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匈奴的威胁才刚刚得到缓解,刘秀还来不及缓一口气,南方武陵五溪地方的少数民族又发生叛乱,并且很快攻克了武陵郡政府所在地临沅。
叛乱无小事,刘秀自然高度重视,他急派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但结果是孤军深入,全军覆没。这让刘秀很震惊,就在刘秀一筹莫展时,朝中闪出一将,大叫道:“臣愿带兵出征。”
这个毛遂自荐、请求出征的人便是伏波将军马援。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夏天,刘秀任命马援为陇西郡郡守。马援一上任,便整顿兵马,派步骑三千人出征。先在临洮击败先零羌,斩首数百人,获马牛羊一万多头。守塞羌人八千多望风归降。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武都参狼羌(羌族的一个分支)与塞外各部联合,杀死官吏,发动叛乱。马援率四千人前去征剿。部队行至氐道县境,发现羌人占据了山头。马援命令部队选择适宜地方驻扎,断绝了羌人的水源,控制了草地,以逸待劳,不许出战。
羌人水草乏绝,陷入困境,首领们带领几十万户逃往塞外,剩下的一万多人也全部投降。从此,陇右清静安宁。马援在陇西太守任上一共六年。由于他恩威并施,使得陇西兵戈渐稀,人们也逐渐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
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春,麊泠县(今属越南河内市)发生叛乱,征侧自立为王,公开与东汉朝廷决裂。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前去平乱。马援在浪泊与叛军大战三百个回合,大破敌军,斩敌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第二年正月,平息了叛乱的马援被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
后来北匈奴对汉朝不安分时,马援也多次出兵捍卫了汉朝的荣誉。
此时五溪地方的叛乱,武威将军刘尚全军覆没,危急关头,马援主动请求出击,再度显示了“关山度若飞”的英雄气概。
而刘秀见马援一心报国,抢着出征,为朝廷分忧,心里也十分高兴。但他看见马援满头白发,已六十有二的人了,不免犹豫起来,说了句这样的话:“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马援一听急了,脱口而出:“大丈夫须当马革裹尸而还,岂可老死于床笫之间。”
对话戛然而止,虽然只一问一答。但刘秀却被马援的爱国敬业精神彻底打动了,于是,当即任命马援为大军统帅,率领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统军四万人,南下攻击武陵郡境内的五溪叛军。
马援的南征兵团抵达临乡(今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时,五溪叛军正在全力进攻县城。马援来得正是时候。他不顾疲劳,马上发动了对五溪叛军的进攻。内外夹击,叛军猝不及防,自然是大败而归,并且还留下了三千头颅。
宜将剩勇追穷寇,接下来,马援决定乘胜追击,消灭五溪叛军主力。他马上来了个两步走:一是派人探明路径,二是亲自制定作战方案。
汉军抵达下隽(今湖南省沅陵县)时,何去何从,面临艰难选择。当时有两条路可以深入叛军的心脏地区。一条从充县(今湖南省常德市)出发,是条阳关大道。它的优点是沿途是宽敞的大路,安全系数大大提高,缺点是线路长,距离远,后勤补给难度增大。另一条从壶头山出发,是“独木桥”。它的优点是线路短,路途近,自带干粮便可以解决温饱问题,缺点是路险坡陡。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走这条路机遇与风险并存。
然而,就是这两条道,却让马援和副将中郎将耿舒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耿舒是属于保守派的,做事向来以谨慎稳重著称,他主张选择走“阳关大道”,理由是:虽然是绕道而行,要走很多“弯路”,但这条道路平坦,可以避免被善于打“游击战”的叛军伏击。
马援是属于豪放派的,做事向来以雷厉风行著称,他主张选择走“独木桥”,理由是走充县虽然安全,但行军缓慢,时间与战线都会拖得很长;而且,大军势必会消耗更多的粮食,增加后勤的负担,走壶头山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按理由,在军事路线选择这样的关键时刻出现分歧很正常,坐在一起好好地商量研究,最终确定正确的行军路线才是当务之急。然而,马援和耿舒两人对自己的选择都抱着“坚定”的态度,谁也不让步。
没确定统一的行军路线,出兵的日期便一拖再拖。眼看再拖下去,便要贻误战机了。马援只好把行军的两项意见同时呈报朝廷来裁决。
刘秀看了书信后,批了这样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是主帅,你看着办吧。意思很明显,就是委婉地同意了马援的战略。
刘秀虽然批得委婉,但耿舒却感到委屈。不满归不满,耿舒还是尊重了上级的指示,于是,大军便开始走“独木桥”了。
接下来的过程正如耿舒所说的那样,汉军刚过壶头山,很快就陷入了五溪叛军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
进退无路,汉军陷入了绝境。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值炎热酷暑,不久,汉军中发生了瘟疫,很快在军中蔓延开来,病死的将士数不胜数。
对此,马援采取的措施是,一边派兵固守营寨,抵御叛军的进攻,一边在溪岸山壁上凿出一个个小洞来。士兵躲在洞里面,一来可以休养,二来可以隔离病人。
五溪叛军困住汉军后,渐渐加强了攻势。马援见形势十分危急,以身作则,带领士兵进行了艰苦的反击。
众将士拼死拼活时,副将中郎将耿舒却在干着另一项“技术活”——抱怨:是啊,我主张走阳关道,你却偏要上独木桥,现在知道独木桥的滋味了吧。抱怨之后,他开始诉苦。他马上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兄长好畤侯耿弇。信中分两层意思:一是述说了汉军现在的艰难处境,请求增兵;二是痛诉马援的一意孤行,请求调查。
耿舒的意思很明显,把“兵困”的责任全推到了马援的身上。
耿弇接到书信后,不敢怠慢,立即把情况向刘秀进行了汇报。
听说南征大军陷入了进退维谷之境,刘秀自然很失望。而此时刘秀的女婿梁松等人又落井下石。刘秀一怒之下,马上来了个双管齐下,一方面对马援进行了怒骂,另一方面撤销了马援的军事指挥权。刘秀马上派遣梁松为虎贲中郎将,充任监军官,去追查马援的责任,接收马援的军队。
马援很想胜利,也需要胜利,他很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挽狂澜于既倒。然而,接到刘秀的谴责和追查的圣旨,马援悲愤交加,当场吐血晕厥过去了。
马援年老体弱,再加连日征战,本来体力和精力就到了极限,此时怒火攻心,一倒下去就再也没有站起来。马援以这种悲情的方式结来了自己辉煌而又凄凉的一生。
梁松到时,马援已死。梁松旧恨难消,趁机诬陷马援。
接下的事很简单了,在梁松的策应下,一些早就看不惯马援的人开始活动了。是啊,马援活着的时候太风光了,总是在刘秀面前抢风头,弄得一些自认为是天才的人都变成了庸才。马援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找马援算账,死了这笔账也该有个了结了。
这些视马援为眼中钉的人就趁机诬陷他。马援以前在南方打仗时,听说有一种叫薏苡的药,可以防止中瘴气,据说具有百毒不侵的功效。马援打了胜仗凯旋归来时,就顺便带了一车薏苡回来。
薏苡一颗一颗的,晶莹剔透,形状跟珍珠一模一样。于是,这些人就给刘秀打小报告说:马援贪污受贿,曾从南方弄来了一车珍珠。
刘秀看到这个小报告后,显然是急火攻心了,下诏撤掉了马援的侯位。
马援的家人见状,只好偷偷地把马援给埋葬了,据说是用马革裹着他的尸体,当真了却了他“马革裹尸”的愿望,一代名将就此长眠于地下。
当然,也有人为马援鸣冤,朱勃便是其中一个。
朱勃是扶风人,曾任云阳(今陕西省淳化县)县令,十二岁就能够流利地背诵《诗经》《书经》,被人称为神童。他常常去拜访马援的哥哥马况,见面时,朱勃态度沉静,言谈流畅,谈笑自如。
马援其时才开始接触书籍,面对朱勃,不由得自惭形秽,自愧不如,怅然若失。
哥哥马况看出了弟弟的自卑反应。于是,马况亲自给弟弟酌酒,勉励弟弟。朱勃不到二十岁,右扶风郡就试用他代理渭城县(今陕西省咸阳市)县令。可当马援晋封侯爵高位时,朱勃却依然在原地踏步,仍然是一个县令,一直没有升迁。马援发达以后,常常仗着马家对朱勃旧日的恩情,很有些瞧不起朱勃,甚至有时还欺侮他。可是朱勃越发谦恭,依然与马家保持亲近。
等到马援受到诬陷和迫害时,世态炎凉,亲友宾朋一个个都避之唯恐不及。他们对马家统统敬而远之,纷纷溜之大吉。而此时朱勃挺身而出,长跪于宫门,上书为马援申冤,说马援“以死勤事”,应当得到公平的待遇,词语恳切,令人垂泪。
此时,马援的侄儿马严和马援的夫人也先后六次向皇帝上书,申诉冤情,言辞凄切。最终,刘秀像是被突然点化了,这才命令厚葬马援。
史书上对马援的能力评价颇高,说他“谋如涌泉,势如转规;兵动有功,师进辄克”。就是说,智谋如泉水一样喷涌不绝,行动如圆规一样灵活迅速;用兵战无不胜,出师攻无不克。现代作战的沙盘作业就是他率兵讨伐隗嚣时发明的。后人有诗赞曰:
挽月雕弓猎猎旌,
横刀立马定边庭。
蒙遭诬陷心无悔,
一片忠心日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