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46900000005

第5章 大乘正宗分(1)

遵守自然法则,保持平常心

【原文】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人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译文】

佛告诉须菩提说:“各位大彻大悟的菩萨,应该这样来控制和调伏自己的凡心。所有的一切有生命的众生,比如卵蛋而生的、胚胎而生的、水湿而生的、蜕化而生的,比如有形象的、无形象的,比如有思想的、无思想的、没有有思想也没有无思想的,我都让他们进入无碍自在的极乐世界而使之清净成佛。这样地清净度化了无法称量、无法计数、无有极限的所有生命,但却实在没有任何生命得到了净化和救度。是什么缘故呢?如果菩萨有了自利贪爱的想法、分别人我的想法、愚蠢痴顽的想法、长生不老的想法,那就不是菩萨了。”

【解读】

对于须菩提所提的问题,释迦牟尼感到很高兴,他说他是非常乐于关怀教导诸位菩萨的,他要求须菩提仔细听,自己加以详细解说。

释迦牟尼认为,妄想之心(错误认识)的产生,在于执着于现象的差异,菩萨们如果要降伏自我的妄想之心,必须认识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妄不实的,如果菩萨心中还有自我、他人、众生、长寿者的相状,那么他就不是一位真正的菩萨,只有不着于相,才能降伏妄想之心。为了说明这个观点,释迦牟尼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宇宙中的一切生命(众生),无论它是卵生的(如鸟类),还是胎生(如哺乳动物)、湿生(蚊蝇、水族)、化生(鬼神);无论它是有形相的,还是无形相的;无论它是有烦恼思想的,还是无烦恼思想的,还是超越于有想无想、自在自如的生灵,释迦牟尼都能解脱它们,使它们进入无余涅槃而成佛,但并没有任何众生被度脱,这是为什么呢?是释迦牟尼没有这个能力么?不,因为众生不过是一种虚幻的现象而已,众生本来就是佛,所以解脱众生这件事也是虚幻的。

摩诃萨是摩诃菩提萨捶(mahabodhisattVa)的简称,意为大菩萨。菩萨与摩诃萨并称,泛指一切菩萨。

【活学活用】

须菩提问的是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应如何住?如何降伏其心?而佛会先回答哪个问题?是住还是降伏?佛的回答很微妙,“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那边说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正觉应如何降伏其心,这里却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怎样降伏昵?降伏自己的心,从哪里降伏昵?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所有涵盖无疑的,生命的形态,看看哪几类?若卵生,如鸡和蛋,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不管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总之鸡这一类的叫卵生;胎生,咱们人、牛、马、猪、羊是胎生。父亲的精子,母亲的卵子,是卵生,也是胎生;湿生,则是完全靠湿气而生,如切块西瓜放那儿,你会发现再怎么无菌的状态下,照样会生出一些飞虫。“若化生”,毛毛虫变蝴蝶,蛾子、飞蛾从蛹变成了蛾子,这是就化生。还有蚂蟥,你把蚂蟥切成数段,过不了三天,切多少段,出多少只蚂蟥,很奇怪吧。这也是化生。

我记得非典的时候,每个星期五和星期日,我都在月坛北街一个读书会里讲《金刚经》。我记得那个时候大家都很恐慌,我就推荐大家看两本书,一本是法国的存在主义作家加缪写的《鼠疫》,另一本就是哥伦比亚的小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在灾难面前人不应该怨声载道,不应该指责政府或其他人的无能,应该看看我能做点什么事情,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为整个这个事件付出点什么,这才应该是一个人,更不要说是一个佛家弟子应该做的了。而不是因为我修行了,就有权力把别人打入冷宫或者地狱。“若化生”。鼠疫这件事,你杀的越多,老鼠越多,很奇怪,杀了一窝老鼠马上会再繁殖十窝。所以科学家说未来地球上人类灭绝后,这个世界就是老鼠的,这种事情极有可能,这是化生了。“若有色”,是不是有色就看得见摸得着?“若无色”,就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见到过鬼了吗?见过,经常见鬼,小气鬼、淘气鬼、酒鬼、色鬼、赌鬼。对某一个东西他的心过分的贪着在那个状态,他就叫鬼,它是以贪欲为性,所以是看不见的无色。“若有想”,那我们人有没有想,打一下手,手知道痛,当然有想。“若无想”,无想的生命大家有没有见过?植物有想还是无想?这里专指的是生命而言,不是指无生命的,专指有生命的,像人、像畜生这样的生命而言。“若非有想非无想”,这是指禅定的,四禅八定的第八层叫“非有想非无想”,就是粗的想他是没有了,但是细的想他还有一点点,还有一点点,就叫“非有想非无想”。

“我皆令人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所有的这些众生,我都让他们怎么样?进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不是把他的肉体上消灭,是让他烦恼止息。烦恼消灭,然后度脱了烦恼此岸到达了解脱的彼岸,叫做灭度。一般人错误地领会了“死”就叫做灭度,大错特错了,灭是烦恼的熄灭,而不是消灭。熄灭和消灭一字之差,千里之遥。消灭是我要以水去浇火,叫消灭;熄灭是什么呢?火在燃烧不再加薪、不再加柴,沸水也就自然地平下来了,水还是水,锅还是锅,什么都没破坏,所以消灭和熄灭一字之差,境界截然不同。

那一切的生命都能够烦恼止息到达解脱的彼岸,然后呢?所有的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为什么这样呢?须菩提,如果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我相是什么?一米七、男的、光头、和尚、叫明奘,这是我相。名片一拿出来,某某公司董事长,某某公司宣传策划总监,这还是我相,那么有我就怎么样?就有人,父亲和母亲二人对立就有了他,生了个小孩子。“我相人相众生相”,说得非常的妙,把生命的源头、缘起都告诉我们了,我相是一切的根本。既然有了父亲、母亲、孩子,众生相,就希望家庭和和睦睦、快乐到永远。寿者相,总是希望长乐如此。但是佛陀告诉你们,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都不是菩萨。

那现在想想看,我们要想破除众生相、寿者相、人相,应该从哪里破除?首先应该破我相。佛法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个“我”不是指没有,而是指不能独立存在,不能够独立做自己的主宰,不能够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一定会受到外在的各种各样条件的制约,所以不能独立存在、不能独立主宰。他不是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恒常存在,不能独立存在,不能离开条件而存在,所以“无我”的本意是这样的。这跟道家所讲的“空”完全是两个意思,道家所讲的“无”是没有、彻底的没有。比如说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在哪里运行?在宇宙里。宇宙在什么包括之下?更大的虚空宇宙无非还是在虚空里面,虚空在哪里呢?虚空在我们心内,外之山河大地,内之眼耳鼻舌身意,无非是我们妙明真心中之物。《楞严经》前五百个字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就这么简单,全是我们妙明真心之物。所以一旦我们明白了无我的法则,既然不是什么都没有,它就一定会遵从一个自然法则,这个自然法则就是佛法的戒律。五戒是我们做佛弟子的行为之本;十善是我们与他人相处之本;六度是我们帮助、服务社会的做事之本。五戒:不故断任何生命;不偷盗任何人的财产;不去奸淫别人的妻子;拒绝所有的酒精和麻醉品;不说欺骗人的话。这是做人之本。我们活着就必须要跟他人发生交往,不但不去杀生,相反要放生、尊重生命;不偷盗,反而要布施,把自己的财物还要给别人分享;不去奸淫别人,还要让别人婚姻幸福、感情稳定;拒绝说假话、拒绝说挑拨离间的话、拒绝说颠倒黑白的话、拒绝说低三下四、低级下流的话、拒绝说粗恶的骂人的话;拒绝酒精和麻醉品,这就是十善。然后再去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这就是佛法。在体验到诸法无我的状态下,给一个佛弟子的行为提出一个规范,这样他才是生活中的佛法,才有资格让佛法行走于世间,“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但是现在我们佛教徒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把佛法变成什么了呢?变成跟生活毫无瓜葛的东西了,我们的生活和佛教信仰是完全两个东西,周一到周五我上班,到周六周日我放假,我心安、我也理得,然后我也慈眉善目,人家打我一下我说“阿弥陀佛”,把我兜里的手机掏走了,我也说“阿弥陀佛”,认为那是我业障、欠他的,然后一回来该争争、该吵吵,这就不是息争之法,完全是斗争之法。

又如星期六在山上放生,星期一回来之后,就来个红烧鱼,完全大错特错。佛法是息息相关的佛法,所谓息息相关就是你一呼与一吸之间都有佛法,跟你是不是佛教徒、是不是接受了佛陀的戒律要求都毫无相干。还要看你愿不愿意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如果愿意,你就是佛弟子,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你不愿意,那没办法。所以只要你愿意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每个人都是佛的弟子,因为佛没形象,佛只不过是一个老师,他发现了宇宙间至美至真至善的法则,这个法则在人人面前是平等的,跟你信不信,跟你是否了解无关。如是本来的这样存在,你信他也存在,你不信他也存在,你信了,那么你做善,得乐受,做恶得苦受。

“非典”期间我到老挝缅甸和泰国交界的地方,没办法自己走,要靠边防警察带着我们走,因为那里的国境线,全埋着地雷。大家都知道,当年越战时美国在柬埔寨和越南埋着大量地雷,经常是平民百姓被炸死,没有人去补偿他们。很多人曾说不知者不怪,可在这里你不知就不炸你了?所以自然法则如此,做善得乐受,做恶得苦受,跟你信不信没关系。佛法是自然法则,本来就存在的,你不信它也没有减少一分,你信它也没有加多一分,就这样。

灭度是从做功用上说,也就是说从行为上说,涅槃是从结果上说。从结果上你把一件事已经做到位了,这就是涅槃。那么所谓的灭度是什么昵?它是说让我们的烦恼停下来,烦恼停下来了自然到达彼岸了。打个比方说,这个杯子就是我们修行的根本,一般人错误的理解成我们的灭度就是让它回归成泥土,不是的。佛法讲灭度,就比如这个杯子本来没有善恶、没有好坏、没有干净污染之别,但是现在被我用久了,装了敌敌畏,装了剧毒的氯化物、氟化物,而现在我却只有这一个杯子,它是唯一的容器,那么灭度就是用有效的方法,把这些污染物清除掉,恢复它本来的干净。佛法上叫不增加任何东西,不减少任何东西,只不过把它的污染物摘除了,因为污染物本身没有任何污染,只是组合不当才造成污染的,一切都是本来清净的,因此说不垢不净,没有脏与净的差别,不来不去、不增不减,只不过剥离而已。那现在我们修行,只是把我们凡夫的二元认知从我们习惯的认知中剥离出去,回复它如其本来的样子就是了。《金刚经》开宗明义说,你别把佛讲得是一个三头六臂哪吒一般的有神通的人物,不是的,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只要把你凡夫的那个认知去掉了,就是本来如是。

灭度是功用,还在修行的方法和阶段,涅槃是他得到的结果。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我们本来当下这个身心、生命之中,不在别处,不在生前、不在死后、不在睡着中,就在我们活着的每一个分分秒秒之中,可以灭度,可以涅槃,它跟生死是无关的。

菩萨的全名叫“菩提萨埵”,翻译成汉语叫“觉有情”,“菩提”是。“觉”的意思,“萨埵”是“有情”。就是指生命。觉悟的有情就叫“菩萨”,但他的觉悟又没有达到佛陀那样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所以他叫菩萨。菩萨有五十二个位次,从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金刚位、到十地,等觉妙觉等,最后成为佛。佛就相当于已经毕了业的博士后,并且他可以当大学校长,菩萨有重点大学的、有名牌大学的、有世界一流的、也有县级市的大学的,尽管也是四年本科,但是他的教学水准,可能就是十信位、十住位的。

如何在这个时代,即末法时代,区分正法与邪法。四依法,第一个叫“依义不依语”,言说得再天花乱坠,也还是有问题的不可信,所以要依赖它意思里面的道理。第二个叫“依智不依识”,识是分别的意思,就是我们的意识,第六识、第七识。依智,智是智慧的意思,智慧是无分别的智,意识是有分别的智,又衍生出“依经不依论”,依佛经而不依祖师的论。经是佛所说,论是佛的弟子后代的祖师们所作;“依法不依人”,这个人看似高僧,但实际上不一定真是,所以叫“依法不依人”。他所说的法符合缘起,符合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可以信,哪怕是一个抽着烟哼小调吊儿郎当的你也可以信他。“依了意不依不了意”,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分了五个时期,就像人生的不同阶段,其中有了意的时期,有接引幼儿园的时期,有接引初中生的时期,有接引高中毕业生的时期,也有接引大学毕业的时期。你当然要依那个大学毕业的,而不要依那个幼儿园的。那么这是四依法。再从正见上看,八正道中: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而正见是最根本的。正见真如,正见缘起,正见无常,正见无我,共四个法则。正见真如是怎么来解决的呢?

离开你这颗心不存在任何佛果,离开你这颗心不存在任何修行,离开你这颗心不存在任何得失,这颗心是唯一的修行之本,它不在死后完成,不在死后才浮现它清净光明的一面,这是叫正见真如。这一点是佛法跟其他宗教的最大的差异。第二个法则正见缘起,一切法则都是因缘而生,所有条件聚合出来了,它就叫做缘聚则成,如果条件不具备了,缘散则灭。就比如我们现在,再过一个小时,我相信这个缘散了,今天晚上讲座就结束了,但是现在它还在眼前,叫缘聚则成。这就是正见缘起,一切法都是这样。

你说你的心念是你自己做主的吗?你想想,最根本的你的心念,都是被条件制约的。现在坐了一会儿有没有觉得饿的?再问一下,各位觉得热不热?热。热是本来没有还是因为你坐久了而有?还是因为人多呼吸不畅、空气不通导致的?各种各样的原因聚合而有,对不对?如果是你一个人,往地上一躺,又没有我这个和尚在说话,那你肯定是冰凉的,是吧?所以要正见缘起。正见无常,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无常变化的,你找一个不变的东西出来,能不能找到?找不到。四依法、四正见,拿这八个东西一拣择,什么问题就都看清楚了。所以佛经的了意经很像是照妖镜,一看就看出来了。

同类推荐
  • 做人做事的方圆艺术

    做人做事的方圆艺术

    只有高标定位与低点起步相结合,才算体悟了做人做事方圆艺术的真谛。外露做人要求我们要善于把握住机遇,发挥自己的优势。内敛做事要求我们在办事时别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不要指望别人感激你。做人真实并不意味着做什么事情都让自己以“原生态”的面貌出现,该包装自己的时候也要会包装,这是为求做事顺利不得已而为之。
  • 复制卡耐基,吃透巴菲特

    复制卡耐基,吃透巴菲特

    本书上半部分浓缩了卡耐基成功学的精华部分,告知读者如何在社交活动中与人和谐相处,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美好幸福的人生如何在演讲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进而赢得听众的尊重。下半部分主要提炼了“股神”巴菲特投资的若干技巧及原则,展现了当今世界上顶尖投资家的风采。
  • 30岁赚千万

    30岁赚千万

    《30岁赚千万》讲述30岁时赚千万,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然而事实上却有不少人在30岁之前便赚取到了令人羡慕的财富,对于这些成功的80后们,他们并不是靠着自己拥有多么深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而是用自己的双脚徒步丈量着属于他们、同时也会属于那些正在拼命抢饭碗的90后的巨大财富。但是,很多人都很羡慕他们所取得的巨大财富,却极少有人知识他们是如何获得这些财富的。作者用温暖、励志、锲而不舍的精神告诉读者怎么蜕变成拥有财富的富翁们。
  • 心有灵犀一点通:幽默沟通术

    心有灵犀一点通:幽默沟通术

    泰尔宣称:幽默只是外表,里面藏着温情,这是因为幽默作为人类智慧发展的标志,是人性、人情的表现,是高尚品德的外化,其深层形态是崇高的和滑稽的奇异结合。语言是“伴随着温度”的东西,而幽默沟通术则是使语言“升温”,赢得人心的绝佳方式。
  • 职场"彩虹族"的美丽宣言

    职场"彩虹族"的美丽宣言

    本书以“激励读者,传递幸福”为理念,给每一位职场朋友指明了实现幸福人生的方向和途径。书中内容包括:“彩虹”职员有色彩屹立职场,适度减压彩虹族职场上的习惯宜忌等。
热门推荐
  • 倾城嫡女:妃同凡响

    倾城嫡女:妃同凡响

    她想逃出宫去,于是苦练七晶武功。天才炼丹师就此产生,复仇之路上又碰见了他,于是……
  • 怀孕40周全程专家指导

    怀孕40周全程专家指导

    廖康强主编的《怀孕40周全程专家指导》从科学孕育的角度出发,从怀孕的第一周开始,至宝宝出生,按每周一节进行编排,共分40节。每一节都设置了“胎宝宝特点”、“营养方案”、“保健要点”、“胎教时间”、“心情补给站”、“孕期禁忌”、“孕妈妈经验分享”等多个栏目,从营养、保健、胎教、孕妈妈心情调适、禁忌等方面,对孕妈妈进行了细致详尽的指导。《怀孕40周全程专家指导》内容全面、实用,囊括了怀孕期间可能遇到的各方面问题。一书在手,就相当于请了营养师、胎教专家、保健医生、心理教练等多位专家在家指导。
  • 我的系统叫蛋蛋

    我的系统叫蛋蛋

    当球奸?还是当顺民?你会怎么选呢!?平凡的主角偶然得到地外高科技系统!屌丝逆袭扶摇直上的经历爽歪歪!但是当他发现一些系统恶意的端倪开始怀疑防备系统的时候!他该怎么和一直帮助他的金手指斗智斗勇呢?请看男主给你一一道来!
  • 末世重来不终点

    末世重来不终点

    亲生父母弟弟被表妹和表姐联合害死。从小到大的青梅竹马,仅为了一个发臭的馒头,将自己卖给一群人渣,最后不堪在丧尸围城之际,拉着渣男贱女同赴黄泉。然而重生之际一切都是浮云。保护自己最爱的父母和妹妹,虽然没有金手指外带,但随身空间总得有一个吧!竹林竹木一切美好生活就这样开始。不过这个满脸都是,坏笑的男人是从哪里来的?我只想说一声。怪蜀黍,我们不约。怪叔叔回答“不约也得约”
  • 荼灵

    荼灵

    一个由剑开始的故事,必将由剑来终结!漫天的血雨腥风,充斥了我的眼眸,我看到的是什么?是血,是愤怒,还是希望和光芒?我抽出冰冷的剑,刺进自己的心脏,这是我逃离的方式……
  • 找个人来嫁

    找个人来嫁

    台湾作家[李璇]的免费全本小说《找个人来嫁》。非常精彩,欢迎阅读。
  • 重生之亡者归来

    重生之亡者归来

    一场莫名的风暴,正在联机使命召唤的少年醒来时便是200年后,穿越到一个畏惧高考而自杀的少年身上。醒来后第一眼看到的却是军事法庭的宣判公告-刘光鼎,男,16岁,因恶意逃脱兵役被判提前送往前线服役。面临着具有超能力坦克般大小的昆虫,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被迫上战场的主角看着队友一个个倒下,被迫拿起枪,那一刻,主角眼中的世界变了;那一刻,整个世界变了;那一刻,重生后的亡者终于从地狱归来了。那时的人类缩小了万倍又如何,龟缩在楼中楼里又如何,人类主宰世界从不是因为他身体的强大,而是内心的强大。
  • 穿越战国当说客

    穿越战国当说客

    秦正穿越到战国末期,在纵横捭阖的乱世,靠一张嘴游说天下。战国七国关系错综复杂,战乱不断,政治家的阴谋诡计更是让许多黎民百姓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秦正如何在这样的大争之世中生存,为使得天下安定,他将布谋天下的大计,破张仪连横之术、解苏秦合纵之局。说客(shuike):指游说之士;善于用言语说动对方的人。人的所有器官最具攻击性和杀伤力的,不是尖牙,不是拳脚,而是舌头。世界上最让人提心吊胆的,不是刀剑,不是枪弹,也是舌头。
  • 摄魂刺

    摄魂刺

    天地生人,往往皆无大异,常布衣平民矣。然或有些许异人应运或应劫而生,其多不凡者,或君临天下成为九五之尊,亦或是天下生灵涂炭,危害苍生。这个故事,便是一位应劫而生之子的奇传。
  •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十二五”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率下行,中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判断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关键词。深度解读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让读者对中国了解更为清晰,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