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
赤眉军吞并了更始政权,而后又成了汉军的俘虏。三个皇帝没饭吃,两个皇帝抢饭吃,一个皇帝等饭吃。在这场“三皇演义”中,上演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悲喜闹剧。
然而,三皇合一后的刘秀并没有因此就高枕无忧了,相反,狂风暴雨的考验依然如排山倒海般接踵而来,这似乎正验证了这样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刮起狂风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刘秀手下的大将邓奉。
邓奉在汉军中可以用名高位重来形容。
首先来看他的“名高”:邓奉是刘秀二姐夫邓晨的亲侄子,是刘秀原配妻子阴丽华母亲的亲戚,乃新野名门望族之后。他虽然名气不如神童邓禹,但也或多或少沾了名门的光,属于少年英雄式的人物。
其次来看他的“位重”:邓奉后台足,自身素质过硬。他勇猛顽强,颇有智谋,随邓晨投奔革命事业后,立下了不少战功,刘秀封他做了破虏将军。
年纪轻轻,兵权在握,前途明亮,人生得意,按理说他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会心满意足于眼前的一切。然而,事实证明,顺风顺水的他却经不起风雨考验。
性格决定命运。改变邓奉命运的正是他的性格。
邓奉是什么样的性格呢?八个字:耿直正义,疾恶如仇。他认为耿直正义是做人之根,疾恶如仇是立人之本。他能在仕途上扶摇直上、平步青云,正是他这种超脱凡俗的性格使然。
然而,人生有起便有落,有盛便有衰,他在随邓禹的西征途中,被赤眉军打得焦头烂额,最后被刘秀派去的冯异取而代之。应征回师后,他的心情自然也是一落千丈,跌入了谷底。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在这时,一件事的发生又激起了邓奉的疾恶如仇之心。
这件事跟他回了一趟家乡有关。
功成名就,回归故里,那是光宗耀祖;功不成名不就,回归故里,那是消遣时光,韬光养晦的举措。
西征的失利自然让邓奉有一种“功不成名不就”之感。他选择回乡,自然是想放松一下心情,调整一下心态。然而,他不会料到,这一趟回乡之旅将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当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老家时,发现这样的场景: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但村已不是那个村,人已不是那个人了。
村庄断壁残垣,沉寂萧条;民房东倒西歪,满目疮痍;乡亲们尸骨遍地,血流成河。一些幸存者颤颤巍巍,战战兢兢。他们泪眼婆娑,伤心欲绝的表情似乎在诉说那一场刚刚过去的噩梦。
震撼,前所未有的震撼;惊心,空前绝后的惊心。
邓奉经过一番查问,得知村子不是经过了天灾才变成这样,而是经历了人祸。
这个人祸的主谋不是别人,正是吴汉的部队。
吴汉是刘秀最倚重的大将之一,因为屡立战功,被封为大司马。这个官职在武将里是当仁不让的头一号。这与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吴汉敬业。他对工作尽职尽责。史书有这样的记载:“吴汉当出师,朝受诏,夕即引道。”
第二个方面,吴汉勇猛。他在战场上就像一匹脱了疆的野马,生龙活虎,虎虎生威。
然而,任何人都有缺点。吴汉在战场上的本领有目共睹,他的缺点也同样有目共睹:放纵部下劫掠。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吴汉这样做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在那个缺衣少粮,生活及物质条件极为萧条落后的年代,他只能通过放纵部下劫掠这种方式给他们无穷的动力,为自己在战场上拼死效命。
劫掠这两个字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却很深远。至少在吴汉的部队成了“黑五毒”:一是为了夺物而掠夺百姓;二是为了夺宝而掘冢陈尸;三是为了夺财而断人肢体;四是为了夺人而奸淫妇女;五是为了夺恨而裸人形骸。
这样的恶行自然是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对此,刘秀也不是不知道,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一切都是为了革命的需要,因此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偶尔对吴汉进行口头警告而已。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此,尽管吴汉在仕途上芝麻开花节节高,但放纵部众劫掠这个恶习却一直没有改过。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八月,吴汉率大军攻克了南阳诸县后,依然让将士们大肆劫掠。
邓奉的家乡也没能躲过这场风暴。部将们如鬼子进村般抢劫一番后,整座村庄自然是一穷二白三萧条了。
吴汉大浑球,吴汉王八蛋,吴汉欺人太甚,吴汉猪狗不如,吴汉不得好死。
邓奉先是动口,在心里把吴汉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一个遍后,然后马上动手了。他大手一挥,率领自己的部队去找吴汉讨说法。
按理说吴汉是给邓奉几分薄面的,然而,邓奉的过激举动却激怒了吴汉。评理还要带这么多人来吗?他一怒之下,自然也没能给邓奉好脸色看了。邓奉不是吃素的,既然谈不拢,那就手下见真章吧。于是,两人当场就干起来了。
邓奉带的人马毕竟有限,自然不是吴汉的对手,落荒而逃。他越想越气,越气越恨,恨到心里痒痒的时候,便找到了自己的好友——宛城守将董欣。听说朋友有难,董欣马上来了个两肋插刀。而南阳的父老乡亲听说邓奉的义举后,也纷纷打着保卫家园的旗帜支持邓奉。
有了董欣的支持,有了乡亲的支持,邓奉信心大增,掉转马头,又来挑战吴汉。这一回轮到吴汉挨打了。
吴汉败了,丢了宛城,他马上向刘秀进行了汇报,四个字:邓奉谋反。
刘秀一听,气得直唏嘘、直捶背,他怎么也想不到在自己眼里至忠至诚、在别人眼里至仁至义的邓奉居然会在关键时刻胳膊肘往外拐。为此,他调令南阳的守将万修和坚镡去征伐邓奉。结果万修出师未捷身先死,还在行军途中便病死了。
不过坚镡没有退缩,他以大无畏的精神直接面对彪悍的强敌,先是出其不意拿下了宛城。然后,坚镡便后悔了,他被邓奉和董欣困在城中围着打。好在坚镡是个有能力、有勇气、有骨气、有士气、有韧劲的人,虽然孤军防守,虽然缺衣少粮,但他凭着坚忍不拔和不懈拼搏的精神,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带领手下士兵们进行了顽强的反击,就连自己身被重创也不下火线,成功坚守了月余。这为刘秀调兵遣将来支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面对坚镡告急的文书,刘秀心急如焚。他马上派出了一位重要级人物去平叛。这个人便是岑彭。
前面已经说过,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秀巡行至河内。韩歆不听岑彭劝阻打算守城抵抗,后见形势危迫,只得投降。刘秀得知韩歆曾想抵抗,欲将其斩杀,又召见岑彭。岑彭分析当前局势:“今赤眉入关,更始危殆,权臣放纵,矫称诏制,道路阻塞,四方蜂起,群雄竞逐,百姓无所归命。窃闻大王平河北,开王业,此诚皇天佑汉,士人之福也。彭幸蒙司徒公所见全济,未有报德,旋被祸难,永恨于心。今复遭遇,愿出身自效。”他表示愿意归顺刘秀,又替韩歆求情。刘秀这才赦免韩歆。
岑彭归顺后,前往淇园劝降大将军吕植。刘秀任命岑彭为刺奸大将军,让他协助吴汉除掉尚书令谢躬,并督察各营。此后,刘秀把平时拿的符节授予岑彭,让他随军平定河北。在此关键时刻,刘秀又想到了这位超级人才。于是,岑彭摇身一变,很快成了征南大将军。为了保险起见,刘秀还给他配了四员猛将,他们分别是朱祐、王常、贾复、耿弇。这四人都是勇冠三军、独当一面的超级将领,此时尽归岑彭统管,一方面说明刘秀对岑彭的重视,另一方面说明刘秀对这次平乱的重视。
按理说,此时的邓奉该报的仇也报了,该出的气也出了,是时候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了。然而,邓奉显然在人生路上迷失了自我,他打败了吴汉不解恨,打败了坚镡不解恨,还要打败刘秀派来的“特种部队”才解恨。事实证明,人在绝境中爆发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和岑彭带领的特种部队交战中,邓奉再次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取得了完胜,还生擒了建威大将军朱祐,击伤了执金吾贾复。
这下没辙了,为了拿下这个刺头,刘秀选择了御驾亲征。
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三月,刘秀做出如下军事部署。
一是令大司徒伏湛留守京师洛阳,主持朝中内务。
二是命邓禹为“禁军总司令”兼“后勤部长”,负责征调兵马、供应粮草等工作。
解决了后顾之忧,很快,刘秀的大军直抵河南叶县。在这里,刘秀大军遇到了反将曹欣的当头一棒。曹欣仗着地利优势,又是设伏又是打游击,让刘秀的大军根本无法前进。对此,刘秀不慌不忙地对岑彭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将军之任也。”
岑彭立即率军采用“迂回”战术,对董欣进行了突然袭击,结果大获全胜。董欣的后防支援中心邓奉眼看情况不妙,选择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邓奉走了,董欣慌了,眼看汉军强大,慌不择路之下选择了“畏威而降”。
四月,刘秀手下的大将岑彭、耿弇、臧宫、傅俊等人合力把邓奉逼到了小长安。
小长安是刘秀的伤心地,他的二姐和三个外甥女都死在这里,而此时二姐夫邓晨的亲侄子居然又在这里干谋反之事。往事不堪回首,今朝之祸就在眼前。刘秀不得不亲率众将,对蜗居在小长安的邓奉进行了数轮军事打击。
无路可退,无军可援,邓奉终于明白了“无法无天”的后果。眼看失败已是必然,邓奉无奈之下只好选择了投降。
按理说,刘秀亲自出征,邓奉若识时务就应该放下手中的武器投降才对,但他却等到败得无路可退时,才选择投降。不是邓奉太傻,而是他有恃无恐。
因为他手中握有一张牌——人质朱祐。
邓奉除了有万夫不当之勇外,智慧也不差,至少比三国那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吕布要强上许多倍。他生擒朱祐后,非但没有伤害朱祐一根毛发,而且还好酒好饭地招待他,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果然,此时朱祐派上用场了。投降的时候,他选择了左手衣服,右手人质。左手拿着衣服,那是为了配合当时最流行的方式——脱掉衣服“肉袒”以表诚意。右手人质,这个人便是被他养得白白胖胖的朱祐。有了这两招,邓奉打动了刘秀。再加上当年邓奉跟随刘秀闯天下时立下的赫赫战功,刘秀对他大手一挥,便要做出“无罪释放”的宽大处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岑彭、耿弇等将领不干了,他们联手出击,把邓奉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众将领说了两个中心句。
第一句:大爱有疆。邓奉虽然是陛下您的亲戚,但却干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来,如果说和吴汉单挑,那是鲁莽用事;和坚镡对干,那是意气用事;和岑彭掰手腕,那是任性用事;那么,和您对抗,就不是感情用事这么简单了,而是真正的造反啊!陛下您都亲征了,他还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非要等到最后一败涂地、走投无路之下才投降,这样冷血无情的人是自作孽不可活啊,还有什么爱可谈,还有什么情可原呢?
第二句:大义灭亲。一个犯了这样滔天大罪的罪犯如果被无罪释放了,那就没有什么法律的约束了。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如何惩恶,如何服众?长此以往,外面的强贼还没有平息,我们自己内部早已乱成一锅粥了。长此以往,葬送的是陛下您的大好江山啊!
刘秀内心是爱惜邓奉才华的,是不想斩邓奉的,但此时他却难违众议。最后,刘秀只能含着泪、忍着痛下令处斩邓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