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5800000021

第21章 《近思录》选读(3)

12.问:观物察己,还因见物反求诸身否?曰:不必如此说。物我一理,才明彼,即晓此,此合内外之道也。又问:致知先求诸四端,如何?曰:求之性情,固是切于身,然一草一木皆有理,须是察。

13.“思曰睿,睿作圣。”致思如掘井,初有浑水,久后稍引动得清者出来。人思虑始皆溷浊,久自明快。

14.问:如何是近思?曰:以类而推。

15.学者先要会疑。

16...“知性知天”,学至于知天,则物所从出,当源源自见。知所从出,则物之当有当无,莫不心谕,亦不待语而后知。诸公所论,但守之不失,不为异端所劫,进进不已,则物怪不须辨,异端不必攻,不逾期年,吾道胜矣!若欲委之无穷,付之以不可知,则学为疑扰,知为物昏。交来无间,卒无以自存,而溺于怪妄必矣。

17.子贡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既言夫子之言,则是居常语之矣。圣门学者“以仁为己任”,不以苟知为得,必以了悟为闻,因有是说。

18.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造,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

19.学不能推究事理,只是心粗。至如颜子未至于圣人处,犹是心粗。

20.博学于文者,只要得“习坎心亨”。盖人经历险阻艰难,然后其心亨通。

21.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心中有所开,即便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更须得朋友之助。一日间朋友论着,则一日间意思差别。须日日如此讲论,久则自觉进也。

22.凡致思到说不得处,始复审思明辨,乃为善学也。

若告子则到说不得处遂已,更不复求。

23.伊川先生曰: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义不晓而见意者也。

24.学者要自得。《六经》浩眇,乍来难尽晓。且见得路径后,各自立得一个门庭,归而求之可矣。

25.凡解文字,但易其心,自见理。理只是人理甚分明,如一条平坦底道路。《诗》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此之谓也。或曰:圣人之言,恐不可以浅近看他。曰:圣人之言,自有近处,自有深远处。如近处怎生强要凿,教深远得?扬子曰:“圣人之言远如天,贤人之言近如地。”颐与改之曰:圣人之言,其远如天,其近如地。

26.学者不泥文义者,又全背却远去。理会文义者,又滞泥不通。如子濯孺子为将之事,孟子只取其不背师之意,人须就上面理会事君之道如何也。又如万章问舜完廪浚井事,孟子只答他大意,人须要理会浚井如何出得来,完廪又怎生下得来。若此之学,徒费心力。

27.凡观书不可以相类泥其义。不尔,则字字相梗。当观其文势上下之意,如“充实之谓美”,与《诗》之“美”不同。

28.问:莹中尝爱文中子:“或问学易,子曰:终日乾乾可也。”此语最尽。文王所以圣,亦只是个不已。先生曰:凡说经义,如只管节节推上去,可知是尽。夫“终日乾乾”,未尽得易。据此一句,只做得九三使。若谓乾乾是不已,不已又是道,渐渐推去,自然是尽。只是理不如此。

2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言道之体如此,这里须是自见得。张绎曰:此便是无穷。先生曰:固是道无穷,然怎生一个无穷,便道了得他?

30.今人不会读书。如“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须是未读诗时,不达于政,不能专对。既读诗后,便达于政,能专对四方,始是读诗。“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须是未读诗时如面墙,到读了后便不面墙,方是有验。大抵读书只此便是法。如读《论语》,旧时未读,是这个人,及读了,后来又只是这个人,便是不曾读也。

31.凡看文字,如七年、一世、百年之事,皆当思其如何作为,乃有益。

32.凡解经,不同无害,但紧要处不可不同尔。

33.淳处到,问为学之方。先生曰:公要知为学,须是读书。书不必多看,要知其约。多看而不知其约,书肆耳。颐缘少时读书贪多,如今多忘了。须是将圣人言语玩味,入心记着,然后力去行之,自有所得。

34.初学入德之门,无如《大学》,其他莫如《语》《孟》。

35.学者先须读《论》《孟》。穷得《论》《孟》,自有要约处,以此观他经甚省力。《论》《孟》如丈尺衡量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

36.读《论语》者,但将诸弟子问处,便作己问。将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若能于《论》《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37.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将圣人之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此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38.《论语》有读了后全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39.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与圣人所以至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见矣。

40.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

41.《论语》《孟子》只剩读着,便自意足。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某始作此二书文字,既而思之,又似剩。只有写先儒错会处,却待与整理过。

42.问:且将《语》《孟》紧要处看,如何?伊川曰:固是好,然若有得,终不浃洽。盖吾道非如释氏,一见了便从空寂去。

43.“兴于诗”者,吟咏性情,涵畅道德之中而歆动之,有“吾与点”之气象。

44.谢显道云:明道先生善言诗,他又浑不曾章解句释,但优游玩味,吟哦上下,便使人有得处。“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思之切矣。终曰:“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归于正也。

45.明道先生曰:学者不可以不看诗,看诗便使人长一格价。

46.“不以文害辞”。文,文字之文。举一字则是文,成句是辞。诗为解一字不行,却迁就他。如说“有周不显”,自是作文当如此。

47.看书须要见二帝三王之道。如二典,即求尧所以治民,舜所以事君。

48.中庸之书,是孔门传授,成于子思、孟子。其书虽是杂记,更不分精粗,一衮说了。今人语道,多说高,便遗却卑。说本,便遗却末。

49.伊川先生《易传·序》曰:易,变异也,随时变异以从道也。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将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物成物之道也。圣人之忧患后世,可谓至矣。去古虽远,遗经尚存。然而前儒失意以传言,后学诵言而忘味。自秦而下,盖无传矣。予生千载之后,悼斯文之湮晦,将俾后人沿流而求源,此传所以作也。“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备于辞。推辞考卦,可以知变,象与占在其中矣。“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得于辞,不达其意者有矣,未有不得于辞而能通其意者。至微者,理也。至着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观会通以行其典礼”,则辞无所不备。故善学者求言必自近,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予所传者辞也,由辞以得意,则在乎人焉。

50.伊川先生答张闳中书曰:易传未传,自量精力未衰,尚觊有少进尔。来书云:“易之义,本起于数。”谓义起于数则非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易因象以明理,由象以知数,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矣。必欲穷象之隐微,尽数之毫忽,乃寻流逐末。数家之所尚,非儒者之所务也。

51.知时识势,学易之大方也。

52.大畜初二,乾体刚健,而不足以进。四五阴柔而能止。时之盛衰,势之强弱,学易者所宜深识也。

53.诸卦二五,虽不当位,多以中为美。三四虽当位,或以不中为过。中常重于正也,盖中则不违于正,正不必中也。天下之理末善于中,于九二六五可见。

54.问:胡先生解九四作太子,恐不是卦义。先生云:亦不妨,只看如何用,当储贰则做储贰使。九四近君,便作储贰,亦不害。但不要拘一。若执一事,则三百八十四卦,只作得三百八十四件事便休了。

55.看易且要知时。凡六爻人人有用,圣人自有圣人用,贤人自有贤人用,众人自有众人用,学者自有学者用。

君有君用,臣有臣用,无所不通。因问坤卦是臣之事,人君有用处否,先生曰:是何无用?如“厚德载物”,人君安可不用?

56.易中只是言反复往来上下。

57.作易自天地幽明,至于昆虫草木微物。

58.今时人看易,皆不识得易是何物,只就上穿凿。若念得不熟,与上添一德,亦不觉多。就上减一德,亦不觉少。

譬如不识此兀子,若减一只脚,亦不知是少。若添一只,亦不知是多。若识,则自添减不得也。

59.游定夫问伊川“阴阳不测之谓神”,伊川曰:贤是疑了问?是拣难底问?

60.伊川以《易传》示门人曰:只说得七分,后人更须自体究。

61.伊川先生《春秋传·序》曰:天之生民,必有出类之才,起而君长之。治之而争夺息,导之而生养遂,教之而伦理明,然后人道立,天道成,地道平。二帝而上,圣贤世出,随时有作。顺乎风气之宜,不先天以开人,各因时而立政。

暨乎三王迭兴,三重既备,子丑寅之建正,忠质文之更尚,人道备矣,天运周矣。圣王既不复作,有天下者,随欲仿古之迹,亦私意妄为而已。事之缪,秦至以建亥为正;道之悖,汉专以智力持世。岂复知先王之道也?夫子当周之末,以圣人不复作也,顺天应时之治不复有也,于是作《春秋》为百王不易之大法。所谓“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着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儒之传曰:

“游夏不能赞一辞。”辞不待赞也,言不能与于斯耳。斯道也,惟颜子尝闻之矣。“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此其准的也。后世以史视春秋,谓褒善贬恶而已。

至于经世之大法,则不知也。春秋大义数十,其义虽大,炳如日星,乃易见也。惟其微辞隐义,时措从宜者为难知也。

或抑或纵,或与或夺,或进或退,或微或显,而得乎义理之安,文质之中,宽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权衡,揆道之模范也。夫观百物然后识化工之神,聚众材然后知作室之用。于一事一义而欲窥圣人之用心,非上智不能也。故学《春秋》者,必优游涵泳,默识心通,然后能造其微也。后王知《春秋》之义,则虽德非禹汤,尚可以法三代之治,自秦而下,其学不传。予悼夫圣人之志不明于后世也,故作传以明之。俾后之人,通其文而求其义,得其意而法其用,则三代可复也。是传也,虽未能极圣人之蕴奥,庶几学者得其门而入矣。

62.诗书载道之文,春秋圣人之用。诗书如药方,春秋如用药治病。圣人之用,全在此书,所谓“不如载之行事,深切着明”者也。有重叠言者,如征伐盟会之类。盖欲成书,势须如此。不可事事各求异义,但一字有异,或上下文异,则义须别。

63.《五经》之有《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律令唯言其法,至于断例,则始见其法之用也。

64.学《春秋》亦善。一句是一事,是非便见于此。此亦穷理之要。然他经岂不可以穷理?但他经论其义,《春秋》因其行事是非较着,故穷理为要。尝语学者,且先读《论语》《孟子》,更读一经,然后看《春秋》。先识得个义理,方可看《春秋》。《春秋》以何为准?无如《中庸》。欲知《中庸》,无如“权”,须是时而为中。若以手足胼胝,闭户不出,二者之间取中,便不是中。若当手足胼胝,则于此为中。当闭户不出,则于此为中。权之为言,秤锤之义也。何物为权?义也,时也。只是说得到义,义以上更难说,在人自看如何。

65.《春秋》传为按,经为断。

66.凡读史不徒要记事迹,须要识其治乱安危兴废存亡之理。且如读《高帝纪》,便须识得汉家四百年终始治乱当如何。是亦学也。

67.先生每读史,到一半,便掩卷思量,料其成败,然后却看。有不合处,又更精思。其间多有幸而成,不幸而败。

今人只见成者便以为是,败者便以为非。不知成者煞有不是,败者煞有是底。

68.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69.元佑中,客有见伊川者,几案间无他书,惟印行《唐鉴》一部。先生曰:近方见此书,三代以后无此议论。

70.横渠先生曰:序卦不可谓非圣人之緼。今欲安置一物,犹求审处,况圣人之于易?其间虽无极至精义,大概皆有意思。观圣人之书,须遍布细密如是。大匠岂以一斧可知哉!

71.天官之职,须襟怀洪大,方得看。盖其规模至大,若不得此心,欲事事上致曲穷究,凑合此心如是之大,必不能得也。释氏锱铢天地,可谓至大,然不尝为大,则为事不得。

若畀之一钱,则必乱矣。又曰:太宰之职难看。盖无许大心胸包罗,记得此,复忘彼。其混混天下之事,当如捕龙蛇搏虎豹,用心力看方可。其他五官便易看,止一职也。

72.古人能知诗者惟孟子,为其以意逆志也。夫诗人之志至平易,不必为艰险求之。今以艰险求诗,则已丧其本心,何由见诗人之志?

73.《尚书》难看,盖难得胸臆如此之大。只欲解义,则无难也。

74.读书少,则无由考校得精义。盖书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

75.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但贯通得大原后,书亦易记。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新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76.《六经》须循环理会。义理尽无穷,待自家长得一格,则又见得别。

77.如《中庸》文字辈,直须句句理会过,使其言互相发明。

78.《春秋》之书,在古无有,乃仲尼自作。惟孟子能知之。非理明义精,殆未可学。先儒未及此而治之,故其说多凿。

《近思录》卷四·存养

1.或问:圣可学乎?濂溪先生曰:可。有要乎?曰:有。

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

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几乎!

2.伊川先生曰:阳始生甚微,安静而后能长。故复之象曰:“先王以至日闭关。”

3.动息节宣,以养生也。饮食衣服,以养形也。威仪行义,以养德也。推己及物,以养人也。

4.慎言语以养其德,皆饮食以养其体。事之至近而所系至大者,莫过于言语饮食也。

5.“震惊百里,不丧七鬯。”临大震惧能安而不自失者,惟诚敬而已。此处震之道也。

6.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动于欲也。欲牵于前而求其止,不可得也。故艮之道,当“艮之背”。所见者在前而背乃背之,是所不见也。止于所不见,则无欲以乱其心,而止乃安。“不获其身”,不见其身也。谓忘我也,无我则止矣。

不能无我,无可止之道。“行其庭,不见其人。”庭除之间至近也。在背则虽至近不见,谓不交于物也。外物不接,内欲不萌,如是而止,乃得止之道。于止为无咎也。

7.明道先生曰:若不能存养,只是说话。

8.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反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下学而上达也。

9.李吁问:每常遇事,即能知操存之意,无事时如何存养得熟?曰:古之人,耳之于乐,目之于礼,左右起居,盘盂几杖,有铭有戒,动息皆有所养。今皆废此,独有义理之养心耳。但存此涵养意,久则自熟矣。“敬以直内”,是涵养意。

10.吕与叔尝言患思虑多,不能驱除。曰:此正如破屋中御寇,东面一人来未逐得,西面又一人至矣。左右前后,驱逐不暇,盖其四面空疏,盗固易入,无缘作得主定。又如虚器入水,水自然入。若以一器实之以水,置之水中,水何能入来?盖中有主则实,实则外患不能入,自然无事。

11.邢和叔言吾曹常须爱养精力。精力稍不足则倦,所临事皆勉强而无诚意。接宾客语言尚可见,况临大事乎!

12.明道先生曰:学者全体此心,学虽未尽,若事物之来,不可不应。但随分限应之,虽不中不远矣。

1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此是彻上彻下语。圣人元无二语。

同类推荐
  •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本书的特点在于理论繁简得当,案例分析客观,作为教材可以给教师以充分发挥、创造的空间;作为自学用书,既能保证公共关系体系的完整性,又能使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类、经济类专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的教材,也是希望或正在从事公关职业的人员自学参考书。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公文写作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公文写作手册

    本书讲述了公文写作方面的一些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
  •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一个班集体如果除了上课便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情的。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学生会油然而生自豪:“我们班真有趣!真有意思!我们的班有别班所没有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看,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观念,是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这是教育的辩证之所在,也是教育者的明智之所在。
  • 信仰告白

    信仰告白

    信仰是当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是社会信仰状况的一种折射和反映。这100余篇文章选自大学生课堂习作,真实地记录了当代大学生对信仰困惑、思考、探索,无论简短还是略长,无论朴素还是高调,无论稚嫩还是充满禅意,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标记。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热门推荐
  • 一个普通修真人士的日常故事

    一个普通修真人士的日常故事

    是选择当拯救世界的救世主,还是选择默默无闻的苟活下去?扬名百世与平凡普通之间的选择令张墨轩感到有些烦躁,他穿越来这个修真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看到前面几章感觉是烂文怎么办,没关系,五十章之后就正经了,刚开始写的时候偏向于沙雕罢了。谈论剧情的腾讯群在这里:1038096942欢迎加入哦~
  • 装逼愤怒系统

    装逼愤怒系统

    你知道什么是上天入地无所谓不能全能无敌超级装X愤怒系统吗?当你还在努力修仙中,哥已经坐着火箭远超于你想知道哥是怎么在修仙界装X的吗?想看哥怎么惹人愤怒的吗?那就别等了。快来看哥的表演吧
  • 清穿这一家子之福晋不好惹

    清穿这一家子之福晋不好惹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女青年,一不小心竟然成了康熙宠妃的表妹,而且还即将成为康熙的堂弟媳!他是清朝皇帝的堂弟,身得爵位生性风流,常驻烟花酒香之地,不可一世。新婚第一天,他让她当众出尽洋相,自此她就跟他势不两立。新婚第二天,他便领着一棒子狐朋狗友上了青楼。好!爹不亲没娘爱她不在乎!嫡福晋处处与她作对她忍!自己的老公摆明了冷落自己这个刚进门的侧福晋她也忍!忍字头上一把刀,把老娘逼急了有你好看!
  • 古国消失之谜

    古国消失之谜

    古城遗址已经踪迹皆无,历史只留下了古国消失之谜,沙荒上古战场的出现……罕见的辽代陶器——民间传说讲述了古——今传奇。
  • 快穿之就想追男主

    快穿之就想追男主

    白淞由于母胎单身18年,对于男人是各种看不上,各种抹黑贬值,终于老天看不下去了。给她安排了各种各样的男人。初见白淞:你看爷需要吗?系统:不要也得要!后来白淞:给我个奶狗,实在不行狼狗也行。系统:主神行吗?白淞:******
  • 墨迹天下兮边情

    墨迹天下兮边情

    俨墨:大学男神。电子技术学突出;白兮:一级学霸,实则隐藏黑客。俨墨在图书馆遇见白兮后就对她一见钟情,并在游戏上由师徒关系走进了伴侣关系,现实中相见后成为情侣,大学毕业后,俨墨公司电脑被黑,竟是夫人所为。"黑了我的公司还想跑。"
  • 文明的命运

    文明的命运

    这不是小说,而是一部人类史。从人类开智写到人类消亡。《物种起源》告诉我们人类不是最初的物种,这里将告诉你人类也不是最后的物种。为什么许多古老的文明都消亡在历史的尘烟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为什么中国没有走向海洋殖民道路并开创工业文明?为什么西欧能脱胎于落后的中世纪走向海洋并于19世纪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为什么少数民族能两次在中国建立正统的王朝?······是什么决定着历史上人类各文明兴衰进程?在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人类的未来在哪里?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明的未来在哪里?这里会告诉你。
  • 征望市的怪物们

    征望市的怪物们

    在一座高中里,穆风的日子一直都十分平凡。直到有一天,一次外出游玩使他遇见了一块石头,穆风的生活便就此改变……
  • 下一生遇见爱情

    下一生遇见爱情

    每个人终其一生不过想要遇到一个两情相悦的人,爱到底是什么?是保护,偏袒,救助亦或是什么都不用做,一见倾心?曲绛绾终其一生也没能懂得爱是什么,同也未曾遇到两情相悦的人
  • 宅女在八零养家

    宅女在八零养家

    宅女陈静好难得下楼一趟,哪知一脚踩空楼梯。一命呜呼魂穿至九岁半女娃池小朵体内。在这个架空的八十年代,成了上无爷奶父母,下有一兄长一弟弟的悲苦女娃。幸运的是一直跟随自己多年的猫猫商宝并未丢弃她,从此,她过上了在商宝买买买,卖卖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