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史军超
史军超,1946年生,云南省红河县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院学术带头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聘“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专家组”成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理事。是“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的提出、论证人及专家组组长,“思茅、西双版纳、临沧世界茶树原产地和世界名茶普洱茶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申报世界遗产的提出人及课题组组长。长期调查研究国内外哈尼族文化,发表科研成果600万字,专着13部、编着7部、译着1部、论文130篇。
其中有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社科院联合下达的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工程《哈尼族文学史》、国家艺术学科重点工程《哈尼族文化大观》(主编、主撰)、《云海中的奇婚女性》。论文有《对元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的调查研究》、《打世界顶级品牌——关于建立云南省申报世界遗产战略的建议和构想》、《世界茶文化源头之辩》、《和夷的衍嬗》、《滨海民族与高原民族的嫡裔》、《神话的整化意识》、《论洪水与葫芦的象征系统》、《沧源崖画与氐族文学》。民族古典文学翻译整理作品有:大型哈尼族古歌《窝果策尼果》、长篇哈尼族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五卷本《中国民族民间文学丛书》和大型文化散文《山脊上跳动不息的精魂——哀牢山少数民族》等。所获荣誉有:第十、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第二届中国民族图书奖,中国文联与中国民协首届“山花奖”,云南省政府1979~1989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省第一、第二、第三届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会一、三等奖。多次赴港、台及多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被国际学术界评价为“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国际知名的哈尼/阿卡文化历史学家”。因首倡并参与实施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被英国着名媒体BBC广播电台采访,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生活》、《走近科学》、《探索与发现》栏目采访。此外,还着有《荷花魂》、《走私女》、《魔鬼阳台》、《翡翠朱雀》、《绿叶信》等文学作品。
十、段永兴
段永兴,1949年生,中共党员,云南省易门县人,教授,昆明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国际世界语协会会员、云南省世界语协会名誉主席,云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云南省民办教育促进会副会长。先后就读于云南玉溪师范和北京外国语学院。在部队服役期间从事宣传、教育工作。1984~1986年在云南大学外语系任教;历任云南民族科技进修学院院长、聂耳音乐学校校长、昆明艺术职业学院院长等职。翻译和发表了《世界语教学法》、《倾诉》、《中华民族与民族英魂》等专着和作品。创办的昆明艺术职业学院以“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为目标,开设了音乐类等28个专业,被云南省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明星文化企业”,并被授予“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培训基地”。2007年,学院首次向农民工敞开大门,为整合农村劳动力资源,加强云南省农民工综合素养培训作出了贡献。段永兴于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创业之星”经验交流和表彰大会;1996年教师节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7年,入围中国教育培训年度人物评选之管理人物。
十一、存文学
存文学,1952生,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昆明市政协常委,昆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昆明文学院院长,一级作家。1975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69年参加工作,历任邮电职工、思茅区乡镇教师,《思茅文艺》杂志编辑,思茅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昆明文学院副院长、院长,云南省作家协会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云南省作家协会,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0年当选为昆明市作协副主席。先后在《人民文学》、《十月》、《当代》、《收获》、《民族文学》、《萌芽》、《小说》、《小说家》、《钟山》、《大家》、《小说界》、《边疆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了近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神秘的黑森林》、《兽灵》、《悲怆之城》、《黑蟒桥》、《碧洛雪山》等长篇小说,《聂耳》、《拉祜县长》、《傣族名将》、《我们的太阳》等长篇传记文学和报告文学《怀金孕宝的群山》,以及《兽之谷》、《鹰之谷》等中短篇小说集。1994年获中华文学基金会颁发的“庄重文文学奖”,长篇小说《神秘的黑森林》获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奖,中短篇小说集《兽之谷》获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奖,2000年《聂耳》获云南省政府奖。长篇小说《悲怆之城》获昆明市茶花奖。根据同名长篇小说编剧的电影《碧罗雪山》在电影节上夺得“金爵奖”评委会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乐奖,电影剧本入围第47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2006年获“云南文学艺术贡献奖(文学创作)”“德艺双馨”奖等。
十二、钱勇
钱勇,1957年生,云南省红河县人,云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云南省文联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编审。1982年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在红河州文联、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曲艺家协会工作。1984年编辑出版哈尼族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书籍《哈尼族民间故事》。先后主持和参与编辑出版了20多种书刊共45册(部),计1120多万字;翻译出版了哈尼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民间文学作品共60多万字。先后担任《中国民族神话精编》、《中国民族传说精编》、《哈尼族古歌》等卷的副主编,着有专着《哈尼族节日》,发表论文《独特文化背景下的哈尼族神话传说》等10多篇。1988年作为《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云南卷》常务副主编,受到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表彰。叙事长诗《妲耶与央才》获首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三等奖,论文《哈尼族神话传说中的梯田文化》获第四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二等奖,2000年获全国艺术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编辑一等奖。1999年,在澳门回归前夕,带领石屏县少冲乡彝族花腰女子舞龙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华舞龙大赛并获得金奖。2000年10月,带领曲靖市彝族大三弦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全国首届民间广场舞大赛”,获得金奖。到云南省曲艺家协会后,组织的节目多次获得大奖。其中组团参加广西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有2个节目获二等奖,组织的少儿曲艺《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获CCTV全国少儿曲艺电视大赛二等奖,组织报送的作品《花腰女》获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2008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10年获“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突出贡献奖。
十三、吴志明
吴志明,1958年生,云南省红河县人,国家二级演奏员,红河民族文化传习馆经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会会员。在县文工队、文化馆和文化局工作期间,参与和组织民间音乐收集整理工作,用8年时间完成了100多万字的民间音乐集成。1986年,在阿扎河乡普春村发现了哈尼族多声部音乐《栽秧山歌》,带领该县哈尼族民间歌手赴昆明、北京、台湾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交流展示哈尼族多声部音乐,提高了哈尼族音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0年,应邀到新加坡参加“世界亚洲艺术名人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了哈尼族多彩的传统文化。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宣传哈尼族传统音乐,曾组建江外艺术团到广西、深圳、海南、上海等地演出。2005年创办红河民族文化传习馆,与一些老艺人将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乐作舞、乐器制作等传统文化传授给学员,并带领他们参加文化部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专场”等演出,向各民族群众宣传哈尼族的文化遗产。多年来,吴志明坚持音乐创作,创作演奏的《梯田放歌》、《茅屋下的哈尼阿波》、《月光下的夜晚》、《尼苏比乃诺》、《三弦》以及《春的憧憬》、《窝悖咪哩》等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获奖。1989年为电视片《红河哈尼族习俗掠影》编写歌词和音乐,并承担主题音乐演奏。该片获云南省大专院校科教片比赛一等奖,并被介绍到了日本。
十四、白克仰
白克仰,1958年生,中共党员,云南省红河县人,红河州民族研究所所长、红河州哈尼学学会会长。1974年毕业于红河州民族师范,198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政治系少数民族干部专修班,1998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工作研究生班。1974年参加工作,先后任红河县政府办秘书、区长、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红河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民委副主任等职。2003年任红河州民族研究所所长。担任所长以来,深入调研,积极争取州委、州政府的重视,2008年启动《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100卷的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工作,2010年底编辑21卷,已出版13卷,正在编辑的有8卷,为完成《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编译出版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普亚强、黄世荣合着长篇传记《阿波李和才》,实事求是地记述和反映了哈尼族民族领袖李和才的一生;撰写《哈尼学研究的历史与前途》等论文,对加强哈尼学研究提出思路和建议。2010年被国家民委表彰为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先进个人。
十五、阿秀
阿秀,1962年生,云南省景洪市人,知名艺术家。1978年在西双版纳州招待所工作。20岁时独闯北京。受着名画家石虎启蒙,走上了艺术创作之路。198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阿秀个人画展;1988年,参加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妇女精英艺术展;1991年,在澳门举办石虎、阿秀作品联展;1992年,在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1997年,在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2000年,参加山东艺术联展;2003年,在日本东京、千叶举行个人画展;2004年,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阿秀、曹霞双人画展,在北京文博大厦“圆梦画廊”举办阿秀、蔡振东双人画展,在山东举办个人画展;2007年,在意大利威尼斯、乌迪内举办个人画展;2008年,在新加坡举办周军、阿秀作品联展;2010年,在北京798艺术中心桥艺术空间举办“怀乡——阿秀个人艺术展”,在西双版纳举办“回家——边缘艺术家爱伲阿秀故乡行”个人画展及服装艺术展。1991年,在新加坡成立“阿秀画廊”,为郭艳艳、王昆、程天良等画家举办个人画展;1993年,在北京成立秀雅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新加坡独资)和助芳灯饰有限公司(中外合资);2004年,“手绘布艺饰品店”在中关村展厅开业;2006年在北京成立非常空间艺术设计有限公司;2007年在北京成立阿秀艺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08年买断设在新加坡的新加坡亚洲拍卖公司;2009年成立景洪爱伲阿秀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成立爱伲阿秀农业发展公司。
十六、周红杰
周红杰,1962年生,云南省鹤庆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西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本科毕业,1997年云南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现任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和云南普洱茶研究院副院长、云南普洱茶认证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国际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云南普洱茶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云南省专家库专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撰着、主编了《云南普洱茶》、《普洱茶健康之道》、《普洱茶加工技术》、《云南名茶》、《云南茶叶冲泡技艺》、《茶文化学》、《中国茶文化》等多部着作,其中《云南普洱茶》一书构建了普洱茶的科学系统体系,被全国书刊发行协会评为“科技类优秀畅销书”。2005年该书在台湾和韩国分别出版。《云南名茶》被全国书刊发行协会评为“2007年度科技类优秀畅销书”。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被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全国青年茶学学术讨论会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并发表在《茶叶科学》上;《对启用“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意义的探讨》在第六届云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年会中获评为一等奖。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9项,其中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云南普洱茶化学成分和质量标准研究”获2009年中国茶叶学会首届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2008年云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并入选云南省2008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05年,被评为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并获“茶马奖”;2007年,获联合国计划开发署“2007年度UNDP项目优秀科技特派员”奖;2009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