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杏花雨》
第078章
作者:张汉九
时间正好是公元一零八二年。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个朝代,虽仕途坎坷,但他依然能于夹缝中求生存,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在百姓当中颇有口碑。三年前,在他刚刚结束被贬杭州的凄惨命运之后,又以“玩弄朝廷,讥讽国家大事”的罪名,被宋神宗下诏流放到偏远荒僻的黄州之地(今湖北黄冈)。在“乌台诗案”中,新党御史们为他杜撰了很多罪名,企图置他于死地。沈括更是落井下石,王安石也借机报复他乱续其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之余恨,力主贬苏轼去黄州。苏轼被贬黄州后,日子过得相当凄苦,节衣缩食尚且捉襟见肘。这种凄苦的生活状况,在《黄州寒食诗帖》中有所反映。就是在这种艰苦的岁月里,苏轼以超强的毅力和豁达的精神,创作完成了《赤壁赋》,《寒食诗》这等不朽的艺术杰作,实在让人钦佩。
一零八四年,苏轼结束流放生涯,被招回京城。高太后摄政,他青云直上,在朝中舒服了几年。太后驾崩之后,他的生活一下子由天堂再次坠入地狱。被流放到海南岛的苏轼,凄苦憔悴到目不忍睹的程度。直到公元一一零一年,宋徽宗大赦天下,他才得到返回中原的机会,归途中路过常州时逝世,时年六十六岁。
“兰姐,您说苏老师的生活是不是太凄惨了点?”大海很同情地问了一句。
“谁说不是呢?”
“兰姐,我们现在要去哪里呀?”
“汴京。我们先去苏轼家中看一看。”
“行!小弟听兰姐的。”
说着,说着,汴京城展现在大海眼前。
大海觉得,宋代的汴京与唐代的长安相比,不在一个档次上。王公贵族的宅地多园林式建筑;市民乃至贫民,往往是一家人拥挤在一个简陋狭小的庭院内;其间还分布着不少墙体矮小的茅草小屋。苏府景观倒是不错,步入大门,展现在大海眼前的便是一方半亩池塘。池水清澈见底,游鱼畅游其间,更有绿荷数片,波动而展妩媚。池塘中间有一座不小的假山,山上松柏苍郁挺秀,有淙淙水流往来其间。山前有一个朱色凉亭,亭前是一条九曲回肠小道,小道与陆地相接连。
转过方塘和假山,便是一片茂密的竹林。这片竹林,被一条大路从中间劈成两半。穿过竹林,便是一组巍峨的建筑群,亭阁步廊婉转明灭。建筑群左边是数亩苗圃,苗圃中间又是一座假山,假山周围生长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花草树木;右边像是一个面积与苗圃大小相当的蹴鞠场,场内绿草茵茵,有几个古装仆人在尽情嬉戏。
宋代人的服装也有别于唐代。男子多穿服皂,白衣,头戴硬态礼帽,脑后伸出两根直尺一样的脚,脖子上套着一个上圆下方的饰物。妇女的服装多为红、紫二色,上身短衫或襦,下身束裙或裤。单从服饰这方面来讲,大海觉得从唐而宋,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因为宋人的服饰,更注重实用性,与现实生活越贴越近了。
走进苏府,大海最想见到的人便是苏小妹。那个曾经被苏老师讥笑成“莲步未移香阁下,额头已到画堂前。”的丽人,额头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久久困扰着大海的心。然而,苏府中人来人往,进进出出,络绎不绝,唯独不见苏小妹的身影。
“兰姐,你说奇怪不奇怪?在这来来往往的人潮当中,咋不见苏小妹的身影呢?她是那样活泼好动,热爱生活,应该出来玩才对呀?老闷在屋里多没有意思呀?”
“苏小妹呀?小弟怎么可能会见到她呢?”
“为什么呀?”大海求助似的看着兰姐问。
“因为,苏小妹是一个虚构人物。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
“兰姐!有证据吗?您凭什么说苏小妹是虚构人物?”
“想知道为什么吗?”
“当然!非常想!”
“兰姐先卖个关子,偏不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