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49200000017

第17章 雁门关古战场——杨家将铁血传奇的历史见证

雁门关之战”,杨业以三千步兵为主力,大破契丹十万铁甲精骑,斩首近万人,并亲手斩杀了辽军主帅萧咄李和生俘副帅李重海,雁门关大捷是宋辽战争中宋朝为数不多的胜仗之一,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那么,杨业在大敌临关的危急时刻,是如何变被动为主动的?雁门关的古战场遗址究竟在什么地方?“雁门”又是如何得名的?

中华第一雄关

雁门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今天的雁门关,还很好地保留着古战场的记忆。残破的城墙,都是历史沧桑的见证。雁门关,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在这座丰碑上,既记载民族间的战争,也记载着民族间的和亲;既铭刻着历史的经验,也留下了历史的教训。站在雁门关头,仰观天上的雁阵,俯察深涧的流水,近看山边枯萎的草木,觉得它们似乎有说不完的故事……

1. 只有大雁才能飞过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雁门塞、西隆关,是宋代的关址和明代的遗存。它究竟在哪里?“雁门”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由代县徒步循城东的关内河上溯,可直达雁门关上,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

雁门山脚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大约15米,低者大约4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这些汉墓埋葬着无数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都会肃然起敬。

关于“雁门”这个名字的由来,据明《永乐大典·太原志》记载:“代山(即雁门山)高峻,鸟飞不越,中有一缺,其形如门,鸿雁往来……因以名焉。”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处于地势高峻的双峰之间,只有大雁才能飞过。单从“雁门关”这个名字,就可以想象出它的险峻。

2.“城随山势转,关并塞云齐”

雁门关由关城、瓮城和围城三部分组成。关城城墙高10米,周长约1公里。墙体以石座为底,内填夯土,外包砖身,墙垣上筑有垛口。

雁门关的城楼随山势而建,周长5公里多。城墙的南端分别与关城的东西两翼相连,向北则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围,合围处建有城门。

其城门有两个,东门楼称“雁楼”,匾额上写着“天险”二字,门外建李牧庙;西门楼称“杨六郎庙”,匾额上写着“地利”二字;另有一南北石门,匾额上写有“堰门关”,砖联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

东门右侧建关帝庙一楹,西门有门楼,东侧建靖边寺,祭祠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关城正北为营房,东南为校场。登上关城,放眼四外,东西边墙之雉堞墩台、堑壕堡寨,仍历历可见,真有“城随山势转,关并塞云齐”之慨。

而且,城楼以外还筑有3道大石墙和25道小石墙,起到屏障的作用。

3.细说雁门关

根据史料记载,雁门关至今已有两千四百五十六年的历史了。然而,《魏书》上记载:“(汉)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匈奴中郎将藏晏与南单于出雁门塞。”有人对雁门关的历史年龄提出了质疑。

如果雁门关的历史年龄不是真的,那么,山西代县的雁门关也就不可能是最早的雁门关。

近年来,考古学家不断在雁门关外发现了防御契丹骑兵的宋代铁蒺藜,由此专家推断,现在的雁门关是始建于宋、重建于明的雁门关。

那么,古雁门关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下雁门关的沿革历史。

据相关史料记载,秦汉以前,雁门关位于现在阳高县北雁门山的阳和口,这里也是古代雁门水的发源地。当时,那里两峰对峙,中有孔道,仅仅容得下大雁从中飞行,因此人们把它看成天险,但是并没有在那里设关。

秦汉以后,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中原王朝在句注山一带不断设关置戍,驻兵防守。

句注山,也称句注陉或者陉岭。陉是山间隘口,隘口之水回旋转注,因此此山被称为“句注”。

“天下九塞,句注其一”,由此可见,句注早以其险要著名。古句注就是雁门,雁门关位于此地。

句注山西起宁武的分水岭,东达繁峙的枚回岭,北到浑源恒山,绵延100多公里,全境有18道隘口,其中以句注陉最长最险,秦汉以后的雁门关,基本上都设在句注陉左右。

西晋时期,句注陉是防守要地,并且陉北树有石碑,其碑文是“北方之险,有卢龙、飞狐、句注为之首,天下之阻,所以分别内外也”。

句注陉,即现在的太和岭中的隘口通道,其主要有两条,一条通过山巅,蜿蜒崎岖;一条通过山涧,较为平夷。

唐代,朝廷为防突厥族南下,在山巅被称作铁裹门的地方设立关门,称为西陉关,也称雁门关,驻兵戍守。

北宋时期,由于辽朝不断侵扰,雁门关更成为了北宋的重镇。杨业长期率兵驻守在这里,保卫北宋的安全。

明朝建立后,由于道路崎岖难行,朝廷于是放弃铁裹门的关隘,将关门转移到山涧通道,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明廷为了防北西蒙古势力的侵扰,在其旧址上重建关城,并筑“内长城”与其西面的宁武、偏头两关相连,总称“晋北三关”,也称“外三关”。

后来,雁门关在嘉靖年间增修,于万历年间复筑门楼,并一直保留至今。

前奏曲:从燕云十六州说起

1. 高粱河之战

宋朝,是中国古代武力非常贫弱的一个时期,它时刻面临着周边游牧民族政权的巨大威胁。

尤其是北宋时期,北方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国,是北宋开国初期面对的最强大外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北宋与契丹之间燕云十六州之争。

想要了解燕云十六州问题的由来,就需要先了解北宋为收复燕云十六州而进行的第一次北伐,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高粱河之战”。

当年,宋太宗为夺回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区),在未经休整,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转兵攻辽,打算趁辽国不备,一举夺取幽州。

宋军云集镇州(今河北正定)后,宋太宗率数十万大军兼程北上。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为阻止宋军北进,率军迎战于沙河(今河北易水),被宋军击败。随后,宋军兵临幽州城下。

幽州城坚垒固,方圆30余里,由辽国八万守军驻守。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军得知奚底军败,为避宋军锋锐,便以奚底之青色军旗置于得胜口(北京昌平)诱敌。

宋军由于轻敌冒进,结果被斜轸军从后面伏击,受挫。

接着,宋军用少数兵力与斜轸军在清沙河(今北京清河地区)对峙,集中主力四面围攻幽州城。

宋军攻城不下,于是太宗领兵转至城攻北打斜轸军,双方激战数日,斜轸军败退。

然而,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宋军再次攻城,结果却被击退。宋军只好屯兵坚城之下,将士倦怠厌战。

后来,辽景宗耶律贤得知幽州被困,急忙派兵救援。辽军趁宋军不备,左右两翼向宋军猛烈夹击,再加上城中援军开城出击,宋军三面受敌,顿时大乱,全线溃退,死者万余人,宋太宗乘驴车逃走。

2.报仇雪耻和帝国梦

高粱河之战的惨败,无论对大宋王朝,还是对皇帝赵光义,都是难以洗刷的奇耻大辱。

因此,为报仇雪耻,也为了收复河山,赵光义决定再次北伐。

然而,对于契丹来讲,“高粱河之战”的大胜极大的刺激了他们的野心。于是,契丹皇帝魂牵梦绕,建立由契丹族统治的、大一统的“大契丹—中华帝国”的梦想复活了。高粱河战后,辽国开始数次大举南侵。

杨无敌弯弓射苍狼

1.“无敌”当关

雁门关从唐朝开始就是中原政权和北方游牧民族竞相争夺的对象。然而,唐朝时,名将薛仁贵为代州都督把守雁门关,使那些企图进犯雁门关的突厥人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五代时期,契丹崛起,后晋石敬瑭摄于契丹之威,将燕云十六州拱手奉上,致使位于山西北部的雁门关成了山西唯一一处险峻之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当政时,北宋和辽只是试探性地发生一些边境冲突,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宋太宗赵光义上台后,事情就不一样了。他亲自率兵北伐,一举降伏北汉。

“雁山横代北,飞塞接云中”,代北即代州之北,云中即大同。雁门关是由辽国西经大同,直叩北宋太原的门户,也是北宋的重要防御体系之一。当时,雁门关长城以南是北宋的代州,以北就是辽国。一旦雁门有失,太原首先告急。

因此,宋太宗在杨业归宋仅三个月后,就以其“老于边事 ,洞晓敌情”为由命他为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负责镇守雁门关。

杨业原是北汉将领、沙场奇才,他为人正直,武艺高强,用兵如神,屡立战功,所向披靡,国人号称“无敌”。他有丰富的治边经验,对辽国的用兵状况也非常了解。当宋太宗要他驻守代州时,杨业自知责任重大,对宋太宗的信任感激不尽。

此外,杨业深知自己作为一名降将,要想在北宋官场立足,也需要用战功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于是,杨业一上任就马上加强代州的防御力量,首先用数月时间,在辽军常常出入的地段设置边寨。

而辽国听说驻守代州的是大名鼎鼎的“杨无敌”,都感到几份寒意,不敢轻易出战。

2. 擒贼先擒王

公元980年,辽西京大同府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率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雁门关发起进攻,这是辽国向北宋发动的第二次大举南侵。

当时,杨业麾下只有数千守军。大敌来攻,面对这种突发情况,杨业急遣信使请求节制西北边疆军事、正驻守太原的潘美发兵援助。

可是,潘美却认为雁门关虽是战略要地,但只能暂时阻挡辽兵的攻势,并不能用来坚守以长期拒敌,所以拒不发兵,只是积极准备固守太原。

辽兵已经到达雁门关,潘美却仍然按兵不动,杨业无奈,只好率领自己的数千兵马死守雁门关。

杨业知道自己的数千士兵去势必无法抵挡萧咄李的十万大军,于是在此危急关头,他不得不冒险设计,用奇兵袭击辽军统帅的指挥部。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如果辽军统帅被擒获,那么,辽国的十万大军可不战自溃。

杨业同手下将领商议好计划后,留副将继续坚守雁门关,自己则率麾下数千骑自西径而出,经由小径到达雁门北口,从背后突然袭击辽军,一举将辽军击溃,辽军大败。

事实上,辽军当时正在准备进攻雁门关,却没料到宋军会在背后猛插一刀,再加上他们不知道宋军究竟有多少人马,顿时大乱,纷纷逃窜。

混战之中,杨业断定辽军统帅必在中军旌旗簇拥之处,于是率军猛攻辽军中军,随后,他便看到在辽军旗鼓簇拥的地方,有一人骑着一匹高大骏马,杨业肯定此人就是辽军主帅,立刻率众击之。

杨业的判断很正确,骑骏马者正是辽军统帅萧咄李,由于宋军的猛烈冲杀,其左右卫兵都被冲散,萧咄李在混乱中被宋军斩杀。萧咄李一死,辽军顿时成为一盘散沙,再也无心恋战。

守卫雁门的宋兵看到杨业袭击成功,立即开关杀出,辽军顿时大溃,只好退至大同。杨业见势挥军追杀,将辽军都指挥使李重海擒获。

此战后,“杨无敌”的威名更加响亮,辽军甚至见到“杨”字大旗都会自动退走。此外,因为杨业在雁门关的成功守御,使得山西安宁,河北无策应之忧。

3.遭到诬陷

杨业以少胜多、取得雁门关大捷的消息传至太原,潘美不信,查证后发现属实,对于杨业的功绩他妒火中烧,于是上疏宋太宗,劾奏杨业之短。

与此同时,一些戍边宋将因杨业是降将,在杨业雁门关大捷名声大噪后,感到非常不舒服,在背地里向宋太宗告杨业的状,幸好宋太宗当时还算明智,未因此惩办杨业。

宋太宗为了能让杨业一心一意地为北宋效劳,还特地将这些告状信的内容透露给杨业,并暗示他在朝中树敌太多,最好不要有非分之想,并升杨业为领云州观察使,兼代、郑南州刺史,算是对杨业雁门关大捷的奖赏。对于当时的处境,杨业心理非常清楚,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这些毁谤当作卫国的动力。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北伐

1.孤军奋战

公元986年,宋太宗不顾大臣们的劝阻,执意北伐。杨业被任命为西路军的副将,而西路军的主将是作战经验丰富的忠武军节度使潘美,监军是宋太祖当年的老部下王侁。

然而,三人在战争中的配合却并不默契。

杨业等人从雁门关出发,连续攻下克云(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朔州(今山西朔州)等几个地方,可是,在这关键时到,杨业被命令后退。

就在他们后退的时候,大量辽兵攻入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杨业等人马上停下来商量对策。

杨业认为辽兵人多势猛,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开敌人锋芒,在辽军行军的途中埋伏弓箭手,再配合骑兵对敌人突然袭击。

可是,杨业的计划遭到了王侁的反对,他嘲笑杨业胆小畏敌,坚决主张和辽军正面对决,而潘美明知王侁的计划存在很大的漏洞,却仍然支持王侁。杨业无奈,不得不按王侁的安排取道朔州,直逼雁门关。

杨业想这一去必定凶多吉少,所以在临走之前,特地嘱咐王侁和潘美,让他们一定要在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州南)布置好弓弩手。当他将辽兵引入此地时,王侁和潘美要马上领兵呼应。否则,他们这支部队就会全军覆没。

后来,杨业在领兵去朔州的路上遭遇了辽军。杨业一路浴血奋战,好不容易才按原计划将辽兵引入陈家谷口。

可是,杨业在陈家谷口却没得到宋兵的接应。此时,杨业望着空落落的四周,看着和自己一起冲杀出来的将士,只能仰天长叹。

其实,潘美和王侁为了自己的安全,早已率兵逃离该地,在听说杨业战而不利后,不但没有援助杨业,反而跑得更快。

孤单力薄的杨业身负重伤,在绝望中奋勇拼杀,直到最后耗尽力气被辽兵擒获。

杨业被俘后,在辽兵营里不吃不喝,最终绝食而死。

2.忠烈的象征

失去了杨业这名猛将,宋太宗心理很难过,他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节度使,并且提拔了杨业的几个儿子,封其子延朗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为殿直。同时,宋太宗将潘美削官三任,还把王侁的名字从编管中划走。

“援兵不前,独以孤军,陷于沙漠,劲果炎厉,有死不回,求职古人,何以加此……”这是宋太宗为表彰杨业的功绩所下的诏书,当朝廷上下看到这份诏书后,都非常感动,再也没有人去计较杨业的“降将”身份。

此后,在雁门关附近居住的人,为纪念杨业的战功和忠贞精神,在雁门关北口立了“杨将军祠”。如今,杨令公和佘太君的彩塑还凛然地静坐在雁门附近的杨家祠内。

杨业死后,他的后人就在雁门关一带居住下来。杨业的儿子、孙子也都成为了北宋良将,他们不仅驻守雁门关,还在河北等地抗击敌人,保护大宋。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这里轻而易举地找到杨业的后人。

同类推荐
  • 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

    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

    本书作者以第一手资料,透过雷震的风雨一生,叙述一代知识分子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并以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历史背景为考量,着力表述这位骨鲠之士从坚守理念到付诸实践的精神风貌,从而显现出那个时代的变局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真实的艰难处境……
  • 华盛顿——世界第一位“总统”

    华盛顿——世界第一位“总统”

    《图说世界名人:华盛顿(世界第一位“总统”)》介绍了,乔治·华盛顿,美国首任总统,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793年连任。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隐退于弗农山庄园。由于他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故被尊称为“美国国父”,学者们则将他和罗斯福、林肯并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希特勒之秘

    希特勒之秘

    希特勒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残暴专横和战争狂人。即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纳粹的一些战犯在谈起他们的“元首”时,仍然“谈虎色变”。本书对希特勒的生平、思想的演变、政治权力的争夺以及发动战争、残杀犹太人诸多经历进行纪实性的记录。
  • 重建的世界

    重建的世界

    亨利·基辛格为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外交家、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本书为基辛格的处女作,部分为政治传记,部分为外交史,既有基于历史文献的严谨历史叙事,也有基于其理论的客观分析和评论,集中研究了俄国击败拿破仑后世界各国为构建新的国际秩序所做的努力,尤其关注外交的局限性和国际稳定的要素。该书所阐发的“均势外交”思想奠定了基辛格战略思维的基础,本书的成功奠定了基辛格作为现实主义学派中第一流学者的声誉。《重建的世界》看似一部讲述欧洲历史的著作,但基辛格在书中亦描绘了均势外交的基本原则,而我们也不难在他日后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时采取的政策当中发现这些原则。本书清晰地表明了基辛格的观点:国际和平最好不是由法律或者国际组织来确保,而是要依靠分散权力以克制强势者的野心来实现。
热门推荐
  • 我的妖精生活

    我的妖精生活

    我是一只妖精,不管你信不信,我确实是一只妖精。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妖精渐渐的都进入了都市,以各种身份生活在人类之中,我也并不例外。当过兵、打过仗、上过学、流过洋、几百年间我有个很多很多的身份和经历。而现在我再一次从大学里毕业,这一次我将要走进高中校园当一名老师,看着那些中学生的成长,在这些成长中的学生身上,我想要找到我那从来都没有过的‘妖精之心’。
  • 我的故事就是酒

    我的故事就是酒

    人生多悲欢离合你有故事我有酒酒中故事多性情
  • 时限之救世圣女

    时限之救世圣女

    为了达成最终目的,无泩的灵魂再次被送往远古的15世纪。在这里,他只是一个西方村子中的普通男童,而他的使命,则是见证圣女贞德的一切。“天地生来平等,我们有能力的人,为何不扶持弱小,为何要欺压弱小。”
  • 轮回命也

    轮回命也

    穿越后,就一定是主角吗?赵书白的经历告诉我们,NO!在别人的故事里,他该如何自处?探索奥秘,揭露真相。轮回,命也。一个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正在慢慢上演。慢慢就是慢,前面快点看。
  • 惊世传奇之逆天强者

    惊世传奇之逆天强者

    老天既然不想让我活在前世那么就让我在这异世界大放光彩!天不容我,我便逆天!
  • 你是我放不下的割舍

    你是我放不下的割舍

    你相信世道轮回吗?你相信因果关系吗?你对命运说过不吗?我本来也不信的,总要经历,才会懂得,可是,李凤凤,你是我世界上放不下的割舍、这是我亲身经历,希望你们能因为我的故事有所启发,我想说,珍惜身边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不要真的什么都不在了,你才去回忆,才去珍惜(此致:我最好的李凤凤。我很后悔没有跟你一起制造能多的回忆,再多不舍也成空话。)此篇小说为真实故事,李凤凤2019年9月离开我们,我用这个小说来讲述你我的故事、我们的感情无关世俗,只剩纯粹。
  • 宋金武林旁录

    宋金武林旁录

    宋金年间,男主人公出身贫寒,命运之神将他打入谷底,身受折磨。待到拨云见日之时,竟疑惑是否暴雨欲来。
  • 白帝2

    白帝2

    三千年前,少年出世,其天赋之高,连神都为之畏惧,不过二十余岁,便已然站立于世界之巅,无一人敢与之一战,少年其名曰:白帝。三千年后,一名少年偶然间解开了封印,释放出了三千年前下落不明,被刻意从历史上抹去的上古传奇“白帝”的灵魂。
  • 凋荡

    凋荡

    向北斗:以后再也不要遇到你这样的人了遇到一个就够我喜欢好多年的了
  • 谈谈我经历了哪些事

    谈谈我经历了哪些事

    奇幻,恐怖,悬疑,有克苏鲁风格与中国神话混杂,scp基金会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