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得无厌
有一首《不知足歌》,也形容了人一生贪得无厌,到死也不能得到满足,抱憾而终,真是入木三分。
终日忙忙只为饥,才得饱来又思衣;
衣食两般皆充足,房中又少美貌妻;
娶得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
骡马成群轿已备,田地不广用度虚。
买得良田千百顷,又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五品犹嫌小,四品三品仍嫌低。
一品当朝为宰相,又羡称王作帝时。
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无死期。
种种妄想无终止,一棺长盖抱恨归。
人生在世,衣食住行、七情六欲,凡夫难得有心满意足的时候,这首不知足的警世歌,通俗易懂,把一个人得陇望蜀,贪得无厌的心理,描述得淋漓尽致。并且把一个人最理想的人生设想的如此美妙辉煌,乃至于到了登峰造极“贵为帝王”的地步,然而最后的大结局仍然是“种种妄想无终止,一棺长盖抱恨归。”
即使贵为帝王至尊,还希望能够长生不死,万寿无疆,千秋万世一统江山,子子孙孙荣华富贵!真是贪无止境,妄心不死,全然不知道人世无常,世事如幻。正如《顺治皇帝出家偈》中感叹道:“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禹尊九州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我们再看一首《知足歌》:
思量饥寒苦,饱暖便是福。
思量疾病苦,康健便是福。
思量危难苦,平安便是福。
思量死来苦,活着便是福。
也不必高官厚禄,也不必堆金积玉。
看来一日之间,许多自然之福。
只因看不破,终日自蹙蹙。
本是强健人,弄得病拘束。
本是平安人,惹得危险辱。
本是长寿人,作得死催促。
世间有几人,会享自然福?
我劝世间人,不要不知足!
?《梵网经》说:“自为饮食、钱物、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财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我们世间凡夫,为了好美饮食、钱财以及名闻利养,就想尽种种办法,去攀龙附凤,亲近权贵百官,与有权有势的人交往,依靠其权利、地位和名望,****财物,谋取种种利益,这种种行为,在佛教看来,都非正法,叫恶求多求。
如下是一则“砍柴翁的斧头”的寓意故事,看来很幽默可笑,也反映了众生的愚痴和贪欲以及心无厌足的障道因缘。
宋朝的时候,有位很贫穷的砍柴翁,寄住在深山的洞穴里遮挡风寒,以砍柴烧炭为生。砍柴翁唯一的家当就是陪伴他冒着严寒酷暑、披星戴月砍柴的斧头。经年累月,斧子在砍柴翁挥汗如雨的号子声中,被磨砺得愈来愈小。
在一次到集市卖炭的时候,有一位古董商看中了砍柴翁腰间栓着的这把豁亮旧斧头,当场想用一吊钱收购,砍柴翁愣了一下,看看这把小巧的斧头,思考片刻,摇摇头,拒绝了古董商的要求;骨董商把收购价一抬再抬,想用两吊钱、三百钱收购,砍柴翁还是不愿意卖出,而且双手紧握这把小巧的斧头,看着它,禁不住痛哭流涕,如丧考妣。见此情状,古董商一头雾水,莫名其妙,问砍柴翁哭得为何这般伤心?为什么不要三吊钱?买了旧斧子,可以买把新的,才几百文铜钱,砍柴卖炭能赚几个钱?
砍柴翁很懊悔地说:我要是早知道这把斧头是个宝物,今天就不只值三吊钱了。这把斧头已经被我磨了几十年,当初我如果知道它是个宝贝,就不会拿它出去砍柴了。这把斧头这么多年被我乱砍乱磨,比原来削掉了一大半。要是完好如初地保存到今天,起码可值五吊钱啊。
这个故事很简单,却很可笑而意味深长。
众生“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这是因果业报的基本规律。贪心越大,所造罪业越深。就五欲之首的贪财来说,贪取多求、妄造罪恶的表现,有如:盗窃、掠夺;赖账、欺诈;贪污、杀生等等,实是在增长弥天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