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了,终于入城了。虽然没有人打出“长安,欢迎你”这样的口号来,但邓禹已经很知足了。拼搏了这么久,奋斗了这么久,等的就是这一天的到来。他的眼睛突然湿润了,他笑了,马上做到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报喜。他给刘秀写了一封报喜信:长安,等你来。
第二件事:庆祝。他通过“军昆明池,大飨士卒”来庆生。
第三件事:祭祖。他派人修缮了西汉诸帝的园陵,“为置吏士奉守焉”,并且遵循刘秀的旨意,把“冤死”的刘玄尸骨葬于霸陵。
就当邓禹在长安城里励精图治时,赤眉大军却来了个“归去来兮”。
原来,赤眉大军上演“收载珍宝,火烧宫室,引兵而西”三部曲后,虽然动摇了革命政权核心的根据地,但兵力却并没有失去,甚至可以用“强大如斯”来形容。因此,尽管逃跑的行为不光荣,但他们走得却不窝囊,相反很是风光和潇洒。
出了长安城,他们不急着赶路,而是在城外南郊上演“祭天拜地”之举,是忏悔,也是祈祷,更是憧憬。随后他们沿南山西进,结果沿途遭到了更始政权残余势力的阻击。赤眉军先是在陕西遭遇到了更始将军严春。双方掰手腕的结果成一边倒,严春被打得一败涂地,一溃千里。
初试身手,感觉良好。这是赤眉大军的感受。然后,他们不会料到,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当他们来到甘肃一带时,受到了刘玄老部下隗嚣的“特别待遇”。
“我的地盘我做主。”隗嚣在说完这句嚣张的话后,马上派手下的“不败将军”杨广出马迎敌。结果杨广不负众望,依靠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大败赤眉军。遭遇当头一棒的赤眉大军只好选择“避其锋芒”——退军。结果杨广顺势而为,乘胜追击,不断扩大战果。屋漏偏逢连夜雨,大雪呼啦啦地下,终致“坑谷皆满,士多冻死”。
前进无路,停留受困,无奈之下,赤眉大军只好选择“重走长征路”——悬崖勒马,及时回头。于是,他们又转回到长安来了。
在回长安途中,路过程西汉皇陵时,他们做出了千夫所指的恶行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盗墓。他们挖掘了西汉皇帝的陵墓,取出金银财宝占为己有。
二是辱后。他们把沉睡在了地底下百余年的吕后从棺材中刨出来,极尽污辱之能事。
盗墓是为了生计,为了盘缠,为了炫富;而辱后是为了泄愤,为了清浊,为了扬名。赤眉军在大干一番,心满意足之后,精神焕发地直袭长安城。
赤眉军的“回马枪”显然杀了邓禹一个措手不及。他仓促组织人马迎敌,双方在郁夷进行第一次正式交锋,结果“只能胜不能败”的赤眉大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他们打败了常胜将军邓禹。为了避免“被动挨打”,邓禹最终不得不率军退出长安。
九月,是邓禹人生当中极为灰暗的时刻。天才少年,天才将帅邓禹第一次品尝到了苦果,从长安退守到了云阳(今陕西省淳化县)。
而与之相反的是,赤眉军第二次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长安城。在外面转悠了一圈,在外面遭遇了挫折的磨砺之后,他们深深地体会到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长安城再破、再烂、再穷,也是他们的老窝啊!
为此,赤眉军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开始针对长安做“强基固本”之举,在三辅之地和当地军阀延岑军团、更始旧部汉中王刘嘉军队展开了“三角恋”。
赤眉大军在外,邓禹认为夺回长安城的绝好时机已经到了。于是,他也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马上率军杀了个“回马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邓禹的大军刚到长安城下,赤眉的援军便到了,里外夹击下,邓禹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只有溃败的份儿了。
邓禹用实际行动验证了这样一句俗语:偷鸡不成蚀把米。
自从不败金身被破,邓禹两战皆败,他的人生遭遇到了重大的打击和挫折。威名受损、粮草缺乏导致的后果很严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军士饥饿,皆食藻菜。
二是军心涣散,士兵溃逃。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让邓禹身败名裂:杀归降使者。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那么,聪明的邓禹为什么会干出这样极为冲动、极为愚蠢的事来呢?
事情是这样的,汉中王刘嘉自从在甘肃成功阻击赤眉军后,虽然扬眉吐气了一回,虽然笑傲江湖了一回,但事后他心里还是很害怕,毕竟赤眉军是以残暴冷酷著称的,赤眉军也是数量多而闻名的,赤眉军更是以报复立世的。打了人家一巴掌,人家自然会来索还的。想到以后冤冤相报何时了,刘嘉惊恐了、害怕了、担忧了,最后苦思冥想了,想出了寻找靠山这条出路。
这个靠山的人选自然是刘秀了。原因没得说,主要有三点。
一是血脉相连的亲情关系。刘嘉和刘秀不单单有着亲戚关系,而且刘嘉因为家里穷,从小就被刘秀的父亲刘钦收养。虽然后来因为刘钦的英年早逝,他不得不另谋生路,但这份知遇之恩,舐犊之情却早已沉淀于心,早已铭记于怀。
二是刘嘉与刘秀发小情深。他们二人从小就“相交甚好”,长大后虽然天各一方,但刘嘉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不世之才贾复、陈俊都是经过刘嘉之手推荐给刘秀的。贾复、陈俊等人如今都是刘秀手下的重量级人物,说一句话都是管用的。因此,有这份友情在,也是刘嘉投奔刘秀的原因之一。
三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姻亲关系。刘嘉的妹夫来歙是刘秀的表哥。刘嘉爱妹妹,妹妹爱来歙,来歙爱刘秀,结果爱到深处情自浓,刘秀强大的人格魅力和日新月异的实力吸引了刘嘉,刘嘉对刘秀“甚敬亲之”。而刘嘉厚道的处世风格和纯朴的风格也吸引了刘秀,刘秀对刘嘉“甚亲敬之”。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嘉归顺刘秀也就是情理当中的事了。
本着就近原则,刘嘉决定直接投入邓禹的部队。毕竟此时邓禹在军事行动上不顺畅,自己的生力军加入后,可以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为此,他派自己的丞相李宝打先锋,深入邓禹的军营商谈归顺之事。
事情坏就坏在这个李宝身上。这个李宝虽是文武全才,而且是给赤眉大军当头一棒的大功臣,但在投降事宜上,他和刘嘉的想法却大相径庭。刘嘉想寻找“庇护伞”,而李宝却想“单飞”。偏生刘嘉就派怀有二心的李宝去谈判,结果能成吗?
答案不言而喻。果然,在李宝的故意“怠慢”、有意“刁难”、存意“拆台”下,事情非但黄了,而且闹大了。接连失利、焦头烂额的邓禹,面对李宝火气十足的无礼,气得一佛出窍,二佛升天,最后忍无可忍,怒不可遏之下,直接把李宝给斩杀了。
这就是意气用事,这就是血气方刚,这也直接引来了“冲动的惩罚”。李宝的弟弟听闻噩耗,一怒之下,起兵为兄报仇雪恨,结果成功斩杀了邓禹手下的一员猛将。双方爆发一场剪不断理还乱的恶战自然在所难免。
与赤眉的血海深仇还没有报,居然又上演了血淋淋、赤裸裸的“窝里斗”,邓禹在处理李宝事件上显然欠气量、欠策略、欠火候、欠智慧。这样一来,原本就呈下降趋势的邓禹人气指数再度下降,一落千丈,可以说是低到了极点。
长此以往,军将不军,士将不士,兵将不兵。面对全军溃散的危机和信号,当局者迷的邓禹自然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好在有一个人站出来,及时为他排忧解难。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刘秀。
刘秀给他写了这样一封信:“赤眉无谷,自当来东,吾折棰笞之,非诸将忧也。”中心意思只有一个:我知道赤眉的命门所在,就由我来降服他们好了,这事你就不用多操心了。
信笺委婉而客观,既给邓禹保存了面子,又表达了心迹,要把西征的指挥权收回来,请邓禹主动率军回巢。
可以说刘秀给了邓禹一个很好的台阶下,邓禹只要顺着他的意思,还能保存最后一丝颜面。然而,心高气傲的邓禹岂是服输的人,岂是狼狈回归的人,他想方设法就是赖在前线不肯撤军,妄图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然而,在和赤眉军的“对手戏”中,他还是接二连三地被打得落花流水。
自酿的苦酒自己喝,自酿的苦果自己咽。邓禹还在默默品尝痛苦的滋味时,刘秀坐不住了,他这回不再选用“柔功”了,而是改用“硬功”了。他做出了易主换帅之举,派出了“大树将军”冯异出马,代替邓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