺化痰,降气消食。方解:君: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快膈。臣:苏子、莱菔子———降气化痰,苏子又平喘止咳,莱菔子又消食助运。
三子:即白芥子、苏子、莱菔子。
用法:煮作汤饮,代茶水啜用。可使药力缓行,尤宜年老中虚之人停食生痰之用。
治风化痰止嗽散(《医学心悟》)
止嗽紫菀百部研,荆芥陈草桔白前,化痰止咳兼疏风,新久咳嗽皆可痊。主治:风痰咳嗽。咳嗽不止,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舌苔薄白。
功用:化痰止咳,疏风宣肺。方解:君:紫菀、百部———化痰止咳。臣:桔梗、白前———宣降肺气,助紫菀、百部化痰止咳。
佐:橘红———理气化痰。
荆芥———疏风散邪。佐使: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利咽止咳。
风痰:本方证指外风挟痰。
本方用药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具温润平和,不寒不热之功,实为治嗽之通剂,故咳嗽无论新久皆宜。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呕恶风痰盛,痰化风息复如常。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息风。方解:君:半夏———燥湿化痰止呕。
天麻———平肝息风止眩。臣:白术———健脾燥湿。佐:茯苓———助白术健脾祛湿。
橘红———理气化痰。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佐使:甘草———和中调药。
风痰:本方证指内风挟痰。
标本兼顾:本方化痰息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
组成特点:本方可看作二陈汤去乌梅,加天麻、白术、大枣《医学心悟》定痫丸:本方去白术、大枣,加川贝母、胆南星、竹沥、全蝎、僵蚕、琥珀、茯神、远志、石菖蒲、丹参、麦冬、朱砂。化痰息风力强,兼安神利窍,主治痰热上扰之痫证及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