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杏花雨》
第039章
作者:张汉九
此时,天色微明,霏霏秋雨,扬扬洒洒。
展现在大海眼前的是一处早已废弃的房屋,窗户上的玻璃全碎了,只剩下几个破损的窗框。房屋前面杂草丛生,围墙多处倒塌,破败不堪。远远望去,周围群山连绵起伏,秋雨如丝如雾,漫山绿色和这间废弃的庭院构成一幅不太顺眼的画卷。
“这是什么地方?”大海仰天长啸,群山即刻作出回应:“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一阵微风刮过,捎来几声奇怪的声响,也许这是鬼魂向他发出的警告,大海胡乱猜测着,心里畏惧极了。他望着眼前的破旧房屋,暗暗地为自己壮了好几次胆,才试探着漫慢走进去。
屋内荒草遍地,墙体多有损伤,屋顶数处露青天。后墙有一个门,但是门已经不知去向,唯留一个门洞。墙角几层灰蒙蒙的蜘蛛网上,除数滴水珠外,还粘着几只干枯的苍蝇。看得出来,这间房屋有点儿历史。大海拨开草丛,发现一片瓦片。他弯腰拣起来,擦掉上面的泥土,看见上面有凸起的两个字——永和。
“难道这里是东晋建筑遗址?”大海自言自语道。如果真是晋代遗址的话,这地方就有点意思了。好奇心驱使他慢过草丛,钻过门洞,步入后院。后院围墙也是多处坍塌,里面密密麻麻的长着杂草,杂草完全遮住了地面。后院中间位置上有一个破旧的灶膛,烟囱早已倒塌了,砖头瓦砾散落满地。
大海来到灶膛跟前,发现灶膛虽破,但是铁锅依然存在,只是已经锈蚀得不成样子了。就在这时,大海耳边忽然响起丝竹之声。这声音如泣如诉,呜咽难名;似百鸟婉转,呢呢喃喃;像清泉流泻,汩汩滔滔。或者说更像一剂良药,瞬间治愈大海内心的斑斑伤痕。他感到他干涸的心田一下子变得滋润起来。
大海弯腰附在铁锅上侧耳倾听,乐音时强时弱,时断时续。就在这时,大海忽然嗅到一股奇异的香味,这香味似思雨身上散发出来那种醇香,淡淡的,隐隐的,扑朔迷离,让人迷醉。渐渐地,大海陶醉其间,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大海清醒的时候,发现自己置身在一个相当迷幻的山洞里。石壁呈白色,上面好像覆盖着一层白灰。黑黑的水珠从洞顶不停地滴落下来,汇聚成淙淙流淌的涓涓墨流,一直流向山洞深处。墨流之间的小路就像迷宫一样的蜿蜒曲折,好像几天几夜都无法走出去。每一条小路都有数十个岔道,每一个岔道路口都有一个小小的房间。大海在洞口前,竟然看到山洞位于云端之上,脚下流云滔滔,好不壮观。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座座山峰就像漂浮在滔滔江水的点点风帆,色彩五色斑斓,浪漫而又神秘。
那股奇异的香味依然存在,淡淡的,隐隐的,这使大海想起刚刚发生的事情。这是什么地方?他记得自己先是附在一口铁锅上聆听一种悦耳的丝竹声,忽然一股奇香冲进他的鼻孔,接着他就迷迷糊糊地来到这里。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怎样才能走出去?大海心里着急了,因为他急着要去学校上课。这时,他忽然听到一阵磨墨的声音。
大海心里敞亮了许多,因为他猜想着山洞里面肯定不只他一个人,否则就不会听到这种墨石相互摩擦的声音。大海转过身去,沿着一条小路小心翼翼地往里走,在第一个岔道路口的小房间旁边,他隐隐听到有人在吟诗。“……中国书流让皇象,北朝文士重徐陵。偶因独见空惊目,恨不同时……”这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赞贺知章草书诗吗?
大海走过去,围绕那间小屋转了几圈,竟然没有找到门和窗子。怎么回事?他把耳朵帖在墙壁上,十分认真地听了一遍又一遍,不错!声音的确是从小屋里面传出来的。大海徘徊在小屋周围,脑袋里面乱哄哄的,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种像棺材一样封闭的小屋,人是怎样住进去的?在里面怎样生活?
“里面吟诗者何人?听见请回答!”大海对着小屋高声喊道。
“先生来自何处?请进来说话。”小屋里面传出既兴奋又惊奇的声音。
“这房间没有门窗,我怎样才能进去呀?”
“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
“你也不知道?那你说说,你是怎样进去的?”大海见里面没有回答,又追问一句:“你是谁?在里面做什么?”
“我记得,我好像是在一口锈蚀的铁锅旁边听到一曲悠扬的丝竹声,忽然飘来一股奇异的香味,再以后是事情我都记不起来了。当我恢复神志的时候,就在这……”
“什么人?”不远处走来两个穿制服的保安,他们用警棍指着大海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