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不得,凶
【原典】
上六,系用徽缰,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易经·坎》
【释义】
《坎》卦上六爻说:拘系罪人用拧成的绳索,投入牢狱,很多年仍不得免,凶。“三”在此是虚指,“三岁不得,凶”指多年都不能实现一个愿望,这其中定有缘由,会带来损失。
《象传》说:上六爻失去出险之道,孤立无援,凶险将会持续很多年。
上六爻的要义有两点:一是要抓住当前,做事不可拖延太久,不然轻则生变,重则有灾;二是要让事情为人服务,不要让人为事所累。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不要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去做。”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必须有预设的大概期限,绝不能把事情无限期地拖延下去。要知道,任何的事情拖久了都会发生变化,甚至是导致失败。
人生处世,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而时刻准备着,决不可拖延任何的时机。这样你才能在人生中获取更多的主动权。做事也要有当断则断、从不拖延作风,还要有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策略,两者完美的结合才是成大事者的选择。
【事典】
故事一:班超当机立断
公元73年,东汉班超出使西域到了鄯善国,鄯善王对十分礼遇对,但不久态度就发生了变化。班超对属下人说:“鄯善招待我们的态度有所改变,这一定是匈奴派使者来的缘故,所以鄯善王犹豫不决。如果让鄯善俘虏了我们,送给匈奴的话,我们很可能就会葬身在豺狼的口腹之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唯一的办法就是借着夜色,火攻匈奴的使者,不让他们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他们一定会惊慌失措。匈奴使者一旦被灭,鄯善自然被吓破胆,大功也就告成了。”
于是班超率领属下,奔向匈奴使者的营地,当晚恰好刮起了大风。班超便下令十个人带鼓,藏身在匈奴使者房舍的后头。约定看到信号然后击鼓、叫喊。匈奴使者的营地大乱,班超杀了三人,属下则杀了匈奴使者及其手下三十余人,其他的也都被火烧死。
第二天,班超面见鄯善王,拿匈奴使者的首级给他看,鄯善国王惊恐非常,愿意和汉朝建立良好的关系,于是交出王子作为人质,以表忠心。
这是古代军事斗争中当机立断而大功告成的例子。在现代变化纷繁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活动中,也会有情势危急的情况出现,此刻更应该做到果敢决断。优柔寡断,决心难下,只能是因痛失良机而遗憾终生。
故事二:项羽的优柔寡断
秦朝末年,刘邦攻进关中,占领了咸阳。但是没想到项羽很快也出现在关中,当他听说项羽准备来攻打自己时,十分的震惊。从目前的状态来看,刘邦不可能打败项羽的军队,于是就请项羽的叔父项伯居中进行调解,并约好亲自去项羽处谈判。
在鸿门宴上,范增屡次使眼色示意项羽杀沛公,又举所佩带的玉做杀状来暗示项羽,连做三次,但项羽始终默然,毫无反应。范增看情形不对,便起身来到外面对项庄说:“项王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亲自下手。你进帐去,借向沛公敬酒、舞剑之机刺杀他。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你们都将会被诛灭九族。”
项庄于是入帐向刘邦敬酒。敬完酒便对项羽请示说:“君主和沛公饮酒,军中没有什么可供娱乐,请准卑将表演剑舞,用以娱乐嘉宾。”
项羽说:“好!”项庄于是拔剑起舞,项伯看出了项庄的用意,也拔剑起舞。在二人舞剑的时候,项伯不断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才没有机会刺杀沛公。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有勇无谋,鸿门宴上坐失良机,让刘邦逃脱。结果,刘邦有机会壮大自己的力量,迫使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亡,从而顺利地建立起西汉政权。
古人常说的两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和“快刀斩乱麻”,讲的都是决策的问题。在重大的局势面前,决策须慎重,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当三思而后行,在时间紧迫之际应有当机立断的魄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故事三:袁绍多疑失良机
曹操东征刘备时,人们的意见不一,担心出师后袁绍会从后方袭来,使得曹军进不能战,退又失去了依据的地盘。曹操说:“袁绍生性迟钝而又多疑,不会迅速来袭击我们的。而刘备是新起的势力,人心还未完全的归附于他,我们如果抓紧时间快速的攻打他,他必败无疑。这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绝不可丢失时机。”于是,决心出师东征刘备。
而袁绍手下的谋士田丰果然劝袁绍说:“老虎正在捕鹿,熊进入了虎窝而扑虎子。老虎进不得鹿,退又得不到虎子。现在曹操征伐刘备,后方必定空虚。将军拥军百万,骑兵千群,可以率军直取许昌,捣毁曹操的老窝。战场变化在须臾之间,战鼓一响,胜利在望,曹操听到我们攻下了许昌,必然会丢掉刘备而返回许昌。我们占据了城内,刘备在外面攻打,反贼曹操的脑袋一定会悬挂在将军的旗杆上啊。如果失去了这个机会,待曹操归国之后,休养生息,积存粮食,招揽人才,就将会是另一种情况了。”
可袁绍不听谏言,以儿子有病推辞起兵之事。田丰用拐杖敲着地叹息道:“遇到这样好的机会,却因为婴儿的缘故而失去了,可惜呀可惜!”
曹操的预见力和判断力都远胜于袁绍,这是二人在战争中成败得失不同的根本原因。“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又或是将来,这一真理永远都不会改变。
故事四:鲁迅“要赶快做”的座右铭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他第一次使用了“鲁迅”这个笔名。当好友问及“鲁迅”二字有什么讲究时,鲁迅回答说:用这个名字的原因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他认为自己比较笨拙,无论在对学问或是做事情上,效率都赶不上天分较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更加的勤勉,做事迅速,才能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和别人一样的效果。
鲁迅的写作经验就是“马上”。鲁迅在《马上日记》中写道:“……然而既然答应了,总得想点法;想来想去,觉得感想倒偶尔也有一点的,干时接着一懒,便搁下了,忘掉了。如果马上写出,恐怕倒也是杂感一类的东西,于是乎我就决计:一想到,就马上写下来,马上寄出去,算作是我的画到簿。”
他在逝世前的一个月,写了一篇叫《死》的文章,说在生命里产生了“为先前所没有的”,对一切事情“要赶快做”的想法,“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记得了自己的年龄”。鲁迅带给我们的经验可贵,就贵在“马上”和“要赶快做”上。
做事喜欢拖延是一种很坏的习惯。对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能使人们丧失了进取心。一旦开始做事拖延,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坏习惯。所以我们要积极地行动起来,做事果断,摆脱懒惰与拖延的恶习。
【吉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出这样的话:“我要再等等看,情况也许会好转起来的。”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就表明他已经陷入到了惰性之中。而对于这些人来讲,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习以为常的工作方式。他们总是“明日复明日”,因而生命也就在碌碌无为中虚度了。
如果做事习惯拖延,那你就绝不是一位优秀的人。如果一个人存心来拖延、去逃避,那么他就能找出成千上万种的理由来辩解事情为什么无法完成。如果你发现自己也经常因为没做完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是想出千百个理由来辩解的话,你就要警醒了:现在正是面对现实,动手去做事的时候了。
我们要把握住当前,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现在做就意味着成功,将来再做很可能就意味着失败。我们在做任何的事情时,都必须要有个明确的时间计划安排,更要珍惜分分秒秒的光阴,心中要秉着“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态度。如果做事总是拖拖拉拉,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注定了结果是失败的。
克服顾虑的方法之一就是马上去做!行动可以影响到你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能帮助你抓住宝贵的时机,帮助你去完成那些不想做而又必须要做的事情。而这些时机一旦失去后,就决不会再回来。
在每个人的生命长河中,最宝贵的就是“现在”,抓住了“现在”,就等于抓住了时间,做事情才可能取到成功。事情拖久了可能会发生变故,甚至还会有灾难。所以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在脑海中时就马上的采取行动,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
行动不一定能带来满意的效果,但不采取行动就绝无结果可言。因此,如果你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先从开始行动做起,当你养成了“现在就动手做”的好习惯时,你也就掌握了人生进取的精义。
养生不可胡思乱想
--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原典】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易经·无妄》
【释义】
《无妄》卦九五爻说:不轻举妄动而偶尔染上一些小病,无须用药来调理,也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象传》说:不轻举妄动而染上疾病是不须服用药物的,因为药物不能胡乱试用。
《无妄》中卦的卦象,上卦乾为天,下卦震为雷,天下雷动,声威赫赫,谁敢胡作非为而妄行?所以象征不妄为。身不妄为,持之以正,心安理得,自然利于养生和防病。
《无妄》九五之爻,为一卦之主,阳刚中正,下应阴柔之六二,上下阴阳相呼应,自然和谐,犹如身体强健,增强了内在的免疫力,所以偶尔生些小病,无须服药,疾病自然消失,即为“有喜”。当然,此话并非否定药物的治病效果。因为“勿药有喜”其前提条件是身心“无妄”,即遵循生活规律而秉正以行,才能达到身心和谐的目的。
做人不要胡思乱想,由消极情绪而引起的心理疾病是用药无法医治的,良好的情绪才是心理健康的保证。凡是在生活中胡作非为或行为混乱的人,往往常在夜深人静扪心自问的时候产生不安,久而久之,内心失去了平衡,身体也长期处于阴阳失调的状态,便会患迷狂之疾或加重了病情。
【事典】
故事一:心宽胜于屋宽
有个富翁,家有万金,房屋千间,妻妾成群。突然有一日,富翁得了一种怪病,四处寻医问药,怎么治都不见好转。眼见生命垂危,只好派人请来一位名声显赫的牧师为自己祈祷。
谁知牧师见了富翁后,就转身离开。富翁的家人在后面紧追不舍,询问究竟。牧师回答说:“你家主人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你不要再追我了。”
富翁家人不解:“我家老爷才病数日,为什么你说他病入膏肓了呢?”
牧师说:“你家主人其实已病了好多年,只是他自己不知道罢了。”
家人问:“他是如何得的这种病?”
牧师说:“因为他常年露宿,染了风寒。”
家人边往回走边想:“我家老爷生活富足,屋宇无数,怎可能露宿在外?又怎可能感受风寒?这个牧师真是徒有虚名,看来这不过是他的疯言疯语罢了。”家人回去后,便把牧师的话一五一十地讲给富翁听。
富翁听后想了想,突然有了感悟,长叹一声说:“他说的不是疯话,他的意思是我虽然有广厦千间,但心里却极度空虚,一生浑浑噩噩,没有一个好归宿,就像那些露宿街头的人一样啊!”
的确,屋宽还不如心宽,豪宅可以令一个人生活舒适,却无法填补其心灵上的虚空。当你倍感孤寂时,很可能是因为你关闭了自己心灵的门窗,只要你勇敢地打开心灵的门窗,让自己的心胸接受阳光的照耀和春风的吹拂,这种孤独感是很容易摆脱的。
故事二:自我想像出的忧虑
一个深夜,有个人驾车正行驶在僻静的郊野中,可不知什么缘故,他车子的车胎突然瘪了,他想换一个新的,却发现自己未携带千斤顶。正在焦急之时,他发现不远处有一间农舍还亮着灯,赶过去求助。
他一边走,一边想:“屋子里会有人吗?”“房屋的主人会有千斤顶吗?”“如果有的话,这家伙不肯借给我怎么办?”他越想越焦躁,越想越愤怒,最后,当他敲开农舍的门后,竟劈头就给了农夫一拳,还发疯般地吼叫着:“收起你那该死的玩意吧!”
这个故事之所以可笑,是因为它揭示了那些胡思乱想的人的心理,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杞人忧天的故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此类人却并不少见。
有一个人自以为得了癌症,便跑去看医生。医生问他:“你觉得哪里不舒服?”他回答说:“我没感觉哪里不舒服。”
医生又问:“那你的身体哪里疼?”他说:“哪里都不疼。”
医生又问:“你最近体重是否减轻了?”他说:“没有。”
医生听后忍不住问:“那你为什么怀疑自己得了癌症?”他说:“书上说癌症的初期毫无症状,我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啊!”
富兰克林曾以“失眠”形容这类人。他说:“失眠者睡不着,因为他们担心会失眠,而他们之所以担心,正因为他们不睡觉!”
马克·吐温在晚年时也曾感慨:“我这一生大多在忧虑一些从未发生过的事,没有比无中生有的忧愁更愚蠢的事了。”可见,消极情绪比任何别的力量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如果你想生活得更加幸福,保持良好思想情绪才是最明智的方法。
故事三:保持真我本色
玛莎·朱尔蒂从小就很敏感和腼腆,因为她的身体一直太胖,而她胖胖的脸更使她看起来臃肿无比。玛莎的母亲很古板,她认为把衣服弄得漂亮是没用的事情。她总是对玛莎说:“宽衣好穿,窄衣易破。”也总是这样的想法来指导玛莎穿衣服。
玛莎从来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甚至不参加体育课。她非常自卑,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是不讨人喜欢的。长大之后,玛莎嫁给一个比她大好几岁的男人,她丈夫一家人都很好,对她充满了爱心。玛莎尽最大的努力要像他们一样,可是她并没有改变自己。
他们为了使玛莎开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只令她更退缩到自己的世界中去。玛莎每天都活得紧张不安,她断绝了一切社交活动,甚至害怕听到门铃响。玛莎暗中承认自己在社交方面的失败,却不希望她的丈夫发现她这点,所以每次他们成双入对出现在公共场合时,玛莎会假装开心。事后,玛莎会为此难过好几天,她想不出生命的意义,多次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有一日,她的婆婆对玛莎谈起自己如何教育孩子,她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要求他们保持本色。”“保持本色!”这句话突然激醒了玛莎!在这一刹那,玛莎才意识到自己之所以如此苦恼,正是由于她一直强迫自己去适应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环境。正是婆婆随口一句话,改变了玛莎日后的生活。
玛莎后来回忆道:“在一夜之间我整个人便改变了。我开始保持自我本色,开始研究自己的个性和优点,尽我所能去学习色彩搭配等服饰方面的知识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穿衣服。此外,我还主动交朋友,我参加了一个社团--起先是一个很小的组织--他们第一次让我参加活动时,我还有点不安。可我每发一次言,与人交往的勇气就多了一点。渐渐的,便发现了与人交往的快乐,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到可能得到的。后来,在我教养孩子时,也总是把自己从痛苦中解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保持自我本色。’”
世界上最可怜、最痛苦、最不幸的人,莫过于那些失去自我的人。很多人活着就像参加化装舞会,他们戴着各种虚假的面具,把真实的自我藏在面具后,把它当作令自己害怕的黑暗秘密。当一个人舍弃了矫饰的外在而成为真正的自己时,他会拥有无与伦比的满足与轻松。
故事四:不为自卑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