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度待人,对那些错误地对待自己、有愧于己的人不计前嫌,热情对待,不仅可以彻底消除彼此间的隔阂,而且反过来会激发对方的感激心理,使其尽最大的努力为自己帮忙做事。当然,要做到有肚量,亦非容易。这要求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必须捐弃个人私欲,不能为自己的一己之私而去斗、去夺,与人闹得面红耳赤;也不能为了炫耀自己,而贬低他人,同样,像那种“报复之心”“妒忌之念”这类私心大发作的东西,更不能存在。同时,能够做到有肚量,还要有点忍让精神。无缘无故受到冤屈时,只要不是恶意中伤,都应忍耐下去,应主动地“礼让三先”,从自身找原因。让时间、让事实来“表白”自己。
男人应当大气。只要男人充分认识大度待人的意义和价值,时时处处提醒自己,反省自己,日积月累,不断培养锻炼,就一定能够拥有容人的雅量,宽广的胸怀。这是最聪明的做人之道。
5.男人别小气,小气干不成大事
常言说:小的不去,大的不来。古人也说:吃亏是福。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做人的策略。在现实中,人所做的每一个决定主要是依据权衡得失的结果,然而很多小气的男人往往见便宜就想得,生怕自己吃一丁点亏,这样一来使自己的路越来越窄,必然很难有大便宜到手。
人生在世,要想“占大便宜”则必须能够吃小亏,且敢于吃小亏。那种事事处处要占便宜的人、不愿吃亏的人,到头来反而会吃大亏。这也是为许多历史经验和先人后事所证明了的。
在对待小人方面也要有吃亏是福的态度,因为小人得罪不起。小人没有什么事好做,因此他可以专心致志地琢磨你,并把这当作专业。所以,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必须小心谨慎,处理好和“小人”的关系。“小人”有时也会因无心之过而伤害了你,如果是小亏就算了,因为你找他们不但讨不到公道,反而会结下更大的仇,所以别跟他们一般见识。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具真才实学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冯谖。冯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
一次孟尝君要叫人为他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说我愿去,但不知用催讨回来的钱,需要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谖领命而去。
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均愤愤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作废,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完了。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是如此仁义,个个感激涕零。
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讨的利钱呢?冯谖回家说,不但利钱没讨回,借债的债券也烧了。孟尝君大不高兴。冯谖对他说:您不是要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果然,不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语谗,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甚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谖的“市义”苦心。这就叫“好予者,必多取”,小的损失可以换取大的利益。
得与失的互为转化之效果,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但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清康熙八年,浙江宁波人乐尊育在北京创办了同仁堂。那时候北京大栅栏并不繁华,大街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家店铺,同仁堂就坐落在这条胡同里。在同仁堂开张营业以前,前门大街已有几家药店,人们都到这几家药店去抓药,很少有人知道同仁堂。
忽然有一天,在大栅栏胡同东口,出现了一座金光闪闪的铜牌楼,上书五个斗大的字——同仁堂药店。人们因此知道大栅栏胡同里也有一家药店,到这里抓药,不但不用等,而且药材地道,货真价实,很快药店的生意就兴旺起来了,原来这是老东家乐尊育的高招。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一天,掌柜的喜盈盈地对乐尊育说:“老东家,这两个月的买卖比过去一年还强呀,您树起的铜牌楼,就像树起了一座金山啊!”乐老先生说:“咱们不能知足得太早啦!应该继续想办法。”
每逢有庙会的日子,同仁堂就在隆福寺、护国寺、蟠桃宫、白塔寺等地,摆上茶桌,夏天准备有绿豆汤,向游客免费供应茶汤。很快在整个北京城,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幼,都知道大栅栏有座药铺叫同仁堂。来这里抓药的人越来越多,而前门大街的那几家药铺倒落个冷冷清清。
每逢朝廷会试,各地举子络绎不绝地来到京城,他们聚集在前门内外的旅馆里,一边休息一边跃跃欲试地等待考期的到来。这时,同仁堂便在各主要路口设置带有“乐”字的大红灯笼,做路灯照明用。各地举子只要走到十字路口,便自然会想起同仁堂。同仁堂还给来自各地的每位举子送上一盏带有“乐”字的小灯笼,供夜晚走路照明用。同时同仁堂还给每位举子免费送上一剂平安药,预防水土不服,以免因病而误了考试。这样人们一见提有“乐”字小红灯笼的人,便知道是应试的举子。
“吃亏是福”是中国哲人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它包括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生命含义的放达和由吃亏退隐而带来的安稳与宁静。与这样貌似消极的哲学相比,一切所谓积极的哲学都会显得幼稚与不够稳重、不够圆熟。
郑板桥曾说过:“吃亏是福。”这绝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他一生阅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待小事情要善于吃小亏,对待小人更要敢于吃亏,这是一种未来之大福。
人生在世,吃点小亏是算不了什么的。要敢于吃亏,当然这里所谓的“吃亏”必须不是原则性问题,否则吃亏就是祸了。
吃了一次亏,聪明的人就会从中学到智慧,感悟人生,得到一个大道理——福祸相随,从而知足常乐,调整自己,使自己一辈子幸福。
吃亏还是一种更高一级的胜利策略,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事事争强,处处占上风,所以我们可以主动地吃上几个轻拳,而把出重拳的主动权抓在了自己手里。
6.男人要豁达,得人心者得天下
古代成大事者无论是治国还是平定天下,都是讲究以德为本,施仁义于天下,不急功近利,不求之于诡诈,体现出一种大丈夫的气质。他们首先在君臣之间讲究仁义,推心置腹,结以恩泽。对人民则讲究恩德,以民为重,取得人民的支持与拥护。这是成大事男人道德修养的必备素质。
《东周列国志》所描述的脍炙人口的“绝缨会”,就是说明楚庄王的将帅气度,非同凡响。故事讲的是,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平定反叛之后,设宴招待群臣,名曰“太平宴”。当时楚国文武百官俱来赴席,喝到日落西山,兴尚未已。庄王命掌灯继续欢饮。当大家带几分酒意时,庄王叫出许姬为大家敬酒。突然,一阵风吹灭了堂烛。席上一人见许姬美貌,趁灯灭之际,暗中扯她的衣裙,拉她的手。许姬倒也厉害,她左手绝裙,右手顺势将那人帽缨揪了下来。许姬取缨在手,趋步走到庄王跟前,附耳奏说:“我奉大王命敬百官酒,其中一人无礼,乘烛灭,强牵我袖。我已揽其缨在手,大王快命人点烛,看看是哪个小子干的!”庄王听罢,急命掌灯者,“切莫点烛!寡人今日要与诸卿开怀畅饮,大家统统绝缨摘帽,喝个痛快。”当文武官员皆去缨之后,庄王才命令点烛掌灯,于是,那个调戏许姬的人便被遮掩过去。
散席之后,许姬不解地问庄王:“男女之间有严格的界限,况且我是大王的人。您让我给诸臣敬酒,是对他们的恩崇。有人竟敢当您面调戏我,就是对您的侮辱,您不但不察不问,反而替那小子打掩护,这怎么能肃上下之礼,正男女之别呢?”庄王笑着说:“这你妇人家就不懂了。你想想,今天是我请百官来饮酒,大家从白天喝到晚上,大多带几分醉意。酒醉出现狂态,不足为奇。我如果按你说的把那个人查出来,显了你的贞节却冷了大家的场。让群臣不欢而散,那可不是我举办这个宴会的目的。”许姬听了庄王的分析,十分佩服。从此,后人把这个宴会叫做“绝缨会”。
调戏君王的宠姬,无疑是对君王的羞辱。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谁要是犯了这方面的罪过,在劫是断难逃脱的。楚庄王能原谅属下的不轨,还想设法替他打掩护,确实有胸怀和肚量。
楚庄王作为一国之主,同这位传说中的宰相一样,他之所以“绝缨”,主要是基于策略上的考虑。权衡利弊,顾全自己和宠姬的脸面同巩固政权、建立霸业比起来,前者事小,后者才大。因妇人之见而失去群臣的拥戴之心,那是得不偿失的。
楚庄王这一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后来,楚师伐郑,前部主帅襄老的副将唐狡,自告奋勇率百余人充当先锋,为大军开路。唐狡力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使楚军进展顺利。庄王嘉奖襄老,襄老说,这是副将唐狡的功劳。庄王要厚赏唐狡,唐狡不好意思地说:“我怎么还敢讨赏呢!‘绝缨会’上牵美人的罪犯就是我!蒙大王昔日不杀之恩,今日才舍命相报。”楚庄王感叹:“如果当时明烛治他的罪,今天怎么会有人效死杀敌!”
历史上,大凡能成就一番事业的雄略之主,一般都具有超人的战略远见和博大胸怀。例如,春秋时期的首霸齐桓公,刚即位时不计管仲一箭之仇,毅然接受鲍叔牙的推荐,任命管仲为相;唐太宗李世民在夺得政权以后,不计前怨,重用以前的政敌魏征,把他提拔为宰相,视为明镜。可以推断,管仲权倾朝野,对齐桓公岂能不殚精竭虑,肝脑涂地?魏征得遇明主,岂能不尽心尽职,为“贞观之治”贡献聪明才智?同样,楚庄王能顺利平定内乱,复取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与他的宽宏大量、善于笼络部属不无关系。
当然,对所谓的胸怀肚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但是,不论是哪个人,谁能做到襟怀豁达,待人宽厚,谁就能较容易地获得人和之利,把各方面的人团结在一起。《水浒传》里的宋江,只不过是位文才武略平平的县衙小吏,然而在他周围却聚集了那么多奇才异士,干出了一番烈烈轰轰的事业,主要原因也是他的“君子之量”赢得了人心。
7.男人要大度,大度者能成大事
度量,一般是指人的胸襟、器量。一个男人的度量大小,对于他的事业成败至关重要。宽宏大度,才能虚怀若谷,坚定如一地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进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