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书几经周折,才到了小彭和她父母的手里。泪水遮住了视线,他们怀疑自己是在做梦!再一次看看那红艳艳的山东省艺术学校的大印,看着那蓝莹莹的“彭丽媛”三个字,他们的心才真正地镇定下来。他们狂喜,高兴得抱头痛哭!多少年来,这压抑低矮的房子里,第一次发出了畅快的笑声!
严师出高徒
一九七八年三月的一天,春光送小彭到省府济南,全家人送小彭进省艺术学校。
小彭嗓子美,形体美,能歌善舞,是唱民歌的好苗子。学校器重地专门指派我国着名的民歌手王音璇当她的老师,王老师也满怀热情要培养小彭。可小彭却有些不大理解学校和王老师的意图和苦心。
“你有这么好的条件,干嘛要学民歌呀?”有人对小彭说,“民歌土,没有发展前途,将来唱不出什么名堂来的。”
小彭的思想动摇了,开始流露出对民歌的厌倦。
王音璇老师严肃地对她说:“你好好想一想,要是不愿意学唱民歌,我也不勉强你。”
小彭沉闷了。老师的严肃态度引起了她的深思。学校领导与她谈心,诱导她认识挖掘民族声乐的意义和责任。她知道了郭兰英和王昆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中国民歌,为祖国夺得金牌的故事,她知道了周恩来总理对郭兰英说过的一句话:“将来到国际上去,要拿我们民族的艺术,才能是真正代表中国!”
王音璇老师也耐心地开导小彭,向她讲述了中国民歌是个丰富的艺术宝库,有待我们一代又一代去开拓。
“我愿意跟你学……”彭丽媛转过弯来了。
练声、音乐知识、钢琴、形体舞蹈、门门课程,都为小彭开阔了眼界。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成绩越来越好,可难度也越来越高。
王音璇不仅用自己的心血来培育小彭,而且连她的爱人,着名的民歌作曲家金西,也常来帮助教学。夫妻俩常常连续几个小时围着小彭转,从民歌的咬字吐音,甩腔转调等等细小琐碎的环节,扣过来敲过去的,往往一句就要折腾大半天,直到小彭完全唱准确,唱理想了才作罢。
学唱金西整理创作的山东民歌《包楞调》,最叫小彭头痛了。这是一支原始民歌中最完整的艺术曲调,那一串串一节节急促跳跃的难度极高而富有情趣的优美乐句,常常弄得小彭脑袋嗡嗡作响,心烦意乱,唱来唱去也唱不好。她灰心了。她走神了。
“你怎么这么笨呀!”王老师恨铁不成钢。
“我才不笨哩!”小彭不服气地顶起嘴来,“我不想唱这七拐八弯的调子。”
“你想唱什么歌?”
“我想唱《医疗队员到坦桑》。”
“好,你唱,看你能得!”
任性固执的小彭,拉开嗓门唱起《医疗队员到坦桑》。
“你觉得唱这顺畅?”过了一会儿王老师过来问道。
“……”小彭语塞。她觉得越唱越不是滋味。她发觉自己错了。她的头慢慢低了下去。
“你给我唱!唱不好,今天你就甭下课!”王老师发狠了,气呼呼地撂下小彭走了。
这次,小彭算是吃足了苦头。她明白老师是有意在“惩罚”她,让她知道自己的嗓子是最适合唱民歌的。于是,她背着老师自己暗地里练起《包楞调》来了。
艺术才华日益升腾的彭丽媛,从艺校毕业出来,在前卫文工团逗留几个月后,便来到了她渴望已久的首都北京,跨进了中国音乐学院的大门。她幸运地遇到了我国着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金铁麟和民歌手郭兰英,拜在他们的手下继续深造。
金铁麟是一位深谙中西歌唱艺术的我国第一流声乐老师。他辛勤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新歌手。他的数百名学生遍及各省市文工团,他的得意门生李谷一蜚声歌坛,成了我国第一流歌星。他希冀彭丽媛的艺术才华能更上一层楼。他对小彭的教学便更为苛求严格。
“歌唱是一严肃的艺术!”金铁麟老师对小彭说,“每一堂练习课,每一次舞台演出,都是在用你的歌声书写你的艺术历史……每时每刻都必须情绪饱满,心潮激昂,精力集中,进入角色;演唱中,对每一个细微末节都不能敷衍马虎;对每门功课,都要认真学透精通,才能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
小彭是学生,又是演员。几年来,她车轮转般地排练、演出、录音、上课,往往累得喘不过气来。可她一想到老师的嘱咐,想到将来的艺术责任,便勇敢坚强地支撑下来。在学院里,她是个最苦最累的学生,然而又是品学兼优的学生。
一九八二年,中国唱片社为彭丽媛录制第一盒录音带。每天清晨,金老师骑着自行车从老远的城东北角赶到城西南区,坐阵看着小彭录音。一个咬字一个吐音稍有不准时,他就会挥手示意停下……一而再,再而三,有时弄得小彭都有些不耐烦了。可是她只要一接触到老师那严厉而慈爱的目光,心里就象流进了一股暖流和力量……她就会想起自己立下的誓言:“我要把最美最美的歌声留下来留给今天的听众,还有明天和后天的听众,我不是属于我自己,我是属于民族的歌手,人类的歌手,历史的歌手。”
严师出高徒。彭丽媛的第一盒录音带,如同她在舞台和电视上的每一回演出一样,赢得了亿万听众的欣赏和赞美。
誊满海内外
一九八三年五月,香港的一个夜晚。灯火辉煌的闹市街道上,车流人流推拥着一辆小轿车向前行驶。车里坐着彭丽媛和她的一位女友。小彭是随同中国音乐家代表团赴港演出的。今晚,她接受了一位并不熟悉,但颇负声望的香港音乐界人士的邀请,去观赏夜景。
“你说话的声音很美,你是唱西洋歌曲的吧。”驱车的主人问彭丽媛。
“不,我是唱民歌的。”小彭镇静地回答。
“可惜。要知道,唱民歌没有前途,那太缺乏科学演唱方法,土气而简单粗浅……”主人有些不太留情面。
“……”
小彭愣住了。她是头一次来香港的,在这里还没有影响,没有声望。她还没上台演出,便被浇了一瓢透凉的冷水。
可她的情绪没有波动。她相信自己多年来辛勤培育的艺术之树,会在香港这片生疏的土地上怒放出灿烂的花朵的:“我一定要征服香港!”
小彭演唱第一支歌《我的祖国》--香港人民最热爱的祖国歌曲时,观众轰动了。接着,她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绣荷包》,又激起了狂热的掌声和赞美声。
深夜。从剧场回到饭店时,电话铃响了。疲备不堪的小彭拿起了话筒。
“彭小姐吗?”是邀请她游览香港夜景的那位声乐权威人士的声音,“……我要向你道歉……你的精彩演出,完全改变了我对大陆民歌演唱的偏见……您不仅音质美,而且有娴熟的科学演唱方法,你吸取了中西声乐的演唱技巧……”
“谢谢。您过奖了。”
“你的歌声很美,太甜了!”话筒里的声音越发激动起来,“你得加点咸味,不然真要甜死人啦。就您的音质,您的口形,您完全可以唱花腔……你会成为一位中西声乐全面成熟的演唱家。”
彭丽媛的柔美歌声,在祖国的香港上空荡漾,而且早已飞向了海外。一九八一年,年仅十八岁的小彭随同中国民间艺术代表团访问西欧。她的歌声飞遍了西班牙、葡萄牙、芬兰、挪威、冰岛的国土。
一九八二年,她又随同中国青年音乐艺术家小组前往东欧访问。她的足迹遍及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苏联,遍及东欧各国的几十个城市。她欢快地伴和着美丽的多瑙河和伏尔加河流水哗哗歌唱,她的歌声带去了祖国民族的骄傲和情谊,激动了多少友人的心。
根,扎在故土;花,为人民怒放
正月初一。飞奔的列车。偌大的一个车箱里,空荡荡的。几乎只有彭丽媛一个人。在这佳节亲人团聚的时刻,只有特殊的人才还会留在这辛苦的旅途上。
昨夜,她还在一九八三年春节除夕联欢电视演出场里,今天,她匆匆南下,正要回去探望她的父母亲朋,探望生她养她、深深扎着她的根的故土。
是的,她有故乡亲人,可她那光荣的事业,还为她带来了第二、第三故乡和许许多多地方的亲人--崇拜她、热爱她、关怀她的观众,祖国的阳光雨露,使她这棵在小小郓城萌芽的幼苗,茁壮成长,开放出为千万观众喜爱的花朵。她,每日每月,都要收到多少热心观众的来信。她感激他们。但她没有时间一一给大家回信--她只好经常请采访她的记者们代她表示谢意和歉意。
一位年岁已高的杭州观众,几乎每月都给她写来了一封关怀鼓励的信件。她被感动了。她给他回信了。
他说:“我最喜爱听你唱《塞北的雪》这支歌,是它和你的优美歌声,给我的人生添加了色彩……”
是的,小彭也最喜爱这支歌。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用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你用生命融化大地,滋润着返青的麦苗,迎春的花叶……”
那位胜似亲人的杭州观众的爱人,来北京看望彭丽媛:“我和我们全家人感激您!……!多年来,我的老伴受到不少冤屈,精神忧郁苦闷,您的每封回信,都给他带去了欢乐,……是您的歌声,是您的友情,给他带来了新生,给他带来了一个幸福的晚年……”
初春的雪,飞奔的列车,把小彭送回了故乡郓城。
县里的领导,亲朋,为她召开了一个茶话会。她热泪盈眶地凝望着每一张亲切的脸。她的话激动得颤抖起来。是你们的心血,是故土的乳汁,哺育了我。我的根,永远扎在故乡的土壤里。
家宴开始了。电视机也打开了。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围着丽丽,欢乐地团聚。他们一边用酒菜,一边评论着银屏里丽丽的演唱。
“丽丽,你唱得好是好,可还有不少毛病。那用声,那动作,那表情,还得……”亲人们个个都象严厉的老师一样,争先恐后地挑剔着。
“瞧,你的眼睛里,什么也没有!”妈妈说。
“瞧,你的脑子里,什么也没有!”爸爸说。
“姐,你的这支歌是怎么录的呀!形象表演都……”妹妹和弟弟指手划脚地责备着。
丽丽苦笑着。丽丽欢笑着。她确实还是一个正在向艺术高峰的台阶上攀登的年轻人。这些年来,在波涛般的赞扬声中,她的头脑是清醒的,她珍惜艺术界前辈、老师和听众的批评,尤其是亲人们直肠直肚的抨击,更使她感到温暖而幸福。因为这些是基于她生长的土壤,是洒在她艺术根上再好再及时不过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