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走了一百年,而那一切似乎未曾过去,苦难使中国人对将逝的本世纪寄托特殊而近于眷恋的情怀。这一百年的经历使中国精神富足,尽管它的物质是那么贫困:漫漫无边的封建暗夜是此时结束的,随之开始了旨在社会现代化的争取「当然,也还有应当而未曾的结束,以及为应当而未曾的实现付出的代价。但如下的免实邡是确定的,即以十九世纪的结束和二十世纪的开始为标志中国社会进入了有别于以往数千年的令人感奋的新阶段。
百年文学记载了这个阶段的曲折艰辛一这种记载是审美的而非过程的。中国人争取合理生活秩序的历程,百年梦想的确立、追求、幻灭及其有限的实现,都在这一阶段文学中得到鲜明生动的展示。文学成为纪念。我们将从中捡拾到和辨识出前人在奋斗抗争的风雪途中留十的血迹和泪痕。
这是饱含忧患而又不断寻求的文学。传统的和古典的道德文章的理想,使文学不仅伤国优民,而且立志于医时济世,这些先天的因素赋予文学以入世:精神。文学于是充当了启蒙片标示并预期着时代的目标,它近于幻梦般地设计着将来的憧愦并为实现此种嘴憬而以创造的激情驰骋于荆棘途中。伹中国历史的积重,以及多灾多难的现实,使这些美好的愿望往往受阻或落空。这就是茛年中国文学中感伤基调的成因。
这阶段的文学负车:胜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特殊时代给厂文学的是。激愤多于闲适,悲苦甚于欢愉,嬉游和消遗从来没旬成为、或从来不被承认为文学的主潮。中国文学家的写作活动总与道义的期许、使命的承诺攸关。即使有人因而在文学中表现颓唐、避隐或游戏的态度这往往是极罕见的或例外的也多半由丁争取和投入的受挫。近代以来的中国作家和文人极少放年追寻而内甘沉沦。
自上一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界起。当代的仁人志士,或血洒街衢,悲歌慷慨之声不绝于邱,大抵总为社会进步、政治段主、闰运隆昌这一梦想的实现。民元以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同时,爆发了惊世骇俗的文学革命。新文化的倡导,白话新文学的实践,入论是旨在启迪民智,或是旨在传导民情,这种运载手段的改革,其目的也总在于使文学更为切近民众,更为切近现代社会,为此,整整一个世纪,文学诅咒灭亡,歌扬新生;批判沉靡的子夜,寄望磅礴的日出;作家和诗人自觉地充当了旧世界的批判者,新世界的助产士,他们涌现在激流中,吟哦在雷电里,不论是始于呐喊,还是终于傍徨,总留下了世纪人那份焦灼,那份悲情。
即使如三闪十年代汗始的文学偏离,以至随后愈演愈烈的非文学的遍迫与吞噬,我们也不难从那种急功近利的设计和倡导中寻觅到向着某种社会标推进的急切动机。在此种情态下,中国文学总为后人留下了既充满激情又充满焦躁的沉重感。
这一百年文学不乏大师和巨匠,他们的业绩凝聚在传达中国人的世纪情怀、形象地展现追求百年梦想的精神历程上。从甲午海战、戊戌政变、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绵延以至于今,本世纪的中闰上空风烟凄迷而少见晴好,严峻时势的世间万象、大至家国兴废,小及儿女悲欢,文学均为后曲留下了真实的世纪图景。
但若从中国悠长的历史俯观此刻,这文学较之以往显然有所缺失。秦汉浑重,魏晋风流唐宋潇洒,明清舒展,所有优长似均为古人而设,而历史独独把这份悲苦和忧患留给了近代中国。这期间对中国社会而言,是跨出黑暗王国的门槛,而一线光明却游移于浓重的层云之间。
这是光明与黑暗际会的重要年代。中国作家以敏感的心灵触及了这一时光时代的真实内容:飘移不定的风,使人难以判定方向;面对一海死水,使人不能不诅咒那肮脏和丑恶的浓重;中国有一个或几个认出了历史书上“吃人”二字的,那只是有异于众生的“狂人”;中国的凤凰需自焚以获新生一一这一切,都是启近代以至现代的作家所把握到的中国式的悲凉。
一百年间发生了许多大事,对中国文学而言,最勇敢也最坚定的跨出;是从文言到白话的革命。这要归功于五四那一代前驱者的相大的试验精神。把白话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促进了忡会向希现代文明的接近这是艰难的一步似以白话替代义莒而成为美文。这仅存在着习惯的适应,而也有待实绩的证明。其艰椎则数倍于前。白话新诗尝试的成功。巩同牿个新文学的战绩,新文学厂一是成为承继中国数千年义学传统的符效方式:同时也成为传达进人现代文明的中国人理性和情感的有力手段,本世纪八年代以后的中国文学,在文化絷锢和文化专制的废墟;电新站立一以苁自由奔放、异象纷里的姿态,创造文学的新纪元它所汗创的苏业及其体现的精神,无疑将引中国义学进入:十一世纪。它彪炳丁未来文学的,将是自由的和审美的两人法则的确立。但需切记:文学听从于个性和心灵绝不意味着对公众的冷漠;文学重新返回自身的家园也绝不这味矜对社会、历史的忘却。
文学所拥有的苦难。将是该世纪对介中凼作家的隆敢馈赠。它无疑将是十世纪义学繁盛富足的精神保旺。义学理应面向现实,何文学也不应失太记忆。那种既不阁向现实而又失去记忆的文学,是文学的失重。而失电的文学终究将被遗忘。作家的游戏人生和游戏文字,对丁一中国历史现实的困顿,能是一种近于残忍的嗜好。当代作家若是从他们前辈那里获得激愤悲慨的始丁19世纪末,绵延以至本世纪的文学期待,依然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儿代作家、用文学疗救民族心灵痼疾,拯救准则良失的奋斗理应得到赓续。中闻文学寄望于中国作家的,是他们把握并形象地展示在这黄土地上、在这特定时空下中国人的苦痛和欢愉,希望和追求,梦想的失落和获得。唯其如此,我们庶几可谓无愧于这灾难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