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或做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这是一个崇拜成功、需要成功的年代,成功靠的是自己,那么,自己又靠什么?知识、金钱、背景、机会……也许这一切你都没有,但是你可以打造一把叩开财富大门的金钥匙——人脉。它可以为你创造这些看似没有的东西,如果机遇、知识、背景是蛋,人脉就是鸡。
一位日本企业家曾经深有体会地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单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得利于广泛的人际关系。我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如文学家、教育家、学术家、商业家……应有尽有。”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永远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资产和财富。
1人脉如同血脉
人脉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它体现一个人的人缘、社会关系。根据辞典里的说法,人脉解释为“经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这一术语经常用于政治或商业的领域,可实际上,无论做什么行业,人人都会使用人脉。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人脉。
人脉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看似很平常,可是对一个人事业的发展和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人脉。这个结果是令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可却是事实,只是人们没有留意过。同样,在美国的好莱坞,也流行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卡耐基训练区负责人黑幼龙指出,这句话并不是叫人不要培养专业知识,而是强调“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场券”。
因此,也出现了一些善于使用人脉、经营人脉的群体(man keep)。man keep译为“人脉经营”,我们称之为“脉客”。台湾证券投资界的杨耀宇就是一位将人脉竞争力发挥到极致的脉客。他曾是统一投资顾问公司的副总,一年前退出职场,为朋友担任财务顾问,并担任五家电子公司的董事。根据推算,他的身价应该有近亿元(台币)之高。杨耀宇最初也只是一个从台湾南部北上打拼的乡下小子,也是个标准的穷二代, 为什么他能够快速积累起巨额财富?对此,杨耀宇回答说:“因为我的人脉网络遍及各个领域,有上千、上万条,数也数不清。就是这些广泛的人脉网络帮我积累了财富。”
所以有人说:“人脉如同血脉。”这话毫不夸张。众所周知,四通八达、错综复杂的血脉网络,是人的生命赖以存在的基础。血脉即经脉,简称脉,为血液运行之通道。《灵枢·九针论》:“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活人书》卷三:“血脉者,营养百骸,滋润五脏者也。”血脉系统运行不畅,轻者供血不足,头昏脑涨,四肢乏力,重者血脉淤塞,血液循环中断,危及人的生命。
在人们追求事业成功和幸福快乐的生活过程中,同样也存在一个类似血脉的系统,这就是人脉。如果说血脉是人的生理生命支持系统的话,那么人脉则是人的社会生命支持系统。常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人成木,二人成林,三人成森林。”无非是在表达一个意思——要想做成大事,必须要有做成大事的人脉网络和人脉支持系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人”这个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是对人类最杰出的贡献。一撇一捺两个独立的个体,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相互帮助,构成了一个大写的“人”,“人”的象形构成完美地诠释了人的生命意义所在。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穷二代的人脉资源都比较贫乏,更糟糕的是,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没有认识到人脉资源的重要性。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没有地位,如果再没有朋友的帮助,那怎么有机会摆脱贫穷的命运呢?人与人之间本是相互依赖而生存、发展的,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尽管有的人有一种“独自闯天下”的倔强精神,但是,缺少了朋友的帮助,在为事业打拼时往往会举步维艰。如果让头脑灵活一些,花一些力气拓展自己的人脉,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穷人圈子和富人圈子
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也就是圈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圈子中的每一个人,都带有这个圈子的共性。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用一个人所处的圈子来判断这个人。简单地说,圈子就是一个人的生活环境,而环境和命运之间又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穷人大多生活在穷人中间,久而久之,心态成了穷人的心态,思维成了穷人的思维,做事情也是按照穷人的模式出发的。穷人身边都是穷人,每天谈论着打折商品,交流着节约技巧,虽然有利于训练生存能力,但他们的眼界也就渐渐凝固于这样的琐事之上,而将原有的雄心壮志消磨掉了。
穷人既羡慕富人,又对富人有种不自觉的抵触情绪,他们在谈论富人时难免用一种讥讽的语气,并且在内心深处藏着一把手术刀,随时准备解剖富人的“丑陋”,以便让自己的优秀凸现出来。生活在穷人中间,很难对富人有一种理性的认识,更难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学习富人的绝招。
然而,富人终究是具备其特有的闪光点的,不管他有多蠢,能够成为富人,就是不简单的。同样,富人们也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大部分人具有高超的生存智慧和获取财富的本领。他们在一起交流生意,探索致富之道,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共同分享信息、资源,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可以说,生活在这个圈子里,想不富都难。
据说,小超人李泽楷是个很讲究形象的人,他家中实木装饰的餐厅里挂满了镜框,上面镶嵌着他与一些政界要人的合影,看看这些合影,不必多言,我们就知道他是个什么量级的人物了。在李泽楷的事迹中,除了一连串的资本运营记录在案,还有很多篇章记载了他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曾与微软的比尔·盖茨、索尼的出井伸之这些人在一个小组里讨论,因为和这些具有高瞻远瞩能力的人物在一起,他的形象和知名度也大大提升。同时,对他事业的发展也十分有利。
这就是富人圈子的神奇力量,也是人们热衷于加入富人圈子的原因。和什么人在一起,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富人总是千方百计打进更富的人的圈子,同时千方百计不要让穷人混进来,要保持圈子的价值,就必须保持圈子的纯洁性。此外,富人是不热衷于大范围的同学聚会的,因为同学间的层次已经相差太大,经常来往的,不过少数几个。亲朋故友虽然也是个圈子,但对富人的吸引力不大,富人有太多选择,所以不太喜欢怀旧。
媒体上经常出现一个词,叫“圈内人”,也就相当于“自己人”的意思。不是自己人,当然什么也不好办,打不进圈子内部,就算我们浑身是胆,也只不过算是散兵游勇,很难大红大紫。
以上种种,均说明了一个问题——穷人要想脱贫,必须要挤进富人的圈子。穷人固然有自己的智慧,但那更多是在生存的层面上。一个生活在穷人堆中的人,要想跃上富人的台阶,在很多时候,必须和自己这个阶层说拜拜。这绝不是背叛,而是一种自我改造。穷人圈子和富人圈子,看似水火不容,然而,凡事都没有绝对,只要有这个心思,还是能让两个圈子的人员流动起来的。
作为穷二代,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不要一味地怀有仇富心理,其实,很多富人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富人有过人的智慧、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经济头脑,这正是绝大多数人所不及的。所以,穷人们必定要想方设法融入富人的圈子,获取更多更广泛的人脉资源,让富人成为自己的贵人,以便在关键时刻“提携”自己一把。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尽管大部分富人“唯利是图”,但也并非不近人情。只要我们以诚相待,还是能够“攻陷”富人圈子这座顽固的“堡垒”的。
3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多数人在创业之初都是穷光蛋,没有太多的资本,而且默默无闻,他们就像墙角的蘑菇,不引人注意,还有随时被人浇上一头污水的危险。大量的事实证明,无数优秀人才,最初都要经历这个阶段。这就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不要气馁,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东山再起的信心。
作为穷人,要想干成大事,就必须寻求各种支持和资助,创业艰难,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何时才能成功呢?很多人刚开始干事业的时候,资金都非常少,少量的资金做小本生意尚可,做大生意、赚大钱就不现实了。而通过做小生意来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往往要等到“猴年马月”。孤家寡人是做不成大事的,当年的西楚霸王项羽,因为“失道寡助”,最终从八面威风、九面玲珑落得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下场。东汉末年,乱世奸雄曹操在打天下时吸取了项羽的教训,所以他积极寻求朋友的支持与资助。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丢掉官职回到老家以图东山再起。曹操的父亲非常支持儿子干大事,曹操是一名孝子,在一切重大问题上,都与老父商量。做官要向父亲问做官之道,造反要向父亲请教造反之策。父亲就建议曹操找朋友“投资”。曹操听了父亲的建议,才知道要用不一样的手段来起家。于是,曹操找到当地与他一样同是孝廉出身的大财主卫弘。在这个大富豪面前,踌躇满志、雄才大略的曹操大谈其抱负,卫弘十分欣赏他,何况又见他在京城已经干出了几番惊天动地的大事,马上决定资助他起家。于是,曹操有了雄厚的资金召集天下英雄,共同扯起曹家大旗。
举兵起义要有资金,假如没有卫弘的资助,曹操拿什么来招兵买马、打造武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英雄也会被一分钱难倒, 每个人都想成功,而且希望尽快成功。而从商务运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先投入然后才有产出;有多大的本钱做多大的生意,想做多大的生意就要先去筹集多大的本钱,也就是说,没钱办不了事。而如果是穷人,当然没钱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借船出海,借贵人相助,用别人的银子,做自己的生意;或者是借别人的声势,做成自己的大事。
比尔·盖茨刚刚开发计算机软件的时候,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他就是借IBM这条大船的声势扬帆出海的。
IBM一直是巨型计算机领域的“蓝色巨人”,但由于漠视了微机的发展,致使苹果电脑侵入市场。为了与对手争夺市场,1979年,IBM着手开发微机,并放弃了完全以自主技术来生产计算机的方式,决定采用市场上的现有技术。IBM为自己的微机选择操作系统和编译程序,先找了美国海军研究院计算机教授基尔道,他研制出的微机上市后广受欢迎,基尔道乘机索要高价,IBM没办法,这才转而找到比尔·盖茨。虽然比尔·盖茨并没有开发过微机操作系统,但他立刻表示要为IBM专门设计一套,而且要价很低,只希望自己将来还可以向其他客户销售经过略微修改的操作系统版本,这一要求被认可。比尔·盖茨就先利用西雅图计算机公司的成果,又利用了IBM遍布全球的营销力量,为日后成为“世界首富”掘来了第一桶金。
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局长胡佛说过:“金钱就像肥料,把它洒在你身边是有好处的。”经常向你身边的贵人进行一些感情投资,不远的将来就会开花结果。
要依附贵人,得到贵人的资助,首先要进入贵人的视线,引起他的注意。在此,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呢?亮相即闪亮登台,一个人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我们给别人留下了好感,别人就始终会惦念着我们,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给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
同时,我们还必须有值得贵人信服的资本。比如能力、才华、理想、眼光,如果一个人一无所长,是很难得到贵人赏识的。即使侥幸获得资助,也肯定有一堆烂摊子让贵人去收拾,落得个旁人看笑话的结局。所以,贵人投资时也会比较谨慎,如果选择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那不明摆着是往自己脸上抹黑吗?“相马相出一个癞蛤蟆”,那可是天大的讽刺。
因此,如果我们欲施展抱负,可各方面的条件还不够,就要有一种接近贵人的意识。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多多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子,说不定在哪一天就会遇到贵人。而且,不要以为贵人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要我们“主动出击”,以诚相待,再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就很有可能将贵人吸引到身边,为己所用。
4打好人脉桥牌仗
一听到建立人脉资源,大多数的人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扩展人际关系。然而,是不是人际资源越广越好呢?如果仅仅是泛泛之交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抱宁可舍弃的态度。只有宁缺毋滥,才有可能建立起真正有效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在一生中,无论如何积极地扩展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和认识的所有人进行长期深入的交往。为了和一部分人保持密切的交往,务必在所结识的人中进行筛选。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一个“朋友档案资料”。
有些人平时很喜欢结交朋友,可是到了真正需要朋友帮忙的时候却手忙脚乱,不知道究竟谁能“用得上”。出现类似的情况,原因当然不在于我们的朋友,而是在于我们没有整理好每位朋友的资料,不能让他们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交了朋友也等于没有朋友。只有建立一个朋友档案,为自己的朋友分好“类”,关键时刻才能及时得到他们的帮助。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关于身边朋友的资料库,对他们的专长做个详细记录,以备不时之需。其次就是排队,要对自己认识的人进行分析,列出哪些人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是比较重要的,哪些人是次要的,根据自己的需要排队。明白哪些关系需要重点维系和保护,哪些则只需要保持一般联系和关照,从而决定自己的交际策略,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只要能够结识一位关键性的人物,我们的人际关系即可得到飞跃性的扩展。因为如果对方拥有100人的人际关系,我们通过此人就有可能马上获得那100人的人际关系。而如果我们想凭借个人力量去接近同样的100人,无疑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其浪费时间去记不可能记住的100人,不如记住一个关键性人物。
第三,还需要对关系进行分类,知道他们的不同作用。因为生活中一时有难、需要求助于人时,事情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们需要很多方面的资源,不可能只从某一方面获得。
比如,有的人能够帮助你出谋划策,而有的人则只能为你提供某种信息。虽然作用不同,但对我们来说可能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一定要进行分门别类,对各种关系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分析和鉴别,做到心中有数。
有了以上的准备,我们才可能有效地利用人脉资源,打好自己的牌。此外,我们还得不断调整自己手中的牌,重新进行排队和分类,不断从“关系之中”再寻找“关系”,使自己的人脉资源一直有效。否则,只会不断增加毫无意义的名片库藏量而已。即使好不容易认识了可以发挥作用的关键人物,如果不加筛选,也一定会被埋在名片堆里。
朋友是我们事业的动力,也是我们坚实的人际平台,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维护和巩固与朋友之间的关系,而且要不断地梳理自己现有的朋友关系,同时扩大自己的交友范围,和那些有助于自己事业发展的朋友加强联系,如果有时间,可以一起下下棋,聊聊天,或者吃顿饭,都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如果有事情,可以给初识的朋友打电话预约,并在约定的时间前往办理,一般来说能够成功。即使一次不成,互相认识了,下次也就容易了。
人际关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磁场,如同流水一样,目前有能力帮助我们的朋友,关系不管看起来如何长久,我们都不能期望长久保持。只有极少数关键朋友,才可以长久保持。因此,只有直接地、亲自地、持续地与最关键的朋友保持联系,我们才能够源源不断地从他那里得到帮助。
也许,有些人会这样想:对待所有朋友应该一视同仁,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那是不是太狡猾、太世故呢?其实不然。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理想世界里,对待朋友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平等。我们之所以把朋友进行分类,只是出于对自己事业的考虑,并不仅仅是针对纯粹的友谊和感情。况且,人有远近亲疏,任何人际关系都是参差不齐的。一般来说,和我们感情最深厚的、关系最“铁”的,也往往会在各方面给予我们最多、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而对于那些感情淡薄、长期不联系的朋友,就算我们遇到困难,通常也不好意思向其开口。所以,奉劝某些“固执”的穷二代朋友,要多向富人学习,做事要务实一些,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等,在人脉圈子里,划分“等级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5拓展你的社交范围
交际是生活中的一大难题,有的人处处得心应手,而有的人却屡屡碰壁。那么,这其中有什么技巧呢?总体来说,交际不要挑肥拣瘦,应该和各种各样的人打成一片,从中找话题、找感觉,在关键时刻还能找到帮助。特别是对于穷二代来说,社交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是否能够脱贫致富。
社交能力强的人,其社交范围也是相当广泛的,其人脉资源可以分布在社会中的各行各业。要想扩大你的社交范围,除了和同一级别的人广泛交往外,还需要和不同层次的人交往,这是一门做人的学问。下面几点意见可供参考:
1善于交往职衔比你低的人
当你和同一家公司的主管与普通职员会面并换名片时,一般都会较珍视主管的名片。由于想要拥有立即可以发挥效用的人际关系,目光容易完全关注于眼前地位较高的人。然而所谓建立人际关系,务必以更长期性的观点进行思考。所谓同辈的普通职员,未来必定不断往前突进。轮到自己将来担当重任时,可以帮你一臂之力的正是他们。
因此,如果眼前因为对方职位低下而加以漠视,稍后便会形成阻碍。等到对方变成重要人物之后,即使予以亲切接待,彼此也绝不可能结成莫逆之交。
2吵过架的对象可以变成知己
初次见面的人都会以温和的话题来打发时间。然而有时候,也有可能从一开始就产生争论,或彼此发怒,陷入形同吵架的状态,虽然在分手之后有可能感到后悔,但你根本无需为此感到闷闷不乐。一开始就产生激烈争论的对象,反而更有可能与你成为知己。
年轻时虽然不能随随便便就向人发脾气,但是在遇上重要人物时,不妨抱着年轻人惯常爱找茬的心态。由于对方向来被一群爱奉承的人包围,所以对能大胆说出内心想法甚至顶撞自己的人,反而会出乎意料地产生好感。
比方说对方是一位独断专行的主管,围绕在其身边的人总是尽量配合他的心情做出反应,几乎没有人敢和主管唱反调。因此一旦自己被询问到意见时,只要你另有不同的看法,就应该诚实地说出来。
虽然因为想法不同才顶撞对方,但是反过来说,可以导致争论的原因,是因为彼此共同拥有某些可以沟通的内容。倘若是不投缘的对象,恐怕连架也吵不起来。
3愈难缠的对手愈该认真打招呼
打招呼这种事情,最好在一见面就进行,否则,就会变得不好意思开口。结果,不得不在尴尬的气氛下和对方共事。
愈是自认难以对付的对手,愈该掌握时机先打招呼。否则,单就没打招呼这一件事,就可以让你心情低落。想到自己不善应付的人在场时,虽然容易产生尽量不碰面的念头,但也可以反过来将立即打招呼当做一种免罪符。
不过,有些不善打招呼的人其实本性非常善良。无论是谁,与人打招呼时必定会感到一定程度的紧张。倘若对手又是棘手人物,紧张的程度会愈加升高。
未必都要等着别人向自己打招呼,有时,自己主动向别人打招呼也是一件好事,心情自然会变得轻松起来。这是自己在工作上的情绪问题。
例如,在进入工作现场时总会以相当洪亮的声音打招呼,有时可以由此提升工作情绪。
4救助落魄之人
在受到众人冷落,连亲近的人也离开自己时,你若能接受对方,自然令人心存感激。在落魄时伸手援助自己的人,值得与之交往一生。
这种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对比最鲜明的例子,可以在选举时看到。在获胜的候选人办公室里,连素昧平生的人也纷纷涌到,而落选的候选人办公室却无人问津。仔细一瞧,有时甚至连选举期间原本全力支持的人,也转而投靠到政敌的办公室。这时,失败的候选人的境地是十分落魄。因此,如果此时有人造访其办公室,失败的候选人必定大感欣慰。倘若得到来访者一番诚挚的勉励,“下次选举一定要好好加油!”可能更会激发往前迈进的奋起心。
在这种情形下建立的关系,不会因为少许挫折即告崩溃。更何况,当时失败的人,未必永远处于失败的处境。倘若希望在对方下回胜利时与其分享成功的果实,就应该在其失败时伸出援手。
在上班族的世界里,荣枯盛衰亦是常伴之物。既有逐步攀升的人,也有失足没落的人。得意的人身旁有批人包围着,落魄的人身旁却无人靠拢。
然而,一度失败的人在某种机缘下再度翻身爬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如果等到对方再度成功之际才来攀附交情,则为时已晚矣。就像股票如能以底价购入便可赚钱一样,在别人落魄时伸出援手、帮助解难的行为,在建立人际关系方面十分重要。
5愈难亲近的人愈值得信任
难以亲近的人外表上看起来严肃,实则大多并无恶意。我们毋宁说,比起轻率即能接近的类型,难以亲近的类型中反而好人更多。
他们本身虽然也希望自己平易近人,但是由于生性害羞,因此无法完美地表现出平易近人的气质。而且,由于外表看起来冷漠平淡,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为什么人家总是远远地躲开我呢?”他们总是怀抱着这种孤独感。这种感觉,会使他们陷入愈来愈难以亲近的处境。这是恶性循环的结果。
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对象,你反而可以怀着大胆闯入的心情来接触。做人很难,但你如果大胆地主动与人接触,也许你会改变自己的现状。
6多结交有潜力的朋友
关于现代人际关系,至少有三种说法:一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薄了;二是一部分人对老板的重视程度,要超过他的父母,亲情遇到了空前的挑战;三是人走茶凉,这里边不能排除人品方面的因素——势利眼。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一个突出的因素——大家都很忙。
那么,面对纷繁杂乱的人际关系,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是有限的。但是,人际关系又是必须经营的。没办法,我们的人际关系只能在时间、精力和金钱的三重约束下展开。那就必须搞好统筹规划,让我们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现代人有一个口头禅:谁有用交谁。尽管从道义的角度来看,它似乎赤裸裸地显示了“势利眼”的丑恶嘴脸,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效用原则:在时间、精力、金钱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有用处的人际关系上,从而获得最大的利益。
同时,这也说明了我们在交朋友时要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把时间、精力、金钱进行合理的规划,处理好最有用的人脉资源。
那么,什么是最有用的人脉资源? 人脉资源也有没用的吗?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人脉资源都是有用的。只不过,其作用有轻重缓急之分。可是,什么人用处大,什么人用处小呢?很多人可能会说,实力越大的,地位越高的,其用处也就越大。这只是暂时能看到的,还有一些是暂时看不到的,所以,人脉资源的用处,也有眼前和长远、实在和潜在的区别。比如说,某位同事可能看上去什么也不是,但是,也许他就是未来的总经理、董事长。这方面的例子简直太多了。
在职场上,职位太高的人我们可能攀不上,更别说为我所用了。因此,我们不妨从身边那些与自己处于同等地位的人着手,培植未来有用的潜力后台。
晚清商人胡雪岩在商场上取得辉煌的成就,靠的就是八面玲珑的“借术”。胡雪岩在商场上之所以能够畅通无阻,就是靠他早年资助过的王有龄这个靠山的倾心相助。那么,一个前程似锦、最后官至督抚而又与胡雪岩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官员,怎么会对胡雪岩如此信赖呢?这就是胡雪岩当年培植靠山的手段的高明之处了。
受经商之风的影响,胡雪岩12岁时,在父死家贫的窘境中,告别寡母,只身去杭州信和钱庄当起了学徒。
有一年夏天,胡雪岩在一家茶店里碰到一个落魄的青年,攀谈后得知他叫王有龄,是一名候补盐使,打算北上“投供”加捐做官,可是他穷困潦倒,举目无亲,每天只能泡在茶馆里消磨时光,根本无钱“投供”,也就得不到做官的资格。
胡雪岩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心头不由一亮。他看准眼前的王有龄绝非等闲之辈,若助他进京“投供”,此人日后定有出头之日,能成为帮助自己事业腾飞的靠山。虽然胡雪岩当时还只是信和钱庄收账的小伙计,自己不名一文,但是他手里却正握着刚刚收上来的五百两银子,他擅作主张,没有将银子交给老板,而是决定在王有龄身上下注。当他将一张五百两的银票递到王有龄手中的时候,王有龄又惊又喜,感激涕零,将胡雪岩奉为自己的大恩人。有了这笔钱,王有龄第二天就启程北上了。
事实证明,胡雪岩的判断是对的。胡雪岩日后靠着王有龄的帮助,成为商场上呼风唤雨的人物。在王有龄的荫庇下,胡雪岩不再做钱庄的小伙计,而是自立门户,贩运粮食。他在官与商之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事业日渐发达。
胡雪岩之所以能够富甲天下,就在于他深谙经营靠山的借力之道:投资人脉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引申到交友上:急功近利的人一心想结交贵人,而真正有眼光的人则会去结交那些暂时没有发达但很有潜力的朋友,在他们困难的时候扶上一把,日后往往会得到更大的回报。这样的人才真正“识货”啊。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心态来看,交朋友不应该有目标,应该“以情会友,别无所求”,应该奉行一种无为哲学。谁要是在社交中注重交往对象的使用价值,然后想方设法接近他、利用他,就会被认为是“势利眼”。
而根据现代社会的交际理念,社交有三个基本目标:信息共享、情感沟通和相求相助。我们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情感沟通而拒绝相求相助,更不能把相求相助都当成“势利眼”来看待。不妨设想一下,有这么一个人,他既不能与你共享信息、沟通情感,也不能与你相求相助,那么,你还会与他交朋友吗?恐怕是不会的。可见,人际交往还是有选择的,选择就是一种目标的体现。
建立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说明:首先,要认清目标,接着就是寻找有相同需求的人;最后与之联系,建立关系。只有积极、努力地多去结交“有用”的和有潜力的朋友,打造好牢靠稳固的人脉网,我们才能顺利冲出事业与生活的桎梏。
7广结人脉网,铺就成功路
广结人脉是一个人成功的砝码。开发和经营人脉资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不仅能为你雪中送炭,在贵人的帮助之下更能为事业发展锦上添花。
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脉资源已成为专业知识的支持体系。是否有广泛的人脉资源也是衡量一个人情商高低的标准之一。对于个人来说,专业知识是利刃,人脉资源是秘密武器,如果光有专业知识,没有人脉资源,个人竞争力就只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甚至是没有收获;但若加上人脉,个人竞争力将是一分耕耘,数倍收获。一个情商高的人是很善于开发和经营人脉资源的,因为他知道人脉能为他的事业和成功推波助澜。
有一位名叫阿瑟·华卡的农家少年在杂志上读了某些大实业家的故事后,非常想知道得更详细些,并希望得到他们对后来者的忠告。
有一天,华卡跑到纽约,也不管几点开始办公,早上7点就到了威廉·亚斯达的事务所。高个子的亚斯达开始觉得这个少年有点不讨人喜欢,然而一听少年问他:“我想知道,我怎样才能赚得百万美元?”他的表情便柔和起来,竟和少年交谈了一个小时。随后亚斯达还告诉他该去访问的其他实业界的名人。
华卡照着亚斯达的指示,遍访了一流的商人、总编辑及银行家。
在赚钱这方面,华卡所得到的忠告并不见得对他有所帮助,但是能得到成功人士的知遇,却给了他自信。他开始仿效他们成功的做法。
又过了两年,这个20岁的青年,成为当时他当学徒的那家工厂的所有者。24岁时,他成为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为时不到5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百万美元的财富了。这个来自乡村粗陋木屋的青年,终于成为银行董事会的一员。
华卡在活跃于实业界的六七年中,实践着他年轻时来纽约学到的基本信条,即多与成功人士交往,从而改变了他的命运。
很多成功的商界人士都深深意识到了人脉资源对自己事业成功的重要性。曾任美国某大铁路公司总裁的A·H·史密斯说:“铁路的95%是人,5%是铁。”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所以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拥有较高的情商,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掌握并拥有丰厚的人脉资源,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
哈维·麦凯从大学毕业那天就开始找工作。当时的大学毕业生很少,他自以为可以找到最好的工作,结果却徒劳无功。好在哈维·麦凯的父亲是位记者,认识一些政商两界的重要人物,其中有一位叫查理·沃德。查理·沃德是布朗比格罗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月历卡片制造公司。4年前,沃德因税务问题而服刑。哈维·麦凯的父亲觉得沃德的逃税一案有些失实,于是赴监采访沃德,写了一些公正的报道。沃德非常喜欢那些文章,他几乎流着泪说:“在许多不实的报道之后,哈维·麦凯终于写出了公正的报道。”
出狱后,他问哈维·麦凯的父亲是否有儿子。
“有一个在上大学。”哈维·麦凯的父亲说。
“何时毕业?”沃德问。
“正好需要一份工作的时候。他刚毕业。”
“噢,那正好,如果他愿意,叫他来找我。”沃德说。
第二天,哈维·麦凯打电话到沃德办公室,开始,秘书不让见。哈维·麦凯后来3次提到他父亲的名字,才得到跟沃德通话的机会。
沃德说:“你明天上午10点钟直接到我办公室面谈吧!”第二天,哈维·麦凯如约而至。不想招聘变成了聊天,沃德兴致勃勃地聊起了与哈维·麦凯父亲的那一段狱中采访。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愉快。
聊了一会儿之后,他说:“我想派你到我们的‘金矿’工作,就在对街——‘品园信封公司’。”
在街上闲晃了一个月的哈维·麦凯,现在站在铺着地毯、装饰得十分考究的办公室内,不但顷刻间有了一份工作,而且还是到“金矿”工作。所谓“金矿”是指薪水和福利最好的单位。
那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42年后,哈维·麦凯还在这一行继续寻找那个捉摸不透的金矿,而且成为全美著名的信封公司——麦凯信封公司的老板。
哈维·麦凯在品园信封公司的工作当中,熟悉了经营信封业的流程,懂得了操作模式,学会了推销的技巧,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这些人脉成了哈维·麦凯成就事业的关键。
事后,哈维·麦凯说:“感谢沃德,是他给了我工作,是他创造了我的事业。”
人脉是一个人成功的砝码。高情商的人都是善于开发和经营人脉关系的人。判断一个人的魅力,只要看看他朋友的多少;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只要看他人气的盛衰。获得别人一时的好感很容易,但要永久获得别人的支持却很难。一个人的人脉和影响力取决于他的品位、人格、习惯、行事方式和日常仪表行为。做人的要领就在于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精诚专一才能赢得朋友,以诚待人才能聚集人脉,胸怀宽厚才能广聚人气,把牢人脉的关键不在方法,不在手段,而在内心。要做一个备受欢迎的人物,就必须拥有旺盛的人脉。
人脉的奥秘在哪里?它不在华丽的辞藻里,也不在雍容的仪表中,更不在耀眼的财富里,它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它是对人的真挚情感,是对事物的认真态度,是对朋友的无私帮助……只要你拥有了这一切,就说明你拥有较高的情商,你便能够成为最受欢迎的人脉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