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与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签约,承担《中华民族全书·哈尼族卷》的撰稿任务,看了该丛书的编写大纲之后,我本能地感觉只凭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的,因为涉及到哈尼族的物质文化、民间文化、社会文化、信仰文化、族际交往、文化传承等哈尼族的方方面面。虽然我在中央民族大学专门从事哈尼学(主要是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但我自己所涉及的领域毕竟有限,于是我就邀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刘镜净女士参与本书的撰写工作。刘镜净原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是我的学生,我指导了她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她的毕业论文《哈尼族口头传承中的“哈巴”:语义分析及其文类界定》一文,受到答辩委员的一致高度评价,获得当年系里和学校的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显示出了良好的学术潜质。她还被免试推荐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其毕业论文《试论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为个案》一文,受到答辩委员的很高评价,也被评为当年的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她毕业后到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我知道她还曾写过《哈尼族风情游》一书,这有助于本书的写作。
我们分了工之后,就分头进行书稿的写作,但我们很快发现,有不少章节的内容我俩都不怎么熟悉,写起来感觉难度很大。于是,我们又找到了云南省政协信息中心的朱志民老师。志民兄1978年考入云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恢复高考之后,当时哈尼族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1982年毕业后在普洱市(原思茅地区)江城县委宣传部等单位工作,先后担任过江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江城县嘉禾乡党委副书记,普洱市司法局办公室主任、政治处主任,景东县副县长,景东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普洱市文联副主席,普洱市政府研究室主任等职务。志民兄在大学时代就喜欢上了哈尼文化,后来不论做什么工作,他都始终关注哈尼文化,收集哈尼文化,研究哈尼文化,发表了很多关于哈尼族的文章。所以,他参加本书的撰稿是很合适的。
于是,我们确定了朱志民、刘镜净和我为本书的作者。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我们进行了分工。从篇幅上讲,志民兄承担的最多,他撰写的部分约占到全书的一半,我和刘镜净分别承担了全书约四分之一的编写任务。从内容上讲,有的我和刘镜净都深感不好写的部分,如哈尼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哈尼族的精神气质、哈尼族的文化发展愿景等,都被志民兄承担了。他的这种勇挑重担、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学术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和刘镜净。
由于我们三个人的精诚合作,相互催促,又相互鼓励,终于完成了本书的撰写工作。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要感谢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感谢宁夏人民出版社,感谢本书的编辑杨海军先生和丁佳女士!
本书各章节的撰写,具体分工如下:
李泽然导论,第一章第五节,第二章第四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六节、第七节,第四章第四节、第十节,第五章,第九章。
朱志民第一章第六节、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以及哈尼族历史大事记。
刘镜净第一章第一至第四节,第二章第一至第三节、第五至第七节,第三章第三至第五节、第八至第十节,第四章第一至第三节、第五至第九节,第五章第二节。
我们把这本经过大家辛勤努力共同写成的书,献给勤劳、善良、朴实的哈尼同胞!
李泽然
2011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