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与人谈话时,将手插入口袋,是为了隐藏“手的语言”,不让对方看出自己内心活动的表现,也是不信任对方的表现;
(16)用鼻子哼声,往往表示傲慢、冷漠、恼怒、鄙视和缺乏诚意;
(17)机械地频频点头,配以“嗯、嗯”,“是、是”,往往是口服心不服或是拒绝的表示;
(18)低头听人说话,是严厉地评价对方说话内容的表现,且多半倾向于否定;
(19)蹲着的姿势可能含着“眼前服从,今后不一定服从”的攻击性心理;
(20)冲着对方掸掸衣服上想象的脏物或灰尘,或往地上吐出一口痰,这是侮辱对方的信号。
善于倾听是赢得对方好感的关键
卡耐基曾举了一个例子:一次,在一个朋友举办的晚宴上,卡耐基见到了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因为以前一直没有与植物学家谈过话,因而觉得他的谈话内容非常有趣,珍奇的植物、培育新种的实验、室内花园以及有关马铃薯的一些事等等。植物学家一直谈了好几个小时。当午夜来临的时候,卡耐基起身告辞,那位植物学家转向宴会的主人,赞美他是个“最有意思的谈话家”。其实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几乎没说过什么话。因为即使想说,他对植物学完全没有概念,又没转变话题,所以他找不到谈话的资料;而代替讲话的方式就只有听,而且是专心地听。这种专心地倾听,就是我们所能给人的最好的赞词。
有人评价过著名的政治家海·约翰时说,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演说家,也是一个最棒的倾听者。在倾听他人说话时,他的姿态是一种最明显的恭维他人的姿态。只要和他说半个小时,无论是什么人,都会感觉这位先生为自己所倾倒。同时,也会感动于自己优秀的表现”。
豪斯在他的大学时代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倾听者,这种倾听的策略对他后来做到了美国副总统的位置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就是运用这种策略使威尔逊在与他首次见面时,对他有了极好的印象。
所以,纵观那些大人物,他们都掌握了倾听的艺术,他们明白比起无趣的表述,倾听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他们不仅会饶有兴趣地听他人说话,还会把倾听的那种美好的感觉表现出来。然而,却有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由此不难看出,倾听便是你所能够给与他人的最好的恭维。倾听不仅是一种取悦于人的十分简单的方法,也是诱导他人说话的良策。
倾听,是人们建立和保持关系的一项最基本的沟通技巧,在商业社会,倾听的作用尤为突出,接待员要弄清楚来访者希望见谁,销售员要了解客户的心理需求,下属要理解领导的真正意图……这些,都离不开倾听。
美国的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公司主管们的平均时间分配是:9%的时间在“写”,16%的时间在“读”,30%的时间在“说”,45%的时间在“听”。可见,倾听也是一名经理人所应具备的至关重要的素质,在倾听中实现沟通,实现管理非常必要。
如今,倾听已被越来越多的公司视为成功管理的必要条件。对于那些渴望事业有成的人来说,学会倾听已成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
英国管理学家L·威尔德说:“人际沟通始于聆听,终于回答。”没有积极的倾听,就没有有效的沟通。
戴尔·卡耐基认为:在沟通的各项能力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倾听的能力。滔滔不绝的雄辩能力、察言观色的洞察力以及善长写作的才能都比不上倾听能力重要。
倾听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倾听是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正确地认识他人的重要途径。古人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个人如果总是张嘴说,学到的东西会很有限,了解的真相会少得可怜。相反,如果善于倾听,乐于分享别人的信息与情感,别人也会乐于给出建议,由此,你会学到很多东西,发现许多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任职初期,对该行业的独特性知道得很少。当有下属需要他的帮助时,他几乎无法告诉他们什么。但庆幸的是,这位总经理深谙倾听的技巧,所以不论下属问他什么,他总是回答:“你认为你该怎么做呢?”通常,这么一问,下属们便会提出各种方法,在倾听下属说话中,他了解到很多情况,这样他就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选择,最后他的下属总是满意地离去,心里还对这位刚上任的老总赞叹下已。
倾听是一种礼貌,是尊重说话者的一种表现,也是对说话者的最好的恭维。因此,倾听能让你了解你的沟通对象想要什么,什么能够让他们感到满足,什么会伤害或激怒他们。有时,即使你不能及时提供对方所需要的,只要你乐于倾听,不伤害或激怒他们,也能实现无障碍地沟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曾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口才很好,是有名的“名嘴”,非常善于在街头与在场的听众沟通。即使用“倾倒所有人”来形容他的沟通魅力也不为过,对于他非凡的沟通才能,许多人都很好奇。有关人士对他进行了仔细分析,结论是:他具有“听话”的涵养。原来,相比一般的国家领导人,他更加重视民意。每天,他都会一视同仁地接见那些上述的百姓:即使是细微的事情,他也全认真倾听。这种专心倾听各种意见的态度与习惯,让他从民众那里获得了更多真实的信息,让他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民意,什么样的话能打动民众。
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没有谁会拒绝耐心而专注地听自己说话的人。当你想赢得他人的好感,或者说服某人的时候,你不要试图多“说”而要多听。不过,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却更喜欢“说”而不喜欢“听”,特别是那些经验欠缺的销售人员,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说”才能说服客户购买他们的产品。但,事实上这种想法又是错误的,客户其实更希望的是有人能够倾听他们的想法,而且客户的需求、期望等更是由“听”来获得的。
在一家首饰店里,一位中年妇女已经花了几个小时不停地挑选手镯,她不停地指使店员拿这个、拿那个,结果总是没有合乎她心意的手镯,她甚至还当着其他顾客的面滔滔不绝地评论“这手镯的成色太差”“这手镯的定价过高”之类的批评意见。店员一时难以招架,只好叫出了老板。
老板来到柜台前,看到这位爱挑剔的顾客,他问明情况后就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一样,静静地站在妇女的面前倾听她的“高论”,一声不吭。直到中年妇女说完了,这位老板才缓缓地说:“看得出,您对玉器是很有研究的,请您等一下。”然后他亲自从储藏间取出一只包装精美的手镯放到这位顾客面前,“我想您需要的可能就是这只手镯了,这只手镯真的很能衬托您的高贵气质。”
中年妇女听了店主的话后非常开心:“恩,这只手镯似乎专门为我定做的一样。”最后,她高兴地付账离开了。
其实,事实上店主最后拿出的那只手镯就是那位中年妇女早就试过却又下定不了决心购买的那只。回想一下这位聪明的店主的做法:首先倾听——让那位顾客先说个够;然后肯定——恭维对方是研究玉器的行家里手;最后给出建议——这只手镯真的很能衬托您的高贵气质。经此三招,无论是谁,不论何等的挑剔,想必在她的想法和心理得到人的理解之后,其所有的不满甚至反感的情绪就会慢慢消失,甚至改变自己的固执己见,变得更加容易地接受对方的意见了。
对他人需求做准确预测
华尔德·斯特朗是著名的《纽约日报》的发行人,他经常按照读者收入的不同,把他们分为四个级别,然后派10个人去与分别代表这四个阶层的4000名读者逐一对话,征询他们的意见,如最关注《纽约日报》的什么报道,最喜欢哪些文章等。
斯特朗成功的秘诀就是:对这些人的话加以分析和总结。他说:“我们就像要摸黑射击一些不断变幻的东西一样,如果我办报纸只适合我自己,那么,是肯定卖不出去的。”
以前,阿道夫·朱克曾做过工厂的工人,现在,他是派拉蒙特影片公司的大股东,他也运用过类似的策略。每天,他都站在自己戏院的过道中去研究人们的表情,听散去的观众如何评价戏剧。
美国国际公会会长马修·布拉什曾经做过报童。他说:“我从所从事过的众多职业中学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学会了如何迎合上司去做事。在每件事、每个动作、每个意愿上,我都力图赶上他,尽我所能做得比他好。我总是比他更早地上班,准备好他办公的写字台,为他当日要做的工作做准备。你要比你的上司更超前地想到一些事情,预测他接下来要干什么,如果你的行动显示你早就有所预料,那么就可表示你是十分的机灵。”
埃德温·克罗泽早年做过新闻记者,后来成了《波士顿日报》的发行人和大股东。有一次,他说,为了在纽约做好报纸编辑,他总是在深夜穿梭于城市拥挤的人群中;在台阶旁漫步,以听妇人们的闲谈……或者独自在人群旁休息,用递烟的方式加入到人群中去,以了解人们的真实想法。
华尔德·克莱斯勒在1924年名声大噪,人们都为他最新设计的克莱斯勒汽车而着迷,并且很快他就跻身于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中的一员。
那么,克莱斯勒是用什么方法让全国人民都喜欢他的汽车呢?他对此也曾有过这样的解释:“像我们这种只有在客户完全满意的情况下才有机会发展事业的人,不妨把所有的客户都想成一个具体的人,从各个方面去探知人们想要什么。无疑,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将整个营业对象都想象为一个人并不夸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可能改变你整个事业的前景。严格说来,这不仅与一个人的满意相关,而且与你所有的客户都有密切的关系。”
从克莱斯勒的话中我们可以得知,他之所以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就在于他懂得如何研究自己客户的兴趣和需求的,他以一名典型的顾客为例,然后以客观的观点、道德意识和习惯去设计汽车,修正自己的工作和推销政策。
其实,在生活中,无论是商人还是教师,是喜欢饭后聊天的人还是技师,是银行家或作家,编辑或制造商,他都知道自己面前是一群人。他要感化那些变化多端的人,可人们的需要是时时变动的,有时还很模糊。因此,无论谁都不能做到以成千上万的人为对象,清楚地想出一个应对的策略。如果你要这样做,只能被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所左右,根本无法了解他人的需求。因此,假如你不能将成千上万的人看成一个集体来考察,那么,我们就对即将受我们引领的人毫不了解。
因此,为了不犯这样的错误,克莱斯勒制定了一个简单的标准以制约他所有的决定:选一名典型的男人和女人分别代表他所有的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