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去往华西村之前,我差点犯了一个错误:为自己穿不穿旅游鞋去而犹豫再三1尔知道女人有时会掉进细节的陷阱里爬不出来,我平时特别不喜欢穿旅游鞋,可一想到走田埂、淌土路、涉泥泞,总不能穿着高跟皮鞋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吧,就不得不把尘封多年的锐步找了出来。此即我的第一小怕。
第二小怕:时令刚过冬至,进人数九寒天,一九二九不出手,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天数,北京街头一派全副武装的冬装。我是出射白冷不怕热的热带物种,一想起苏南没有供暖的农舍,就先哆嗦起来了,真是愁,愁,愁哇!
全然想不到,出发前一天,华西村北办主任赵建玉来了电话,电波里脆生生的声音真好听:我们华西村有暖气,跟北京一样统一供暖,您就放心吧!
我大喜过望,这太令人不可思议了!千百年来,只听说过南方人民年复一年地熬过屋子里都结冰的冬天,能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连金镶银裹的大上海都做不到哇。咬呀华西村,你果真富裕到这般以入为本的地步了?那你,可真就是推进中华民族文明生活进程的大英雄了!
一激动,我把旅游鞋撇在家里,就上路了。
一、我懵了:骑着驴,找驴
华西村的大名,甜白是个中国人都知道。改革开放20多年,全国农村出了几个大典盟,如安徽的小岗村、天津的大邱庄、河南的南街村,还有江苏的华两村,如雷贯耳,耳熟能详,详如熟友。
可若让你细说端详,就肯定都张口结舌了。就拿华西村来说,记得前些年曾听过一耳朵说它的老百姓家家住洋房,户户发轿车,也不知是真的还是神吹?更不清楚近年来它发展成什么样子了?是不是还在坚持杠着共同富裕的大旗走在社会主义的集体道路上?还不知道它的领导人吴仁宝老书记是否还在位?各方面状况如何?说来也是悲剧,大浪淘沙的历史演义了多少慷慨悲歌,从改革大潮中走出来的一大批风云人物比如禹作敏,等等,纷纷又被自己打倒了。想要在这社会大发展的急剧转型中保持红旗不倒,难,难,难啊!
说来我是去过一回华西村的。20年前的1985年,春3月,天气还相当寒冷,我随作家采风团去感受苏南大地的巨变,团长是已故的著名作家冯牧先生,一路同居的是著名编辑张凤珠大姐。怕冷的我光留下一个冷的印象了,走到哪儿都手脚冰凉,心寒胆寒。有一天傍晚说是来到了华西村,走进由许多廊子连在一起的平房中,屋角翘翘的朝天上飞着,村子里是一派鸡栖于埘的农家风光。一上床,我和凤珠大姐可乐坏了,床上竟铺着电热毯,我们暖暖和和地睡了一夜。那是我平生第一次享用电热毯,因此,富裕的华西村牢牢印在我的脑海里了。可惜那次匆匆的造访只待了一夜,没见到华西村的当家人吴仁宝老书记。日夜忽其不淹兮,今番我又重来,一踏上华西接我的、车,我就提出要去看看当年的故居。
开车的小伙子30多岁,是到华西打工的外来员工(吴仁宝老书记提议不称他们为打工仔或打工妹,说是来到华西村,就是华西人),听完我对故居的热切的描述,他却一脸茫然地摇头说不知道。我转而问他在华西的工作情况,这回他很满足地微笑说真的不错,他妻子也在华西的一家工厂里,俩人年收人六万元左右,已经买了一套175平米的住房,生活很安定,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女儿培养成大学生。他又说,现在华西的外来员工有两万多,四川、河南、山东,天南海北哪儿的都有,一般是留下不走了,有的还从家乡把父母兄弟、七大姑八大姨都招来,在华西落地生根了……
一路聊着,汽车开进一个小镇,司机忽然说到了。我看见大路两边是修剪得平坦坦的洋草地,上面欧式小洋房,家家带车库,琴边是游泳池,就像我在美国看到的乡间别墅群一样。在它们后面,站着一排、又一长排公寓楼群,店铺上面住户,和北京的住宅区一个模式。
司机把我送进一幢三层的豪华宾馆里。匆匆一瞥,里外大套间,皮沙发围着大方茶几,旁边小茶几上放着电热水壶,横柜上摆着水果,等等。卫生间除了淋浴间,还有一个大三角形冲浪浴盆,吵讽机、反视镜一应俱全。房间里暖-着,大落地窗外是一片葳蕤的花树,广玉兰的大叶子油光瓦亮,常青树的小绿叶椭圆而浓密。我心里暗叫:华西村果然有钱,给我们住四星级宾馆。司机要告辞,我连忙叫住他:我不用休息了,你现在就把我送到华西村去。
他一挑眉毛:这里就是华因村啊,您住的就是华西自己的宾馆啊。喏,过了前面这条小河,还新修了一排总统别墅,比这里还高档呢。
可是我怎么没见到农田啊?也没看见乡村的道路啊?鸡呀,猪呀,狗呀,马牛羊呀,怎么都没见到呀?
司机笑起来,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您说的都是哪辈子的皇历了?
啊呀?
啊呀!
我急急忙忙走过弯弯的月亮桥,一头扎进华西温润的微风里,双脚牢牢插在它实实在在的大地上。我急切地想要谛听它雄健的心,感受它炽热的温度,丈量它神奇的跨越速度……
二、我心里升起了第三小怕
此时已近暮色黄昏。毕竟是一年之中天光最短的日子,还不到五点,天空就已青苍苍的想要黑下来。看来不管南方北方,不管是在神奇的华西还是在哪儿,老天爷都一视同仁,并没有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
我加快了脚步,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街景:华西村小学校放学了,孩子们唧卿喳喳地涌出校门,小鸟回巢一样地扑向等在校门外的笆爸妈妈,爷爷奶奶。旁边还有一座幼儿园,透过明亮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小宝宝们正在吃饭,每班十多个孩子坐在小台桌前,一边吃一边嘻嘻甜笑着,他们身后是一大堆花花绿绿的文具。我的心一热:孩子是天空中最洁白的云彩,是大地上最灿烂的花朵,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所在,套用一句口号:他们的幸福就是我4门的最大幸福啊!
天渐渐黑下来了。我看见,远处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塔形建筑亮起了红灯,勾勒出一个中国古典宝塔的美丽剪影。在它下面,似乎是一个大广场,有-只臣型七彩凤凰臣成一幢房顶上,通身亮着璀璨的灯。还有一串串大大小小的红灯笼,在远远近近的灯柱上放着红光。我迈开大步朝那里走去。
猛然间,我撞上了一组雕塑,造型工农兵,挺立着,非常熟悉。驻足细看,旁边有牌子,写着武汉长江大桥。新鲜!这儿怎么还有武汉长江大桥?我不由得被牵弓着,走上了这座桥。哟,还真是挺长,真的像武汉那座雄伟的大桥似的,有引桥、正桥、公路桥,还像模像样地拐了个弧度的大弯。刚才看到的那组雕塑,也正是摆在武汉长江大桥桥头的那一组模型。
正惊疑之间,不远处传来水鸟的鸣叫。我摸黑走过去,发现自己竟走进了动物园!十几只天賺我的打扰惊起,啊啊!啊一片抗议声。我赶紧拐弯走上一条小道,一抬头却差点撞到猴舍的笼子上,远处似乎还有别的动物也騷动起来。我嫣然一笑,退出了这片是非之地。
我又来到了狮子林。不是真狮子,而是一对对石狮,高大的、威武的、雄健的、秀巧的、咧着大嘴笑的、默默此情谁诉的……足有上百只,颇成阵势,让入想起《水浒》里的快活林。旁边一位老者说,这都是华西金塔建成时,周边的街坊四邻送的。
华西金塔?哦,肯定就是那座宝塔形建筑了。湛蓝色的夜空作为背景,它就像托塔李天王手上的神塔一样闪闪发光,金色的宝葫芦顶即使在黑暗中也光可鉴人。它的基座是汉白玉似的大青石,建筑元素当然也是中国传统的雕栏玉砌,就像所有的宫殿勾栏一样。
我怀着极大的好奇心登上台阶,走近大门,刚要伸手,电子灯照射的玻璃门就无声地洞开了。嗬,里面还真大。一楼是一座大商场,服装、百货、旅游产品、食品超市应有尽有。正面有一巨幅红底金字华西金塔,题字者,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真够派!
穿着苏南娟秀衣饰的服务小妹把我引到二楼。这里皆是餐饮厅,墙上镶嵌的大玻璃缸里游动着龙虾、螃蟹、元鱼以及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鱼。大大小小的餐厅上方各有各的名字,记得住的有凤英厅、协恩厅、毛妹厅等,估计都是村里的劳模名字个创意不错,体现出一种迥然不同的境界。我被引进大庆厅。这时,赵凤娣出现在我面前。
赵凤娣是当年华西铁姑娘队副队长,大名鼎鼎的铁姑娘队队长赵毛妹是她亲姐姐。当年这一对铁姑娘冰里,雪里,泥里,水里,跟着吴仁宝老书记苦干,是开国的功臣。改革开放以后搞村办企业,赵凤娣先后搞过服装、农机、钢铁等六家企业,干什么火什么,被誉为巾帼英雄,常胜将军,如今她是华西钢铁公司的副老总。
不过这位将军可一点都不是叱咤风云的那种英雄人物,而是低声低语的温婉女子,亲切得就像邻家大姐,我不由自主就由赵总改称大姐了。
那天晚上吃的一点都不是农家饭,而是水品奸仁、清蒸鳜鱼、蒜香排骨、百合白果、清炒茼蒿等。华西村民每年每人饭补3000多元,来的就是这些餐厅。
这哪儿是在村里呀?我有点理解《江阴日报》一位老记者的话了,他感慨要是中国有1000个华西村,那国际上谁还敢轻视中国啊?信然!
赵大姐不断劝我多吃。唉,我心里升起了第三小怕:接下来的几天,怎么抵御这强大的美食诱惑呀?
三、访问农家如同走进资本家豪宅
第二天一大早,天光大亮,细阳和风,我在鸟鸣中醒来。我奔到窗前拉开窗帘:昨晚的一切,不会做了一夜梦就都倏然消失了吧?我们坐进赵大姐的奥迪,去访问几户农家。
准确地说,华两村的全称是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江阴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北靠长江,南接太湖,西连常州、南京,东邻苏州、上海。华西村是江阴市拥在怀抱中的宝贝疾瘥,一面不倒的红旗,一个集体经济的神话,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向,一个当代中国精神的缩影。40多年来,华西人民在吴仁宝书记的带领下,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道路,人称天下第一村。
不知道我的认识对不对:天下第--直是农业中国的一个核心理想,换句话说,是中国农民文化精神的最高准则。昔日封建帝王封疆列土,以我为中心,哪个皇帝都称自己为千古一帝,别的国家、别的民族都是蛮夷。因此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对老子天下第一总是持否定批判态度,加上含而不露的国民性格所讲究的内敛原则,举目今日之中华,几乎看不到还有敢称天下第一的,树大招风啊!
然而华西村就敢。不但敢,还用大幅金字,把天下第一村题写在村口,让人老远老远就看见了,产生一种震撼,一种冲击,一种414申飞动的遐想。
汽车在村间马路上飞驰,我想起撇在家里的旅游鞋,大为庆幸。正自嘲土鳖,已来到赵大姐家的豪宅前。那是一座三层欧式小洋楼,村里统建的第四代住房,已经住了四年。一共有400多平米,一楼有三个车库、两个餐厅、一个大客厅,加上两间住房。二楼和三楼分别是卧室、客房、钢琴房、电脑房等等。全家五口人,共有八个卫生间,里面也装配着大三角形冲浪浴盆。家具都是真红木的,家庭影院的巨大屛幕正在上演什么瞀匪故事。我随手想打开钢琴,却怎么也掀不开,后来发现是推拉式的琴盖,牌子,大姐说当时的买人价是两万多元,给她九岁的小外孙女弹的。
接下来的一家,是年轻一些的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家。这是华西村的一个传奇:十几年前,高中毕业回到家乡江苏盐城的孙海燕,不甘心过终日汗洒黄土的穷日子,就带着300元家财来投奔华西。借助华西村这个全国第一的大平台,他施展了自己的全部才华,如今的年收入是150万元,还被接纳为领导班子成员!孙的豪宅比赵大姐家又高了一档,是华西村第五代住宅。这个建筑群在风光旖旎的龙沙山脚下,可以卧听山林树沙沙吟唱,坐看龙西湖鱼荡涟漪。不远处,还有华西村的世界公园,绿树丛中,隐约可见美国的白宫、英国的古城堡、巴黎的凯旋门、德国的天文台、捷克的乡间别墅、奥地利的维也纳画廊……在阳光下闪光。
只有孙母在家。我们说起孙海燕的能干,孙母却一口否定,只说是老书记领导的好,不然再有十个海燕,也还是要受穷。
华西村从老到少、到外来员工,一律亲切地称吴仁宝为老书记。多年来,老书记为华西村建立了磐石一般坚实的基业,2005年的销售额是300亿人民币!尽管我和许多女人一样,对数字老是缺乏概念,但谁还能对300亿无动于衷?曾有一位美国作家也被震撼了,称华西村是中国的新加坡,吴仁宝是中国的李光耀。华西.今富甲天下,作为华两第一人的吴仁宝家,该会是什么样子呢?简直不能想象了!
我们驱车来到老书记家。刚下汽车我就呆住了:这是一排简易楼中的一个门洞,一层是里外两间,后面有一个厨房。屋里没有丑可高档家具,不过是一张传统的八仙桌,一排木椅、竹椅、藤椅。墙皮脱落处,露出木头的破毛桂儿,顶棚也已经发黑了,屋子里凉飕飕的,没有暖气供应……如果说印象在我脑海中的农民家庭还存在的话,这里就是。啊,不对,即使对一个当代中国农民来说,这个家也是太普通了;而对于华西村的一个村民来说,这简直就是贫困户了!
赵大姐看到我惊疑的目光,解释说:这些楼房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华西村的第二代住宅,现在基本都是外来员工租住的。老书记就是不肯搬家。然而,吴仁宝老书记自有别人谁也没有的珍宝两间屋子的上上下下,挂满了大幅、幅照片:跟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出席全国党代会、劳模大会的合影,与外国友人的合影……这是无价之宝,老书记还是华西村最富有的人!
吴仁宝的老伴一个人在家。老夫人小老书记两岁,也已是76岁高龄了,但不显老,穿着一件素花色的开身大毛衣,话不多,脸上非常平静。我故意问她:
老书记天天为村里操劳,家里管不上,您没有意见吗?老夫人微微一摇头:没有意见,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又故意问:他把上级奖励的5000万都拿到村里用,您也没有意见吗?
老夫人拉着我走到院子里,指着一架纺车说:没有意见。喏,你看,我自己也在做这个。
赵大姐解释说:这是老夫人在纺织厂领的活儿,把毛线头接起来,再卖给制衣厂,得到的钱拿去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