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在总体上遵循动量投资策略,对投资者绩效有没有影响?本部分通过对投资者交易绩效的判断,来判断投资者决策中的理性成分。
1.单位根检验及模型确定。
我们根据前面介绍的统计、计算方法,对交易数据库和行情数据库进行计算统计得到我们所分析的五个时间序列都是平稳时间序列。同时,我们利用前文相同的方法,即根据系数是否显著,以及最小的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 criterion)综合判断,五个期长大部分以AR(1)为最佳的模型,因此我们后面的分析基于AR(1)形式。
2.个体投资者总体绩效分析。
我们对整体样本区间投资者交易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在投资者买入股票后的第一天价格上涨的股票的买入比例为正的比率小于0.5,但是统计结果不显著,在其他期长内买入比例为正的比率都大于0.5,并且至少在5%水平上显著。随着考察期间的增大,投资者预测股票正确的概率也在增大。这说明我国个体投资者在1998~2004年期间买入股票时,对股票价格变动的趋势预测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这个结果与我国许多关于个体投资者盈亏状况的统计数据是不一致的。许多关于个体投资者盈亏状况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个体投资者大部分都亏多盈少。
其次,我们考察市场态势对投资者预测能力的影响。我们分别考察上涨行情和下跌行情中,投资者预测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能力。投资者在上涨行情中,买入比例差异为正的比率基本都大于0.5,且统计结果显著;而在下跌行情中,买入比例为正的比率都小于0.5,但是统计结果不是很显著。也就是,在上涨行情中投资者买入股票未来价格上涨的概率较大,而下跌行情中较小。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影响投资者买入股票未来价格变动趋势的重要因素是市场态势而不是投资者的能力。在上涨行情中,大部分的股票价格都表现出上涨的趋势,而在下跌行情中大部分的股票价格都表现出下跌的趋势。个体投资者在上涨行情中更可能获得盈利。
第三,我们在剔除大的上涨行情和下跌行情时间段后,来考察个体投资者买入股票未来价格变动趋势。
我们发现,在剔除上涨行情和下跌行情后,投资者买入比例差异为正的比例尽管大部分大于0.5,但是其统计结果都非常不显著(即使在5%水平上也不显著),不能明确显示其买入股票未来价格变动的趋势。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市场态势是影响个体投资者买入股票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个体投资者预测股价变动趋势的能力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