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年级以上的班级,随着中、高年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道德上的要求也逐步增多。教师要把学校教育工作在这方面的要求同低、中、高年级学生在品行和道德准则理解方面已经达到的实际水平进行对比,同他们对道德准则的理解水平进行对比,同他们在遵守言行一致、言论行动讲究原则和对人对己态度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进行对比,从而判定自己的学生在德育发展方面的水平。当然,学生在道德上的成熟程度取决于他们的年龄条件,而他们道德发展的最终结果,好象总是比预期的来得迟,要到更成熟的年龄阶段才充分表现出来。然而,懂得了为保证形成个性所必需的那些品质的一系列任务之后,还必须在每个年龄阶段上查明形成世界观的那些典型的东西,诸如政治观点、道德观、法制观和审美观、信念、行为的典型特征、身体锻炼等。
为了从各个方面测定学生道德成熟的过程,必须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为此,必须广泛运用观察法,观察学生对活动、对他人的态度,对同学和对自己的态度。观察可以由个人直接进行,也可以间接进行。例如,教师通过听取学生的陈述和观察他们参加辩论会和代表会议时的反应,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窥见”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过,在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想法最容易“看透”。应当通过学生的活动去观察学生的行为,如果没有适当的活动,就应该创造一种类似某一活动过程的情境。
在测定道德修养水平时,座谈能起重要作用。如举行集体座谈,或者同个别学生、他们的同学、教师、家长谈话。应当利用会议、少先队队会、辩论会、读者座谈会以及书面作业(作文、问题解答、访问、报告等等),从这些作业中可以得到有关个人品质方面的信息。学生的创作、劳动和社会、政治活动方面的成果,同样能提供许多有关学生成熟程度、意向及表现出来的品质方面的材料。在了解学生道德成熟程度的过程中,教师的注意力不应该集中在偶然性的行为上,而应侧重个人的具体表现。
学校校长或副校长、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在系统地测定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的同时,还可以对全校学生进行全面的研究。如果这些研究是在同一集体但在不同学龄时期进行,那效果会更大。调查研究应当根据同样的提纲进行(例如,从学生进入一年级时便开始进行调查,然后在他们升到四年级、八年级和十年级时再进行同类性质的调查)。经过调查取得的材料会显示某一时期的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或者降低,指出教育工作不成功的原因。
道德修养水平的调查最好能大致上按学年分时期进行。在制订道德修养水平的调查方法方面,马卡连柯的着作《教育过程的组织方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本着作就教导员应当对自己的被教育者了解些什么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
高低分类法和社会测量法能帮助教导员测定学生集体的发展水平。高低分类法常用于了解对集体成员中每一成员的看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根据一定的特征(从具有崇高品质到尚未具备这种品质),对集体成员进行分类。然后把社会舆论作出的每一种水平的全部资料综合起来,算出平均数字。高低分类法用于了解对集体每个成员的看法,根据品质对儿童进行分类,因为这里偶然因素很大,所以这项工作应在成熟的学生集体中进行。
采用社会测量法,可以了解到集休成员的声誉、团结关系的类型,特别是通过一系列问题:你跟谁一起旅行?你认为班上最有威信的是谁?等等。对得到的材料进行分析,将表明班里团结好的小组的多少,也有助于了解到哪些人威信高和哪些人威信不高以及集体内部的联系。
社会测量法同样应当用于成熟的儿童集体中,这种工作应该是毫不勉强的,有分寸的,使学生不感到人们在研究他们。否则,不仅得不到客观的材料,反而还会得到歪曲事实的材料。
研究学生的个性决不能“直统统地”、“单刀直入”,否则,会造成为进行这项工作而工作,有时简直使学生感情上受到侮辱。
在儿童习惯于开诚布公地进行谈话的地方,有充满信任和尊重个性的场合采用高低分类法和社会测量法是卓有成效的。通常,在这些学校里,高年级学生都自己写自我鉴定或者作集体鉴定。
决定学生集体和各个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的客观指标是对这些集体和各个学生在各种不同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态度作出的鉴定。并且还应当考虑到通常显而易见的那些外部特征和造成学生行为动机范畴的内部特征,还需要根据这些特征对学生在道德方面的发展情况作出判断。然而,仅限于研究在校学生的学习是不适当的。如能对本校毕业生以后的生活也作进一步研究,其成果要令人信服得多。
巴甫洛夫种植园学校通过教师与毕业生(共10期,1000人左右)的经常交往。通过在每年的会晤晚会上各人的工作情况汇报,通过共青团和工会组织对毕业生的行为和活动进行的观察,对毕业生的生活进行研究,这项研究活动证实学校教育的成绩很大:现实生活一再向男女青年提出各种任务,但是他们对在学校受教育年代所掌握的道德原则始终信守不渝。
综上所述,不管测定学生道德修养水平的工作如何复杂,仍然不能局限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而且必须运用一切可行的方法更深入地洞察每个人的道德本质,因为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贯穿于他整个一生。
(第三节)普通中学学生道德修养水平调查过程的领导
苏维埃学校的道德教育过程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理论武装起来的教导员通过自觉的、目的明确的活动而形成的。因此,对领导道德教育过程和调查道德修养水平工作的作风和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方法论依据是列宁关于领导的学说。这个学说在苏联共产党的党纲和党的二十五大的章程和总结报告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把这种对道德教育过程的领导运用于苏联学校发展的现实条件,必能保证每个学生的个性在学习的初、中、高阶段得以顺利地发展。
对领导学校道德教育过程的实践进行的分析表明,评价领导水平首先要看领导者对自己业务的熟悉程度,看他与学生和教师集体的联系如何,他在对集体开展工作时运用先进方法的能力如何,他对教育革新家的经验的借鉴和对教育科学成就利用得如何,在配合党、团、工会组织的工作及时作出工作总结,调查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以及确定学校教育活动的远景任务等方面做得如何。
领导教师调查道德修养水平的工作特点是受学校类型及学校工作特点制约的。有时,校长较多地指导教导员对班级集体和对各个学生开展实际活动。这种活动有时以课堂讨论、实习课、教育公开课、对有关调查道德修养水平问题的教育书籍进行有计划的系统评论,以及教师同生产集体的代表和广泛吸收学生家长参加的联席会议等形式进行。
采取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研究,有助于校长向教师和教导员指明,如何调查学生的修养水平并确定在学校教学的某一阶段上个性的发展水平。假如班主任摸透了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那末,他就能提出更为复杂的教育任务,拟定出能保证所定任务得以完成的各种必需的活动计划。
有科学依据的计划安排能使一至三、四至八和九至十各个年级的学生达到应有的道德修养水平,使学校、家庭、社会团体对学生个人道德成熟所施加的一切影响统一起来。道德教育计划的质量只有在下列条件下才会完全令人满意:计划内容符合学生集体和各个学生的发展水平;计划便于在工作中运用;在计划中把任务平均地分给计划执行人员;指出了薄弱环节,以便督促加强;能保证克服难免会产生的困难;能指出集体的前进方向;能及时对计划作出修正。
道德教育的各种计划应该彼此联系、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在目前已将教育科学的成就和先进经验应用于道德教育的组织工作的情况下,教师、班主任、教导员、少先队辅导员的教育活动计划的拟定应该是有根据的和灵活的,应当科学地组织他们的劳动,以便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使学生道德修养达到最佳水平的效果。
对教育工作实施集体领导(教务会议、联合教学小组)能帮助校长制订正确的路线,规定出教师、班主任、教导员活动的基本组织方式和方法,以及调查教育水平的主要方式和方法。但是,学生道德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校长能否同这类教导工作者个别或分组进行系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
校长定期召开同类的联合教学小组领导人会议(在大的学校里)或者全体班主任会议(如果学校不大),讨论教育工作中最迫切的问题,向他们传达教育部、国民教育部门(地区)有关学校的命令和指示。在这些会议上提出与目前实施的教育措施、调查教育水平的方法有关的指导性的和教学法性质的问题;听取有关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报告或情况报告。
教师和教导员的教学法水平通常是不平衡的。校长的任务就在于领导全休教师的各项活动,保证教师在学生道德教育方面达到应有水平。因此,校长和副校长应经常关心各年级学生的活动状况以及对集体和各个学生进行的教育工作的内容。全面研究各年级的教育工作情况,能使校长及时给教师在组织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以非常重要的帮助。
在对教师、班主任和教导员进行集体的或个别的工作中,重要的不仅仅是给予教学法的指导,而且还要对学生在学习和受教育的各个阶段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进行监督。同时,学校的领导者应当遵循列宁的教导,做到“大量节约人力,建立严格的制度和同志的纪律。”
学校校长对学生的生活及道德修养水平、学生对学习、劳动以及社会活动的态度进行观察,根据观察的结果以及通过检查作业和学生、学生家长、社会上的各界代表的谈话,判断和确定教师和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效率。为此,校长在一个学日或学周内对某一学生集体进行观察是十分重要的。
校长应以列宁的教育思想作指导,运用教师的创造性的教育活动的经验,解决我党和人民向教师和学校提出的关于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