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没有诚信这一基石,现代企业将迷失于欲望与贪婪之中,对现代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伤害。而实际上,企业在为人类带来物质享乐和生活舒适的同时,确实也带来了假冒欺诈、物欲横流、环境大破坏、资源不断消耗、不道德竞争、官商勾结、庞大而无法约束地生产破坏人类生存及地球环境的产品等等。这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是人类应共同面对的问题。
在中华文化中,诚信这个词有着深厚的渊源,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以此为荣。依据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老子在德篇多次提到诚信,可见诚信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老子要说明的就是宇宙间的一切源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宇宙能量的存在、运行体系和规律,而更重要的是人类作为动物中的灵长,应该效仿道本源的“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无我、无私的精神,尊道奉德地生存,主动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孔子也告诫自己的学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无法在世上行事立足。诚信是中国文化的根源,只不过在进化中物欲的污染越来越多了。可喜的是,以胡****为首的党中央在新的世纪又一次发起中华文化的振兴。
诚信是民族文化的基石,立国之本,更是商业经营当中的一个基础,西方的商业发展到今天最基本的一个基础就是契约精神,老子、孔子讲的人类诚信实际上和西方的契约精神属于是同源的。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这种精神首先表述在“神人立约”的意义上。在西方传统的商业文明下,契约代表着商业关系双方的承诺,信用与契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甚至信用要靠契约来维系,可以说传统的商业文明是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之上的。契约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诚信精神,只有交易的双方遵守契约,切实履行合同,才能确保交易安全,市场经济才能发展起来。
本文将根据道德经当中对诚信的论述,结合中华文化的精髓、西方商业的核心精神、契约精神,对企业的诚信作根本的研讨。
诚信的根本
原文: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21章)
译文:至高无上的宇宙大德,源自道性。纯宇宙意识能本源的存在,只能透过人类的禅定无我的恍惚状态下去感知和观照。在禅定的恍惚中,可以感知其中有形象;恍惚中,可感知有实物;在超凡入圣的感知中,可以体验创造宇宙万物之精华-纯宇宙意识能的存在,而这宇宙万物之精华又是那么真实,铸就其本质存在的绝对信念。
老子在本章中描述了道的状态,他讲的恍惚状态是人类进入到一种醒着但没有思考的状态,即在忘我禅修状态中的体悟,感觉到有象、有物、有精、有真、还有信,老子告诉人类最为根本、本源的正信是源于此处的,老子告诫我们:1.诚信是本源天德的一个本质特征,是宇宙自然能量中就有的本质特征。2.人类可以通过禅修,关闭六门感知本源能量和诚信存在。3.现代人都把信念寄于各种宗教之上,而宗教的背后是宇宙自然能量及其运行法则,宗教是道的拟人形象,多数以人为本的宗教教义是弘扬仁善和诚信的。4.诚信是做人的根本。5.诚信是经商的根本。
由此可见,诚信是人类继承天德而来的,没有诚信,人类将陷于物质欲望中而不能自拔,走上不归之路。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崇尚诚信为本的,而随着中国文化迈向近代诚信似乎被物质和商业淹没了。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10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50两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清代重臣李鸿章的两件事,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中、西对待契约的不同态度。
1863年春,李鸿章率军攻打苏州。主持苏州防务的太平军主帅谭绍光,与部下郜云官等将领不合。李鸿章探知这一内幕,立即安排原是太平军降将的手下程学启前去劝降,承诺郜云官如果肯斩杀主帅谭绍光,献出苏州城,朝廷将封他为二品武官。郜云官等早已萌生降意,双方一拍即合。郜云官仍心存顾忌,他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由英国人戈登出面作保。戈登是李鸿章的密友、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的“洋枪队”头子,但他更相信英国人的信用。
李鸿章爽快地答应了郜云官的条件,由戈登当面作证,双方折箭为誓,相约起事。几天后,郜云官等8将依计行事,刺杀主帅谭绍光,迎淮军入城。但投降后的郜云官却不想解散旧部,而是向李鸿章提出请求,将自己的部队编入淮军。这让李鸿章疑心大发。当晚,李鸿章先将戈登支开,安排刀斧手埋伏帐下,然后假传宴请郜云官等8位降将,说要论功行赏,谁知乱刀齐下,8颗人头当场落地。
戈登很快知道了真相,认为这是奇耻大辱,怒不可遏,拿着左轮手枪在苏州城内四处寻找李鸿章,要与他决斗。李鸿章自知理亏,只好躲起来,避而不见。戈登不依不饶,李鸿章最终厚葬了被杀的太平军将领,并在报上发表声明,说苏州杀降是清政府的决定,与戈登无关,方才平息了事端。
还有一件事也事关西方人、事关信用,与李鸿章的失信,形成了强烈反差。
美国第18任总统尤利塞特·格兰特在连任两届美国总统后离职,携妻子周游世界。1879年,格兰特乘船抵达中国,时任北洋大臣的李鸿章设宴款待,两人一见如故。格兰特随身携带有一根名贵的手杖,十分华美:手柄处镶有一块大过拇指的钻石,周围用小钻石环绕,璀璨夺目,价值不菲。李鸿章看到后十分喜爱,反复把玩,爱不释手。格兰特明白李鸿章的意思,承诺以后送给李鸿章。17年后,1896年,李鸿章在纽约访问期间,前去探视格兰特的遗孀朱莉娅。格兰特夫人设宴款待李鸿章,并邀请工商各界名流百余人作陪。席间,朱莉娅说格兰特总统临死时嘱托她把手杖送给李鸿章,但因手杖是工商各界赠与他的礼物,一定要征得大家同意方可送人。在座的自然赞同,朱莉娅当众将这根手杖奉送李鸿章。从李鸿章遭遇的两件与西方人打交道的事情中可以看出,西方人笃信死理,坚守契约,恪守信用,把信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虽然西方的商业中也有个别不诚信的人和事,但他们对诚信底线的坚守和对契约精神的遵从,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得道多助 奉德长久
原文: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第23章)
译文:尊道的人,就合于道源;奉德的人,同于德能;背道离德的人就失道悖德。对于奉德的人,道也同样会用德能滋养、帮助他们;对于背道离德的人,道同样会疏远他们。
老子在此处要告诫人类尊道奉德是自然对人类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的自然使命,如果失去了这一基本的规则,人类将毫无疑问地自食其果。符合本道源规律的诚信行为不但可以得到宇宙能量的支持,还可以传世。中国人所讲的家风正派就是家族遵守诚信。有了好的家风,家门才兴旺发达,世代相传。眼下人们普遍议论的“富二代”、“官二代”的出现实际上就是家风不正的体现,其根源就是缺少家庭的德性和诚信的根本。将老子这里讲的智慧融入到企业的诚信根本,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1.企业的行为要符合天德,即对地球、对人类生存有利。
2.尊重宇宙的基本规律,诚信无欺企业也才可以发展长久;反之,尽管有时会有暂短的辉煌,终究会遭到规律无情的惩罚。
3.坚守诚信是要付出代价的,需要企业领导者牺牲短期的利益,获得的是长久的根基。
4.违背诚信经营的基本原则终将自取灭亡。
5.企业诚信需要源自本源的信仰和持久的坚持。
古代有君王为博宠妃一笑,换来的是命丧黄泉。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5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现代也同样有失信于民而倒闭的三鹿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