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音乐、舞蹈创作研究人才从无到有,形成了一支有一定影响的创作研究队伍。云南艺术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杨放,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创作研究的重要领军人物。长期从事群众音乐活动及民族民间音乐搜集整理研究,创作了30多首群众喜爱的歌曲,以及《大青树下》、《欢庆》等音乐作品;担任《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云南卷》主编,出版了《云南民歌》、《云南山歌》、《云南民族民间儿童歌曲选》、《云南各族情歌一百首》、《新选云南各族民歌集》等数十部,出版《歌曲创作知识》等专着。红河州音协主席卢七三创作的器乐曲《哈尼人民学大寨》获云南省文艺会演一等奖,《摔跤场上》参加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一等奖,《吹起芦笙庆丰收》获中国唱片社一等奖,《苹果情》获第2届云南“聂耳音乐周”一等奖。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副教授马烁是云南本土音乐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创作的歌曲《月下情歌》获1997年中国音乐电视大奖赛金奖,《秋叶》获“云南文化精品工程”作品奖,《令人神往的地方》获云南省文艺创作奖励基金三等奖,《海之恋》获中国音乐“金钟奖”云南赛区作品评选特等奖,《朵洛荷》在中央电视台2010年青歌赛演唱,获第15届“群星奖”作品类群星奖,《陕西等你来》、《多情的雨花》、《以礼河,我的母亲河》等作品获多个征歌大赛作品奖。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师李勇翔,曾赴欧洲、东南亚国家和港、澳等地区进行演出和学术交流,在北京、内蒙古等地举办个人双簧管独奏音乐会,出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等专着。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白学光长期从事民族民间音乐收集翻译整理工作,发表《哈尼族丧葬音乐初探》、《试论哈尼族儿歌的审美意义》、《哈尼族哭嫁歌及其功利目的》等20多篇论文,担任《中国哈尼族民间器乐曲》、《中国哈尼族宗教音乐曲》、《中国哈尼族民歌集》等书主编。
玉溪地区花灯剧团编导陈明玉,是20世纪80年代云南省知名的青年舞蹈编导,编导的哈尼族舞蹈《扭鼓舞》获1980年文化部、国家民委颁发的优秀节目奖,《情线》获1981年云南省舞蹈比赛编导一等奖、表演三等奖,《卡多婚礼》获1988年云南省农民文艺会演二等奖,这些作品还被有关文艺团体带到阿尔及利亚、比利时、卢森堡、朝鲜及港、澳、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并入选云南省40年优秀节目展播。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黄自新创作的舞蹈《蛮猛傣》等分别参加全国“桃李杯”“荷花奖”等重要的舞蹈赛事并获奖,舞蹈诗《母亲河》获第4届中国舞蹈“荷花杯”比赛银奖和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二等奖,舞蹈诗《乌蒙之路》获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剧作一等奖、编导二等奖,《苦荞苦,苦荞甜》获第5届全国“荷花奖”舞蹈比赛新蕾银奖、十佳编导,云南省第5届文学艺术创作三等奖,《她从画中来》获第3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三等奖,《啊佤》获全国第8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三等奖,《耍腰》获云南省第5届文学艺术创作三等奖,舞蹈诗《傈僳人》获第6届云南文艺基金奖一等奖,舞蹈诗《神奇的孟巴娜西》在云南省新剧目展演中获剧目一等奖、编导一等奖,发表了论文《论道具在舞蹈创作的运用》、《编导学生应具备超强的思维能力》,出版了《傣族民间舞教程》一书。
红河州歌舞团创作室主任郭玲,参与创作的舞蹈《踩云彩》获第6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三等奖、第5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作品铜奖,参与创作的哈尼族舞蹈诗《红河》获2006年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创作一等奖及云南省第5届文学艺术创作奖银奖,曾担任第7届云南省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千里红河万里歌》、第5届云南省城市运动会开幕式《锡都璀璨》、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红河电影周开幕式演出、云南省第12届运动会开幕式《云岭圣火》等10多台大型晚会及大型广场文艺表演的舞蹈编导工作。大型主题歌舞《我家红河》获第6届云南文艺基金奖二等奖。
在哈尼族地区基层,活跃着一批矢志不渝、坚持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舞蹈的哈尼人。现为红河民族文化传习馆经理的吴志明,在普春村发现了哈尼族多声部音乐《栽秧山歌》,并带领哈尼族民间艺人到北京、台湾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交流展示哈尼族歌舞,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宣传哈尼族传统音乐舞蹈,创办教授民间歌舞、乐器的红河民族文化传习馆。江城县文化馆的陈德荣,参加了民族民间音乐、舞蹈集成的收集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保护工作,撰写了哈尼族古歌腊巴卡和歌舞阿迷车、嘎尼尼等音乐专题调查报告,整理改编的多声部大合唱、组合唱《阿迷车》,舞蹈音乐《沸腾的三江》被云南省第6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选用。现为普洱一中中教高级教师的王自平(阿慕腊切),在思茅举行了个人收集、创作的哈尼族歌曲专场演唱会,由他收集、创作的哈尼族歌曲专辑《阿迷车》发行,《家乡》等在央视“民歌中国”中选播。元江县羊街乡文化站站长、玉溪师院客座副教授倪伟顺,一直在家乡致力于哈尼族民间文艺的发掘、整理、创作与传播,从组建乡村文艺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进行宣传开始,走村串寨搜集、挖掘传统民族歌舞,应邀带着文艺队参加在北京、天津、福建举办的中华民族风情艺术节开幕式和展演活动,并以客座副教授的身份登上玉溪师院讲台,传授哈尼族民间歌舞。绿春县迷克办事处的盲人歌手龙阿英,参加云南省第3届残疾人艺术会演,获得创作奖和弹奏奖,其录像被选送到北京参加第4届全国残疾人文艺会演获鼓励奖,演唱歌曲《各族人民一条心》获首届全国盲人歌手大赛优秀奖,出版《哈尼族歌手阿英歌曲集》,《盲人歌手阿英弹唱专辑》在网上受到欢迎。绿春县哈尼族原生态歌手李洺秀,收集整理了近百首哈尼族民歌,出版《哈尼古韵》、《哈尼人》(与佑萨匹龙合作)、《哈尼儿歌》、《哈尼酒歌》等专辑。
年轻的哈尼族音乐舞蹈人勇于探索,哈尼族音乐艺术的创作内容和形式得到拓展。命运多舛、英年早逝的歌手张波,收集哈尼山歌近千首,并把哈尼山歌的传统唱法与现代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张波参加广西国际民歌节获最佳歌手奖,由他创作并演唱的歌曲《欢聚的日子》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心的约会》获第9届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音乐电视类一等奖,《相约永久》获第10届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音乐电视类三等奖,《山寨小夜曲》获云南省广播电视政府奖文艺类一等奖,创作录制了《爱伲风》、《阿卡人》和《哈尼情》(与成利合作)等专辑。他留下的《花恋》、《阿卡人》等歌曲,在西双版纳、普洱、红河及泰国、缅甸、老挝等国的哈尼人中经久传唱。坚持进行哈尼族流行歌曲创作的还有俺斗、陈姝含、海二、石羽韩、阿水、周辉、小居、陆勇峰、成利等青年音乐人。还在大学期间,俺斗(黄华)录制的哈尼语演唱磁带连连被转录,他一直坚持哈尼族流行音乐的创作和演唱,发行了《梦里故乡》、《守望》、《向远方》等专辑。
陈姝含创作了《沙漠里流行这种爱》、《相约2008》、《美丽不是他乡》等歌曲,并通过MV在网上广泛流传。海二一直坚持原创,创作《风》、《远方》等10多首具有民族特点的流行歌曲,组建音乐工作室,制作了原生态歌曲《家乡美》等专辑。流浪歌手阿水,足迹遍及东南亚及国内福建、广西、上海等地,在厦门、上海举行了“云南哈尼族流浪歌手阿水原创生态音乐专场”等演出。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进修研究生班的石羽韩,曾参加大型原生态民族音乐集《云岭天籁》的演出,创作了200多首音乐作品。红河的周辉,在参加2010“快乐男声”昆明赛区比赛中,演唱了多首具有哈尼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一曲《父亲》打动了评委,也得到观众的力挺。小居(居文杰)成立音乐工作室和音乐组合MRkids,创作多首民谣风格歌曲、彩铃等作品,制作发行原创专辑《谁在弹奏小夜曲》。近年来,绿春的陆勇峰、成利等创作演唱了多首赞美家乡、歌唱哈尼民族的歌曲,“哈尼联盟”组合发行了专辑《东仰情》,成利也发行了《爱人的离去》等专辑。这批青年音乐人的创作,丰富了哈尼族音乐的创作内容,也拓展了哈尼族音乐的创作。
第四节民族社团活动
一、云南省民族学会哈尼族研究委员会
经云南省民族学会批准,云南省民族学会哈尼族研究委员会于1994年11月成立。成立大会上,通过了《章程》,选举了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及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第一届研究委员会名誉会长白佐光,会长王正芳,副会长钱勇、李期博、阿海、赵官禄、存文学、史军超、陶国相,秘书长白玉宝。2009年12月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修改了《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及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第二届研究委员会会长白成亮,副会长钱勇、陶国相、白然里、胡丽琼、史军超、白松、白玉宝、傅永寿、白云昌、李克忠、李德祥、姜定忠,秘书长陶祖盛,并由白成亮会长提名、常务理事会通过,白佐光、张学文、李先猷、杨福生、王正芳等为名誉会长。会议还通过了副秘书长和学会工作机构,设宣传处、秘书处、财务处、联络部、学术部等工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