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败为胜的过程中,“忍”字的作用不可低估。保持冷静需要忍,韬光养晦需要忍,撤退避敌更要忍。
小不忍则乱大谋。大凡古今成大事者,当他们处于不利环境时,都曾克制忍让过。清人辛启泰有过这样一句话;“不能忍,则不足以任败;不任败,则不足以成事。”意指不忍受一时的挫折,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他在这里鲜明地将“忍”与反败为胜连在了一起。
西汉有个叫贾谊的才子,18岁的时候就诵诗着文,名闻远近。22岁那年,他得到汉文帝的赏识,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博士官。但是好景不长,一半由于他恃才自傲,伤了朋友的自尊心,一半由于别人嫉贤妒能恶语中伤,致使文帝很快就对他失去了兴趣。贾谊被免官削职挤出了朝廷。
受到排挤和打击,贾谊便忧伤万分,精神不振,一病不起。他怨天尤人,“自伤哭泣,以致于天绝。”可惜一代才子俊男,就这样断送了自己远大的前程。
苏东坡专为此事写了一篇题为《贾谊论》的文章,他在文中写道:“夫谋之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这真可谓是一语破的。不能忍受暂时的挫折,哪有来日施展才华的机会?
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后,刘邦、项梁共立原楚国王孙为楚怀王,继续进行讨秦战争。后来,项梁战死。楚怀王召集文武大臣共商灭秦大计,做出了分两路大军由彭城西进,彻底捣毁秦王朝统治的战略决策。其中,起义军主力由宋义、项羽率领,而刘邦则负责统领本部人马及项梁、陈胜的余部。楚怀王与众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在攻打关中的战役中,刘邦率军首先攻进关中,项羽落在其后。由于有“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之约,为争王位,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以便借机将其除掉。而刘邦早已看出项羽的目的,但又深知项羽的势力强大,硬拼只能自取灭亡,因此只能忍辱求生以图东山再起。
项羽设宴招待刘邦,刘邦则装出一副奴才相,说尽了恭维话,信口胡诌地大表忠心。刘邦说:“我和将军共同努力,起兵攻秦。您在河北激战,我从河南进兵。我能侥幸先行入关,是大出意料的,所以美女财宝概不敢收,军队也未敢进城,专等将军的到来,听候您的号令。现在有人挑拨,是想破坏我们兄弟关系,望将军明察。”项羽听了这些活,早已将杀刘邦之心丢到脑后。范增多次暗示项羽下令动手,但项羽佯装不知。不得已,范增又令项庄以舞剑为名,伺机行刺。但项伯也随即拔剑而起,名为与项庄对舞,实际上却以身掩护刘邦,使得项庄始终无隙可乘。在此紧要关头,张良暗中告诉勇将樊哙入内保护刘邦。后来,刘邦借上厕所之机,骑上一匹马,在樊哙等亲信的保护下,抄小路溜回了霸上。
刘邦在鸿门宴上可谓狼狈至极,忍让至极。但是,正是因为他受得了、做得到这些,后来才赢得了皇袍加身的荣耀之至。
项羽有拔山盖世之雄,咽呜叱咤,千人皆废,为什么身死东城,为天下笑?他失败的原因,韩信所说,“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两句话,包括尽了。“妇人之仁”,是心有所不忍,“匹夫之勇”,是受不得气。鸿门之宴,项羽与刘邦,同坐一席,项羽已经把剑取出来了,只要在刘邦的颈上一划,“大楚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挂出,他偏偏徘徊不忍,竟被刘邦逃走。垓下之败,如果渡过乌江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他偏偏说无颜江东父老。
刘、项相争,项羽胜多负少。可怜刘邦总是灰溜溜的,有时甚至如丧家之犬,被打得东躲西藏。但狗有狗的长处,忍得了万般欺凌。鸿门宴的忍让算是一例,而在此后的多次交战中,刘邦又有好几回损兵折将,落荒而逃。幸好他是“走”的专家,不把失败当回事,败了就走,走了又来。虽则落了一个“市侩厚黑人士”的骂名,但最后终成大业,成为一代开国帝王。
号称西楚霸王的项羽不可谓不是一个大英雄,他曾因一怒之下坑杀过30万降卒,也曾因怜弱惜孤而不忍列阵。战场上,他叱咤风云,令敌兵闻风丧胆;情场上,他柔情似水,叫美人委身相随。项羽敢怒敢喜,敢恨敢爱,真是一个地道的男人中的男人!可惜,这个伟丈夫也有一丝缺陷,他能胜不能败,能进不能退,能伸不能屈,身上少了那么点“忍”劲。
这一点缺陷,竟铸成了他惨败的悲剧。
诗人李清照十分赞赏项羽的英雄气魄,写诗赞道: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但是,从成就大业的实用角度来说,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不肯过江东,拼死疆场,实乃下下之策。倘若他听了乌江亭长的话,忍一时之败逃回江东,学学刘邦的“走”字功夫,保全性命,那天下江山属谁,就无法预测了。
7.男人有心机,韬光养晦求自保
一屈一伸,一藏一露,关系重大,可以把强变弱,也可以把弱变成强,一切的秘密都在于你是否吃透藏与露、屈与伸的制胜玄机。
人生的重挫酷似翻船,为使身体不致由水流动力紧紧地吸附于船底,造成窒息性死亡,就要落水后借助坠落的劲儿蜷缩身体一沉到底,然后再顺着水流浮出水面,以求摆脱葬身鱼腹的命运。人生处于逆境时,如硬要违背客观规律,结果只能加剧事态的恶化。逆境之中最关键的是顺应所处的环境并暗中积蓄力量。
这里的“蜷缩身体”、“一沉到底”,看上去好像非常消极,一副听天由命,不再挣扎的样子,但却是死中求生的正确选择。如果不顾客观情势,坠水之后就拼命地胡乱扑腾一番,那倒会事与愿违;
一个是“无为”不作挣扎,一个是“有为”拼命挣扎,无为者生,有为者死。这就是韬光养晦的神妙。
韬光养晦,还有另外两层意思,即暂时的“不为”是为了长远的“为”,表面的“不为”是为了实在的“为”。对处于困境和失败中的国家、军队乃至个人来说,运用韬光养晦的思想,更有实际意义,因为此时客现形势逼迫着你收敛锋芒,藏而不露,以求安身立命、以得来日重图大业。
“韬”的本意是弓袋子,有“进去”的意思,而“晦”则有“黑暗”、“隐晦”之意,比如月末,又说成是“晦日”。韬光养晦,作为一个成语,其大意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作为一条谋略,则是指在对敌斗争中,要通过各种欺骗的手段,表面上收敛锋芒,隐蔽实力和企图,解除对敌方所造成的威胁感,麻痹其意志,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图大举。
在古代,韬晦之策多用于人生处世和官场做戏。晏子在两次治理东阿的6年中,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是一位有抱负有才干的政治家,很想干一番大事业。一次,齐景公命他去治理东阿,晏子非常高兴,准备到那里去大展宏图。可是,3年之后,向朝廷告状的越来越多,景公非常恼怒,他将晏子召回来,要罢免他的官职。
晏子毕竟是有头脑的,他早已知道了自己的“过错”,为了保留继续施展才能的机会,他非常谦恭地说:“臣已知错,请大王再给臣3年的时间,那时,人们必然会说臣的好话了。”景公见他有知错必改的勇气,且言辞恳切,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又过了3年,景公果然听到不少称颂晏子的话,他大为高兴,于是又召晏子入朝,要予以封赏。不料,晏子却诚惶诚恐地不肯接受封赏。
齐景公感到奇怪,就问究竟是什么原因。晏子回答说:“第一次我去东阿,让人修筑道路,施行有利于百姓的措施,于是坏人责怪我;我主张节俭勤劳,尊老爱幼,惩治偷盗无赖,于是无赖怨恨我;权贵犯法,我也严加惩治,毫不宽恕,于是权贵们嫉恨我;周围的人如果有超出法度的要求,我就拒绝他们,于是周围的人责骂我。这些对我的恶语中伤四处传扬,甚至有人还在背后告我的黑状。第二次,我改变了做法。我不让人修路,拖延实施利民措施,坏人为此开心了;我轻视节俭勤劳、尊老爱幼,还释放鸡鸣狗盗之徒,无赖们为此高兴了;权贵们犯法,我不依法惩治而予以偏袒,权贵们为此无怨了;周围的人无论有什么请求,我都有求必应,周围的人为此满意了。于是这些人又都到处颂扬我,您也信以为真了。3年前,您要处罚我,其实我该受赏;现在您要封赏我,其实我该受罚。大王,这些就是我不能接受封赏的原因。”
齐景公听后,恍然大悟,深感晏子是一位有德有才的良臣,就拜晏子为相,交给他治理全国的重任。后来,齐国实力大增,成为争霸天下的强国之一。
晏子在这里两次用到了韬晦之策。前三年治理东阿,他所采取的政策应该说是正确的,但由于得罪了人,面临着丢官免职的失败。如何挽救自己的仕途呢?晏子没有像平常人那样急于申辩、急于表功,而是老老实实地“承认了错误”,请求齐王再给他一次机会。齐王果然答应了。如果这时候就说自己是如何如何地能干,如何如何地受了委屈,那么齐景公肯定不能相信,反而会认为他狂妄自大,自吹自擂。在这里,晏子隐藏了自己的才能,装成确实犯了错误的样子,便是第一次用到韬晦之策。
第二次去东阿,晏子收敛锋芒,暂时放弃自己的治政之道,几乎是无所作为。但好名声却纷至沓来。如果晏子永远都这样下去,那他肯定成不了大器,而且日后那虚假的好名声终究是要消失的。晏子之所以高明,就高明在他走这一步时已经看好了下一步。当景公要封赏他的时候,他就乘机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讲述了自己的治政之道。这时候,有事实摆在面前,景公非常信服,也乐于接受。他于是得到了治理全国的机会,所以,后三年的无所作为,隐藏着更大的作为。这是第二次用到韬晦之策。
晏子在官位难保时,没有急于为自己辩解,而靠着韬光养晦,不仅戴稳了原来的那顶“帽子”,而且还获取了高官厚禄,终于实现了一个男人的夙愿。
8.男人能承受,经得起大风大浪
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济。大凡志向高大的男人,都能够保持一种不变的勇气和热情,养成坚韧的习惯,从容不迫地处理事业中的各样难题。男人经得起考验,才能走过大风大浪,最终成就大事。
现实社会想干一番事业的男人很多,想成大事就得先创业。可是敢创业的人却不是很多,因为创业是风险高负担重的路,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男人是不适宜创业的。创业的男人不仅要有坚持的勇气,还要有面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
日本八佰伴百货集团创始人和田一夫创业初期,一场大火把水果铺付之一炬,但他并未放弃,而是花了一年时间,建起了比原来大五倍的新水果铺。
美国着名的宇航专家在1942年发明了火箭。在这之前,他做了65121次设计更改,在29次试验中失败了23次,但是每天早上起来,他总是这样告诉自己:“今天又会失败,但没关系,明天再来。”因为屡败屡战,所以成功,这是所有成大事男人的共同经验。
人生如战场,没有常胜将军,谁都会经历失败。面对一次次失败,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认准自己的目标继续奋斗,并一直坚持到成功的那一天。面对一次次的失败,许多男人心灰意懒、消极颓废,最终选择了放弃。他们是被自己的软弱意志彻底地扼杀了,此时他们离成功也许只差一步。经得起折腾的男人容易成大事。
下海之前,王勇在重庆一家公交公司做秘书,后来发现很多昔日的同行都已自立门户下海经商,于是他也蠢蠢欲动,承包了公交公司下属的一家贸易公司。
那时重庆的房地产业刚刚红火,对建材需求量一天天增大,他拿到了不少单子,便有了最初的财富积累。钱来得很轻松。可是到了1996年下半年,随着市场的规范和大量建筑材料的上市,他的生意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但他坚信自己不会输给别人,于是他在城南租了一个门面,搞涂料批发,同样以失败告终。
涂料生意的失败让他开始真正静下心来反省自己。王勇发现,当初自己利用“人情网”在做生意,其实自己对商业与市场的理解是一窍不通,没有雄厚的资金,不懂管理,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知识也少得可怜。
于是他作出了一个非常理智的决定:回到企业去打工。他在一家大型的建材公司找到了一份销售的工作。由于事事留心,王勇很快熟悉了公司的管理流程,信心也似乎恢复过来。
一年之后,他的一个朋友介绍说有一个建筑工程准备分包,准备与他合作。于是他找到一家施工队合作,他出项目,对方出人和设备,双方按相应比例分成。土石方处理工程很简单,两个多月就完成了工期。但世事难料,原本8个月应该完工的工程最后竟拖了3年!工程款不能按时结算,合作伙伴还时常拿着刀子带着家伙上门逼债!王勇再次变得一无所有。
两次生意的失败,仍然没有动摇王勇干事业的决心,他在等待中认真寻找机会。后来他发现,户外运动在国外非常普及,在国内却是一种很贵族化的运动,尤其是登山。
2001年初,他在南滨路上创办了“普兰卡”酒吧,那段时间他将所有的钱都投了进去。他相信,只要沿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往前走,一定可以成功!不久“普兰卡”就在喜欢户外运动的朋友中出名了。利润开始慢慢增长。10个月后,他还掉所有债务还赢利5万元。一年之后,他以20万元卖掉“普兰卡”后注册成立了重庆“天晴拓展”户外运动有限公司,第一次在这个城市打出了以户外运动为经营项目的招牌。
王勇说,“天晴拓展”这名字使他感到天空变得晴朗。回首八年风雨创业路,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有兴趣终身从事的事业,也第一次有了脚踏实地的感觉。和很多人一样,王勇遍尝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回想整个创业的过程,他最深的感触是:一个人在开始创业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最适合干什么。然后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失败,不断地总结反省,再一直坚持下去,就能找到成就事业的真正起点。
励志大师陈安之说过:“成功者从来不半途而废,成功者从来不投降,成功者不断鼓励自己,鞭策自己,并反复地去实践,直到成功。”
9.男人能忍辱,大局为重要能忍
大直若屈,大智若拙。身处逆境时,应通晓时事,沉着地等待时机,这才是聪明的做法。只有能屈能伸,才能一鸣惊人,成就大事。胜负兵家不所期,包羞忍辱是男儿。只要抱定这种信念,忍而后发,屈而后伸,还有什么事做不成的呢?
作为一个男人在形势不利时,还要善于忍受目前不利的环境,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这样才能摆脱困境,争取斗争的胜利。孙权在荆襄之战后,为了摆脱被动,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敢于忍辱负负重,就是其中的典型。
自从关羽遇害以后,东吴的孙权就预感到有一场即将来临的军事危机。特别是他的移祸之计被曹操挫败之后,确实存在着被蜀、魏两面夹击的危险。如果东吴当时只是单纯对付前来报仇雪恨的刘备,还并不是力不能及。然而,刚刚称帝的曹丕倘若同时来袭,东吴就难以招架。
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孙权的头脑十分清醒。他为了摆脱被动,勇于忍辱负重,在政治上和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灵活的手段,斗争策略运用得极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