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务清偿
债务清偿是指债务人根据法律或债权人的请求,履行自己的债务以满足债权人利益的以财产为内容的给付行为。债务清偿在企业的清算中具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利益能否得到切实保证。
在商业银行的清算过程中,进行债务清偿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债务清偿的最高额度
我国企业一般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商业银行一般采用股份有限公司或国有独资公司的组织形式,这些形式的商业银行清偿债务的最高还欠能力为其注册资本额。如商业银行实收资本等于注册资本时,实收资本就是最高还欠责任,如实收资本尚不足注册资本,现有资本又不足偿付债务时,投资各方要补足各自认缴额,使实收资本达到注册资本以清偿债务。
(二)清算财产的界定
清算财产的界定,是指破产人的哪些财产可供分配给债权人。根据我国有关《破产法》规定,清算财产应由以下财产构成:
1.宣告破产时,破产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财产。
2.企业宣告破产后至破产清算程序终结前取得的财产,如收回应收账款等。
3.应当由破产企业支配的其他财产。
对商业银行破产财产的界定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已作为担保品的财产不属于破产财产。但是,如果担保品的价值超过其所担保的债务数额时,超过部分应属于破产财产。
2.由破产银行代管、代存等而用于他人所有的资产,不属于破产财产,这种财产的所有者有权通过清算组把财产取回。
3.在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6个月至破产宣告之日的期间内,破产银行隐匿、私分、无偿转让、非法出售的财产,经清算组追回后,属于破产财产。
(三)清算债权的范围
清算债权是在商业银行清算前成立的、对清算商业银行发生的、依法申报确认、并得由清算财产中获得公平清偿的可强制执行的财产请求权。清算债权的特点,一方面按照法定程序公平得到清偿,另一方面,是要受法定程序的限制,不得单独、自由地要求清偿,其权利只能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行使。
清算债权包括:
1.清算宣告前成立的无担保债权;
2.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其数额超过担保物价款的,未受清偿的部分;
3.放弃优先受偿权的有财产担保债权;
4.被清算商业银行未履行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因清算组解除合同受到损害的,以损害赔偿额作为清算债权;
5.债务人银行作为票据(汇票、本票、支票)发票人或背书人被宣告清算,而付款人或承兑人不知其清算事实而付款或承兑,因此产生的债权为清算债权,付款人或承兑人为债权人。这是为了维护票据作为无因证券的地位,保障付款人或承兑人的合法权益,保证票据的流通信用;
6.被清算商业银行的保证人代替清算企业清偿债务的,保证人有权以其清偿数额作为清算债权向清算组(破产清算时向人民法院)申报并参加分配;
7.清算宣告时对被清算企业未到期的债权、视为已到期的债权,在清算程序中予以清偿。
在确认清算债权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清算宣告前对债务人的罚金、罚款等刑事或行政处罚,在清算宣告后不得作为清算债权再予以追缴,以免使原对债务人的所作的处罚,转移到全体清算债权人身上。
2.债权人在清算宣告前对被清算银行负有债务的,无论是否已到清偿期限,无论债务标的、给付种类是否相同,均可在清算前相互抵消。但为了保证抵消权的正确行使,防止当事人利用清算清偿与抵消清偿的差额非法牟利,抵消权的行使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清算宣告后,清算债权人对清算企业发生的债务(如购买被清算银行财产的债务等)禁止相互抵消。
(四)清算债权的计价
清算债权的计价原则是:凡计息的清算债权,其利息只计算到债权登记截止日或破产宣告日止;不计息的清算债权,则以债务本金作为清算债权数额。以外币结算的清算债权,应以债权登记截止日或破产宣告日人民币市场汇价(中间价)折合人民币金额计价。
(五)债务清偿的顺序
债务清偿顺序是指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清理,并依照法律规定的清偿原则以及债权的性质和地位所确定的债权清偿的法定顺序。债务清偿顺序关系到有关债权人能否收回借款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债务清偿必须在企业清算财产中优先扣除清算费用后方可进行,对于拒不按照债务清偿顺序履行债务的,人民法院有权采取执行措施,包括冻结、划拨存款、查封或扣押财产等。
根据《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和《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在拨付清算费用后,债务清偿的顺序是:
1.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
2.应缴未缴的国家税款;
3.尚未偿付的债务。这种债务是指普通债权人的债务。
对于以上的顺序,必须在上一级项目清偿完毕后才能对下一级项目进行清偿。在实际工作中,清算组必须严格按上述程序清偿债务。由于破产财产数量有限,有时会出现被清算银行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鉴于此,我国《财务通则》规定:清算财产在上一级清偿完毕,则下一级顺序不再清偿;同一顺序的债权人之间受偿权平等,如果有关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时,应在同一顺序的债权人之间按债权比例进行分配,具体方法是将处于同一顺序的全部债务累计相加,得到一个债务总额,再去除可供清偿的财产金额,从而得出同一顺序的债务清偿率,并据此得出每个债权人的清偿。即
二、剩余财产的分配
(一)剩余财产的计算
剩余财产是企业清算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与企业净收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清算净收益是指企业的清算收益扣除清算损失和费用后的结余,清算净收益应视同企业利润,要按规定的所得税税率计缴所得税,剩余财产是指清算净收益中依法缴纳所得税以后的结余。即
(二)剩余财产的分配步骤
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剩余财产的分配应分为两个步骤进行:
1.确定分配方案。剩余财产的分配方案,应由清算组提出,经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我国《破产法》规定,债权人会议有权审查有关债权的证明材料,确认债权有无财产担保及其数据,讨论和通过和解协议草案,讨论和通过破产财产的处理和分配方案。人民法院或债权人会议主席均有权在必要时召集债权人会议,债权人会议的决议一经通过,便对全体债权人发生效力,全体债权人必须执行。剩余财产的分配方案经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之后,还应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后执行。
2.执行分配方案。剩余财产分配方案确定之后,应由清算组立即开始执行,破产财产分配完毕,应由清算组提请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破产程序终结后,未得到清偿的债权不再清偿。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剩余财产的分配方案应有所不同。
对于有限责任公司,一般是按合同、章程的规定或出资者出资比例进行分配,如果章程、合同中已专门说明了有关财产的分配办法,则应按规定进行分配。如果在合同、章程、协议中没有明确规定,董事会也没有就此做出任何规定,则应按照合资法规的规定,按投资各方的投资股权资本比例进行分配。
对于股份公司而言,一般是根据股东持有股份的面值,按比例进行分配。如果企业存在优先股,则应根据企业清算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案。具体办法是:如果企业清算中未取得清算收益,则在企业清算收益中,不再支付优先股股利;相反,如果企业清算中获得了清算收益,则应当支付优先股股利,当优先股股利支付完毕之后,再按优先股面值分配剩余财产。如果剩余财产超过公司发行在外的全部优先股总面值,则可按实际面值进行分配;如果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全部优先股股利,则可计算出分配率,据此计算出每位优先股股东可分配的财产金额。公式为:
如果企业的剩余财产在优先股分配后仍有剩余,则这一剩余财产将在全体普通股之间进行分配,具体办法也应计算分配率,再具体计算每位普通股股东可分配的财产金额。公式为:
本 章 小 结
1.商业银行的终止是指商业银行主体资格的消灭,丧失权利和行为能力,不能再继续从事经营活动。商业银行终止必须按法定的程序进行清算。商业银行清算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2.对被清算商业银行的财产和债权债务的清查是清算的重要内容。清算组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和项目对被清算商业银行的财产和债权债务进行清查,并正确核算清算费用和损益。
3.债务清偿是债务人根据法律或债权人的要求,履行自己的债务以满足债权人利益的以财产为内容的给付行为。债务清偿在商业银行清算中具有重要地位。
4.被清算的商业银行进行债务清偿必须合理界定清算财产、债权范围和具体数额,按法定的顺序进行清偿。
5.被清算商业银行的债务清偿后的剩余财产是企业清算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必须要正确确定剩余财产额,并按法定的步骤分配剩余财产。
重要概念
终止 清算 解散 破产 普通清算 特别清算 破产界限 法律性破产 财务性破产 账面价值法 收益现值法 重置成本法 现行市价法 模拟拍卖法 脱手价格法
复习思考题
1.我国采用哪种形式的破产界限?在什么情况下,人民法院可裁定企业破产?
2.普通清算和特别清算有何区别?
3.企业清算按照什么程序进行?确定清算财产价值的方法有哪些?
4.清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企业清算中清查财产和债权债务的过程如何?
6.在商业银行的清算过程中,进行债务清偿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7.我国对于债务清偿的顺序是如何规定的?
8.商业银行的清算与普通企业的清算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主要参考文献
1.[美]米什金:《货币银行学》,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英]洛伦兹·格利茨著,唐旭等译:《金融工程学》,第1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中国注册会计师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财务管理》,第1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4.陆正飞:《财务管理》,第1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周继民、张功富:《财务管理学》,第2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汪国翔:《西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第1版,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7.陈文浩:《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第1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陈维中:《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概论》,第1版,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年版。
9.易传和:《银行财务管理》,第1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10.黄达:《货币银行学》,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易纲、吴昌有:《货币银行学》,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刘瑞波:《货币银行学》,第1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林志琦:《外国金融制度与业务》,第1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14.俞乔、邢晓林、曲和磊:《商业银行管理学》,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5.彭忆:《财务管理》,第1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藏志雄、韩顺河:《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朱叶、聂叶:《商业银行会计》,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8.严华麟:《现代银行会计基础》,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版。
19.易纲、海闻:《商业银行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0.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1.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戴相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23.金晓斌:《银行并购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4.刘柏荣:《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25.刘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其风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林志琦:《外国金融制度与业务》,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27.李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释疑》,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版。
28.王庆成、郭复初:《财务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9.刘瑞波:《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30.周立:《金融衍生工具发展与监管》,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年版。
31.孔永新:《迎接全球银行购并浪潮》,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32.陈忠阳:《新巴塞尔资本协定怎样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载《金融时报》2004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