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的季羡林先生
在北京301医院,季羡林先生已经快住满四年了。这是当初入院时谁也没想到的。在荷竹摇曳的北大朗润园家中,季先生最疼爱的大白猫咪咪连叫了数日,一直等待着爷爷归来;更有一批又一枇新生来到季府窗下,殷殷地向里张望,期冀能有奇迹发生。
一、平民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
自谓早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境界的季先生,却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并且,很快在301医院建立起了新的大家庭。
这个家庭的成员可真多,从医生、护士、护工,到清洁工、老门卫、小保安,再到其他病友及其家属们,悉数囊括,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季先生被称为爷爷或老爷子,三天,护士们给他买来个毛绒猫咪;两天,保安又送来几个柿子;再几天不见,-室的老门卫就带话来问安了。
老爷子每天清晨6点起床,这对于勤奋了一辈子的季先生来说,内心里总有些不安,因为在家时他从来都是四点半即起,或读书或著述,孜孜矻矻,从不敢懈怠。可是大家同志们心里高兴了,好,医院有纪律,不许。谢天谢地,可有人管住老爷子了!
老爷子今年将要迎来95大寿,岁月风霜,丹霞飞渡,确实年老体弱了。何况腿部动了大手术,举步极为困难,疼痛的程度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可是他一点儿都不认为自己是重病号,相反觉得自己正常极了呢!他老说只要有一口气,就得干活,所以从人院第一天起就把办公室搬到医院来了。每天上午,在医院的日志上是治疗时间,在季先生的闹钟上却是千活的时间。为此,凡输液,必伸左手,留下右手写东西。于是,滴水石穿,又一部《病榻杂忆》已写了一多半。到了下午,又是雷打不动的读书读报时间,由于眼睛必须保护不再看电视,季先生就特别重视读报,这是他通往世界的窗口啊。有时秘书李玉洁老师怕他累着,故意丟下了这张忘记了那张,老爷子心里明镜似的,也不动声色,一份读完了,再点另一份,反正你都不能给我落下。
医生来换药了。这可不是玩的,老爷子的腿上打了两个洞,把绍料小管子生生地杵进去,才能打药,有时还得在肉上动刀子剪子。看得李玉洁老师的心嗵嗵眺,连护工都跟着直冒汗,可是每回老爷子都谈笑风生,连说不疼。等医生们走了,李老师颤声问:先生您真不疼?老爷子回答广不疼是假的,但又何必给大夫增加思想负担哪?
不仅如此,老爷子还老对医护入员说广别再给我用好药了,差不多就行了。我是光消费不生产的人了,没什么使用价值了,我看就别治了。我是朽木之年了,不必再为我浪费精力了。连几家的护工都在一起唧唧喳喳:我们家的首长昨天还说,从没听你们家爷爷说过他的病情,他好像从来都不关心自己似的。
是,确实是,在季先生心中,从来都是为别人着想,只是不关心自己。护工也是家庭成员,不付工资,不但和颜悦色,还额外管吃管喝管水果。半夜有了尿,老爷子把两次三次憋成一次,宁愿自己睡不好也不去叫醒护工,因为他们白天也很疲劳了,晚上不忍再让他们起来。
有一天,一位年轻护士说起某报正在连载季先生的著作《留德十年》,表示很爱看。老爷子马上把李玉洁老师找来,吩咐叫人去买,说:书是给人看的,哪怕有几句话对年轻人有用,也值得。这一来轰动了全医院,大家都来伸手,还索要签名本。躯合。买去。季先生发话说:钱是有价之宝,入家有收益是无价之宝。咱们不影响吃饭就行了。最后,一趟一趟的买了600本也一笔一画地签名600本。
海淀区有个清洁队,办了个退休图书馆,派人来找季先生捐书,老爷子认认真真地签字送上。有一个中学生来了一封信,跟季爷爷大倒苦水,说是自己特别用功,成绩却不好,又跟父母没法说,不知应该怎么办?季爷爷马上回信安慰开导。还有离休老干部来信请求开导的,下岗职:碰上难事寻求出主意的,学界晚生后辈求教学问的……以至于李玉洁老师既无奈又兴奋地说:我们老先生简直成为万能人了。
真的,李玉洁老师对季先生简直敬如天人,虽然照顾老先生从体力上确实累,因为我也是快80岁的人了。可是从灵魂深处体验到特别的幸福,觉得生活在他身边是一种享受。问享受什么?答日:首先是人格魅力。老先生在做人上,从来是克制自己,照顾他人,以德报怨,虚怀若谷。而且坚持平民立场,对人没有等级观念,大官来了也是这样,平民来了也是如此,越是被人看不起的人还越平等相待,就说医院里的勤杂工吧,差不多都跟季爷爷聊过家常。
我和李玉洁老师心心相印。回想1985年我作为初出茅庐的小编辑,第一次去拜访季先生,进门前,曾数次展开想象的翅膀,猜测大名鼎鼎的季羡林先生,仪容将是多么威严,风度该是多么翩翩,简直是云端里面的人物了。全没想到,来为我开门的就是季先生本人。当时我感觉,说他是一位老退休工人更贴切。一袭藏蓝色中山装,黑圆口布鞋,都已穿得很旧。说话很简洁,没有热切的寒暄,但有仁慈的目光,脸上是佛像一般的平静。我立刻被他的普通和平易融化了,原本像卷叶一样的敬畏之心,割曼伸展开了。
今天我理解:季羡林先生的精神,就是中国文化传统所推崇的平民知识分子精神,古称布衣精神,亦即圣贤精神。这是从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树上开出的灿烂花朵,是从孔孟、老庄、诸子百家、竹林七贤、唐宋八大家,以及元明清……无数布衣知识分子薪火传承下来的高贵文脉。这个文脉讲究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君子之爱人也,以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贵入而贱己,先入而后己……这是我们中国的国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支柱,是我振兴民族、富强国家的立国之本。
二、布衣知识分子的精神离度
然而,走近季羡林先生的身边易,走近他的精神境界却很难,非常难。季先生从6岁起即开始读私热,9岁开始学英语32岁读《左传》、《战国策》、《史记》,15岁学德语,17岁开始发表小说,19岁发表翻译作品,23岁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24岁赴德国主修印度学,同时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多种文字。30岁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35岁起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一直做了37年,后来还做过北京大学副校长等无数职务。
季先生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说,天天都在读书写文章。越老工作千得越多。除了让中国学者望而生大畏的、深奥无比的德国哲学研究外,数十年来主要从事印度文学的翻译研究工作,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工作,还撰写了江河湖海一样汪洋四溢的大量散文随笔等文学作品。现在,《季羨林全集》已编到了32册,粗略一算,已经有一千多万字了,真正是著作等身,学问大师,当代鸿儒!
然而极为可贵的是,季先生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斋学者,相反,他相当入世,胸中承载着天下万物,时时守望着民族、国家、世界,还有大自然。他还一直保持着独立思考的精神,始终秉持独家观点绝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李玉洁老师曾多次感叹说:老先生想的跟别人都不一样,有时还特别超前。就见他闭着眼睛皱着眉头在那想,我都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