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羽分封诸侯之后,楚军并未急着离开。而是在亚父的建议下,先把刘邦礼送至汉中。亚父始终对刘邦不放心,害怕刘邦在楚军离开后,趁机占据关中。虽说章邯司马欣懂胰的实力要比历史上强上很多,但刘邦帐下人才济济,又深得关中民心,担心关中三王不是刘邦的对手。
在子羽派出钟离昧和韩信率军附送刘邦大军离开关中的同时,一面与楚军众将商讨如何对付怀王。“禀报大王,帐外有一儒生求见,说是有妙计献与大王!”传令官恭敬的对子羽说道;
“传!”子羽一向敬重贤士以及读书人,众人也自觉的中断的商讨,共同期待儒生的妙计。
“在下于吉贤拜见项王!”此人三十来说,一脸孤傲。
“先生免礼,听说先生此来,有计献与本王,不知是何计策啊?”子羽一脸期许的看着他,最近子羽正为将如何劝说怀王而烦恼,非常希望有人能替他解决这个难题。
于吉贤自信的笑着说道:“听说项王欲回楚地,在下认为此举甚是不妥,项王理应在关中称王。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
听了儒生的话,李林暗叫一声不好,前世李林也认为子羽不在关中为王是一种失策,但现在的李林认为那终究只是设想,而没有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若子羽在关中为王,首先,如何处理章邯等降将,除了将他们封在关中外,别无选择。当他们投降时,子羽就已经许诺封他们为王,章邯等作为秦将,手中沾满了六国子民的鲜血,因此六国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如若将他们封到属于原六国的地方,等于让他们去送死。其次,如何处理怀王,怀王与项家势同水火,以怀王的实力和在楚地的威望,除了项羽亲往,其他诸侯很难撼动他,楚国一向地广人多,若让怀王做大,他再拉拢其余诸侯,试问子羽如何应对。还有,子羽和项家军上下皆是楚人,当然希望衣锦还乡。因此,关中与楚国,二选一的情况下,选择楚地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后世众人之所以误解子羽,是因为大家都高估了子羽当时的实力。
史书记载,在关中时,有人劝说子羽在关中称王,子羽以“富贵不还故乡,就如同穿了锦绣衣裳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为由婉拒他的建议,谁知此人不知好歹,竟然说楚国人是戴了人帽子的猕猴。子羽听后大怒而将他烹杀。这也成了子羽残暴的证据。因此李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一直都在关注此事,几天前有人也劝说子羽在关中为王,当时子羽也用此话搪塞来人,但来人并未讽刺子羽。于是李林以为此事已过。但谁知今天又来了一个。
果然,子羽听了儒生于吉贤的话后,皱了皱眉,一脸的失望,子羽还以为他有什么高见,没想到又是一个想当然的家伙,因此子羽不愿多跟他解释,也不能跟他解释,毕竟不可能告诉他,怀王才是大敌,此次回去就是为了对付怀王。但子羽还是客气的说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听了子羽的话,儒生于吉贤拱了拱手,向帐外走去。李林见儒生如此知趣,暗自松了口气。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谁知走到帐门口的儒生像是发现了什么大秘密,回头大声的对子羽说道;
李林听后暗叫一声‘糟了’,随即看向子羽和在座的诸将,他们皆是一脸的怒气,季布率先吼道:“大胆!”
“兄长,杀了他!”项庄没有责斥儒生,而是向子羽直接建议道;
“对,杀了他!”众人一时纷纷嚷道;连一向淡定的亚父也略显怒气。李林知道楚人一向看重荣誉,尤其是子羽,他作为贵族之后,一身以光复楚国为己任,他有着作为楚人的骄傲,但是,现在竟然有人侮辱他以及他的父老乡亲。
在看那儒生,似乎没有半点请罪的意思,以子羽的脾气,只要他及时求饶服软,子羽定会放过他,但他似乎还在为刚才的发现而自豪,在那里装着一副找死的模样。
“竖儒安敢如此,来、来人,给我烹了他!”子羽大声怒道;显然他气的不轻,连说话都结巴了,李林从未见过他这么愤怒过,李林知道子羽并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间接杀死他叔父的章邯,他也能原谅。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尤其是像他这么一个盖世英雄。荣誉、尊严,显然就是他的底线,子羽将之视如生命。
其实在李林心里也认为此人该死,士可杀不可辱。但李林不愿意让子羽背负残杀的罪名,并且李林认为此举是便宜了那个儒生,杀了他,反而成全了他敢言直谏的美名。
“兄长,不可,此人侮辱我们楚人,我认为烹了他,也难解我们的心头之恨。”见李林愤怒异常,子羽和众将都是一愣,李林平时只会阻止杀人,难得今天赞成,但没想到,李林甚至认为烹杀儒生是便宜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