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死得不明不白,死了还是鬼不像鬼,他和他的永昌陵大概是历来皇陵命运最惨的一个。但是,他能怨到谁呢,河南巩县那地方本就是多事之地,把自己百年之后的躯体交给一个多事之地,就是对自己尸体的不负责。
他的后代若争气还可,若不争气,他和他陵墓的惨是注定的。宋高宗在江南听说他的祖先陵墓被挖,大哭不已,纯属一种隐蔽的无耻,若能收复失地,那才是对祖宗的最大孝顺。一个妓女被人强奸了大哭几声还能得到几句同情,可一个皇帝失去了江山,又不肯专心收复,而却对祖宗的陵墓被毁大哭,得到的只能是讥笑。
一箭定陵址
据说,宋太祖赵匡胤把自己的陵墓设在河南巩义是一次很偶然的心血来潮,换一种说法就是,他为自己选的陵址不过是一次游戏。
开宝九年(976年)春天,赵匡胤到西京(洛阳)视察,顺便回到夹马营旧居参观。这位已经做了十六年皇帝的老人回忆起儿时的情景,留恋之情溢于言表。他以鞭指出生地巷口,对陪同的大臣说,我小时候曾将一石马埋于此地,不知现在是否还在。
士兵们立即扛锹挖,几锹下去,果然挖到了一个小石马,交给了赵匡胤。大臣们正叹服皇上的记忆力时,赵匡胤却看着小石马若有所思。他让人把小石马洗干净,自己拿在手里,左观右看,回京的路上,总不肯放下片刻。
当队伍行进到巩县时,赵匡胤悲从中来。因为此地是他父母的永安陵所在,早在960年,他通过“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了北宋王朝。就在第三年,他就把埋葬在开封东南的父母遗骨迁葬到巩县西南,为了他们建起了一个陵墓,称为永安陵。如今,他到达这里时,自然满怀心事。他让队伍停下来,换下龙袍,穿上素衣,亲自祭奠了永安陵。祭奠完毕,他举目四望,青山依旧,流水依然。这位温柔的皇帝突然心上一酸,又一叹,抽出随身配带的一支响箭,搭上弓向西北方向射去,那箭真是快如流矢,直飞到400米以外才落下。赵匡胤长叹一声,随从大臣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终须有归宿之地。你们今天要记得,我刚才射出去的箭落之处,就是我百年后长眠之所。”
说完,就把那个小石马取出,命人埋在箭落之处作为记号。第而太内,他又亲自为自己的山陵拟了名称,曰永昌陵。让人大为惊讶的是,就在该年十月二十日,赵匡胤就在京城皇宫的万岁殿中死去。他的死是在野史上是个谜。第二年的四月,他的棺材运到巩县老龙窝,也就是他一年前射箭处,举行了隆重的葬仪。就整个宋代来讲,只有永昌陵的陵址是皇帝生前自己选定的。这似乎是一种预兆,预示着大宋后来的皇帝无论是活着的时候还是死后,自己都不能由自己做主。
据说,当赵匡胤的灵柩到了永昌陵,帝后妃子、文武百官、宗室亲王、皇子皇孙、护驾将士、挽灵兵卒等,皆大哭不已,惊天动地。这些人从早晨一直哭到中午,眼见就哭晕了,才到了下葬时间。可正要下葬时,突然一条大鲤鱼跳在鼓面上,一只奔跑的玉兔撞在铜锣的正中,远处的青龙山上出现了一个石人,就变成了今天的石人山,人们传说它们都是上天安排来参加赵匡胤葬礼的。正因有此等事发生,在赵匡胤后世子孙祭祀他时,供品里都必须要有金鱼和玉兔,由此而成为一项不允许改变的祭祀制度。
“黄袍加身”的真相
赵匡胤成为皇帝的容易程度和隋文帝不相上下,公元959年,五代最后一个朝代后周,显德六年,后周世宗柴荣一命呜呼,在呜呼前,他让自己年七岁的儿子即位。一个七岁的孩子懂个屁啊,今天的我们这样想,当时的大臣们也这样想。所以,后周政局开始不稳。第二年,也就是公元960年,北方的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后周。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比那个小皇帝也强不到哪去,惊慌之下,亲自跑到宰相范质家里向他求救。范质死不要脸,面对一个孤儿寡母的请求,居然打起了自己的算盘。他打发走符太后,立即联系到赵匡胤。当时,赵匡胤大概是后周唯一能领兵出征的人选了。但范宰相真正看上的并不是这一点,他觉得大将赵匡胤非一般人,他让赵匡胤出兵完全是拍赵匡胤的马屁。赵匡胤果然不是一般人,对范质的请求,立即以军队少为由拒绝了。范质只好以宰相之权将所有军队交由赵匡胤领导。这样,赵匡胤不但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还掌握了整个后周王朝的命运。
几天后,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行军至陈桥驿,驻扎下来。军中开始有谣言,说赵匡胤当为天子。这一谣言是否是赵匡胤放出去的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谣言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在军中如此,在朝中也有这种谣言。其实,但凡有点见识的人就知道,赵匡胤此去要么不回,回来则必要篡位。
朝中大臣因为害怕谣言变成现实,所以他们坚决不信。而赵匡胤当然也不信,可他是装作不信。他把手下大将找来,问,军中谣言出自何人之口?
就像是一个魔术师握着一个鸡蛋,问别人是什么一样。大将们自然都不知道是谁先传的,但他们知道,赵大哥很爱听这谣言。
他们的赵大哥是个非凡人物,见他们不作声,就一声长叹,说,这下完蛋了。朝中已经知道了这一谣言,我们回去还能有好吗?
将军们明白了,这谣言一传开,他们就没有退路了。于是,有人立即跑去做龙袍。这龙袍应该很粗糙,但绝对是黄色的,可能是黄旗。
赵匡胤那天晚上正在帐篷里假装睡觉,几个大将一拥而入,把他拉到椅子上,然后把那袍子披在了他身上。于是,他领着军队回到都城,把孤儿寡母赶下台,自己当上了皇帝。于是,历史上有了宋朝。
由此可知,赵匡胤的皇位得来之轻松非其他开创皇帝所能比拟的。或许也正因此,他对自己陵墓的选择也很随意。他没有问过风水大师,也没有派出大批人马为自己选择百年后的归宿。
赵匡胤之死,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说法认为他是病死的。《宋史》上说,宋太祖死时留下遗诏,遵照母亲杜太后传位给弟弟的遗言,要其弟赵光义继位,在非常时期下,他要求光义缩短服丧的三年之期,三天之后就可以上朝处理政事了。
第二种说法就是传说中的“烛影斧声”。据说,赵匡胤有一次曾问一个叫“真无”的能知过去未来的和尚自己的寿命,真无和尚掐指默算了一阵,说:“谨防今年十月二十日,那晚如果天气晴朗,你还能多活几年,如果天气有变,可就大事不好了。”
赵匡胤对老和尚的话深信不疑,该年十二月二十日,他独坐宫中太清湖畔,细观夜色,只见星光璀灿,和风微至,宁静清幽。他正暗自欢喜时,忽然阴云陡起,狂风怒号,天地骤变,纷飞的雪片夹着雹霰温天落下,吓得他心惊胆颤,慌张跑回宫中,传旨召弟弟开封尹(京城长官)赵光义入寝宫相见。光义来到后,命令后妃、宫女、宦者等侍候的人,一律退往外院,两人酌酒低语,谁也听不到在说什么。只从窗外透过窗纸“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胜状”,又见皇帝手持大斧嗵嗵拄地,大声说:“好做!好做!”随后就倒卧床上,“鼻息如雷霆”。光义当晚陪宿屋内。天将黎明时,就有人报说:“皇帝死了”。
第三种说法,是缘于他错召了赵光义。赵匡胤临死时,皇后宋氏在旁,这位女人忙派内侍都知(宫中太监首脑)王继隆,传召秦王赵德芳(匡胤第四子)赶快入宫,准备继位。谁知王继隆却把赵光义召来了。宋皇后见不是自己的儿子,惊得半晌说不出话,停了好一阵子,才呼道:吾母子性命,皆任于官家。
第四种说法是跟一个叫花蕊夫人的女人有关。据《烬余录》记载,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有一宠妃姓费,四川青城人。生得花容月貌,又才艺无双,宫中称她花蕊夫人。964年,宋灭后蜀。花蕊夫人俘至东京开封,被送入皇宫。这个美丽的妃子,既精通音律,又擅长诗文,曾模仿王建作宫词百首,传诵一时,所以宋太祖非常宠爱。可怕的是,赵光义也早为花蕊夫人的美丽所倾倒。开宝九年(976)赵匡胤病重卧床。赵光义入宫侍候兄长,夜深人静时,他直趁匡胤昏迷之际走近花蕊挑逗。谁知这时匡胤醒来,发觉此事。一怒之下,抓起床边的玉斧朝光义掼过去,却砸在地上。听见响声,皇后和太子都赶了过来,见赵匡胤躺倒床上,只剩下奄奄一息了。第二天清晨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