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抉择的原则是: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即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量,失业扩大时,政府就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扩大财政赤字;或者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应量以降低利率的廉价货币政策;或者同时实行这两种政策,以刺激社会需求,特别是刺激投资需求,使需求与供给均衡,消除失业。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即总需求高于充分就业量,发生通货膨胀时,政府就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收入,压缩财政支出,减少财政赤字;或者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以提高利率;或者同时实行这两种政策,以抑制社会需求,使需求与供给均衡,消除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的效果:IS-LM分析
(一)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1.什么是“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增加。但是,利率上升会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资,降低了原有的乘数效应,从而财政支出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
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
2.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以及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1)支出乘数的大小: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上升,乘数越大,利率提高使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减少也越多,挤出效应越大。
(2)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函数L=ky-hr中的k越大,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一定量产出水平增加所导致的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越大,使利率上升的越多,挤出效应越大。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h的大小,h越小,货币需求稍有变动,就会引起利率的大幅度变动,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挤占效应越多;反之,h越大,挤出效应越小。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敏感程度越高,一定量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越小。
这四个因素中,支出乘数主要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而它一般被认为是稳定的;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取决于支付习惯和制度,一般认为也较稳定,因而挤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为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弹性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为零,因而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效果极大,在流动性陷阱中运行。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弹性为零,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大,因而财政政策毫无效果。
(二)财政政策的效果与LM曲线斜率的关系
1.一般情况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显然,从IS和LM图形来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这是因为,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表示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相反,当货币需求利率系数较大(从而LM曲线较平坦)时,政府由于支出增加,即使向私人部门借了很多钱(通过出售公债券),也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也就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样,政府增加支出就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2.极端古典主义情形(垂直的LM曲线):完全挤出效应(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极端古典主义是古典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IS曲线越平坦,或LM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如果出现一种LM曲线为垂直线而IS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有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极端古典主义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零,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极大,即政府支出增加多少,私人投资支出就被挤出了多少,因此财政政策毫无效果。
一方面,LM曲线垂直,说明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零,表示利率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或损失极大,而且认为债券价格低到只会上涨而不会再下跌的地步,此时,人们的货币需求为无限小,不愿为投机持有货币。如果政府推行一项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向私人部门借钱,由于私人部门没有闲置货币,所以只有当私人部门认为把投资支出减少一个等于政府借款数目是合算的时候,政府才能借到这笔钱。因此,政府借款利率(利率)必须要上涨到足以使政府公债产生的收益大于私人投资的预期收益。在此情况下,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着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因此,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是完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没有使收入水平发生任何改变。
3.极端凯恩斯主义——流动性陷阱情形(水平的LM曲线):零挤出效应(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极端凯恩斯主义也叫凯恩斯极端,是指凯恩斯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LM曲线越平坦,或IS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在极端凯恩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零。因此政府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效果极大。极端凯恩斯主义表现为以下可能的形式:
LM曲线水平,表示当利率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人们的货币需求为无限大。此时,人们持有货币而不买债券的利息损失极小,因此,人们持有的货币量非常多。这时,如果政府采取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这样的政策是不可能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增加支出或减税来增加需求,则效果十分大,因为政府实行这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向私人部门借钱(出售公债券),并不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对私人投资不会产生“挤出效应”。也就是说,在流动性陷阱中,即使IS曲线不是垂直而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政府的财政政策也会十分有效。
IS曲线为垂直或接近垂直,表示私人投资对利率的变化非常不敏感,也就是说,私人投资者的投资与利率变化几乎没有关系,这时,政府直接扩大投资当然不存在挤出效应了,所以财政政策的效果则非常好。
(三)财政政策的效果与IS曲线斜率的关系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货币政策的效果:IS-LM分析
(一)货币政策的效果与LM曲线斜率的关系
货币政策的效果是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假定货币供给量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
1.一般情形
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越大。这是因为,LM曲线较平坦时,表示货币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较大,即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货币需求变动很大,因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利率变动的作用较小,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就不会对投资和国民收入有较大的影响。反之,LM曲线较为陡峭时,表示货币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较小,因而对投资和国民收入有较大的影响,即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强。
2.极端古典主义情形(垂直的LM曲线):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由于LM曲线垂直,人们对货币没有投机需求,如果货币当局准备用购买公债的办法增加货币供给量,公债价格必须上升到足够高,人们才会卖出公债以换回货币。由于人们对货币没有投机需求,他们将用这些出卖公债而所得的货币购买其他生息资产,这些生息资产可以是新的资本投资,也可以是购买现有的生息证券。新的资本投资将提高生产或者收入水平,从而提高货币的交易需要量,人们手中只要还有超过交易所需要的闲置货币,总会竞相争购生息资产,于是,公债价格将继续上升,即利率继续下跌,直到新投资使收入水平提高到正好把所增加的货币额全部吸收到交易需求中。因此,极端古典主义情况下,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3.极端凯恩斯主义——流动性陷阱情形(水平的LM曲线):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LM曲线水平,表示当利率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即人们的货币需求为无限大。此时,人们持有货币而不买债券的利息损失极小,而买债券的资本损失风险极大(由于利率极低时债券价格极高,人们会认为这样高的债券价格只会下跌而不会再涨,从而购买债券的资本损失风险极大)。因此,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只想持有在手中。如果政府采取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这样的政策是不可能有效的。
如果LM曲线是水平的,IS曲线是垂直的,则必然是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这种情况之所以称为极端凯恩斯主义,是因为凯恩斯认为,当利率较低,而投资对利率反应又不很灵敏时,只有财政政策才能对克服萧条、增加就业和收入产生效果。
(二)货币政策的效果与IS曲线斜率的关系
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的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这是因为IS曲线较陡峭,表示投资的利率系数较小,即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差,因此,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增加而向右移动使利率下降时,投资不会增加很多,从而国民收入也不会有较大增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表明,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如果某一时期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政府既可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可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假定经济起初处于E点,而充分就业的收入为y。
为克服经济萧条,得到充分就业,政府可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将IS右移,也可以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将LM右移,使收入达到y′,但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话,会使利率大幅度上升,排挤私人投资。如果既想使收入达到y′,又不使利率变动,则可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结合使用的方法。为使收入从y提高到y′,可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水平上升,但为了使利率不由于产出水平上升而上升,可相应的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利率保持原有水平。如果仅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将IS移动到IS′,则均衡点由E移动到E′,利率上升到r0之上,发生“挤出效应”,产量不可能达到y′,如果采用“适应性的”货币政策,即按利率不上升的要求,增加货币供给,将LM移动到LM′,则利率可保持不变,投资不被挤出,产量就可达到y′。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常见的配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目标,选择不同的政策组合。例如,当经济萧条又不太严重时,可采用第一种组合,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又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当经济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可采用第二种组合,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又用紧缩性财政政策防止利率过分提高;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又控制通货膨胀;当经济发生通货膨胀而又不太严重时,可采用第三种组合,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压缩总需求,又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避免财政过度紧缩而引起经济衰退;当经济严重萧条时,可采用第四种组合,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又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克服“挤出效应”。
【本章难点】
1.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有限性,设计政策组合:
(1)宏观经济政策的总量效应。其中财政政策存在挤出效应和李嘉图等价等问题,货币政策存在流动性偏好陷阱、货币中性、货币政策时滞等问题。
(2)宏观经济政策的结构效应,尤其对支出的不同部分存在不同的影响。
(3)设计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努力实现四大宏观调控目标。
2.根据当前宏观经济状况,提出宏观经济政策建议。
(1)按照宏观调控四大目标,描述当前宏观经济状况,指出当前宏观经济调控重点问题。
(2)针对当前宏观经济调控重点问题,联系对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说明具体实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