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丞相的儿子李俊昊将要代表蜀汉再次前往匈奴了。皇上将圣旨内容原封不动的贴在各县城门口,人人称赞李公子的志向远大。
李扬对这件事则是一阵头疼。圣旨的内容是:“丞相之子李俊昊胸怀大略,实为奇才。因其有报国之心,宏图远志,朕理应顺其心意,封其为大将军,半个月后领军前往匈奴,扬我蜀汉威名,了却其一番心愿。”
字字句句中都只有一个信息,那就是,是李俊昊自己主动提出要去匈奴的,他皇上只是好心帮了一把而已。李俊昊到时输得再狼狈,被百姓埋怨的也不是皇上,而是他丞相一家。
毕竟皇上爱国爱民的形象摆在那,为百姓做了前面几个君王都没有做过的事,百姓当然更乐意把责任都推到丞相家身上。
李扬心中懊悔无比,当时他怎么没听出来呢?
他本又开始怀疑起皇上是不是故意的,但当时事情发生的突然,皇上想也不想的就下旨,一段话几句脱口而出,怎么可能瞬间就在心中形成计划,每一步都算好了在圣旨里设陷阱呢?
没道理啊!就是他在朝堂上跟人斗这么久了也没有这么快的反应和魄力,那个不成气候的孩子怎么可能做到……
他吓得冒了一身冷汗,虽还是不敢落实对皇上真实本事的猜测,但也隐隐开始有些忌惮了。
“李将军此次前往匈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匈奴上下整顿好,所有不满我蜀汉统治的匈奴人要斩草除根,不能给他们再有喘息的机会。
“对了,朕早就听说李将军饱读史书,博古论今完全不在话下。那么还请李将军在匈奴的治理方面多下功夫,一定要把匈奴纳入我蜀汉的版图啊!
“朕知道李将军一定有这样的能力,如果做不到,朕可是要罚你的哦。”出征前一天,皇上笑眯眯的拍着李俊昊的肩膀吩咐了许多事,最后一句又像是开玩笑,又像是在说真的,李俊昊整个人都抖得跟筛子一样,埋怨地看了父亲一眼。
谁让他给自己弄这么多美名的?现在好了,他下不去台了,只能等着去丢人了。
李扬也是心虚得很。自己的前几个儿子都死了,好不容易留下来个独苗,自然是百倍疼爱的,什么都由着他。他一直想着给他的名声弄好一点,最好能娶到出身名门望族的小姐,这样等自己老的不行了,他还有个依靠。
蜀汉人对女儿疼得跟宝贝似的,对女婿的选择也更是慎重。尤其是身份高贵的人家,对女儿的夫家不仅要挑门当户对的,更是要挑品德高尚的。几乎没有父母为了权利或财富将自家女儿嫁给纨绔子弟的,不然别人会十分看不起他们。
皇上像是没看到父子之间的眼神交流似的,将一块小木牌交给了他,道:“这是朕从几支伐夷的队伍中挑出的两千精良将士,李将军收下。虽然兵力不多,但匈奴刚遭到大败,将军此次应该会十分顺利的。”
皇上信誓旦旦的话让李扬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什么?就两千人?这么点人是送过去给匈奴灭了好出出气的?
这两千人既然是东拼西凑的,估计不仅人数对不上,而且兵心也并不统一。这不是坑自己儿子吗?真搞不懂皇上是真傻还是假傻。
回去后,李扬想也不想,就慎重的将自己可以掌管五分之二兵权的兵符给了李俊昊。李俊昊感恩戴德的发了无数次誓,将兵符藏好,检查了没问题之后,跟自己的女人们厮混去了。
李俊昊前脚刚离开自己房间,后脚就有人从窗户中翻了进来,正是江三一。
江三一穿着普通小厮的衣服混进了丞相府。皇上料定李扬回来后或早或晚定会把自己的兵符交给儿子。李扬那老贼心眼不少,让他还他死皮赖脸着不给,将兵符藏得隐蔽极了,他多少次派人找都没找到。
而现在落在李俊昊那个败家子身上就容易多了,无非就是自个儿房间的床底下,被子里面之类的,一定好找的很。
江三一十分顺利的找到了兵符。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丞相府,飞快的回到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