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杏花雨》
第096章
作者:张汉九
虽然大海没有亲临恶魔与陈秋艳和小思芸肢体冲突的现场,但是,他目睹了她们昏迷倒地的凄惨情形。他很为她们担心,如果她们的元气果真被恶魔摄去的话,她们的智商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学习成绩也会随之下降,这种结果是她们及其家人所无法接受的。当然也是他无法接受,因为他已经把陈秋艳看作自己的准妻子。
为了破解恶魔王略的魔法密码,他觉得必须调整与恶魔的谈话方式和谈话内容,应该从恶魔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恶魔是书法艺术的狂热追求者,她心中容不下别人超越她。恶魔妄想着争霸天下,做天下第一,这或许就是她的弱点所在。他认为,虽然自己不能从武力方面征服她,但是可以从心理上战胜她。他对自己很有信心,他相信他一定能够战胜她,他又想起了自己的使命。
恶魔王略对他说,三界之内能够连续破解她两个关卡的人,唯他大海一人。恶魔劝他说,“你有智慧,有能力,但是有本事要用对地方。如果咱们两个联合起来,将会派生出无限的力量!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三界的艺术领域就会变成咱们的。”
然而,他没有这种野心,也没有这般狂妄!他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做不了书法艺术大厦的中流砥柱。他想,能成为别人成功阶梯上的一块基石,他就心满意足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快破解恶魔的密码,解救陈秋艳和小思芸,解救被恶魔囚禁于玄艺社区的千古艺术英魂,为盛世艺术界的百家争鸣而献计献策。
他问恶魔王略,书法艺术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靠的是什么?恶魔费了半天功夫却说不清楚。他告诉她说,靠的是深邃的意境。就像音乐一样,听起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愫萦绕于心,在抑扬顿挫当中撩拨人的灵魂,展现人生的丰富多彩,虽然自己说不清楚,道不明白,但是心中总有那种柔柔的甜美,或者淡淡的哀愁。
他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虽然完全失去了实用价值,但是,其顽强的艺术功能将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彩。书法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力的客观存在,就像灵丹妙药,可以陶冶性情,治愈心灵创伤。如果把文字系统比作一棵参天大树的话,那么书法艺术就是这棵大树上绽开的花朵。它芳香四溢,光彩耀人,不仅能让一颗漂泊的心找到栖息的港湾,而且能让一个人的情感之树四季常青。
他说,再没有哪种艺术比书法更重视传统的了,但是仅仅囿于传统是不行的。古代经典之作,当今已经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为现代人稍稍动一动鼠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复制一幅同样的艺术佳构。所以,有不少人认为学习书法很容易,根本没有必要再去浪费几十年甚至是毕生的精力进行无休止地重复,因为这样做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是非常错误的,
恶魔反驳说,书法艺术需要创意,创意是与构成、装饰联系在一起的。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对字形和笔画进行适当的夸张与变形,在更大程度上刺激人们的眼球,产生更多的美学效应,有什么不好呢?这条路,大家都在走,张旭,徐渭,郑板桥等等都是这样做的。而辩才和兰亭精灵顽固不化,闭关锁国,不思进取,像他们那样做,非但达不到人书俱老,反而害人害己,落得人书俱死的可悲下场。
他不同意恶魔的看法,指出她犯的错误恰恰在于把一切历史都看作当代史,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任何经典都是经过时间筛选出来的,都有其存在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不能因为现代科技发达了,就不要祖宗了。他说,吸收传统需要思辨,需要扬弃,而不是将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进行大杂烩,一锅煨。他从初唐四杰谈到宋代四家,再到明清时期的扬州八怪。最后他总结说,他们的成功,无外乎抓住了两个字——朦胧。书法意象具体而微,抽象而玄。书法艺术与诗的意境一样,朦胧而深邃,能够说清楚的诗不是好诗,书法艺术亦然。
他从小追随父亲学习书法,拜师在南派书法门下,而且小有成就,在四邻八乡颇有口碑。一年四季,无论酷暑寒冬,他从没有间断过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少此则觉得三餐无味,有时候在睡梦中偶有感悟,他都会即刻爬起来写上几笔。特别是思雨背弃的这段时间里,他把书法艺术当作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当作他灵魂深处的虚拟伴侣。书法这种奇异的艺术,渐渐淡化了他的内心烦恼,抚平了他的心灵创伤,让他学会了放手。
由于他对书法艺术和社会生活有着独特的感悟与理解,所以他的话语很有光泽。这种光泽不属于夜半月光那种借来的冷光泽,而像日中阳光那种炽热的光泽。这种光泽是他对社会、对专业技能、对社会文化以及大自然进行深刻地剖析之后,再参和自己主观方面的能动感悟而形成的一种光泽。所以,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让恶魔佩服得五体投地。
恶魔王略把他引为艺术知音,心悦诚服地拜倒在他的脚下。
他在恶魔面前侃侃而谈,内容牵涉到书法艺术的方方面面。恶魔从他的观点中受到很多启发,不停地叫喊着,“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君之所言,让我茅塞顿开。我帮你做了不少事情,你帮我解决很多艺术上的难题,咱们两个算是扯平了。我可以把解救陈秋艳和小思芸的方法告诉你,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