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诗的潇洒
如今的男人没有不追求潇洒的。以高级的香烟熏黑心肺,一烈性酒灌醉良心。作为男人,那种把生活玩出响声的潇洒似乎离我很远。我常常站在生活的岸边看别人打鱼捞鱼,烧鱼吃鱼,而自己仅只留意岁月河上的风景。那些早晨的氤氲和晚霞涂抹出的金色波光,让我一次次沉醉,我餐食着岁月河上的风景,并让他们来营养我的诗。
其实,很早,我便以为这也是一种潇洒。那时候,桂子花香正把我们年龄泡得醇香无比。我们把那些大学里的厚部头课本当作人生的积木,当那些积木再也搭不出新的形状后,我们便沿一条幽深的路,去寻找最适合我们姓氏居住的白房子。那时候诗歌像油锅里炸出的新鲜黄豆,香而脆,每个人都能嚼出声,嚼出新的意象。那时,曾卓的《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汪芳的《我拉起板车》、刘益善的《我忆念的山村》以及管用和、王家新、饶庆年的诗都让我们一次次走进走出,我们把他们的名字放进口袋,随时拿出来赠送给别人,赠送给自己。那时候四处都有文学的轰炸,华师、武大、华工、民院、财大,一所所大学炸得到处都是诗的碎片。我们先后搞了四五次武汉高校大学生诗歌竞赛活动,我们把试玩出了漂亮的形状,玩出了最适合我们充饥的口味。然后,我们以高校为主打出了“南方诗派”的旗号。然后,又受到青年评论家赵国泰一把盐、一勺酱油、一捧味精的浇灌,使我们“南方诗派”浓缩成“南方四君”即:我、鲍勋、舟恒划、马竹。
我最初其实就是从南方歪歪扭扭的古巷子里走出来的。在大学时,我所有的情绪、所有的美感都集中在南方浓浓的茶和淡淡的酒里,我其实本身便是南方山水泡出的一片茶叶。我的诗发表在南方时,也将我一起发表了出去。我成了“站在阳台上,把衬衣抖了几抖,世界便抖出极美的风景”的“抖一人”。正是以此抖衣的方式,我抖出了诗集《女人和风景》,同时,抖出了十几个诗歌创作奖。
后来,我从南方透彻的山水泅进了被浓密山影压得无比沉重的古潭。我以《悲剧之中》为系列,写出一组组让风景歪斜的诗。同时,以《朋友之间》为系列写了许多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的诗。然后,又以《模糊人生》《将军暮年》等拉出一排供读者眼睛射击供自己牙齿啃咬的诗。最近又栽入爱情诗的深水,把诗呛得咳嗽,把自己呛得流泪,呛得流血……
不管怎样,在其他男人尽情潇洒时,我也进入绝对潇洒的自我之中。当我的诗在读者的嘴上或心里长出嫩芽,长成大树时,我的名字便高出了地面。我在高处,看着那些低层次的男人,把世界走出一块块污迹,便觉高处无比的洁净、深邃、高远……
原载《湖北作家》1993年总第6期。
生活的灵光
生活如五谷,诗是通过五谷而酿成的酒。有时,生活平常得就像一张白纸,普通人在这张白纸上始终只能读到空白,而为诗者却能将这张白纸折叠成纸船,并让其飘荡出优雅的意象。
从生活中去寻找灵光是为诗者最基本的素质。诗是生活的本源,而生活中折射出的灵光则是十人产生灵感的契机。情感之水总是拍打诗人多情的堤岸,而堤上的杨柳便是诗人敏感的触须,她只有接受生活的眼光普照才能枝繁叶茂,青翠欲滴。
普通人用语言解释生活,诗人用情感解释生活。
生活中的灵光是五彩的,有红色的,有蓝色的,也有黑色的。红色的使人振奋向上,蓝色的给人深邃和哲理,黑色的给人思考和警惕英国诗人雪莱说:“诗是生活的惟妙惟肖的表象,表现了它的永恒真实。”诗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但生活的真实不等于诗的真实。如果生活是一枚青果,诗人必然有三种做法,一是直接将它呈现给读者;另一种则是削皮拌上糖;还有一种则是将它嚼烂,吐出硬硬的核。真正的诗人往往是将生活嚼烂营养自己,然后再从心中流出诗来营养生活。
有出息的诗人总是站在高处,对生活进行俯视,从别人视而不见的琐碎中发现精辟的哲理,写出别人发现了而无法表达出来的东西。
初学写诗者对生活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种是离生活太远,钻入绝对的自我空间,描写一些自我感觉化的意念,孤寂的梦,失落的鸽哨、蒲公英的泪水,如夜的长发和黑色的口哨。他们把诗密封进象牙塔时。让她成为别人无法捉摸和理解的东西,让自己独自品尝,独自欣赏。他们淡化生活或者干脆将生活浓缩成自己狭窄的空间,他们置身于生活,但他们的诗却离生活极其的遥远。另一种是离生活太近,一些年轻的作者毫无取舍,像留声机一样吧繁琐的生活搬进诗中播放,使一些杂音、噪音破坏了诗的韵律,一些粗俗而古板的语言破坏了诗的美感。从而,使诗失去了其含蓄和简练。
诗人的灵性有天生的,也有后天造就的。有的人,天生便用诗的眼光看待生活,很多事情能产生灵悟,从事物的表象寻找诗的灵光,从而写出贴近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作品来。大部分人则是靠生活的积累。他们一块块将生活的基石堆积起来,然后一级级让自己的目光抵达到一个别人无法抵达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上便能很全面很透彻很哲理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自己的诗笔成为一棵树,插入生活的土壤中,接受阳光和雨露,才能枝繁叶茂,才能涂抹天空,挥洒大地。
原载《湖北日报》1992年8月22日。
悼念一位乡土诗人
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特别晚。
站在窗子边,看窗外的世界,明晃晃的阳光如一杯冲得很淡的牛奶。车子驰过,像浮游动物迅速追赶着某种落水的食物,而那些刺人的喇叭声便像是从水底冒出的气泡……行人显得太匆匆,一个劲朝前走,似乎追赶着某种机遇。转眼看日历,一年又到了尽头。这个世界变得匆忙了,人们都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匆匆赶路,他们不再顾及身外的一切。
一个名字的丢失,一个朋友的远离。顶多只是一滴凉冰的水,滴在肌肤上,让人透彻地一凉,然后便被轻轻抹干。
我实在晚饭过后听到那个坏消息的,那个坏消息猛地把窗子吹开,然后将我的头发吹扬起来,使我不得不用整个身体来抵挡这个坏消息的冲击。我的好友饶庆年因肝硬化病逝,湖北诗坛一颗亮丽的诗星过早地陨落了……
凌晨五时,由温泉驱车赶往蒲圻。夜如一颗果核,被白昼之手一层层剥开。空气中带一点腥味带一点苦味,湿湿的风让我的心也渐渐地湿下去。
遗体告别在一个临时搭起的简易的凡布棚里进行。与先到的诗人刘益善、谢克强、徐鲁、梁必文、田禾、胡兰芳、袁泉等凉凉地握手,然后站成一棵呆滞的树,看岁月将这位中国乡土诗歌的代表人物收割而去,如一捧稻子,堆放在秋天的仓库。
庆年是最早在诗坛拉起风旗的人物,在他的呐喊下,湖北曾掀起一次时间不短的群众性诗歌活动,那时候,每一个年轻人都是诗人,每一首诗都是食粮,每一场诗会都有着强有力的轰炸。而饶庆年的名字被当做乡土味十足的蚕豆,被嚼得脆而香,他那些乡土诗的精品如水稻和小麦营养着许多人……
庆年躺在生长了农物和诗歌的土地上,在许多读者来不及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便以一个凝重的背影消失在土地的深处。
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特别晚,但在我拉开车窗时,一片被秋天泡得发黑的树叶吹到我的身上,捡起那片正在失去生命的树叶,我的心境顿时变得很冬天了……
原载《长江日报》1996年3月4日。
一侃饶庆年
他死后,我的一些记忆老追着他!
初识他时,还在大学当学子。他是诗人,我是崇拜者,仰头看他见他丑而老滑,一副装出的憨厚。
后来接触多了,又觉得他的狡黠中透着几分天真。他常用最不禁意的语调和你谈最重要的事,他总让你不停地上他的圈套,一旦如此,他便露出顽童吹出个大泡泡糖似的天真。
后来,得知,我与他同受一方水土的滋润,便有了几分亲近。他的诗确实写得好,江南的山水在他粗大的手指里流出来,让人沉醉。我常疑惑,他粗重的步子,踩着羊楼洞的石板青石,何以会发出如此美丽的音韵和诗意。据说,他在武师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农场教书,间或还干农活。在那时,他很苦了一段时间,他的诗就是在那些腥臭的泥巴里含苞吐蕾的……后来,他被调到《蒲纺报》,他的诗从《蒲纺报》《咸宁报》的报缝里忽然就挤到了全国各大刊物的头版头条,之后,是一批文坛显赫人物给他写的评介文章,再之后,他便去北京捧回了一个全国性诗歌的大奖。于是,他的背影几乎就遮住了湖北诗坛的风旗。后来,他又创办了民间味十足的湖北省青年诗歌学会,把湖北的一些诗学者的名字大杂烩般煮进一个大锅里,让相互的气味一起熏香湖北诗坛,把湖北诗坛煮出了100度高温。
再之后,他忽然像他的山雀子一样消失在诗意的树林,他几乎是湖北文坛第一个抛弃文学而投身商海的。诗人的蜕变是一种飞升还是一种降落?我常认为饶庆年的弃文从商很典型地代表了商业时代对文坛对文人的冲击,只不过他离岸最近,被那翻起的浪花最早地卷入水中,待其他文杰雅士落水时,他已从水中伸出头来,满身湿透商海的咸涩……
他仍然狡黠地憨笑着。他作为一个商人与我第一次见面时,便让我和他一起去地区一个实权人物那里联系推销一些由他倒手的农产品。据说,他还在广东为他的蒲圻老乡陈天生打过工,他一副很疲倦的样子,坐在沙发上,眼光昏暗地考虑着他那些生意经。
一些文学朋友都说他发了,有几十万。但每次见他,都觉他十分朴素,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每次到温泉他都落我处。他特别喜欢喝排骨煨汤,于是,每次他来,我便把从前对他的敬意,现在对他的钦佩一骨碌倒进紫砂锅里,然后,再把那些与诗毫无关系的语言撒进汤中,不咸不淡地煨着……
后来,他回到武汉,在武汉法制报社承包图编社,主要编书、搞笔会、办大赛。他总在不停奔忙,为了比诗稿轻得多的纸币。他总是自己哄自己似的说,有了钱,我再进行创作,那将是真正的创作……
后来,他婚姻有所变故,他脸色灰暗地在人群中行走着,孤独而伤感。
我常常想,如果他会抽烟喝酒喝赌钱,也许情感的打击会轻一些,然而,他偏偏不会,学也学不来,他丢弃诗后,好像只会赚钱!他颇像一个十分会守财的农民,不停清点着财富,为了自己,为了后人……
他死于肝硬化。坚硬的肝刺破了内脏,引起大出血……
他过早地走了,留下许多遗憾。
如果,当初他不弃文经商,如果,他不是顽命的奔波,拼命赚钱,如果……
他死时,黄叶正铺满灵性的诗坛和通往羊楼洞的土路……
1996年11月12日于温泉。
二侃黄金辉
他总是摆出一副对文学十分虔诚的样子!他总是给你谈论他的下一部中篇和下一个系列短篇。对于离文坛陷阱已很远的我,他常常一把就将我拉了过去,让我面对井水里那张不再文学的脸,一个劲发愣。可他偏偏还要捧一口那井里的水,让你重新感受一下文学的咸淡!
他起码能给你一种文化的感觉,不管是做作的,还是真诚的!
第一次与他谋面是在一个秋天,他瘦瘦的,一双不大的眼睛看人时不太专注,但谈锋却颇健,他那带着浓浓的湖南腔的语言像未关紧的水龙头般不停地漏着,漏出一地淡淡的意境。那时,刚毕业的我,知道他是鄂南有名气的诗人,故尔,也就在他那些难以打动我的意境里颔首,并沿着他的意境,把秋天的树叶,踩出一些不规则的音韵。那是在80年代末。
他给人一种思想敏锐的感觉,但机警中夹杂着几分自负。
90年代初,他离事远了些,他慢慢地写得有些杂。他担任嘉鱼县委宣传部部长后,便被政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写匠。他写公文、写通讯报道、写电视解说词。他把自己的名字像标签一样四处张贴,让整个嘉鱼都知道他是那里的“第一杆笔”。他在这时除了三本集子,一本是诗集《楚魂》、一本是散文集《人·鱼》、一本是报告文学集《人之忧,人之乐》。由他执笔的电视专题片《南有嘉鱼》,又中央台播出后,获“中国电视奖”他的创作似乎很辉煌。但相对而言,我似乎更喜欢他那首入选《1984年诗选》的《多侧面雕像的自传》一些,那是一首很深沉、很能震撼人的文学作品。
我以为他的生活是不具什么特色的,他曾吹嘘他的酒量如何如何,但他一次也未放开喝,他成为官员后,就显得很拘谨很政府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