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会对那些雄辩者心生敬慕。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情况,他们总能沉着应对,侃侃而谈,甚至有时会一语定乾坤。他们好像是天生的宠儿,没有什么事是他们用口才解决不了的。其实,这一切都是他们占据了话语权的制高点所致。只要我们可以做到掌握话语权的制高点,就可以像自己曾经羡慕的人一样驰骋在话语气场的巅峰。
谩骂和恐吓绝不是“舌战”
在论辩中,常常会有一些论辩者在理屈词穷之时,又不肯低头认输,往往恼羞成怒,转而求助于人身攻击,偏离所争辩的问题,用谩骂或其他方式侮辱对方的人格。他们妄图通过释放负面能量、扰乱他人话语气场来挽回败局。
当你面对这样的情形,一定不要脸红脖子粗地和他们对骂。如果那样就正中对方下怀了,你们争辩的问题就再也无法辩清楚了。他们所要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个。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沉着镇定,采用恰当而巧妙的语言技巧,针锋相对地予以坚决的回击。这样,你的气场就不会轻易被搅乱,负面能量也不能随意打倒你。这种做法既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又在论辩所涉及的是非曲直面前不让步。如果你能这样做,对方就无计可施,只能彻底败北。
在论辩中,当对方侮辱你的人格时,可以采用针锋相对和含沙射影两种语言上的技巧予以回击:
我们常看到,在论辩中,有些辩论者手中无真理,就只是抨击对方本身与论题无关的问题,以攻击对方人身来代替问题本身的讨论。对此,我们要与他们针锋相对,坚决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
当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已经传播开时,英国教会召开了一次会议,围攻进化论学说。会议进行到最后一天,一位主教为挽回败局,对科学家赫胥黎进行了人身攻击,他说:“赫胥黎教授就坐在我旁边,他是想等我一坐下来就把我撕成碎片的,因为照他的信仰,他本来就是猴子变的嘛!不过,我倒要问问,这个猴子子孙的资格,到底是从祖父那里得来的呢,还是从祖母那里得来的呢?”
这是一种典型的人身攻击,主教这不是在讨论问题,而是企图侮辱对方的人格。对此,赫胥黎教授这样回击道:“我断言——我重复断言:要说我是起源于弯着腰走路和智力不发达的可怜的动物,我并不觉得羞耻;相反,要说我起源于那些自称很有才华,社会地位很高,却胡乱干涉自己所茫然无知的事物,任意抹杀真理的人,那人真正可耻。”
赫胥黎面对人身攻击,勇敢地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针锋相对,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地予以驳斥,没有被反对者放出的烟雾弹轻易地扰乱话语气场,反而使主教现出了色厉内荏的原形。
在论辩中,也有这样一些论辩者用指桑骂槐的方式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侮辱对方的人格。对此,你如果质问对方,正面回击,可能正中对方下怀,他可以说:“我并没有指你,你为什么要往自己头上硬扯。”这时,愤懑的负面能量就会充斥在我们的身体内外,我们的话语气场也会因为受到强大的压迫而变得脆弱不堪。要回击这类人身攻击,最好的办法是也采用同样含沙射影的方式,反击对方,取得以用制隐的效果。
在一个晚会上,英国文学家肖伯纳独自坐在一旁想心事。一位美国富翁非常好奇,便走过来说:“肖伯纳先生,我想出一块钱来打听你在想什么?”显然,这位富翁不但干扰了肖伯纳先生的思绪,而且还浑身散发着一股铜臭味。他的话不仅俗不可耐,而且完全是对肖伯纳人格的侮辱。
对富翁庸俗的做派,肖伯纳决定给予反击。他抬头看了一眼富翁,说:“我想的东西不值一块钱。”
这下更引起了富翁的好奇,他急不可待地问道:“那么你究竟在想什么东西呢?”
肖伯纳笑了笑,叹口气说:“我想的东西就是你呀!”
肖伯纳反击那位俗不可耐的富翁的方法就是引蛇出洞的典型例子。富翁问他在想什么,如果他直接回答的话,必然兴味索然,达不到反击的目的;而他所说的“我想的东西不值一块钱”马上就使富翁被他的话语气场所吸引,可惜迎接富翁的并不是他渴望的赞美和能够使他的话语气场高涨的颂扬,而是自讨没趣。肖伯纳见“蛇”已“出洞”,便抓住时机揭“谜底”,于是道出了“我想的东西就是你”之惊语。虽语言简短,但却以其美妙绝伦的语言技巧给富翁当头一棒。
在论辩中,谩骂和恐吓并不是真正的舌战群儒,而是一种无聊的人身攻击。它并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辩论技巧。所以,我们必须要对此持有正确的认识,要不断地寻找和运用正面的气场力量来武装自己,养成自己雄辩的口才,提升自己的气场话语操纵术。
掌握进攻技巧,舌战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占据主动位置,这是论辩中最常用的一种策略,在辩题对己方明显不利的情况下尤其适用。这样,己方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话语气场的声势,使自己尽量减少被对方话语气场干扰的机会。
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上,新加坡国立大学队和中国香港中文大学队展开辩论,辩题是“外来投资能够确保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成长”。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队为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为反方。显然,从命题上看,中国香港中文大学队处于不利地位。因为“确保”一词是个值得推敲的词语,如果把“确保”理解成绝对保证,那么,正方中国香港大学中文队几乎是无理可辩。
不过,中国香港中文大学队也有高招,他们采取“先发制人、先声夺人”的策略,开场就提出“确保”并不是指百分之百保证。比如在中国内地的客车里,广播员常说:“为了确保各位旅客的安全,请不要扶靠车门。”这并不是说只要不去扶靠车门,乘客的安全就百分之百得到保证了。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率先定义“确保”一词的含义,为自己的论点开辟了广阔的活动舞台,而反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又没有令人信服地证明“确保”就是百分之百地保证,因此,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就化不利为有利,牢牢把握了辩论场上的主动权,并最终获胜。
可以设想,如果不是采用了先发制人的方法,而是在承认“确保”就是百分之百地保证的前提下与对方辩论,稍有不慎,正方就会被拖进负面能量织就的泥潭,自身的话语气场也会因为根基不稳而面临随时被反方击溃的危险。正方也很难有取胜的希望。
“先发制人”重在一个“先”字,贵在一个“制”字。当你了解别人将要说一些对你不利的话或让你办一些不想办的事时,你可抢先开口,集中你的语言气场的核心力量,或截、或封、或堵、或围、或压、或劝,明确告知对方免于开口,打断对方的话题,用其他话题岔开。这样就能占尽先机,牢牢掌握交际的主动权,为自身话语气场的张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自己拒绝的目的。
辩论不是简单的舌战,更不是街头泼妇骂架,而是进攻与防守综合艺术的运用。顾头不顾尾的蛮攻和忍气吞声的呆守都会造成灭顶之灾。因为它们会导致负面能量的泛滥和己方话语气场的被压制。
孙子曰:“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在辩论时,为了辨明是非,最经常也是最奏效的战略就是主动出击,先发制人,因为只有在进攻、进攻、再进攻中才能始终把握主动权。但不能盲目进攻,要掌握进攻技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正面进攻。
辩论中,与对方短兵相接,面对面地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尤其是中心论点,指出对方论点的错误和明显违背事实和常理的地方,使其主张不能成立,是辩论制胜的法宝。这就是所谓正面进攻。它可以完全杜绝了对方对我方话语气场进行干扰的可能。这是大规模的正规军决战常用的手法最常用,也最难以掌握。
其次,我们可以运用侧面进攻。
所谓侧面进攻指不与对方正面交锋,或是因对方论点看似十分坚强,难以找到漏洞,而从侧面驳斥对方的论据,或提出对方论据逻辑上的毛病,加以迎头痛击,彻底打垮对方。
再次,我们可以采取迂回进攻。
迂回进攻是指不与对方近距离接触,而先远距离地进攻,如从挑剔对方的论辩态度不妥或论辩风度有失,开始诘难,进而抓住对方的论辩企图,深入进行驳诘。用这种方法,往往使对手措手不及,难以应答。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包围进攻。
包围进攻是指当对方分论点很杂时,可以分割包围对方核心论点周围的分论点及论据逐一进行驳诘,最后推翻对方的核心立论。既然对方分论点不能成立,其核心立论自然不成立。
在辩论中,要做到集中气场能量,借助语言载体先发制人,抢先掌握主动。只有以正确的进攻方式攻击对手,并在攻击过程中发现对方的破绽抢先下手,进而穷追猛打,方可达到预先目的,并一举取胜。
借助权威增加言语力度
在生活中,人们对权威总是怀有一种信赖的心理。当我们遇到权威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被他们独特的气场所吸引。在辩论中,我们可以根据人们的这种心理,借助权威的形象或权威的言论,增强自身话语气场的吸引力,从而使我们的言论具有不可抗拒的雄辩力量。
在古代,诡辩家鼓唇摇舌,指鹿为马,辩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但只要一抬出封建社会皇帝这一至高无上的权威,对方就无可再辩了。
齐高祖的时候,有位法师极喜诡辩。一次,他立了个“无一无二”的诡辩命题,声称世界上既无一的东西,也无二的东西,难住了许多著名的儒生学士。
这时,一个名叫石动筒的人被高祖请来了。石动筒在座前把衣服提起,问法师:“看弟子有几只脚?”法师说有两只。石收一脚独立,另一脚后翘,又问有几只脚。法师说有一只。石问:“刚才是两只,现在又是一只,怎么能说无一无二呢?”法师回答:“如果说有两只脚是真的,就不应该有一只脚;如果说有一只脚,那两只脚就不是真的。”石动筒紧逼不舍,追问道:“如果你认为你的论题能站住脚,那我再往下问你,你可不能不回答呀!弟子听说一天不会有二日,一国不会有二君,你能说无一吗?卜有乾坤,天有日月,皇后配天子,这就是二人,你还能说无二吗?”法师只好嘿嘿一笑,不再说什么了。
在这个示例中,石动筒举出了“天无二日”“民无二君”“皇后配天子”的例子,巧妙地借用了皇帝的权威,从而增强了自身话语气场的说服力。而喜欢诡辩的法师在皇帝的权威面前也只能自动弱化自己的话语气场。
另外,借助权威人士言论,有时也可以体现为化用其中意思。
《世说新语·贤媛篇》说,许允和阮家之女结婚,行礼以后,发现新妇奇丑。许允不肯进房,桓范劝他进房,许允又想逃走,新妇拦着他,于是,他们之间发生了一场辩论。许允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在这个事例中,新娘子就化用了教育大师孔子的名言。“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关于道德的话给嫌弃新娘子的新郎很大的精神压力,顿时,他感到自己的话语气场被新娘的话语气场打败了,所以他最后选择敬重新娘。
权威永远都是有力度的。当我们想掌握话语的主动权时,可以采取借助权威的力量。不过要注意,在借助权威的论述时,万不可断章取义,否则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摆明事实,以不辩应万辩
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在具体的事实面前,即使再蛮横、再能狡辩的人,也不能置事实于不顾,睁着眼睛说瞎话。事实会带给人们最直接的证明,会在无形之中增加人们的话语气场的气势,并使人们迅速占据双方交流时的话语主动权。
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小时候听过的关于爱因斯坦的“板凳”故事:
一次手工课,爱因斯坦把自己“制造”的一张很不像样的“板凳”交给了老师。
老师看后很生气,举着“板凳”问孩子们:“你们见过比这更糟糕的凳子吗?”
小朋友们都一个劲地摇头表示“没见过”。但爱因斯坦却从课桌里拿出了另外两张“板凳”,说:“比这更糟糕的凳子还是有的。”他指着拿出来的那两张“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老师的已是第三张板凳了,虽然它做得并不好,但比这两张好多了。”
结果,老师被说得哑口无言。
这就是摆事实最直接的办法——示物助说。在证据面前,一切解说都变得苍白无力。爱因斯坦拿出的两张小板凳,为他所说的话提供了有力的说明,增强了他的话语气场的影响力。他的话语气场的气势成功地压制了老师不客观的说法。
作为一个成熟的辩手,挖掘例证来源的能力应该是非常强的。大凡好的例证都能感化别人,激起听众与之气场共鸣。
在辩论中,雄辩者及时抓住现场的某些事物用作论据反击敌论,这种辩论技巧,就是就地取证战术。由于这些事物都是辩论者在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生动具体,直观性好,一点就明,一说就透,因而具有很强的雄辩力量,可以迅速增加己方话语气场的气势。
在一次“大学生可不可以下海经商”的论辩比赛中,正方的一辩是这样开始他的发言的:“朋友们,在这个‘有钱非万能,无钱万不能’的时代里,钱这个身外之物一定令在座的各位男女同学苦苦追求过。也许哪位女同学为缺少1元钱而买不到自己喜爱的发夹伤透了脑筋;也许哪位男同学因缺少5角钱而不能吃上一份红烧肉只能吃盘白菜而搓痛了脑袋;也许哪位同学因为缺钱而买不起牙膏刷牙以致口臭,买不起邮票寄信以致难向远方的亲人倾吐亲情;也许……无数的也许。看来只有有钱才能有风采,才能有魅力,才能让人生存。钱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质、精神享受。而下海经商首先做到的是可以开拓生财之道。这样说来,何乐而不为呢?这是其一。其二……”
这位论辩者抓住现场观众感兴趣、联系紧的日常琐事临场切入,就地取证,找到了与现场观众进行交流互动的同频信息,讲出了大家的心里话,使自己与观众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话语气场的互动,从而深得观众认同。
就地取证,顾名思义,就是现场找例证,现炒现卖。所以,在用此法时要弄清的是,从现场找来的例证是否有说服力,如果缺乏说服力,还是别把时间白白搭在这方面为好。
与他人交往时,为了掌握话语的主动权,我们有时会采取摆出事实,以不辩应万辩的方法。俗语说:铁证如山。确凿的事实会给对方相当的压迫感,他们的话语气场会因此而矮化,而我方的话语气场则会趁此机会大增声势,并直奔话语权的制高点而去。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
很多时候,言语上的正面进攻很难达到征服他人的目的。这时,如果我们能够转换一下思路,采取先软后硬、先礼后兵的方式,说不定就可以做到,并大大提高自己话语气场的影响力。
先说软的,可以在强敌面前取得进一步论辩的机会;再说硬的,就可以显示一些威胁的力量。软的为绵,硬的为针,这就是绵里藏针。在这个招式里,人们先通过有限度地承认对方优势的方法,来缓解自己的压力,使自己不至戾气攻心,气场紊乱。之后,再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证据,从而彻底摆脱了戾气的影响,极大地张扬了自己话语气场的威力。
“绵里藏针法”的运用常常跟喂小孩子吃苦药的道理一样,要用糖衣包着药片,或者就着糖水送服,招数因人而异,窍门却一通百通。
春秋时期的晋灵公奢侈腐化。某年下令兴建一座九层高的楼台,群臣劝说,他火了,干脆又下了一道命令,敢劝阻建九层台者斩首。这样一来便没人敢说话了。
只有一个叫孙息的大臣很讨灵公喜欢。他就告诉灵公说他能把九个棋子摞起来,上面还能再摞九个鸡蛋。灵公听了,觉得这事儿挺新鲜,立即要孙息露一手让他开开眼界。孙息也不推辞,就把九个棋子摞在一起,接着又小心翼翼地把鸡蛋往棋子上摞,放第一个,第二个……
孙息自己紧张得满头大汗,战战兢兢,看的人也大气不敢出一口。如果孙息不能把鸡蛋摞好,就犯了欺君大罪,是会被杀头的。
这时,灵公也憋不住了,大叫:“危险!”孙息却从容不迫地说:“这算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哩!”灵公也被勾起了好奇:“还有什么比这更危险?”
孙息便掂掂手中的鸡蛋,慢吞吞地说:“建九层台就比这危险百倍。如此之高台三年难成,三年中要征用全国民工,使男不能耕,女不能织,老百姓没有收成,国家也穷困了。而国家穷困了,外国便会趁机打进来,大王您也就完了。你说这不比往棋子上摞鸡蛋更危险吗?”灵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立即下令停工。
孙息让晋灵公看了场不成功的杂技表演,更受了一次形象生动的批评,那味道确实是又甜又苦。晋灵公的怒气在不知不觉间被转移走了,负面能量不再扰乱他的话语气场了。当他可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时,现实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他的话语气场必须发生转向,而不能随意任性。所以,灵公下令立即停工。
正在气头上的人,是难以与他正面争辩的。何况他还有无上的权威支持,那更是老虎屁股——摸不得。然而,“绵里藏针法”每每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能起到逆转乾坤的作用。
庄重显力量,风趣显风度。在论辩中做到既庄重又风趣,可以叫对方无力招架,自叹弗如。庄重为绵,风趣为针,是为绵里藏针。
绵里藏针,话里藏话,总体上有两个基本功:一是能够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恶毒之意,否则便会成为笑柄,白白赔了笑脸;二是要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话要说得很艺术,让听话之人心领神会,明白你话中的锋芒所在。
赵、魏等国合纵,赵为争夺合纵的领导地位,献出百里土地,请求魏国杀死魏相范座。范座上书给魏王说:“臣听说赵王要拿方圆百里的土地为代价,请求杀死我。杀死一个无罪的范座,不过是小事一桩;而得到百里的土地,可是很大的利益,臣暗自为大王感到得意。话虽然这样说,却有一点不可不留意,如果百里的土地没能到手,被杀死的人可就不能复生了,而且大王还一定会被天下人所耻笑。臣以为与其用死人同赵国做交易,不如拿活人做交易更好。”
范座先请求大王赐他一死,然后再剖析这一行为的后果,让大王定夺取舍,自己不明确表态。这样魏王即使再昏庸也会领会到赵国的险恶用心。这样,范座就在无形中掌握了话语的掌控权。
与他人交往时,绵里藏针的方法可以使对方先从思想上放松警惕,为自己争取自己宝贵的时间。这样,在我们成功地搜集齐相应的证据后,就可以一举反攻,夺回让出的话语掌控权,张扬自己的话语气场。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有人认为,在辩论中应变要设法逼对方掉进你设的陷阱,使之无可自拔。如果对方一掉入陷阱,就要马上采取还击行动。有时当对方因退缩或招架无力,也出尽了“牌”,你就亮出你的“王牌”,一举逼使对方陷入进退不得的困境。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是其中最有效的一个方法。
欧布利德是古希腊一个有名的诡辩家,他在某个大公那里供职。
一天,他对他的同事说:“你没有失掉的东西,那么你就有这件东西,对吗?”
他的同事回答说:“对呀。”
欧布利德接着说:“你没有失掉头上的角吧?那你的头上就有角了。”
大公听了他们的争吵,心生一计,决定利用这种方法来整治善于诡辩的欧布利德。他对欧布利德说:“在我的城堡里,你没有失掉坐牢的权利,是吗?那么,就让你享受三天这种权利吧!”于是,欧布利德被关了三天禁闭。他真是有苦说不出,只有自认倒霉了!
大公和欧布利德最初的做法都是典型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他们都是利用对方的一时不查使对方掉入了实现设计好的陷阱中。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它们既会带来正面能量,也会带来负面能量。故事中所采用的方法就会使二者很容易地发生转化,而他人话语气场的优势也会在一瞬间失去。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恃才傲物的人最容易犯下面的毛病。在开始时,容易小看对方,以为自己只要开口,来个“先发制人”,就能成功,没想到由于对方介意在心,回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反而会抢了先手。这时候,不该心慌意乱的一方看出对方不易就范,可能会乱了招数,加速败北。
又有人提出,到了紧要关头,非说明己意不可时,可采取我觉得这件事该这么做的招法。这一招比任何方法都管用,使对方不知不觉中掉入你预设的陷阱。如此,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回到辩场上来,我们也不难举出一系列利用对方自相矛盾进行攻击的辩例。且以1995国际大专辩论会上就《信息高速公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辩题正反双方的一段辩词为例:
正方二:我方也主张发展中国家必须重点发展普及应用,就像教育必须从基础做起,我们现在不做的话,以后怎么跟得上呢?
反方二:对方辩友还是同意了我方的论点,首先要发展教育,首先要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国力呀!
正方四:信息高速公路恰恰能够帮助教育的发展,这个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了。
反方一:信息化也是我方的立论。我们并不否认发展中国家应该缩短南北差距,应该发展信息化,但那并不代表信息高速公路啊!
反方四:那对方辩友为什么就一定认为信息高速公路是发展中国家的万能药呢?难道你不知道药对症可以治病,不对症可以要人命的呀!(掌声)
正方二:对方同学承认信息高速公路是有利的,但又认为发展中国家没有信息高速公路。可是实际上就算是没有信息高速公路,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也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因为只要一样花了5万块为两位同学装个电脑,就上了国际网络了。
反方三:信息高速公路有利,这谁都知道啊!但今天的辩题是谈对发展中国家有没有利啊!
正方二:对方同学不是说信息高速公路还没做出来吗?你怎么知道它有利呀?
反方一:对呀!这不正是否认了你方的观点嘛。你怎么就知道信息高速公路就有利呢?反方二:因为我们已经做出来了嘛!我们已经用过了,所以要分享给你们嘛。(笑声、掌声)
上例辩论中,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发现了各自的自相矛盾之处,也均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比如正方讲出对方既承认信息高速公路的存在,又否定发展中国家有信息高速公路的存在。反方提出对方用己方的观点来作为论证基础。这些都可以在一瞬间完成积极和消极能量的转换,从而影响双方话语气场的强弱变化。
与他人交往时,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会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方法会帮助我们迅速调整自己的话语气场,并抓住时机迈向占据话语制高点的道路。
如何突破辩论僵局
论辩是参辩双方的一种逆向抗衡,这种抗衡往往针锋相对,陷入僵局相持不下。要想突破僵局,取得辩论的胜利,不妨另辟蹊径,变逆为顺,采用一种“投其所好”的战术,从顺向的角度,向对方发起一场心理攻势,在顺的过程中化解对方的攻势,发现对方的破绽,抓住突破之机,从而出其不意地战胜对方。
当我们顺从对方的说法时,就会给他们造成一种我们已经主动矮化自己话语气场的假象。这时,对方就会放松警惕,坚固的防守就会出现漏洞。此时,如果可以抓住他们的破绽,我们就可以通过制造强大的压迫感来使对方的话语气场自动臣服于我们的话语气场之下。为此,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来打破僵局。
第一,采取设计诱导的方式。
一天,一位面容娇美的女青年在马路上走。突然,她发现有一个“摩登”男青年在后面紧追不舍,怎么办呢?她突然有了主意。她回过头来对男青年说:“你为什么老跟着我?”男青年说:“您太美了,真让人着迷,我真心爱您,让我们交个朋友吧!”姑娘嫣然一笑,说:“谢谢您的夸奖,在我后面走的姑娘是我妹妹,她比我更美。”“真的吗?”男青年非常高兴,马上回过头去,却不见姑娘的身影。他知道上当了,又去追赶那位漂亮姑娘,质问她为什么骗人。女青年说:“不,是你骗了我,如果你真心爱我,那么为什么去追另一个女人,经不起考验,还想跟我交朋友,请你走开!”男青年被说得面红耳赤,讪讪地溜走了。
这位女青年之所以能制服男青年,就是顺着对方贪图美色的心理,投其所好,设计诱之。对方不知是计,去追更美的姑娘,这就使其丑恶的嘴脸暴露无遗。这个时候,是用女青年发挥自己话语气场威力的好时机。女青年顺势反击,让对方自暴其丑,无地自容,从而达到了目的。
当我们试图打破辩论中的僵局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对方论述思路的特点设计一个话题。这个话题一定要在表面上看起来是投对方所好,但是如果对方开始辩论却正好掉进我方设计的“语言陷阱”中。这样,我们就可以借助自己话语气场的优势来彻底地击垮对方了。
第二,选择创造时机的方式。
一次,律师乔特斯在为一件离婚案件做辩护时在法庭辩论的阶段陷入了僵局。原因是他的委托人拉里有杀妻嫌疑。而对方的麦纳斯还提出了对拉里十分不利的证据:拉里曾向麦纳斯提出过,要麦纳斯帮助他与妻子离婚,并由此推论拉里在无法达到离婚目的时,会采取极端措施。乔特斯知道要直接反驳“要求离婚就有杀人动机”是困难的,于是他采取了“投其所好”的策略。
乔特斯故作谦虚地向麦纳斯承认,自己对离婚是外行,一边恭敬地问对方是不是很忙。麦纳斯踌躇满志地回答:“要我处理的案子要多少有多少。”后来又补充说,每年至少有200件。乔特斯赞叹说:“呀!一年200件,您真是离婚案的专家,光是写文件就够您忙的了。”麦纳斯犹豫起来,感到说得太多人们难以相信,就只好承认说:“可是……其中有些人……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改变了主意。”破绽出现了,乔特斯抓住这一点,进一步诱导道:“啊!您是说有重新和好的可能,那大概有10%的人不想把离婚付诸行动?”麦纳斯说:“百分比还要高一些。”“高多少,11%?20%?”“接近40%。”乔特斯用惊奇的眼光盯着他说:“麦纳斯先生,您是说去找您的人中有近一半最后决定不离婚?”“是的。”麦纳斯这时有些感觉到了,但退路已经没有了。“嗯,我想这不会是因为他们对您的能力缺乏信任吧?”“当然不是!”麦纳斯急忙自我辩解,“他们常常一时冲动,就跑来找我。可是一旦真的要离婚,便改变了主意……”他突然止住,意识到自己上当了。“谢谢,”乔特斯说,“您真帮了我的大忙。”
在这场法庭辩论中,乔特斯见正面反驳难度较大,就采用了“投其所好”术,从侧面迂回。他先坦率地承认自己对离婚案是外行,恭维对方很忙,当对方得意忘形,鼓吹自己处理离婚案件的数目时,他又进一步恭维对方是离婚案专家。这些都是为了发挥自己的话语气场威力所作的铺垫。当对方感到吹过了头,说有些人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改变了主意时,时机出现了。乔特斯抓住这一点诱使对方说出了自己否定自己的话,一举打掉了对方话语气场的嚣张气焰。
可见,在论辩中如果正面说理难以奏效,可以采用“投其所好”术,与对方巧妙周旋,对方对抗心理弱化,疏于防范,就有可能暴露出一些破绽,己方乘隙而入,一举制胜。
在论战中,常常会出现陷入僵局的局面。这时,就需要我们善于投其所好。这样就能很快突破僵局,发挥出自己话语气场的威力,使自己渐入佳境,并逐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