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53400000017

第17章 英美轰炸德国(1)

1.大西洋海战

1941年12月美国对日本宣战后,希特勒改变了避免公开对美国采取军事行动的政策。12月9日,德国海军作战部取消了关于有克制地对付美国船只的决定,不再限制针对美国商船和军舰的一切行动,允许潜艇在西经26°范围以外的大西洋任何海区、包括泛美安全区内搜索和攻击所有目标。从此,德国海军在大西洋交通线上开始了无限制的潜艇战。

德军统帅部认为,美国参战必然会大大增强同盟国的战争力量,然而,德国海军只要不断打击同盟国至关重要的大西洋海上运输线,就可削弱其战争力量。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手段则是潜艇。基于这一认识,德军统帅部决定,1942年以后的海军作战,应不断加强潜艇进攻,消灭穿梭于大西洋上的同盟国护航运输队,制止盟军兵员与装备的增长。据此,德国海军进一步规定,潜艇舰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吨位战”,尽可能利用潜艇作战的有利条件,在最短期间内使同盟国在船舶吨位上的损失超过其造船吨位,以达到削弱同盟国运输能力、瘫痪其海上运输的目的。德国潜艇舰队司令邓尼茨强调:“今天击沉比将来在1943年才击沉要有效得多。”

基于上述考虑,德军统帅部和德国海军计划扩大大西洋的作战区域。1941年12月12日,德国决定发动“击鼓”战役,派遣潜艇深入美国沿岸发动袭击。

德国潜艇指挥官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作战需要,德国进一步加紧潜艇的制造与部署。1942年1月,德国海军拥有266艘潜艇,其中参加作战的101艘潜艇中有约50艘集中在大西洋战场。到6月,德国海军潜艇总数增加到331艘,投入大西洋交通线上的潜艇近100艘。此时,德国每月可平均生产18.5艘潜艇,超过了月平均损失7.1艘的数量。德国海军计划年底将服役潜艇增加到400艘(实际上只有386艘)。同时,德国潜艇质量也不断提高,以燃气轮机为动力的“瓦尔特”新型潜艇试验成功,水下时速可达23海里。潜艇还装备了TS式电动和自导鱼雷,射程可达594米,时速25海里。

1942年3月,德国开始使用被称为“乳牛”的大型输油潜艇,在海上为潜艇加油。这种输油潜艇载油430吨,可使12艘中型潜艇在海上逗留的时间增加4个星期,或使5艘大型潜艇的逗留时间增加8个星期。有了这种“乳牛”,德国潜艇可以深入大西洋的任何海区,作战能力和参战率均有较大增长。意大利在大西洋战区部署了90艘潜艇(包括训练艇)。德国也有一些大型水面舰艇部署在大西洋交通线上实施袭击作战。

大西洋海上交通线是同盟国的生命线。保证这条交通线的畅通,在同盟国的战略计划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英国的生存安危,也关系到在欧陆直接反击德国的进攻战役能否成功。但是,到1941年年底,这条运输线的状况非常糟糕。由于德国实施海上破交战,英国物资进口量由战前的5000万吨降至1940年的4240万吨,1941年则降至3050万吨。英国海军大臣达德利·庞德海军上将惊呼:“如果我们在海战中失利,我们就将输掉整个战争。”

1941年12月,美英召开阿卡迪亚会议,在“先欧后亚”战略的指导下,确定了1942年在大西洋和欧洲的战略计划,规定首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保证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美英在阿卡迪亚会议后,及时调整了各自国内的体制和政策,加快了合作步伐。美国调整了国家军事指挥机构,成立了与英国参谋长委员会相对应的参谋长联席会议。

1942年2月6日,在华盛顿成立了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负责制定和指导美英联盟大战略,从而奠定了美英在大西洋战场联合作战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美国海军进行了改组,金海军上将接任海军作战部长;尼米兹海军上将接任太平洋舰队司令;英格索尔海军上将接任大西洋舰队司令。鉴于海军作战部长和美国舰队总司令职责分工混乱,1942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两个职务归并,由金上将统一指挥。海军作战部把原属行政机构的海军军区,改组成作战指挥机构海疆司令部,指挥在各自管辖海区内的作战,设立了东部海疆司令部、墨西哥湾海疆司令部、加勒比海海疆司令部、巴拿马海疆司令部等。

此外,美英还将1942年保护海上交通的主要任务确定为消灭“空白点”,即对大西洋上未曾顾及的海区实施经常性巡逻,为此,调来了护航航空母舰。

为加强对德国潜艇的作战力量,美英两国的工业体系大规模转向制造用于反潜作战的舰艇和飞机。但由于生产周期所限,这些武器装备在1942年底以前尚不能大量投入战斗。因此,到1942年夏季,同盟国能用于大西洋反潜作战的兵力尚嫌不足,计有美国护航航空母舰1艘、舰队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183艘、猎潜艇33艘;英国舰队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205艘、护航舰91艘、猎潜艇200艘;美国潜艇39艘,英国潜艇61艘;英国岸基航空兵飞机540架,美国飞机100架。

尽管同盟国将大西洋作战列为1942年作战计划的重点,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由于美、英国内各自存在一些问题,双方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合作。

1942年,正值英国针对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美国参战的形势,调整和改组国家战时体制的转换阶段,制度上有待进一步完善;英国内部海军和空军为飞机的分配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国内“对空军的潜力估计过高”,导致把海防司令部所属轰炸机都调给空军,新飞机也全部分配给空军,海军航空兵为即将服役的31艘护航航母争取战斗机大费周折,明显地影响了海军在大西洋的作战。2月中旬,德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艇编队突破英吉利海峡的作战,“充分暴露了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突击力量的效率低下”。另外,美国为英国建造的新的快速护航舰只迟迟不到位,也导致了英国海上的护航舰只比较缺乏。

美国虽然参战,并且同意在大西洋战场投入海军主要兵力承担护航责任,但是珍珠港的灾难性打击,德国潜艇在美国海岸的威胁,牵制了美国海军主要力量,它不得不把护航舰艇和飞机集中到本国沿海地区。事实上,战争初期,美国国内并没有完成全面战争准备,战时体制刚刚建立,军队的统一指挥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海军对“先欧后亚”战略“不是全心全意地表示赞同”。海军指挥体制重叠,海军战略、战役指挥编制内均未设置反潜机构。在东部海疆区尚未组织好对潜防御,沿岸和商船没有实行灯火管制,配置在各海疆军区和基地的海军轻型兵力数量有限,没有进行保护海上交通线的演练。

总之,处于调整阶段的美英海军在大西洋战场并不占据优势,双方在战略相持条件下,围绕交通线上的制海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同盟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早在1941年12月9日,德国向美国宣战后,德国海军开始向美国沿海发动“击鼓”战役。1942年1月,德国5艘“王牌”潜艇(后又陆续增派到10艘)从比斯开湾出发,横渡大西洋,开始对美国哈特拉斯角至圣劳伦斯湾之间航运展开“重点打击”。企图瘫痪北美大西洋沿海的交通线,减少运往美国东海岸工业区的石油和其他原料,逐渐向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渗透,使同盟国的护航兵力达到最紧张的程度,消耗其商船吨位70万吨以上,以迫使同盟国妥协。

1月12日,德国潜艇“U—123”号在科德角以东300海里处用鱼雷击沉英国客轮“赛克皮洛斯”号。14日,德国潜艇在哈特拉斯角击沉巴拿马油船“诺内斯”号。15日,击沉英国油船“科因布腊”号。18日,击沉美国油船“阿兰·杰克逊”号。19日,击沉加拿大3艘商船。随后,德国又向美国海域派出3艘大型潜艇,从亚速尔群岛方向也抽派7艘潜艇前往作战。它们在纽芬兰、卡罗来纳角、布雷顿角等海域都实施了单艇机动作战。黄昏之前,潜艇一直潜伏在近海水域,黄昏之后,便半露于水面向目标接近,以鱼雷和炮火攻击目标。德国潜艇日益大胆的作战行动,严重破坏了同盟国的海上交通线,同盟国商船损失惨重。1月份,德国海军出动54艘次潜艇,先后击沉同盟国运输船23艘14万吨,2月份击沉10.3万吨,3月份击沉15.9万吨,而德国则没有1艘潜艇被击沉。美国海军自己也承认,1942年德国潜艇在大西洋沿岸给美国造成的损失,等于破坏了其6个大规模军事工厂。

巨大的损失震动了美国、英国和加拿大。3月,美国海军总司令部成立了防潜处,负责全面的防潜工作,加强对防潜人员的培训、防潜武器的研制。4月1日,东部海疆区建立起局部护航体系。4月18日,开始在沿海地区实行灯火管制。4月1日,在沿岸交通线上,以现有的护航兵力白天为运输队护航,夜晚在港口或隐蔽锚地进行警戒,以交接形式把运输队一站一站地护送到目的地。由于有了新建造的和退役后又重新启用的驱逐舰,以及从北大西洋护航队和大西洋舰队抽调的护航舰只,5月份,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英格索尔和东部海疆区司令安德鲁斯组建了一批实力较强的沿海护航队,沿岸19个机场300多架飞机也投入反潜作战。5月中旬,又成立了隶属海军总参谋长的护航航线处,在整个东海岸建立起完整的护航体系,并很快扩大为近海护航体系,对护航运输队实施空中掩护。从5月下旬起,美国海军基本上保障了关塔那摩—哈利法克斯、纽约—基韦斯特、纽约—哈利法克斯航线的安全。5月份,同盟国在北美东部航线上被击沉的船只,从4月的23艘降至5艘,6月份损失13艘,7月份仅损失3艘。于是,从5月开始,邓尼茨把潜艇游猎区转向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在这些海区,美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护航体制,5月份,被德国潜艇击沉41艘船只,共22万吨。1942年6月,德国潜艇在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及其接近路上击沉的船只比每月在北大西洋所有战区击沉的还要多。7月,美国海军把护航体系扩大到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域,并开辟了4条新航线。这样,德国一部分潜艇又转向巴拿马至里约热内卢海域袭击同盟国交通线。邓尼茨将第一批新型“乳牛”级1700吨的补给潜艇也投入这一海域,延长了潜艇在这些海域的作战时间。8月中旬,10艘德国潜艇进入巴西海域,“U—507”号潜艇在巴伊亚附近海域击沉5艘巴西货船,巴西政府遂于8月22日对德国宣战。这使得同盟国向南美海域扩展护航体系显得更为重要。于是美国对近海护航体系进行了重要改组,决定由南大西洋舰队组成护航兵力,建立起健全而灵活的分段护航体制。邓尼茨认识到德国潜艇在美洲海域的第二个“快乐时光”已经结束,下令潜艇重返北大西洋。

同盟国在大西洋的交通线分西段(纽约至西经49°)、中段(西经49°至西经22°)、冰岛段、东段(西经22°至北海峡)等4段护航。由于缺乏护航加油船和护航舰艇,护航舰只在整个航线上需要替换2~3次。而且,快速护航运输队和慢速护航运输队以及进行分段护航,需要78艘驱逐舰和156艘驱潜快艇,其他战场也需要大量护航舰只。但1942年同盟国造船业仍不能满足对护航舰艇的要求,因此,北大西洋航线上的运输队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护航。

7月19日,邓尼茨下令把作战重点转移到北大西洋。在该海域,德国海军采取了不同于北、中美洲的潜艇战术。由于北、中美洲海域的作战距离较远,补充较难,靠近同盟国海岸,海区情况复杂,不宜集中使用大批潜艇,因而,德国海军采取的是单艇机动攻击战术。而北大西洋的海域辽阔,同盟国运输船队在海上滞留时间较长,便于德国潜艇集结隐蔽和发动连续的集团攻击,因此,德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作战中采取了所谓“狼群”战术,即在同盟国运输船队可能经过的海区,集结多艘潜艇设伏,发现目标即咬住不放,群起攻击,直至运输船队全军覆灭或进入同盟国反潜力量较强的区域为止。此时,德国已具有较大兵力实施这种战术。邓尼茨手中拥有300多艘潜艇。9月,德国在大西洋参战的潜艇第一次达到100艘,在作战海域的潜艇由原来的20~30艘增至40艘,组成艇群部署在北大西洋中部“黑色陷阱”的东西两端,建立起1~2道巡逻线,彼此相距50~100海里。担任侦察幕的各艇间距30~40海里,几乎等于潜艇发现护航运输队距离的2倍。一旦中央巡逻线发现目标,就可以迅速集中15~20艘潜艇,给同盟国护航运输队以沉重打击。

1942年9月,由10~12艘潜艇组成侦察幕和18~20艘潜艇组成突击幕在北大西洋活动。9月11日,侦察幕中的“U—133”号潜艇发现同盟国护航运输队,进行尾随跟踪,并通过岸上潜艇指挥部不断地把护航运输队的情报发给突击部。黄昏后,5~6艘潜艇迅速向护航运输队集中发起鱼雷攻击,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拂晓。如此,连续3个夜间进行了攻击,直到护航运输队进入英国沿岸的防潜区为止。

1942年8月~10月,同盟国被潜艇击沉的运输船平均每月在50万吨以上。

随着德国服役潜艇总数的增长,艇群袭击同盟国护航运输队的活动也更为频繁。它们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缺乏空中掩护的北大西洋中部,在冰岛与亚速尔群岛之间和冰岛与纽芬兰之间加强了突击艇群和侦察幕的协同作战。

1942年,同盟国共损失1664艘船只(779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1160艘(626.6万吨)。而在该年,同盟国仅有700万吨左右新船服役。

1943年初,英国海军增加护航舰艇数量,油船开始随运输队航行,随时给护航舰加油。1月下旬,德国海军攻击“NX—224”号护航运输队和“SC—118”号慢速护航运输队,都取得成功。但整个1月份,同盟国被潜艇击沉的运输船吨位下降到20万吨。2月下旬,德国潜艇群对“ONS—166”号运输队进行了一次潜艇战,击沉运输船14艘,所以2月份潜艇击沉的吨位又开始上升(近36万吨)。3月份,潜艇击沉的吨位上升到62.7万吨。3月中旬的一次潜艇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时,德国海军集中了38艘潜艇,协同攻击了两支凑巧驶在一起的返航护航运输队“HX—229”和“SC—122”号,在英国海军恢复空中掩护之前,总共击沉其中21艘船只(14.1万吨),而德国海军仅损失1艘潜艇,从而形成了大西洋海战的高潮。

同类推荐
  •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军北伐,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于1926年至1927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因其战争过程由南向北进行,故又常简称为“北伐”,或称“北伐战争”。
  • 我不是武帅

    我不是武帅

    这一天,刘天佑失去了所有,这一天,他在周子琅的身上获得重生。在这异世,他本以为能守护自己心中所爱,却被现实又一次击垮,既如此,便尽起刀兵,平了这乱世。为帅者,当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我要的是这个国家的王室血债血偿。
  • 末世重生之生化尖兵

    末世重生之生化尖兵

    带着多个强者意识碎片、二次重生末世初期,苏笠森凭借“先知”和“祖兽之骨”无限制融合生化基因的能力,踏向超越霸星强者的人生巅峰……
  • 谁说武警不是兵

    谁说武警不是兵

    一个当兵人讲述一个当兵的故事,有血有肉的军人,在挫折面前、在困难面前,看他如何选择。
  • 谁主沉浮:精典海战与海洋争霸

    谁主沉浮:精典海战与海洋争霸

    “海洋大视野科普文丛”用生动流畅的语言,丰富精美的插图,并配以准确、科学的图解文字,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知识世界中神秘、有趣、耐人寻味的各种现象,让学生们在充满趣味的阅读中,轻松愉快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功德簿

    大功德簿

    赌徒杨艺穿越来到异界,手持大功德簿翻云覆雨。什么?没有功法?不要紧,可以积攒功德来换取啊……杨艺:功德能不能换美女?大功德簿:当然可以。杨艺:那还有什么不能换的?快告诉我,我好心理有个准备。大功德簿:除了小命不能换,其他什么都好说。杨艺:这么说,我就懂了……只要老子不挂掉,有朝一日便可冲上云霄!
  • 我在漫威当龙帝

    我在漫威当龙帝

    身怀一个拥有‘龙之概念’力量的系统。那就成为承载一切‘龙之力’的龙帝,搅动漫威的风雨吧!快龙、喷火龙、圣主、火龙王伊古尼鲁、赤龙帝……一切的龙之力将在他手中显现。(以漫威电影宇宙为主)
  • 千载江山

    千载江山

    中原大地,天赐厚泽,物华天宝,人民生活安祥丰实,引起四方垂诞,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四国为争夺中原肥沃,从而引发一场中原争夺战。当四方列强摩拳擦掌,磨爪砺齿之际,长期处于和平之中的中原大地,又作如何的面对?有天助,亦有人谋,一场文明与野蛮之间的较量,从此登上舞台,各自演绎着各自的风彩!肖尘,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犹如一粒微尘,虽是微尘,却可激起千层风浪!在保家卫国,捍卫文明的战场上,成就一番功业,创建不世功勋。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有对酒当歌,亦有人生几许感悟,一切的一切,尽在此书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带着科技混异界

    带着科技混异界

    靠无耻吃饭,靠预言泡妞,靠聪明生存,这就是本少爷我身为穿越人士的第一原则——王爽语录
  • 农家逆袭小日子

    农家逆袭小日子

    舒暖以为闭上眼睛就是结束,哪知当她再次睁开眼,居然回到了一九九零年的冬天,那个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拥有一眼灵泉,承包几座大山,谁说山坳坳里长不出金疙瘩。
  • 飘渺剑魔

    飘渺剑魔

    洪荒世界,各种修炼者彼此龙争虎斗,无所不用其极,而我们的主角就是这无数修炼者中的一个,少年自家族而出,带着满腔仇恨,踏上征途,且和我一起见证少年如何成为立足天地间的绝世强者!!!【这是我的第一本书,请大家多多支持喽】!!!********************一曲红尘伴我行,万丈魔光踏天路。世道飘渺我无畏,一生为剑我成魔!吾乃剑中之魔,魔中之剑!——飘渺剑魔
  • 也就喜欢而已

    也就喜欢而已

    朝雨是一个执着且怂的人她喜欢林衍,也知道林衍对她有意可是那个寒假她的例假没有来,医生说以后都不会来了她和林衍说明了原因,两人又变成了陌生人她病了,病得冷漠、偏执、敏感当他们再一次碰到的时候,她还是推不开他一边开心,一边懊悔不知道她还能坚持多久
  • 静待往日嚣

    静待往日嚣

    她是一个来自应山村的普通的女人,她对父亲的印象真的很模糊,自小只有母亲在身边呵护她。在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母亲的呵护就是她坚强下去的勇气,儿时是这样,她嫁夫以后依旧是这样。而当母亲不在身边的时候,她早已成长到能够独当一面,她慢慢变得坚毅,刚强,严厉,但与生俱来的善良与慈爱也从未丢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