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业银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成本控制是根据目标成本及成本预算的要求,对业务经营过程中与成本形成有关的方面进行指导、监督、调节与干预,以保证目标成本和成本预算任务的实现。目标成本确定后,能否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控制的水平。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对成本受控对象进行调节、干预,使成本受控对象限制在施控主体预定的目标成本和成本预算范围内,并最终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指标作为一项综合性指标,为保证成本目标与成本责任预算的实现,需要商业银行各层次的成本施控网络系统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成本施控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各级成本管理责任单位及人员加强成本管理,增加经济效益的积极性,以保证经营目标的一致性。
二、商业银行成本控制的原则
(一)全面与节约原则
所谓全面性是指制定一定措施,通过全体员工对经营过程中的全部成本要素进行控制,以达到全面降低成本的目的。节约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节约原则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的全过程中尽可能地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节约原则在具体履行时,要求贯彻到银行整个活动的全过程,从资金筹集到资金的分配与使用,每一环节都要狠抓节约,而不能只抓某个环节。
(二)成本效益分析原则
现代的成本控制不是消极地进行成本控制,而应想方设法开辟财源增加收益。应根据成本效益分析和量本利分析的原理,将成本与收益,以及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找出利润最大化的最佳成本和最佳业务量。只有这样,才能将损失和浪费消灭在成本控制前,有效地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
(三)分级归口管理原则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目标,要层层分解,层层归口,层层落实,形成一个成本控制系统。一般来说,控制范围越小越好,因为这样可使各有关责任单位明确责任范围,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四)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成本控制要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各成本责任中心管理人员的努力。而要调动各级成本责任中心加强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有效的办法在于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即落实到每个部门小组或个人的成本目标,必须与他们的责任大小,控制范围相一致,否则,控制便不可能产生积极成果。同时,为了充分调动控制者的积极性,应把成本控制的好坏与奖惩相结合。
(五)按例外管理原则
日常成本控制主要是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计划成本)发生差异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发现问题,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出具体改进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银行日常成本差异的出现,往往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为提高成本工作效率,成本管理人员不应把精力和时间分散在全部成本差异上,而应把注意力集中于那些属于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上。据此追根溯源,查明发生原因,并及时反馈给有关主管中心,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管理。这些不正常、不符合常规的差异便叫“例外”,也即我们平常所讲的特殊的、影响大的,而又是我们有能力控制的那些成本差异。在商业银行的管理中通常按重要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控性原则、特殊性原则等来确定“例外”的标准。
三、商业银行成本控制程序
商业银行成本控制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工作内容如下: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在经营活动之前,为保证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的实现,对商业银行经营成本所进行的控制。事前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建立起成本控制制度。为使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制定成本控制制度之前,首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严密的组织系统工作,包括商业银行自身的组织系统及会计机构的组织系统,按商业银行内部的组织分工,确定各成本中心及其责、权、利关系。
(2)建立健全成本计算的原始记录,做到账账、账证、账表、账实相符。
(3)健全用人制度,加强对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
(4)制定各种成本标准,包括材料消耗定额,以及变动和固定成本预算的限额,以便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5)健全成本限额与考核标准,建立起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奖励制度。
(二)事中控制
成本控制制度建立及责任成本确定后,关键在于成本的日常事中控制。事中控制,就是商业银行内部对负有成本经营责任的各级单位,在成本形成过程中,根据事前制定的成本目标和制度进行控制,并通过责任会计的建立,保证成本中心各项成本指标的实现。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包括对一切费用开支进行随时审核,使成本费用开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成本的控制,不仅对已发生的偏差予以纠正,还要对将发生的偏差加以预防;不仅要执行成本控制的标准,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标准,完善标准,使之符合节约原则,适应业务需要。能及时与相关项目比较,便于发现问题,分析差异,判别原因,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三)事后控制
执行成本控制后,就实际成本提出报告,并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查明原因和责任归属,以利于工作的改进,有时随着情况的发展,还需修改限额。
四、商业银行成本控制方法
(一)定额成本控制
定额成本控制是过去商业银行进行成本管理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实行定额成本控制就是对银行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耗费和支出按照定额进行控制。它要求首先制定各种费用支出的定额标准,实际费用开支时严格按照标准审核开支,并定期对实际成本支出与定额进行比较分析,看实际执行情况比定额是超支还是节约;若有超支,须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控制成本。在定额成本控制中,主要应制定下述定额。
1.利息支出定额。利息是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代价,其高低直接影响银行经营成本的高低。所以控制利息支出水平,应制定利息标准,并在日常成本控制中把实际支付利息与利息标准相比较,看是节约还是超支,并进一步分析节约或超支的具体原因。在分析时,首先检查利息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利率标准,再检查利息计算是否正确,两者都正确时,须进一步检查吸收资金结构的变化情况。若吸收资金结构不合理,应进一步对其进行调整,以降低利息支出,但在调整资金结构时应考虑吸收资金成本的高低以及吸收资金成本中利息支出和费用支出的关系。只有那些成本高的资金,才是调整的对象。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银行,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分别制定不同的利息支付定额。还应指出,在由国家统一制定利率时期,利息支付定额的控制作用不大,但随着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浮动利率范围和幅度的放大,利率支付定额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2.劳动定额。劳动定额又可分为工时定额与工作量定额两种。工作量定额有利于劳动成果与报酬挂钩,所以普遍采用。劳动定额既是组织业务经营、配备人员的依据,也是考核职工劳动效率的标准。目前大多商业银行都对直接业务人员制定了劳动定额。各行、处应按照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来考核各直接业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促使各直接业务部门合理调整劳动组织,改革操作程序,进行技术革新和遵守劳动纪律,以保证劳动效率的提高。在控制商业银行活劳动耗费中,除按照劳动定额控制直接业务部门的活劳动耗费外,还应对非直接业务人员实行定员控制,避免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多余和浪费。只有控制非业务人员的数量,才能控制非业务人员的工资和费用支出,从而节约了企业管理费,降低经营成本。
3.费用定额。商业银行费用支出控制的范围主要是综合费用,包括业务费、管理费、固定资产修理费和手续费支出。费用定额控制就是要按照费用明细项目并按各部门规定定额实行费用归口管理。例如,业务费中的劳保用品费、出纳费、水电费等,管理费中的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都应根据上级批准的费用年指标及本行的业务经营情况,分别制定各费用开支定额和标准,在实行费用归口管理基础上,按定额实行控制。在实行费用定额控制过程中,应组织对各费用定额执行情况的检查和分析,并与经济责任制相联系。对节约者予以奖励,超出者予以处罚。实践证明,实行费用定额有利于促使各部门精打细算,节省开支。除上述定额外,还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经营特点制定其他与成本有关的定额,如库存定额、外汇占款定额、固定资产定额等,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实行全面控制。
(二)弹性成本控制
弹性成本控制是指运用弹性预算控制成本的一种方法,弹性预算是根据量本利之间有规律的数量关系,按照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有伸缩性的预算,又叫变动预算或滑动预算。这种成本控制方法有利于商业银行根据其经营活动水平分别确定定额,据以反映预计应支出的费用额度。它比只按一种预定的经营活动水平编制的固定(静态)预算更有机动灵活的作用。弹性预算主要用于各种间接费用预算。它在成本控制中主要用于固定资产修理费、业务费和企业管理费中的一部分间接费用。
(三)相对成本控制
相对成本控制是把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用以控制成本的一种方法,又叫盈亏平衡点分析或保本点分析。由于采用此方法,控制成本的着眼点不仅仅局限于单纯控制经营成本,而是在考虑到业务和利润目标的情况下来进行控制成本,因此,可称为相对成本控制。此种控制方法简单方便,适用范围广,应用广泛。
商业银行要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盈利,就必须降低经营成本,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控制成本支出,节减到预定的目标水平,可以称为绝对成本控制。但银行要提高经济效益,除设法降低成本外,还可同时增加盈利。增加盈利的途径不外乎扩大资金经营和提高贷款利率;但是目前国家对利率限制较严格。另外,银行利率水平还受同业竞争的限制。所以要提高盈利水平,不能仅凭扩大资金经营量或单纯控制成本开支,而必须把握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控制好成本与其他两个因素的相对关系,这样的成本控制,叫相对成本控制。
商业银行规划目标利润,必须实施相对成本控制。因为通过相对成本控制一方面可以了解银行究竟在经营资金量或各项业务收入达到多少时,盈利最高;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经营多少资金量才可保本,不致亏损,这可以运用盈亏平衡保本点分析来解决。
五、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指标
成本指标控制是商业银行根据确定的成本指标,控制实际成本的发生,以达到降低经营成本,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银行成本的控制指标主要包括成本降低率指标、综合费用降低率指标、资金损失率指标和业务量指标等。
(一)成本降低率指标
成本降低率指标是控制全银行总成本支出的一个指标。采用此指标时,应先根据上级银行批准下达的成本降低率,测算出局部费用成本降低率和资金分类成本降低率指标,再将上述两个指标下达到各部门或有关柜、组、所,以此作为控制各部门和各柜、组、所成本开支指标。让全行员工、各部门、柜、组、所对降低成本要求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际业务活动中,立足本职,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
商业银行应定期组织检查成本降低率指标完成情况,并对超额完成或没有完成指标原因进行分析,以总结经验教训作为今后工作的借鉴。
(二)综合费用降低率指标
综合费用降低率指标是控制和考核银行综合费用支出的一个指标。综合费用的内容包括业务费、管理费、固定资产修理费和手续费支出。对定额管理水平不高、定额不准确的部门,对综合费用的控制,最好按费用的明细内容,在上期实际发生费用的基础上,规定费用降低标准,用以控制业务经营活动中综合费用的支出。各种费用降低率指标,应根据可控制原则,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柜、组、所,作为部门、柜、组、所和岗位实行经济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定期组织考核评比。
(三)资金损失率指标
资金损失率指标是考核银行当年报损的款项与信贷资金的比例的指标。资金损失率的计算公式为:
资金损失率的高低对商业银行经营成本的高低有明显的影响。因此,规定各项资金损失率指标对银行成本控制具有良好效果。采用资金损失率指标控制成本时,应根据各行业业务情况制定若干资金损失率,并进一步落实到各部门。对现金出纳部门应规定现金短款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出纳短款率=出纳短款/(现金收入额+现金付出额)×100%
对会计结算部门,应规定结算赔款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会计结算赔款率=结算赔款/处理会计传票张数×100%
对负责办理黄金买卖的部门,应规定黄金买卖损失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黄金买卖损失率=黄金买卖损失/黄金买卖总金额×100%
对信贷和信托部门,应规定呆账损失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贷款呆账损失率=贷款呆账损失/各项贷款平均余额×100%
(四)业务量指标
商业银行成本水平是其经营成本与业务量的比率。因此,在业务量一定的情况下,经营成本越少,成本水平越低;反之,经营成本越多,成本水平越高。同时,在成本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业务量越大,成本水平越低;反之,业务量越小,成本水平越高。银行成本要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保证商业银行取得适当的盈利,就必须使其业务量达到一定的规模,所以,银行运用业务量指标,可以对成本实行控制。
商业银行采用业务量指标,应先确定银行完成的业务量(各项业务收入或资金运用的平均余额),并根据各部门的业务性质,规定各业务部门的业务量指标。同时,对有些部门还可以采用费用成本开支与业务量挂钩的方法,如储蓄部门可采取储蓄存款量与费用支出比例包干的办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实现对成本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