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利马城内已能听见城外的隆隆的炮声,西班牙人不得不再次转移那批宝藏。
本来他们想乘船出海,但此时的海港中,空空如也,早已没有了西班牙的大型帆船。凑巧的是,英国双桅横帆小帆船“亲爱的玛丽”号当时正巧在卡廖抛锚停船。
它就是苏格兰人威廉·汤普森船长的私船。
别看“亲爱的玛丽”只是一艘双桅横帆小帆船,但让它横渡大海,开到西班牙去还是可以的,况且,此时的汤普森船长也不想在此地久留,他正准备起锚以避开迫在眉睫的战火硝烟。更重要的是,在当地居民的眼里,威廉·汤普森船长口碑很好,是位正直、可靠、值得信赖的船长。
情急之下,西班牙官员赶紧找威廉·汤普森船长商谈。没想到这位船长当时就爽快地答应,并表示愿意让西班牙官员、主教大人和教会人士及利马总督等全部上船,还保证把他们安全地带到巴拿马或者萨尔瓦多。
就这样,利马的西班牙官员不惜用重金租下了“亲爱的玛丽”号。然后,把利马城里所有的珍宝都小心翼翼地搬运到这艘船上。他们计划先把宝藏运走,然后再想办法把它们继续运往欧洲。
工人们整整花费了两天的时间,才把城里几乎所有能带走的各种贵重物品都装到了汤普森的船上。尽管几年来汤普森船长的诚信有口皆碑,但为了预防万一,他们还是派了不少人押船,以在途中和卸货时监督并保证这些宝藏的安全。
但是,令西班牙人万万没有料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亲爱的玛丽”号刚驶离卡廖港到达公海,一个名叫福布斯的大副便突然“变脸”。
这名大副一边向毫无防范的西班牙人发起突然攻击,一边大声地喊道:“发财的机会来了,弟兄们,你们还等什么?”
那些平时温文尔雅的主教和西班牙官员顿时目瞪口呆,还没等他们来得及反击,已经被个个五花大绑,等到汤普森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时,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想想船上那些价值连城的珍宝马上会据为己有,汤普森感到极度的兴奋。什么对西班牙人的租金,什么此行的目的地、什么巴拿马港或其他西班牙港口等等,此时的他已对这样的承诺置之不理。
这笔财富甚至比海盗长久以来的“苦心经营”都巨大得多。
就在当天晚上,汤普森船长终于下了狠心,他命令把船上剩下的乘客扼死之后,统统投进了漆黑的大海。
等到所有的西班牙人都被“下饺子”之后,汤普森船长的脑子开始飞速地思索。他在不停地问自己,以后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汤普森船长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船上的珍宝迅速转移,并给它们找一个绝对安全的去处。经过反复的慎重考虑,最后,他决定还是跟随他的老船长葡萄牙海盗贝尼托·博尼托。
于是,汤普森的“亲爱的玛丽”号在查塔海姆湾抛锚停船后,他命令手下的人用小船分十次将利马宝藏运到了鲜为人知的科科斯岛,藏匿在一个偏僻的山洞中。
其实,别看西班牙征服者在印第安土著人面前抢掠宝藏时耀武扬威,但是这次他们和汤普森打交道,却大大看错了人。因为,实际上汤普森原来也干过海盗,而且不是一般的海盗。
汤普森跟随的是19世纪最臭名昭著的大海盗贝尼托·博尼托。也正是在当海盗期间,他去过那个小岛——科科斯岛。
科科斯岛四周几乎都是垂直的悬崖,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造成它自古以来与世隔绝,几个世纪以来,只有从韦弗海湾和查塔海姆湾才能登上这个小岛。加之这里常年被茂盛、浓密的热带植被所覆盖,所以就成了南美洲海盗们最好的避风港。
为了以后能重新取出这笔宝藏并逃脱可能的审判,他们做了周密的计划,并打算在加利福尼亚或者墨西哥海岸烧毁帆船,这样就能作为西班牙政府记录上的“一次海难的劫后余生者”逃脱惩罚。在离开该岛时,他们还费尽心机画了一张晦涩难懂的藏宝图,商定等时机成熟时,取出并平分这笔宝藏。
可是,紧接着发生的事情却出乎所有海盗的预料之外。
在从科科斯岛返回英国的途中,“亲爱的玛丽”号被西班牙战船发现。三桅快船“淘气鬼”号拦截住了这艘名副其实的海盗船。
结果是,汤普森和所有的海盗无一漏网。海盗们被铁链拴住关在甲板下面,后来被绞死在巴拿马。只有汤普森船长和他的大副福布斯被免于处死,作为俘虏,他们需要在返回科科斯岛后带领西班牙军官去指认利马宝藏的藏匿地点。
汤普森和福布斯当然不会轻易地说出藏宝的地点,他们领着西班牙人在岛上转来转去,并寻找时机逃进了岛上茂密的原始森林之中。这两个海盗在密林中一直坚持到西班牙人放弃搜索,最终离开了这座小岛,而汤普森和他的大副从此也就被迫留在了科科斯岛。
数月之后,有艘英国捕鲸船在科科斯岛前抛锚停船,上岸取淡水的水手发现了他们。于是让这两个自称为“乘船遇难者”的人上了他们的船,并把他们带到了阿笛纳斯角。
在然后的日子里,福布斯在阿笛纳斯角患黄热病死去,而唯一了解利马宝藏下落的汤普森从此也杳无音信。
“利马宝藏”:一笔足以让船长变为大海盗的财富
科科斯岛上有一笔巨大的宝藏,那就是“利马宝藏”。在这一宝藏中,以利马教堂圆顶上由成吨的金银条制成的瓦片和纯金圣母玛利亚塑像最为有名。
1820年时,葡萄牙海盗——“血刀”贝尼托·博尼托被英国皇家舰队拦截并擒获。博尼托和他的80余名同伙被绞死在了帆船的横杆上,而他手下的得力干将汤普森和沙佩勒,却奇迹般地逃了出来。
而科科斯岛上的“利马宝藏”,就是博尼托的手下干将、逃脱出来的威廉·汤普森埋藏的。
那么,“利马宝藏”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就让我们首先从利马说起。
秘鲁是个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古国。在寻宝者的眼里,也是传说中的黄金国。对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说,提到秘鲁,人们会马上联想到举世闻名的马丘比丘、库斯科、昌昌古城、纳斯卡岩画、利马大教堂、黄金博物馆、奇琴伊查、的的喀喀湖、老瓦努科城、菲利普城堡等众多的名胜古迹。
在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前,秘鲁是古代印第安人建立的“印加帝国”所在地,意为“太阳的子孙”。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来到这里,称此地为“秘鲁”。其含义有三:一说为“玉米之仓”之意,二说为“河”之意,三说为一个酋长之名。
利马便是秘鲁的首都。
1532年,西班牙探险家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在秘鲁登陆时,他面临的是一个庞大的印加帝国。后来,他利用卑劣的计谋,在得到印加帝国的皇帝阿塔瓦尔帕承诺的巨额赎金后,又背信弃义地害死了他。此后,皮萨罗率领着西班牙人攻克原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将那里的珍宝洗劫一空,从此,印加帝国也随之轰然坍塌。
1235年,在征服印加帝国之后,皮萨罗沿里马克河建立了利马城。
据说,在1535年1月18日,当年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用自己的佩剑在地上画了一个棋盘状图,也被称为“皮萨罗棋盘”,老城区即建在此内,亦被称为“方形利马”。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利马成为秘鲁首都。在此之前,虽然此地从远古时期即有人在此定居,还一直没有形成规模。
自从皮萨罗建城后,利马不仅成为南美洲西班牙帝国的首府,而且凭借着大量的开采黄金和贵重金属,也成为西班牙人在南美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1543年秘鲁成立后又作为总督管辖的领地。1821年秘鲁独立时它成为了秘鲁的首都。1988年,利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需要了解,利马的城区很大,以总统府为背景的阿玛斯广场一直是秘鲁的权力中心。当年的总统府所在地就是皮萨罗亲自选定的。当年,皮萨罗就住在总统府内。
最初,建筑完全按照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的风格:两个大院子,供步兵和骑兵所用。一个大花园,皮萨罗曾在此精心管理从伊比利亚半岛带来的各种花草植物,其中有一株无花果,到皮萨罗手中时,几乎成了一根树干,皮萨罗将其栽下,居然成活,并且经历近五个世纪,活到今天。
皮萨罗之后,西班牙国王的历任总督均居于此。
总统府历经过三次大火。最后一次,即1921年7月的火灾最为严重,火灾之后,重建后的总统府内,彻底改变了西班牙式风格。如今,在总统府的塞维利亚大厅的墙壁上,依然悬挂着秘鲁国徽、利马市徽和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盾牌。
利马城不仅以黄金出名,在历史上,也曾经是个宗教狂热的城市,曾以教堂多而闻名于世。从16世纪下半叶起,城内的宗教场所的数量逐步增多,其中以圣弗朗西斯科女修道院出名。自17世纪初时,在全市两万多人中,有10%的人是修女、主教、教士和僧侣。因此,从那时起,人们就把利马称作“南美洲的罗马”。
利马大教堂以罗马式的拱门和石柱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雕饰而出名。据说,这座大教堂,当年是由皮萨罗亲自安置地基石而建成的历史性的教堂。如今,它之所以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是因里面葬有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的遗体。
过去,人们还对教堂的棺木里是否存放了皮萨罗的尸体一直存有很大疑问。1977年,有关人员在修整利马大教堂的绿地时发现了一个地下坟场,当时先找到的是一个盒子,盒子表面标明里面所盛放的是皮萨罗的头颅,还注有“他是第一个来到秘鲁的人”的字样。随后又找到了皮萨罗的尸体,1985年他的尸体被移至教堂。
也许到这里,你还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讲到利马的这些相关的事物以及那些看似没有用的教堂。可其实上,当你了解了这些之后,“利马宝藏”有多“重”就应该会有一个大概的概念了。
这是因为,海盗的“利马宝藏”,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利马63座教堂中所珍藏的各种珍宝。而对后人来说,这里的好多东西在今天都可算得上是无价之宝。
据说,利马宝藏是秘鲁63所教堂的财产,包括大量的圣物盒、金烛台和祭仪用品,珍贵图书、档案和艺术珍品,仅黄金饰品就达27吨,价值10亿马克。
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珍品是利马大教堂的圣母玛丽亚怀抱圣婴耶稣像,它由纯金制成,无数的宝石点缀,有真人大小,重量超过一吨,是当时锻压工艺的极品,也是“基督教对无神的野蛮人的胜利”的象征。
这里有价值连城的“安登王冠”以及用黄玉装饰的圣人遗骨、273把黄金手柄镶嵌宝石的宝剑。还有利马教堂圆顶上由成吨的金银条制成的瓦片、纯金制成的饰物。另外,还有大量属于私人财产的威尼斯古币、金路易、埃及古金币、首饰、珠宝及金银餐具等。
于是,这些经后人合计得出 “利马宝藏”的价值大概有27吨黄金和白银,按今天的估价有大约有10亿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