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天的阴郁在清晨的朝阳中被一扫而光,火辣辣的日头挂在天空,照得人睁不开眼。上午的劳动仍然是去牛场喂牛,可能是受到好天气的影响,小牛们今天胃口特别好,个个吃得欢。见到小家伙们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样子,我们几个也来了兴致,边往盆子里放牛奶、饲料,边学牛叫、逗小牛玩。和着哞哞的叫声,我们仿佛也成为它们中的一部分,在这轻松愉快的早晨享受无忧无虑的欢乐。
喂完小牛,再给大牛把饲料和水放在槽子里,我们便跟着郭阿姨一起到树荫下去乘凉。五个人有的站,有的蹲,还有的爬到旁边围栏的横杆上坐着,满足地看牛儿们不慌不忙地吃早餐。偶尔凑近小牛还会忍不住朝它们笑笑,再说上几句问候的话。过去的几天它们渐渐熟悉了给他们喂东西吃的年轻人,见到我们不再转身跑走,而是依旧悠然自得地踱步,全然不在意我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偷看。
站在牛场的栏杆旁放眼看去,蓝天绿树之中,几百头黑白花奶牛悠闲地晒着太阳,从它们身上释放出的生命的自然与本真,会让人不知不觉陶醉其中。
能享受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也是一种幸福吧!不知整天呆在机房里的aqiong是否也能拥有这样的快乐时光,或许已习惯于被电脑的灰黑色所包围的他已经没有心情留意阳光和绿树的美好了。给他写封mail吧,和他说说寒春,也说说这里。
这个念头一出现,我便有些待不住了,开始投入到信件的构思当中,盼着上午的时间赶紧过去,好把想好的词句写下来。
终于忙完到了午饭时间,我赶紧吃了饭跑回房间,拿出电脑开始写信。
aqiong,你好!
好久没给你写信了,这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想必和你昨天发短信时一样。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一年,还记得你在学校篮球场上奔跑跳跃的矫健身影,不知现在工作之余是否还有空闲去打球,在场上感受投中三分的兴奋和乐趣。
你肯把心里话说给我听,我很高兴,你实现了毕业时彼此的约定——依然做好朋友,因为没有任何其他人可以像我们这样了解对方,所以,我们没理由不是朋友。
我想我多少能够体会你现在的心情,关于理想,关于人生,我们曾经谈过很多,你或许还能记起当初各自心中的执著和热情。我没有工作过,所以也没资格评论什么,当我毕业之后走入社会,可能会面对与你一样的难题。但我只想对你说:不要忘记自己曾经的理想,如果心中那个信念需要你选择放弃,重新开始,那就勇敢地做出决定!
讲个故事给你听,是这几天我在北京的农场体验生活知道的,这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对你或许也有一点帮助。故事是关于一个非常传奇老太太,她叫寒春,是美国人,今年84岁,就住在这个农场里。她年轻时是搞核物理的,参与过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和试爆。当时她已经成为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的学生,和杨振宁是同学,并一起攻读博士学位,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炸死了十几万无辜的老百姓,这让寒春开始对她所热爱的核物理研究进行反思。后来,寒春发现自己一直没有逃脱美国军方的控制,于是便断然决定放弃,转而到她认为更有意义的社会革命中去寻找真理。就这样,寒春在1948年来到了正在进行解放战争的红色中国。
可是,对于当时的她来说,到中国红区意味着放弃所拥有的一切,包括她一直热爱的物理学,未来的学术前途,优越的生活条件,还有她的亲人和朋友。
到中国之后,她和从美国先行到这里的好朋友阳早结了婚,在瓦窑堡农具厂干了一段农具改良和制造的工作之后,在全国解放前夕,他们赶着83头荷兰奶牛来到位于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三边牧场,帮助当地改良牛羊。就是从那时起,核物理学家开始了养牛生涯,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与奶牛牢牢地拴在了一起,并成为新中国奶牛事业的奠基人。
在中国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回忆起当年从美国到中国的心路历程,寒春只说“我是来追求真理的”。一开始听这话很不理解,为了追求看不见摸不着的什么真理,只有27岁的她就能抛弃所拥有的东西吗?可是在和寒春接触的这些天里,我慢慢理解了,因为在她身上有一种执著和勇气,让人懂得什么叫做信念的坚守,即使在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里,这种信念加上全身心的投入和努力,也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力量,获得巨大的成就。
所以,aqiong,去找回自己的理想吧,相信你有同样的勇气和能力去实现它,而重新思考你自己和现在工作的意义也许是开启美好未来的第一步。
祝你
快乐!自由!
小盟
写完这封长信,用力伸个懒腰,点击“发送”后心中感到一种释然。看看时间,已经一点多了,还是睡一会儿吧,免得到寒春家里聊天时打瞌睡。
中午的天气热得很,从窗户照进来的阳光亮得耀眼,天花板和所有白色的墙面仿佛都变成了反光镜,散射的炽烈光线把我团团包围,即使垂下眼帘也好像睁着眼睛似的。
这一觉睡得很浅,可以朦朦胧胧地听到有知了在叫,窗外有树叶轻微的抖动声,感觉自己时而侧身躺在床上,时而在学校的林荫道上漫步,时而和某人热烈地交谈,时而跑到海边去游泳……游离于半梦半醒之间,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自己恍惚地经历了多少个梦境的变换,才在门外几个人的说话声中慢慢清醒过来,拿过手机看了看,马上就要到去寒春家里的时间了。
带着昨天晚上的问题,我和同伴们一起走进寒春的住所。再次谈起延安,寒春依然兴味盎然,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在延安生活条件很差,可是精神非常充实,人与人之间是全新的关系,群众和政府,群众和军队,关系都非常好,非常亲,这是我在美国从来没见过的。所以只过了一年,我就喜欢上了,而且发现不是无事可干,是要干的工作非常多。我们在内蒙古草原上建一个大牧场,那是解放区第一个养殖场,我们要让荷尔斯坦种乳牛和其他种乳牛和当地的蒙古牛杂交配种,增加乳牛的产奶量。有那么多事情得干,于是就留下来了。”
寒春一边回忆一边饶有兴致地和我们讲述当时的情况,她不经意提到的“留下来”几个字让我马上竖起了耳朵,让我一直好奇的为什么她和阳早长期留在中国的问题,她的回答竟然是“有那么多事情得干”!还没等我发问,寒春便继续讲故事了,她说有两件事让她记忆深刻,给了她和阳早很大触动。见寒春已经开讲,我暂且把问题搁下,先静下心来认真听。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阳早的,发生在阳早1947年刚到光华农场的时候。当时光华农场只有十几个人,几十亩地,还有从阎锡山那里缴获的几十头奶牛——那是几十头良种荷尔斯坦奶牛,从第一眼看到时阳早就打心眼里喜欢它们。阳早被分配到畜牧组饲养奶牛,这使他这个从联合国救济总署过来的“奶牛专家”终于在中国大地上有了用武之地。
刚到农场的时候,阳早觉得自己上过大学,读过马列主义书籍,实践上又有畜牧专业的经验,显得有点清高。可是,很快他便发现周围的同志们尽管文化程度不同,经历不同,但都有许多值得他学习,可以做他的老师。其中有一个叫牛根的,平时很少说话,为人朴实,任劳任怨,每天起早把牛奶装上驴驮,从杜甫川运到几十里外的杨家岭。即便刮风下雨,延河涨水,牛根也风雨无阻地送奶,每天还总是高兴地哼着陕北民歌小调。这让阳早有些纳闷,觉得他整天这样一个人干活,从早忙到晚,重复同样的工作,难道不觉得没意思吗?借着一次机会阳早去问了牛根。
没想到牛根听到问话却吃了一惊,睁大眼睛看着阳早说:“你知道这牛奶送给谁吗?先送给保育院的孩子们、医院里的伤病员,再送给身体不好的领导同志。他们每天能喝到咱们农场的牛奶,你不觉得高兴吗?怎么会没有意思?”
听到牛根朴实无华的话,阳早的脸一下子涨红了,惊异于农民同志的思想境界之高尚。联想到自己,在美国是养牛,在这里还是养牛,可其中的意义已大不相同:过去是为了赚钱,为了个人谋生;现在来到延安养牛是为了解放区的儿童、伤病员和首长同志们。阳早认识到自己如今的工作是为了革命,为了崇高的事业,像牛根说的:“把自己的工作和伟大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就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而他自己也正在慢慢体会这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