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金国的政绩上评价海陵王,他的确算得上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金国立国时还处在奴隶社会阶段。海陵王十分看好中原地区先进而又成熟的封建制度,于是进行政治改革。后来金国能和中原王朝宋朝分庭抗礼,不能不说是海陵王的功劳。
但有大优点者必有大缺点,就如同有大功者必有大过一样。海陵王不但好色而且嗜杀。由于是篡权,名不正,他在当皇帝不久后,就将与他意见不和、反对他的皇室宗亲杀掉了100多口。
在皇帝位上呆了八年后,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他与南宋作战败逃途中,被自己的部下杀掉了,终年39年。最有戏剧性的是,他的尸体运回京师后,开始也葬在九龙山金帝陵区内。但后来金世宗完颜雍即位后,将金国都城从汴京回迁北京,并下诏书,废海陵王为庶人,掘毁其陵墓,将其尸骨草草改葬在金帝陵百里之外的荒野。
真比窦娥还冤上一百倍,是他把金国带进了一个崭新阶段,可他的尸体却不能享受自己所创造的成果,而却成了孤魂野鬼。
大概是他的冤魂在诅咒,等待金国皇陵的却是一个惨绝人寰的悲惨命运。
托了子孙的“福”
金国的灭亡完全是报应一说的翻版,当初它和北宋联合灭掉了辽国。而许多年后,也就是天兴三年(公元1234年)正月,北宋的变种南宋又与蒙古联合一南一北夹击他。金国最后一位皇帝哀宗完颜守绪,刚被拥立为皇帝,百官朝贺仪式才结束,京城的守卫就来通知诸位:敌人进城了。完颜守绪倒很有气概,找了个地方上吊自杀,金国也随着他不再抽搐的腿灭亡了。
他死了,一了百了。但他的祖宗坟墓却遭殃了。蒙古人对金国并无仇恨之心,但在打仗过程中死了不少蒙古士兵,蒙古人把这气发在了金国身上,进入北京后,他们见人就杀,人没得杀了,就开始对他们的祖宗陵墓发泄,把金帝王陵尽情捣毁一遍。大概蒙古人没有捣毁陵墓的经验,所以,金陵仍旧没有被实质性的摧毁,只不过是地面建筑被烧光而已。
蒙古人统一中国后,想要团结金残余势力,就把金帝王陵进行了整理,并装模作样地定期祭祀,元世祖忽必烈找出了“金世宗”这个招牌,并大告天下,他对这位皇帝很是欣赏。正因此,金陵在元代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陵区成为燕南的一大景观,其中“道陵苍茫”与“卢沟晓月”、“太液秋风”等同为“燕南八景”。
金帝王陵就这样安全地度过了不到一百年,元朝灭亡了。明朝跟金国并没有仇,所以,金陵在明代中叶以前依然受到保护并定期祭祀。明嘉靖年间,道陵仍是大房山的一处著名景观。
但是到了明代后期,金帝王陵的厄运可就来了,原因只是满族在关东的崛起。满族就是金国女真的后裔,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孕育,再度在北方兴起。到了万历年间,努尔哈赤就可与明朝分庭抗礼,并在不久后建立金,为的是向祖宗敬礼。在后来明金对峙中,明朝军队屡屡被击败,到了明朝天启帝朱由校时,大金政权已经有了进军中原的实力了。
天启帝当时正忙着做木匠活,当他得知自己的军队总也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时,就犯起了难。可老天似乎想要帮他,一位术士对他说,满人之所以屡战屡胜,跟他的祖陵有关。那块地方是风水宝地,埋在那里的人当然会保护自己的后代。天启帝相信了。
他采纳了术士关于“破风水,断龙脉,泄王气”的“妙计”。这种“妙计”可想而知,就是把努尔哈赤的祖坟挖掉,让他的祖宗不能保护他。
天启帝曾先后两次派人去九龙山掘陵搞破坏,从地上到地下,从里面到外面,金国帝王陵全给毁了,不留一座。在砸毁全部地面建筑的同时,又掘开各陵地宫,用散落在地的石柱、栏杆一类的建筑构件和乱石关塞死。
一时之间,大房山上好不热闹,有成群结队的士兵,有拿着罗盘的堪舆师,还有监工的太监。为了彻底绝断女真王气,堪舆师发挥聪明才智,在金太祖睿陵所在的“龙头”上动土,硬“砍”掉一块,龙头下所谓的“咽喉”部位也被掘挖一个大洞。
可天启帝还是不放心,因为满族人太盛了。又有术士给他出主意,通常打死一只鬼,还要在它脑袋上镇一东西,让它永世不得翻身。天启帝就命令镇金陵这只鬼。术士们又发挥聪明才智,就在各陵址上建起了多座关帝庙,“镇”一下女真的王气。
特别是在金太祖的睿陵原址上修建了“皋塔”一座,请来与岳飞一道抗金的南宋名将“牛皋”,与“关公”一起,给大明王朝“抗金”。
大家都是汉族人,在此危机时期,也不分是哪朝哪代人了,只要能镇住女真的王气,把远古人请来都没有关系。
为什么要在睿陵原址建“皋塔”?据说“气死金兀术,笑死牛皋”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当时所建的庙、塔遗迹至今尚存。
大概是满洲人知道了明朝的所为,所以,在不久,他就把国号改为大清。说来也怪,改名后,满洲势力更加强大了。1644年清政权最终结束了朱元璋一手开创的大明王朝。天启帝终于没有让明朝起死回生,但他所做的挖人家祖坟的丑事却被后人记住了。
金陵被挖,完全是他的后世子孙带给他们的“福气”,如果不是满洲人崛起,并和明朝作对,那些皇帝们还会在地下安静的躺着呢。
四百多年前的报应
按照中国人的思路,一个人为恶必会得到报应,即使他本人得不到,他的后代也会沾光。金陵之所以得到被恶意挖掘的报应,它的子孙出力不小。但金国自己也为这种报应添了砖加了瓦。
就在北宋灭亡的当年,攻陷了北宋都城东京的金国大将粘罕与伪皇帝刘豫一道,先后对位于今河南省巩义市境内的北宋帝王陵寑进行了大规模的疯狂的盗掘,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真宗赵恒的永定陵等8位陵寑,无一幸免,一一被破坏掉。
北宋的皇陵比较简单(实际上也是花费巨大,如宋仁宗赵桢的永昭陵,耗银50万两、钱150万贯、丝绢250万匹,费用占当时国库年收入的一半,动用民工近5万,所谓简单不过是相比于汉、唐皇陵而言),掘起来并不费多大劲。
据记载,刘豫与粘罕盗墓很有一套,小墓采用直接揭顶的方法,大墓则从陵台一侧挖洞,撬开墓顶券石,缒绳而下。期间,陵区内到处都是盗墓的士兵,宋哲宗赵煦的尸骨被挖出后,乱抛在地,曝晒日下。当时被弃尸骨漫山遍野,风水宝地成了乱坟荒冢。
比天启帝的行为更为野蛮的是,他们还把北宋帝王、帝后、陪葬臣子的尸骨从陵内拖出来“暴骸”辱尸,令人发指。
刘豫这个汉人,不知廉耻,他曾是北宋的重臣,居然与外人粘罕联合起来挖自己的祖宗。两个不知廉耻为何物的人居然在攻破北宋京城之初,装模作样,下令禁止军人抢掠陵庙器物,并备置大礼,派人祭悼永定、永昭二陵。
在盗掘得手后,为不留痕迹,还放火焚烧,陵墓地上部分和附属建筑全都烧毁了。当时,偏居于杭州的南宋政权闻讯后,大为惊讶,随即派出淮北宣谕使方庭硕到巩县谒陵,发现八陵全被盗掘毁坏了。见到抛在外的赵煦尸骨,方庭硕于心不忍,脱下自己的衣服把尸骨包裹了起来。可是,又有什么用呢?在地下很好的躺着的北宋诸皇帝们,被人拿到了上面来接受阳光的灼烧,他们所受的痛苦又岂是一个“惨”字可以评说的?
当时的宋朝皇帝高宗赵构得知此事后,一改消极抗金的态度,急命河南镇抚使翟兴和英雄岳飞北上,赶走金兵,并修复了皇陵。可不久,金兵再度归来,北宋皇陵又一次遭到毁坏,本来就被刘豫“淘”得一干二净的北宋皇陵,最后彻底完了。而让北宋皇陵完蛋的就是金人,这样说来,真有因果关系,所谓“一报还一报”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