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83700000014

第14章 一百年的青春(4)

2000年8月17日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难忘的岁月世纪的约会”纪念会上

坚守精神高地--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硕士研究生迎新会上的讲话

当今社会正在把更多的人吸引到条件充裕、报酬丰厚的地方去。做学问是清贫的事业,读学位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但是,各位还是一心一意、坚韧不拔地选择了北大,这可以说是“逆流而进”。

我想这样的选择一定有它的道理,一定有一些不同凡俗的原因。你们都是有才能的人,才能加上勤奋就意味着成功。你们放弃了其他的可能和机会来到了北大。这里面有一种可贵的品质。在这里,我要向各位表示我的敬意,并且预祝大家在这条艰难、同时又是寂寞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关于这座校园,人们已经谈了很多。但我还是想强调一点,这里从来都是社会才俊集聚的地方,而且从来都是通过这种集聚,唤起他们对于社会和公众的使命感、以及作为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的地方。在四周弥漫着世俗习气的环境里,这里的清静和高雅,很像是一座孤岛。中国因有这样一些孤岛的存在而深感骄傲。它一定会像这学校在历次重大的转折关头所曾经做过的那样,把清新的空气,带给孤岛以外的地方。

所谓的培育英才,说透了也就是这一点道理:我们造就的人才应当是对社会的进步健康有用,这是第一的。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坚守精神高地,决不随波逐流。古人讲道德文章,我以为道德第一,文章第二;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也许人们会嘲笑这种观点迂腐,但我确认它永远不会过时。

关于做学问,依然有许多话可讲。但在此时此刻,我只讲我最近经常感受到的一点,我不知道别的学科如何,在我所从事的学科,我发现青年学者普遍地忽视历史,不注重对社会和文学曾经发生的事件的了解和研究。不注意对那些实际材料的积累和掌握。做学问当然必需了解世界发展的最新动态,应当有广阔的视野,活泼的思维,应当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但我们不能失去根基和前提,不能满足于才子式的夸夸其谈。说话有根据,立论要精深,这凭的是日长天久的苦功夫、笨功夫。有了这功夫,就给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深远的背景和坚实的基础。而后,我们才可以海阔天空、随心所欲,而后,才谈得上创新,谈得上奇谈怪论,出奇制胜。

北大从来都是开风气之先的地方,但是北大的新潮意识或“领导新潮流”是建立在这样厚重坚实的基础之上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浮嚣肤浅之风不可学;里面的世界也许很无奈,但精神高地上的太阳也许更明亮,空气也许更新鲜,视野也会更开阔。1995年9月11日。

富有的是精神

[本文是在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级迎新会上的演讲]

热烈祝贺你们来到北大。你们将在这里度过20世纪仅剩的最后几年。在这几年中,你们无疑将接受本世纪全部伟大的精神财富,以及这一世纪无边无际的民族忧患的洗礼。你们将以此为营养,充实并塑造自己,并以你们的聪明才智在这里迎接21世纪的第一线曙光。你们是名副其实的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们要珍惜这百年不遇的机会。

发生在距今99年前的戊戍变法是失败了,但京师大学堂却奇迹般地被保留了下来,成为那次失败的变法仅存的成果。你们正是在这个流产的变法失败一百年、也是京师大学堂成立的一百年的前夕来到这里的。当你们来到这到处都在建筑和整修的学校时,百年的沧桑、百年的奋斗,百年的期待,一下子也都拥到了你们的面前,我设想此时此刻的你们,一定是在巨大的欢欣之中感到了某种沉重。

你们是未来世纪中国的建设者。你们将在未来的岁月中做出平凡的或是杰出的贡献,你们中有的人可能还会成为未来世纪非常出色的人物。但不论如何,1997年9月的今天,对于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决定自己一生命运的、不可替代的、非常重要的日子。那就是因为你们的名字和这所伟大的学校产生了联系。中国有12亿人,你们的同龄人也应该以千万为单位来计算,但只有极少数的人有幸能把自己的名字与这所学校联系起来。同学们,请以负重感来代替你们高考胜利的欢欣吧!

你们从各地来到北大,从现在开始,你们已结束了中学学习的阶段,开始了大学学习的阶段,在人的一生中,这是非常重要的时刻。虽然都是学习,中学只是普通教育,大学则是专业教育,这才是真正打基础的阶段,你们将来为社会服务的许多本事,是在这个阶段学到的。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在欢迎本系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迎新会上,也发表过一个讲话。那时我讲北大是做学问的地方,但是就重要性讲,还是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做人的问题很复杂,但也很简单,就是在人的质量和品德方面有高的标准和要求。只有人做好了,学问才能有好的发挥。北大这学校出过许多学者,也出过许多革命者。这些学者中的出色的人物,往往是人的品行高洁、而学问也是前瞻和开创的。如李大钊,他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引到中国来,他呼唤并参与了中国青春的创造;又如鲁迅--北大校徽的设计者,他在这里的身份只是讲师,但却是中国文化的伟人。不论是李大钊,还是鲁迅,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者。所以,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者和敬业精神的统一。

一个人成就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决定这一切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学习。学习是不能偷巧的,一靠积累,二靠思考,综合起来,才有了创造。但是第一步是积累。积累说白了,就是抓紧时间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用前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先学习前人,而后发展前人,而后才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

但无论怎么说,首先是学习,抓紧一切的时间学习。我的经验是,不要抱怨、更不要拒绝老师提供的那一串长长的书单,那里边有的道理,你们现在并不理解,但是要接受它,按照那个参考书目或必读书目,一本一本地读,古今中外都读,分门别类地读。有的书要反复读,细读;有的书可以走马观花,快读;但是一定要读。这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我想告诉大家,我现在从事的工作,应付着方方面面工作的,不论是写文章、说话、论证、做判断,靠的就是北大本科几年的读书的积累。那时还有很多的政治运动,用到学习上面的时间并不多,但也就是那些有限的时间里读到的那些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积累,支撑着我现时的繁重的工作。虽然时感知识不足,所知者少,但使我有能力去应付那千头万绪的局面的,还是北大当学生那几年打下的基础。

事实上,人一旦走上了工作岗位,现在这样专注的、系统的、全力以赴的学习机会也就随之失去了。等到工作临头,你发现罗曼罗兰没有读过,高尔基没有读过,《离骚》没有读过,《故事新编》没有读过,但丁和普希金也没有读过,那时工作逼着你发言,你只好手忙脚乱地临时乱翻。那是应急,不是学习。匆忙中谁能把《约翰克利斯朵夫》一口吞了下来?即使吞了下来,你又能发表出什么意见呢?离开了大学,可以说,你基本上失去了大学学习的条件,那时想起那一串长长的书单,你真是悔之莫及了。

所以,你们到北大来,我第一要劝你们的,是做书呆子。只有先做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一开始就想做聪明人,什么都没有,而要装天才,做神童,那才是真正的呆子。聪明绝顶,目空一切,这是北大学生容易犯的毛病。我们要杜绝这种小聪明,争取将来的大智慧。

此外,要学好语言。不仅本国语言要学好,外国语也要学好。那种认为中文系学生不必学好外语的观念,是一种短见,是很浅薄的。现在国门开放,不是闭关锁国的时代了,中国要了解世界,世界也要了解中国,要靠语言这座桥梁。

除了外国语,还有本国语。现代汉语要掌握好,写文章要用语法,不要写错别字,文字要漂亮。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好古代汉语,中文系学生不会直接阅读古文,是耻辱。不要读白话史记或话语今译之类的书,不是那些书不好,而是中文系学生应当掌握好古汉语,直接和庄子和李白用他们当年的语言对话。还有,也许已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范围了,但是我还要讲,那就是中文系学生应当学毛笔字,还要识别繁体字。以上所说、对别人可能是苛求,而对中文系学生而言,则是必要的和起码的。

因为文学是你们的专业,所以我还要谈谈文学,在我的心目中,文学是非常神圣的。我们讲敬业,就是要对文学怀有敬畏之心。文学,有人说起源于劳动,有人说起源于游戏。在文学的功能中,是有游戏的成份,有让人愉快让人轻松的作用。但文学从根本上说不能等同于游戏,因此,我们不能游戏文学。

文学中的优秀部分,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人类崇高精神的诗化。文学是一种让人变得高雅、变得充实,变得聪明、变得有情趣的精神劳作。我们学习文学,是要把文学当作事业去创造、去发展,去发扬光大,而不是把它当作手中的玩物。我讲这些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感于当前文学的某种缺陷和某种失落。

号称全国最高学府的北大,物质条件很差,有的方面如学生宿舍则是超乎寻常的差。物质的贫乏并不等于精神的贫乏。在精神方面,北大是富有的,是强者,北大的这种富有,足以抵抗那物质的贫乏而引以自豪。走在我们前面的,有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他们一介布衣,终生清贫,但却是我们永远敬重的精神的强者。

《光明日报》1997.11.5

同类推荐
  •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精美散文,或细致入微,或深刻感人,如微微泛波的河面上漂流的一叶小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散文将多彩感情、生活小事等方面的描写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闪亮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精美散文之后都有回味和咀嚼,为其中的“精”所吸引,为其中的“美”所折服。"
  • 林徽因的会客厅

    林徽因的会客厅

    在历史一板一眼地交代着一个世纪前发生的那些精彩故事时,我总是忍不住想:当它们发生时,林徽因的客厅里会有怎样的对话?作为那个客厅里的女主人和风云人物,林徽因可能说些什么?她的客人们又会如何反应?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些性格更鲜明的人、细节更真实的事。而所谓“大家”,大的是学养、风骨与境界。在这里,在林徽因的会客厅里,一目了然。
  • 老舍文集:诗文、曲艺与书信

    老舍文集:诗文、曲艺与书信

    《老舍文集:诗文、曲艺与书信》收录了老舍先生各个时期的主要诗文、曲艺作品和书信。老舍先生的诗文反映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文学感悟。其曲艺作品追求新文艺品格,通俗有趣、丰富生动。而通过其书信,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老舍先生其人。诗文:《剑北篇》《成渝路上》《鬼曲》《红叶》《恋歌》等。曲艺:《试验田》(相声)、《打瘟神》(快板)、《别迷信》(鼓词)等。书信:《家书》《致郁达夫》《致郭沫若》《致朱光潜》等。
  • 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台湾知名背包客蓝白拖,用一种笨拙而传统的方式,花一年时间与自己的读者通信,请他们说出自己关于旅行,关于生活的困惑,认真一一回信。从一百多封往来信件中选出七十七封,集结成这本在冬日里暖心的问答式随笔集。
热门推荐
  • 乱世禅侠

    乱世禅侠

    兰渤穿越到一个残筋断脉的身体之内,为求活命,修炼奇葩的功法,却不知,这是天下第一神功!本是要阻止一个牵涉了朝堂争斗和江湖恩怨的天大阴谋,却在无意中揭开了自己迷离未知的身世,一段深仇大恨浮出水面,一个武林天才就此重生……
  • 有间文库:赵子曰

    有间文库:赵子曰

    《赵子曰》描绘了二十年代北京鼓楼天台公寓一群大学生浑噩混沌、萎靡卑俗的人生图景。主人公赵子曰不好好念书,四处捣乱闹事,被大学开除。他通宵达旦地搓麻将,成天消磨于筵席之上,醉生梦死。在生死攸关之际,幸得挚友李景纯的劝说,方始醒悟,改过自新,重新生活。
  • 幻梦降临

    幻梦降临

    诡异的梦境,是偶然的出现,还是必然的来临。仙的传说,诸神黄昏的痕迹,纪元遗迹的浮现,这一切的背后都隐藏这什么?
  • 妃斗之两生花

    妃斗之两生花

    并蒂莲,两生花。柳思仙,玉玲珑,两个绝色倾城的女子,是姐们,更是仇敌。身系上一代的恩怨,无法自拔。她们在这幽深宫,相互倾轧,争斗,扶持,依靠。为着内心的执念,她们抛弃自我,抛弃真爱。只是在寂寞的夜里,谁会知道她们浮华之后的悲哀。步步走,步步伤,谁会醍醐灌顶,谁又会痛到最后。
  • 二十六也

    二十六也

    这是一个周少爷和俞美人的故事。周嘉诚在别人眼里是一个吊儿郎当,不正经的少爷,但在俞小也认为,他是一个满身荣光的男孩,是她十六岁里骄傲又灿烂的遗憾。二十六岁的俞小也一直认为,她的人生有过这么一个优秀的男孩就足够了。现在的她清醒、温柔却难以接近。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大男孩,满脸泪水,然后甜甜的扑进她的怀里。“俞也,没有你,我真的不行。”
  • 怒离

    怒离

    千百年的规则,千万年的流逝,天才的争锋,血泪为谁而流,又是为谁掌断山河脚踏星辰,平凡的修仙世界一片祥和直到有一天这个平凡的世界在也不平凡了世界在改变天才不在千百年难得一见
  • 原来我只是路过

    原来我只是路过

    ……“待你光芒万丈,慰你一世荣耀”——逸零柒
  • 颜清天下

    颜清天下

    身为爹爹的女儿,自当为了家族荣耀付出这一生,可自从进了宫,女儿便知道,这一生,便交给他了,即使万劫不复,女儿无悔,纵然粉身碎骨,女儿无惧
  • 神域世纪前传

    神域世纪前传

    一场实验,一个世界,被创造的游戏异世界……
  • 达尔文进化秘录

    达尔文进化秘录

    “妈妈,妈妈,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小女孩抱着被子,坐在床上,一脸好奇地问着母亲。“你该睡觉了哦,我睡前故事都讲完了,”母亲微笑,给她把被子拉上。“可是,可是,我想知道!我知道我们为什么长这个样子!”小女孩大声说道。小女孩一边说一边露出自己的脚,还指着头上的耳朵。脚上毛绒绒地,被黑白相间的毛发布满,耳朵尖尖的长在头顶,就像是一只小猫咪的耳朵。小女孩露出疑惑的表情,头上的耳朵都树了起来,嘟起好奇的小嘴巴,不停摇着母亲的手臂,一脸誓不罢休的表情。“我们就是猫人呀,我们天生就长这样,我的小宝贝,”母亲搓了搓女儿可爱的小耳朵,挠挠她的下巴,女儿发出舒服的叫声,声带还没发育,声音显得有些尖利。“可是,可是,老师说我们以前不是长这样的,我们以前是人类,大家以前也是人类,我们都是人类,”小女孩说道。“是啊,我们以前都是人类,我们以前都是普通的人类,没有耳朵没有全身上下遍布毛发,就像是一只光秃秃的猴子,”母亲说道。“光秃秃的!”小女孩睁大眼睛。“但是有一天世界变了,我们所有人都变了,包括你的朋友,你的老师,你同学的家人,每个人都发生了改变,那一次变革记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