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隐私,就应该懂得尊重人,每个人都应该去关心自己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而不必对他人的“隐私"大感兴趣。
隐私指个人的、不愿告诉他人的私事。既然是私事,它的范围也就很广。如个人的兴趣、爱好,个人的朋友,个人的生活习惯,个人的家庭生活,个人的工资收入,个人闲暇时间的安排等等。这些都是个人的自由,个人的隐私,都应该得到尊重,得到保护,都应该有一个“谁也不必管、谁也不应该管"的隐私权。
但是,要做到尊重隐私却很难。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个想什么,做什么,都强调“汇报",都强调无限的忠诚,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要强调人的隐私也很难,也就出了相当一批对他人隐私很感兴趣的人,不仅喜欢听、喜欢传,而且还很喜欢管,几乎成了“隐私癖"了。
那么,什么样的人如此不尊重他人的隐私呢?
一些极端无聊的人喜欢打探他人的隐私。有的人整日饱食无事,东逛逛、西游游,空虚得要命,一个劲儿地去打听他人的隐私,以填充他们空虚的灵魂,这叫“无聊型隐私癖"。
一些本身灵魂不太干净的人喜欢打探别人的隐私。有的人终日想入非非,而且还充满了奇念怪欲。但出于自己的面子或尊严,不好意思和盘托出,于是,通过传播他人隐私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一些低级的、说不出口的欲望,这叫“代偿型隐私癖"。
一些极端好表现自我的人喜欢打探别人的隐私。这些人的“自我显示欲"尤为强烈,总想在他人的面前出风头,显能耐,要比他人高一筹。于是挖空心思地打听他人的隐私,津津乐道地传播他人的小道消息。这叫“自我显示型隐私癖"。
一些整人欲望特别旺盛的人喜欢打探别人的隐私。有些人自己能耐不强,然而一个劲儿向上爬的欲望却很强烈,惟恐他人超过自己,威胁自己,于是拉起了收集、整理他人的隐私的方法,进行无限上纲,一有机会就将他人置于死地,这叫“整人型隐私癖。"
一些“原则性"特别强烈的人喜欢打探别人的隐私。有些人已经习惯于从“阶级斗争的高度“去分析”他人的“问题"。一些个人的琐碎小事,一到这些人的手里,马上就成为“原则问题",成为“上纲上线"的问题。一般来说,这些人很喜欢听、喜欢分析他人的隐私。这叫“阶级斗争型隐私癖"。
还有一些“文化商人",为了自己小报或杂志的生存,或者为了获得高报酬,于是就专门去探听他人(尤其是名人)的隐私,并且按照他们的丰富想象,进行夸张地加工,以达到哗众取宠的效果。这叫“经济功利型隐私癖"。
为什么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颇为紧张?为什么有的人在自己生活的群体中感到心情压抑、很不舒畅?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中“能人受气、小人得志"?为什么一些群体中的风气不太正常?其中有一个在过去被忽略的原因,那就是因为有了上述各种类型“隐私癖"的人存在。
尊重隐私,就应该懂得尊重人,每个人都应该去关心自己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而不必对他人的“隐私"大感兴趣。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配心里有阳光。
——罗曼·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