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1998年的春天讲起。
方梅,生活在东北的一座中等城市,但她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而是初中毕业后从本省的一个小县城随父母迁过来的,目前是该市一所大学文秘专业(涉外文秘方向)四年级学生,她是班里唯一的自费生,这意味着她上大学需要拿更多的钱。
此时,她正面临毕业和找工作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可她似乎还沉浸在大学生活中,没有去想更多未来的事情,她并不是一个计划性很强的人。
她的班里共有25名同学,男生是班级里的稀缺资源,只有5名,包括郝强、杜俊成、钱威威、黄明皓和曾鹏。
郝强是一班之长,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和同学们的热心班干部。说到他的成绩,杜俊成有话要说:“郝强不当班长,谁当?别的不说,父母给起的名字就好,郝强就是好强”。
杜俊成,班级第二男主角,先说外表:1.80的个头,往那一站,绝对精神、潇洒、有魅力,人家都说他应该去当演员,要不可惜了那材料。再说内在:他学习好,尤其英语学得好,曾获得校英语演讲比赛的第二名。在课间或闲暇时间,他常常给同学们讲讲小笑话,发布些最新消息,传达一些最新理念。
老杜的这些优点因此吸引了班里不少女生的青睐,也包括方梅。他对梅是有好感的,他喜欢她平静如水、不张扬的个性,这与其他女生可不一样。他从未听到过她大声讲话,旁若无人的大笑,喜悦时,也只是浅浅的一笑。可是,他对她的了解只是表层的,大学都快毕业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并不多。这样看来,他对她的感情只能算作好感,或许,在他的内心深处会有留给她的空间。
对比杜俊成的性格,钱威威就内向多了,他的话少,性格温和,非常愿意帮助人,有时,他还会受到个别女生的“欺负”,什么跑腿的活都会想到他,比如夏天帮忙买个冰激凌,冬天给捎个热乎乎的烤地瓜。他总是笑呵呵的去完成这些“任务”。说来不信,钱威威,杜俊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却是很要好的朋友。
相似的是,老钱对方梅也有好感,在他眼中,梅虽说没什么特别之处,但看起来却是那么清新、自然、不做作。他喜欢与她交流,探讨学习上的事情,但是梅却一点也不喜欢他,他的长相不喜欢,他的性格就更不喜欢了。她喜欢的人是杜俊成。
黄明皓和曾鹏是这个班的另类男生,除了上课,平常很少看到他们,他们做事的风格是风风火火,急匆匆型的。
女生代表是方梅的好朋友,叫赵晓文,班级学习委员,考试成绩没有掉过前三名。凭她的成绩,她有实力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但高考前的重感冒影响了正常发挥,她才上了这所名气不大的学校。她的家境并不宽裕,也就没有选择复读。
在梅的眼中,晓文朴实,好学,谦虚,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同学和朋友。梅愿意和她说说心里话,而晓文并没有那么畅所欲言。
午饭时间,梅和晓文一同去食堂吃饭。在去往食堂的路上,梅问:“不少同学都开始找工作了,我怎么对找工作没什么想法呢?你是怎么想的?”
“大学毕业后再找,争取一找就找到一个好工作,现在的心态不稳,也没法投入更多的精力。”
“晓文真有主见,不像自己,一点没有目标感。”梅心里念道。
俩人说着来到了食堂门口,恰巧,杜俊成正拿着饭盒往外走,他们在上下的台阶碰
面了。晓文热情地朝俊成打着招呼:“吃完了,挺快的嘛!”
他笑了笑,说:“嗯,你们才来呀!”在他准备下阶梯前,瞥了一眼梅,梅顿觉不自然,往远处望了去。这个小插曲让晓文捕捉到了。
上到台阶后,晓文用手指头杵了下她,说:“嗨,梅子,问你个事。”
她吓了一跳,说:“什么事?”
“你想过找什么样的男朋友了吗?”
“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事了?没怎么想过。”她本来也想问对方同样的问题,但考虑了一下没有张口。
两人一起走进了食堂。
这段时间,方梅正忙于写毕业论文,此时的她正在图书馆里查阅写论文的资料。她拟定的论文题目是“企业秘书的创新思维”。一本本书在她的手中不停地更换着,“写好一篇论文真是不容易呀!”,她心里念叨着。最终,目标锁定在一本书上,她把它拿到了桌子上翻阅起来……
十分钟后,在图书馆另一角看书的杜俊成发现了她,走了过来,并用轻咳示意她。听到声响,她下意识地回了头,看到了他亲切的眼神,她觉得很温暖,还有点小紧张。“是你啊!你——你也来查阅资料吗?”
他小声说道:“嗯,我来了半天了,刚看到你,看什么书呢?”
她把书皮展示给他看,书名为“秘书工作的艺术”,说:“查论文资料呢,不知道怎么写了?”
“看你这么认真的准备,肯定会写得很好。”
“不行,不行。你的论文写完了吧!”
“差不多了。我这次来是找找贸易方面的书,过两天要去一家贸易公司面试。”
“真好啊。”
“那你呢,工作找得怎么样了?”
“还没找呢。”
“哦,找工作的事不用着急,要看机会的”。
“是啊,也不知道……”,话还没说完,旁边的同学有意见了:“你们两个有什么话出去说,这是图书馆,注意安静。”
“对不起,对不起。”说完,他朝她摆了摆手,回到了他最初的位置。
望着他的背影,她产生了说不出的失落感,她那么愿意和他说话,可他们的对话总是那么几句,好像几句后必须要停。毕业后他们见面的机会也许更少,她真希望时间过得慢些,为了美好而短暂的学生时代,也为了有更多机会与俊成见面。
方梅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一家三口过着平淡而有滋味的生活。她的父母很少有求于人,只有一次,就是依靠梅的大姨把全家从县城调到城里来,为此全家对大姨家是感激不尽。孩子马上要大学毕业了,可以自食其力了,做父母的自然高兴,虽然不能提供给她什么帮助,但是他们相信孩子自身的能力。
梅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里人过得更好,即使现在离这步尚远,但她有这么个想法。上大学期间,她是住校的,只有周末才回到家中与父母团聚。今天是星期五,她决定这周不回家了,想到毕业后的分别,以及由杜俊成而引发的一些烦恼,心里颇感烦乱,她希望呆在宿舍里静一静。正好,家在外地的好友晓文又挽留她,为了让她陪同看电影“泰坦尼克号”。她也特别想看这部电影,现在满大街都是这个电影的海报,她好奇这究竟是部怎样的电影,能让那么多人都为之追捧。
电影在放映中,梅的心跟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开始为男女主人公揪心,当放映到女主角露丝为了男主角杰克而放弃乘坐救生艇时,她的心为之颤动,眼睛也因此湿润了起来,她也想拥有女主角那样的品质,为了爱而放弃一些东西。
影视作品中的某些情怀总会打动人的心灵,如同当年感人至深的印度电影,虽然人们不大可能经历影片中那些生死相守的爱情故事,但它们带来的是一种感动和震撼,让人们在多少年后都会去留恋和回味。
电影快结束了,她转过脸,看到了晓文满脸的泪水,她吃惊不小,想不到外表坚强的晓文也会这么动容。之前,她从未看到过她流泪、甚至感伤。
晚上,梅翻来覆去睡不着,耳边一直回响着“泰坦尼克号”中的音乐,她有一种说不出的孤寂感和对现实世界的迷茫感,她觉得,此时的自己就像是汪洋大海中漂泊的一艘小船,孤伶伶地,不能往深处前行,也很难靠到岸边。她为电影中男女主角的结局而伤怀,为其即将结束的大学生活而伤感,为未来无限可能的生活而感叹!一部电影仿佛让她突然间长大了。
也许一些年长者不明白:“年轻人哪来那么多烦恼和忧愁?年轻人有的是机会,何必自寻烦恼呢?”但可知道,机会往往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在方梅脆弱的内心世界里,她还看不到机会在哪里,还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心态。
就这样,梅度过了一个颇感惆怅的周末,未来的生活变得缥缈了起来。
毕业日期越来越临近了,同学们开始互相在日记本上留言、留电话,以及赠送诸如照片等纪念性的物品。
方梅留言的内容大致是:虽然今后我们会各奔西东,但一定不要让岁月磨掉我们的记忆,永远珍惜大学时代的美好,希望我们以后的生活绚烂多彩。她是用心写下的感受,她特别希望其他同学能够一直保留这份纪念。
每位同学的留言方式各不相同,有像方梅这样抒发个人感受型的,有的是以小诗的形式出现的,有的是引用名人名言型的,还有的是用英语来表达的。
钱威威的留言是:方梅,愿你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佳绩不断,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一切如意!
杜俊成给她的留言轻松和幽默了许多:吃好、睡好、心情好,每天的日子乐哈哈!在句子的末尾又画了一张笑脸。
快毕业了,这天全班同学聚集在大学的校门口,准备拍毕业照。
方梅和晓文在聊着天,杜俊成从一旁走了过来,对着她俩说:“我找到工作了,在一家贸易公司做业务员。”
梅在心里默默地为俊成感到高兴,并祝福他工作顺利。
晓文接过话说:“祝贺你,还没拿到毕业证就找到工作了,看到你这么快就有工作了,我们心里也有底了。”
梅跟着说了一句:“是啊,是啊。”
老杜答道:“以你们的能力,我相信也会很快找到好工作的。”
晓文笑了笑,说:“谢谢。不过,毕业后我们可要保持联系呀。”
“没问题呀,我还怕你们都不理我了呢!”
听到这话,两人都笑了起来。
……
毕业照拍得很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笑,毕竟他们已经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即将走进社会去开创新的生活,也包括继续深造的几名同学。同学们都清楚,将来聚在一起的机会肯定不多,日后再翻看这张毕业合影时,各自都会有深刻的感触,他们相约不久将来全班的再次合影。
毕业的日子终于到了。在25名同学中,有20名同学是要找工作,继而走上工作岗位;有3名同学准备考新闻、传播学等专业的研究生,为今后更好的发展铺路;另有2名同学要出国攻读硕士学位,其中有班长郝强。他准备去澳大利亚攻读工商管理专业的硕士课程。他的不少亲戚都在澳大利亚,父母并不担心他在那边的生活。(毕业后,他顺利地办好了签证,开始了海外的留学生活。他向大家保证一定会学成回国的,到时再相聚。)
在准备找工作的同学中,方梅和晓文还没有投过一份求职简历,一直持着观望的态度。
钱威威已经向用人单位投过简历,但是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他的态度是,在校期间能找到工作更好,要是未能如愿的话,待毕业后再慢慢找。
杜俊成是还未毕业就已找到工作的幸运儿之一,凭着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也算是付出总有回报。他并不没有把目标定位在找到一个工作上,而是希望自己从底层做起,从熟悉业务开始,然后渐渐地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在积攒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再朝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同学们陆续地离开了他们的大学。晓文决定不回家乡了,继续在这个城市去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而奋斗。她的另一个目标是,在这成家立业后,会把老家的父母和弟弟接过来,这也是她努力的最终结果。方梅和晓文打算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和参加每周六招聘会的方式来寻求一份工作。
方梅的校园生活告一段落了,总结一下她这四年:学习成绩不算优秀,也不算差,中规中矩的。刚进校时,她由于自费生的身份感到过自卑,也默默地为之努力过,成绩一度在班里的前几名,可在适应了大学里略显松弛的学习生活后,她的成绩有所下滑并持续在中等水平。不好不坏的成绩,加上不张扬的性格使她在班里的位置不那么突出。
大学校园里盛行的恋爱没能在她身上实现,虽然她的心里始终有杜俊成的影子,但是她与他之间最多算是关系较好的同学。她常想:在学习及各方面我都赶不上杜俊成,他不大可能会喜欢自己,即使有一点喜欢,也不会保持长久的。可她的内心是挣扎的,只要一想起他,心里就会有所触动,然后会有一种若即若离之感。她知道自己太需要锻炼了,什么人情世故,什么男女交往,什么礼尚往来,这些曾经离她较远的事情正在一步步靠近,她必须学会去接收它们。总之,她内心的感受是复杂的,难以说清的。
不管怎样,方梅的校园生活告一段落了,今后漫长的道路要靠她自己闯,她既将能享受到美好灿烂的生活,又将会体味生活中的酸楚与苦涩。杜俊成,他真的能在她以后的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吗?钱威威、赵晓文,他们又将在她的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