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有非常显著成绩的时候并不多见。因此,交往中应从具体的事件人手,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赞美用语愈翔实具体,说明你对对方愈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绩愈看重。让对方感到你的真挚、亲切和可信,你们之间的人际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如果你只是含糊其辞地赞美对方,说一些“你工作得非常出色”或者“你是一位卓越的领导”等空泛浮夸的话语,只能引起对方的猜度,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信任危机。
再深入一点,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如能注意观察,并对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优点、美德加以及时赞扬,往往比赞扬那些人所共知的优点效果更好。如一位著名科学家、著名演员或著名作家,或在某些方面有较突出成就的普通人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颇有建树,而对他们在各自领域里所取得的成绩的赞美声也就会不绝于耳。
那么,我们不妨另辟蹊径,如赞扬他们和谐的家庭生活,他们漂亮的衣着打扮,他们亲切的微笑,以及优秀的品格等,这样肯定会使他们喜悦倍增。
12、训练扫兴的话不要说
人都是局限,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和志向。人与人沟通时,一般来说,都只会讲与自己有关的事。与自己有兴趣的事,这是人有天性。
沟通的双方若价值观大致相同,则谈话基本上在相同的频道上,不会产生太大的分歧,若两人的人生观点大不相同,则会在谈话出现语言交锋与冲突,若双方各自坚持已见,则会产生新的矛盾,导致关系破裂。
因此,在价值观不同的沟通中,在非原则问题上,我们应该尽量满足他人的表达欲望与表达方向,应当尽可能尊重他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茫茫人海之中,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既然什么人都有,那么,什么观点都也会有。世界多难,观点没有对与错,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因此,你又何必强迫他人与你保持一致呢?
再加上,观点并非一早形成,自然在一般情况下也不可能说变就变,更不可能你一句反对的话就能会听者发生彻底变化,那是不可能的。
既然无法轻易改变他人,那你说了令人扫兴的话又有何意义呢?何况对方不仅不买账,而且还会与你疏远。
人性就这样,谁的观点都不可能被否定。
扫兴者有二种可能,一是讲到别人不爱听的话,讲到别人的短处,二是打断转移说者的说话兴致,中断正在说话的话。
后者我们在前面讲过,是一种失德行为,前者,当然也是一种失德行为。
哪壶不开你提哪,因此,常常令说话对方十分尴尬,十分恼火,十分生气,最终自然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小王是一外地来的一打工者,她家境不好,父亲有病,她必须多赚钱为父亲治病。她人长得漂亮,工作也很努力。她向家中汇了不少钱,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为了挣钱,她几乎没有时间谈恋爱,今年她已33岁。
由于她工作负责,前天被提升为区域经理。朋友们为了庆祝一下,祝她事业步步高升。其中有一个朋友不会说话,他不仅没有祝福,而且还郑重其实地说:“事业是没有用,对女人来说,最成功的女人就是找到了一个好老公的女人,那样的女人才是最幸福的女人。那女孩最怕的就是提到婚姻大事,何况她已33岁了,女孩委婉地说:你的观点,我持保留态度,今天我们不谈这个。
那不会说话的男人反而顶真地说:“我昨天看了一则报谈得道——-女人26还未嫁出去,以后就很难嫁掉了,而且会越来越掉价。该女子本已33岁,听到这样刺激的话,脸当场气青了,她扭身走开了,不愿跟这样的朋友继续往下聊。
聚会散后,这女子再也没有与那朋友来往过了。
有一种人,由于命运之神使他处于某种他自以为最优越的地位,因而处处表现得唯我独尊,与人交谈时总是居高临下,扫人话兴。
陈尚杰和刘德民是师范大学的老同学,毕业以后各奔前程。分别九年后不期而遇,亲切地交谈起来。
这时,陈尚杰已在区政府里做了一名很有实权的科长,正雄心勃勃,春风得意,而刘德民仍在老老实实地当中学教师,教学任务很繁重,日子过得比较清苦。陈尚杰对刘德民的处境颇为同情,并居高临下地表示乐于帮助老同学跳出“苦海”,要刘德民步其后尘也到行政部门去谋个一官半职,但当即遭到刘德民的婉拒。
“人往高处走嘛,为什么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呢?”陈尚杰很不解地问。
刘德民动情地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后代,是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但我还有一个心结,那就是如何利用我的知识来改变更多的农村青年的命运,因此,我总是把那些农村学生当作当年的我自己。我刚当高三班主任时,有一个农村孩子复读了一年还未考上大学,家里没钱,他自己也没有信心了。是我鼓励他、帮助他复读了一年,终于考上了重点大学。如今在市税务局当上了中层干部了,上个星期开着自己的车来看望我呢!”
陈尚杰立即得意地说:“怎么样?还是当官风光吧!”
刘德民觉得陈尚杰曲解了自己的心意,顿时好像吃了一只苍蝇,无言以对。
人各有志,刘德民为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而安贫乐道,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陈尚杰却以己度人,硬要把刘德民往官场上拽,这便伤了刘德民的自尊心,扫尽了话兴,使他们的交谈难以为继。
生活中这种人非常多,说话不注意场合,不看时机、对象,从而导致好心办坏事。说话是有时机的,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故事中的朋友聚会主题是庆和祝,因此,除了喜庆之外就是祝贺,祝愿,而不是专拣不开心的事说。
说话是有对象的,人家33岁未嫁,本就是人家的必病之一,你反复强调26岁若未嫁出去就掉价了,岂不是当场在侮辱对方。
说话是有场合的。赞美人时我们可以当着所有的人高声赞美,但我们要说别人没面子的话时,最好是单独交流为好,否则会令听者十分难堪。
总之,令人扫兴的话,最好闭嘴别说。
另外,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的人也是令人扫兴的。
社交中的说话,同站在教室中教课或是站在演讲台上演说有很大不同,教课和演说,只有你一个人在说话,别人不能插嘴。而社交中的说话,彼此在对等的地位,如果在这种谈话中,你一个人一直滔滔不绝,如高山瀑布,永不停止地倾泻着,那对方就没有说话的机会,完全是你说别人听了。这样肯定不会受人欢迎,甚至会被别人耻笑。
世界著名记者麦开逊说:“不肯留神去听别人说话,是不受人欢迎的表现。”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发表欲的,如几个人聚在一起讲故事,甲只管滔滔不绝地一个接一个地讲下去,使乙和丙,想讲而没有机会讲。我们试想一下,乙和丙的心里一定不好受。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说话的机会,专门听甲的讲话,自然会没有精神听下去,只好不欢而散了。
你如果能够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你也就能给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在交谈中你就更容易乘风远扬,顺利抵达自己说话的目的地。
13、训练发怒的话冷却后说
愤怒时说的话,大都是气话,气话是让听者生气的话,这样只会使双方情绪升级,继续恶化,很有可能打斗起来。
愤怒的话,大都是发泄的话。将你自己身上的霉气、怒火和垃圾全泼向听者,这对听者不公平,就算听者惹恼了你,就算对方素质低,你一发怒,则也看出了你的素质并不比对方高。另外,你发怒的听众若不是惹恼你的人,那你就更没资格对平时对你好的人发火,这样只会造成新的负向人际关系。
愤怒的话,大都是粗鄙之话。这些话的内容十分难听,甚至许多人因骂了他人的娘而进一步恶化对方心情而发生暴力行为,因侮辱了对方人格而受到暴力回击,因丢了对方面子而分道扬镳。
总之,愤怒的话,是负面情绪的反映,是没有经过过滤加工后说出的话,是伤及他人的话,这种话有百害无一利,所以,千万不说为妙。如果一定要说,那就得过一天再说,至少是先咬紧牙关等会儿再说。
为什么要等上一等再说呢?
因为人是情绪的人,人的情绪总是正与负之间摇摆,一会儿是积极、快乐,一会儿就有可能苦闷、恼火,这就是我们的普通人。
心情如天上的云,一会儿来了,一会儿又去了。
因此,当我们心情不好时,当我们想发怒时,我们应想到这个怒发不得,一发轻则会伤及他人,重则会立即伤及自身。许多打斗事件,许多人致命都只因为一句发怒之语。
有三个人是很要好的朋友,三个人决定合作开一家公司。于是,公司很快开张。但公司经营一段时间就开不下去。三人心情都不好,因为投入的钱都没收回,而他们其中两人钱并不多。这两人就彼此埋怨起来,其中一位为了挽救成本,提前撤退了。
几天后,撤退者不知从哪里听到流言——说他不讲朋友义气,将风险转嫁给他人,不地道。
撤股者本是个暴脾气,第一次因理亏而强行忍了下来,没有当场发火。当第二次听到邻人又在议论他时,他就发火了。他怒斥那路边闲聊的中年人。
闲聊者本是无意与他为敌,只是随便聊聊而已。但人家骂到面前也不能退缩呀?更何况这闲聊者还认为他是讲的事实。于是他也不示弱,回应道:“我就讲了,怎么着?你是什么人,你自己最清楚!”
第一个回合就交上了火。
由于这两个人都脾气不好,对话刚进入第三个回合就打了起来。
撤股者力气大,用力将闲聊者向后一推,很不奏巧,闲聊者后退时被拌倒,后脑壳刚好倒在一尖尖铁齿矮围栏上,铁尖扎入脑袋里,人当场晕过去。
110、120很快赶到,医院抢救,花了五万多元最后依然成植物人,一场官司下来,这个撤股者不仅被关了一段时间,还要承担近30万元的医药费。
只因听不得闲聊者议论自己,最后却因一时冲动发火骂人打人而造成如此人生场景,实在令人遗憾呀!
每个人都有情绪波动时,当我们的情绪来了时,我们千万要记住,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忍一忍,待过一天后再说,至少也要等上一会儿再说,否则,就会坏大事,就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同事在生你的气,其中必然有原因存在。姑且不论是否是你的错,千万不能以同样的情绪对待,那会使他的情绪进一步激化,进而更加的愤怒。
不论生气的原因为何,既然对方已对你表示生气,你就绝对不宜置之不理或展开正面冲突。倘若事后对方恍然大悟,发觉你是无辜的,那么他对于你的宽容和气度,必然会心悦诚服。
相反的,倘若你采取一味辩白的态度,便无异于火上加油,很可能导致更难解决的地步。
若造成对方生气的原因,真是由于自己的错误,当然“解铃还需系铃人”,亲自谢罪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在表示歉意时,要注意态度是否诚恳、事后补偿的处理是否妥善。你暖言暖语的歉意能让对方觉得满意,对方仍会对你的诚意与努力表示好感。
事实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倘若能将过错作完整的善后处理。还是能够化险为夷、转祸为福的。
尽管在犯错时会遭受同事的指责或怒骂,心里确实是不好受。但是,不妨反过来想:要是无人责骂你,岂不也表示无人关心你了吗?这样一来,反倒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指责,而没有不耐烦的表示,无形中,你便得到道歉的效果了。
一个人发怒时是最缺乏理智,也是最需要理解的时候,使用适当而又得体的巧妙说服语言就可以化解他们的怒火。
当一个人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时,面对他人,他一定会设法表现出来,他可以大吵大叫、愠怒不语,或者假装受害者,或者用威胁与责备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我们自然也会采取应该采取的办法来回敬他。
一般做法是,我们常回击他们对我们所做的描述。我们说:“我不自私,你才自私。你怎么敢说我自私?我什么都替你做。那一次……”
另一种做法是,当他们痛苦的时候,我们努力弄懂他们的想法。我们说:“请告诉我是怎么回事,我做了什么了?告诉我,我怎么做才能让你感觉好些?”
我们还经常努力争取他们的同意,希望他们不再因为我们而烦恼。我们说:“如果我这么做让你感到这么不安,那么我可以改变计划、少去上一次课、不做那项工作、不去见那位朋友……”
我们也可能会试着解释说明,提出相对立的看法、赔礼道歉,想努力使他们从我们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说:“你怎么就不能理智些呢?难道你不明白你犯了多大的错误吗?你所想的是荒谬的、疯狂的、不理智的、侮辱他人的。”
上面的这些情况在于他们是辩护性的反应,保护自己的努力等于火上浇油。事实上不仅不会奏效,反而会加剧情绪紧张的程度。
那么,如果对方的责备、威胁或者消极评价的火焰遇到了冷水,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如果你没有努力去改变对方,而是改变了自己的行动计划,那又怎么样呢?如果你以下面的话来回答他们所施加的压力,结果将会大不一样。
回答方法之一:我很抱歉让你感到不安。
回答方法之二:我能理解你何以如此看待这个问题。
回答方法之三:这很有意思。
回答方法之四:真的吗?
回答方法之五:叫喊、威胁、收回承诺以及哭叫都再也不起作用了,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回答方法之六:等你冷静一下我们再谈。
回答方法之七:你完全正确(尽管你并不是这个意思)。
这些话语是非辩护性交流的关键部分。记住这些语句,再添加些你自己的话。大声地重复这些话,直到听起来舒服为止。如果可能的话,和一位朋友一起练习。开始时,这些语句会让你感到尴尬。我们当中几乎没有人能以简短而不动感情的一两句话回答对方的连珠炮般的发问的经验。但这样做,对方的怒火就会熄灭很多。
要知道——不愉快的情绪会引起情绪逃避。
人们总是喜欢快乐,没有人会喜欢痛苦、悲伤。人们喜欢听到喜鹊叫,因为喜鹊叫预示喜事到来,会给人一个愉快的心情,一看到报丧的乌鸦,人们总是避之唯恐不及。那些开朗活泼、给人带来快乐的人总是被人们喜爱。
像《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活蹦乱跳、开朗活泼,被乾隆皇帝称为自己的开心宝。那些老是诉苦、老是抱怨,老是给别人带来不快乐的人,人们会乐意与他们打交道;像契诃夭的小说《装在套于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整天这也抱怨,那也阻止,看到他就令人头痛;像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孩子被狼吃了,天天跟别人诉说她的悲惨遭遇:“我真傻……”开始人们还同情地听,到最后,人们一看到她就远远走开了。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人性的冷漠,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我们自己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有人一天到晚在你面前喋喋不休地抱怨诉苦,你自己也会感到非常不愉快的。
生活中,人们的压力本来就大,事情本来就多,没有人喜欢再来用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干扰自己的生活,弄糟自己的心情。碰到这些愁眉苦脸、愤世嫉俗、出卖痛苦的人,人们自然会逃避的。
交际中,不要把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别人,这是值得每个人铭记的交际原则。
四、正行,将好结果吸引过来
1、训练敢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