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以辛散祛风药或平肝息风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称为治风剂。
【分类】分为疏散外风(外风病)与平息内风(内风病)两类。
【配伍】常配滋阴养血、活血行气、通络、清热、化痰、安神等药。
【使用注意】①辨清外风、内风。
②辨明风邪与寒、热、湿、痰、瘀等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
③内风可以兼夹外风,外风可以引动内风。
④阴虚或伴阳亢者,慎用辛温燥烈之品。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茶调白芷羌,甘草细辛与荆防,薄荷重用清头目,外风头痛可平康。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昏鼻塞,舌苔薄白,脉浮。功用:疏风止痛。方解:君:川芎、白芷、羌活———祛风散寒止痛。
臣———助川芎、白芷、羌活疏风散寒。
:荆芥、防风、细辛薄荷———清利头目,助川芎、白芷、羌活疏风散邪。佐:清茶———助薄荷上清头目,兼制风药之温燥与升散。使:甘草———调和诸药。
止头痛:川芎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痛或两侧疼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前额痛或眉棱骨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引项部),三者配伍,祛风止头痛力强。
重用薄荷:薄荷用量独重,以清利头目,兼缓诸辛温祛风药之药性,扩大本方应用范围。
用法:清茶调下。取清茶苦凉之忙,既可上清头目,又能制约风药的过于温燥与升散。
《医方集解》菊花茶调散:本方加菊花、蝉蜕、僵蚕,功擅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主治头痛之风热上扰证。
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大秦艽汤羌独防,辛芷归芍二地黄,芎芩石膏苓术草,风邪散见可通尝。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歪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风邪散见,不拘一经。功用:祛风清热,养血活血。方解:君:秦艽———祛风通络。臣: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助秦艽祛风散邪。佐:当归、白芍、熟地、川芎(四物汤)———养血活血。
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助生化之源。黄芩、石膏、生地———清热。
使: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适用于风邪初中经络之证,即指中风之轻证,不伴有意识障碍。《医方集解》称之为“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
不拘一经:指风中经络,往往数经并中,亦即风性主动之义。
方中四物汤养血活血:一以补血充脉;二以制诸风药之温燥伤阴血;三以行血使风自灭。
清热:方用黄芩、石膏清气分热,生地清血分热,三者兼制诸风药温燥助阳化热之弊。
小活络丹(原名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活络丹天南星,二乌乳没地龙并,风寒湿邪三气至,湿痰瘀血闭在经。主治:风寒湿痹证。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伸屈不利,疼痛游走不定。亦治中风。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方解:君:川乌、草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臣:天南星———祛风化痰。佐:乳香、没药———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佐使:地龙———活血通络,兼引诸药直达病所。
二乌:指川乌、草乌。
用法:冷酒或荆芥汤送下。冷酒,冷以反佐,酒以温通;荆芥善散寒除湿,祛风疏表,二者均可助全方药力。
方中川乌、草乌、天南星均有毒,入药宜炮制用。
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牵正散中用白附,僵蚕全蝎酒调服,口眼斜言不正,祛风化痰症可除。
主治:风痰阻络证。口眼斜,言语不利。
功用:祛风化痰止痉。方解:君:白附子———祛风化痰止痉,尤善祛头面风痰。臣:全蝎———助白附子祛风止痉,又通经络。
僵蚕———助白附子祛风化痰。佐使:酒———宣通血脉,引诸药入络。
口眼口呙斜:本方证因风痰阻络,经隧不利,筋肉失养,不用则缓;无邪之处,气血尚通畅,运动如常,相对而急,缓者为急者牵引而发口眼口呙斜。
方中白附子、全蝎均有毒,生用毒性更强,故应严格掌握剂量。
玉真散(《外科正宗》)玉真白附天南星,羌防白芷天麻并,风毒凝痰破伤风,内服外敷助止痉。
主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眼目斜视,身体强直,角弓反张。
功用:祛风止痉。方解:君:天南星、白附子———祛风化痰止痉。
臣:羌活、防风、白芷———助天南星、白附子散经络中之风邪。
佐:天麻———平肝息风,又助天南星、白附子止痉。
破伤风:因皮肉破,复被外风袭入经络,渐传入里所致病证。
用法:热酒或热童便调服。热酒擅通经络,行气血;热童便擅化瘀行血,引浊邪下行,二者均可助祛经络中风痰。
天麻功用:“风气通于肝”,外风每易引动内风,故少配天麻以平息肝风。
消风散(《外科正宗》)消风散中有荆防,蝉蜕蒡通苦参苍,膏知胡麻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主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水液。
:方解:君: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疏散风邪。臣:苍术、苦参、木通———燥湿、利湿。
石膏、知母———清热泻火。佐:当归、生地、胡麻仁———滋养阴血,当归又活血。佐使: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风疹、湿疹:因风湿浸淫血脉所致,泛指瘙痒性皮肤病。
滋养阴血:配用当归、生地、胡麻仁,意在补所伤之阴血。
血行风自灭:风邪侵袭血脉,气血为之凝滞,方中当归兼可活血,有助于祛风除邪。
本方体现了疏风、清热、除湿、养血四法,为中医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主要治法。
平息内风
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羚角钩藤配菊桑,芍药甘草鲜地黄,贝母竹茹茯神木,热盛动风急煎尝。主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证。高热不退,手足抽搐,发功用: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方解:君:羚角、钩藤———凉肝息风,清热解痉。臣:桑叶、菊花———助羚角、钩藤息肝风。佐:白芍、鲜地黄———养阴增液,柔肝舒筋。
贝母、竹茹、茯神木———清热化痰,开窍宁神。佐使:生甘草———合白芍酸甘化阴,舒筋缓急,兼调和诸药。
菊花、桑叶功用:本方用以清热平肝以息肝风,不同于桑菊饮用之以疏散上焦风热。
增液舒筋:热盛津亏而燥,筋脉失养,肝柔和之性失而刚强之性过,故见筋急而挛,方用生白芍、鲜生地滋养阴血,柔肝舒筋而挛急自除。
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镇肝熄风牛膝龙,牡蛎赭龟玄天冬,芍草茵陈麦芽楝,风阳亢逆能奏功。主治:类中风。头目眩晕,脑部胀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脉弦长有力。
功用:镇肝息风,滋阴潜阳。方解:君:怀牛膝———引血下行,补益肝肾。
佐:龟板、玄参、天冬、白芍———滋养阴液,以制阳亢。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阳,条达肝气。使:甘草———和中调药。
类中风:即内风,又称类中,为无外邪侵袭而发病者。不同于有外邪侵袭而引发之外风(真中风)。
重用怀牛膝:怀牛膝既可引血下行解气血逆乱上冲之势以治标,又可补益肝肾以治本,故重用为君。
条达肝气:肝为将军之官,司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难免肝气受抑,反不利于风阳之平息。
一味潜镇,故方用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阳之有余,条达肝气,从而助肝阳之潜降及气血之运行。
生用:代赭石、龙骨、牡蛎、龟甲、白芍生用可加强平肝潜阳清热之功,麦芽生用则疏肝力强。
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寄生山栀芩,夜藤茯神益母膝,眩晕头痛不寐宁。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功用: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方解:君: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臣:山栀、黄芩———清热泻火。佐:益母草、川牛膝———活血利水,引血下行。
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利眠。
本方原治因高血压所致者,故组成药物既遵循中医平肝降逆等治法,又具西医降血压作用。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大定风珠鸡子黄,胶芍麦地麻仁攘,三甲五味与甘草,滋阴息风效力强。主治:温病后期,阴虚动风证。神倦瘈疭,舌绛苔少,脉气虚弱,时时欲脱。功用:滋阴息风。方解:君:鸡子黄、阿胶———滋阴养血,平息虚风。臣:干地黄、麦冬、白芍———助鸡子黄、阿胶滋养阴血以柔肝。
龟板、鳖甲———滋阴潜阳以助息风。
:———、。
牡蛎———助龟板、鳖甲潜阳平肝。
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助君、臣药养阴。使:甘草———调和诸药。
三甲:又称生三甲,指龟甲、鳖甲、牡蛎三药,生用滋阴潜阳力强。
疒契疒从:即抽搐,因阴液耗损,筋脉失养而拘挛所致。
《温病条辨》三甲复脉汤:本方去鸡子黄、五味子,滋阴熄风力稍弱。
《通俗伤寒论》阿胶鸡子黄汤:本方去麦冬、龟板、鳖甲、五味子,加石决明、钩藤、络石藤、茯神,凉肝安神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