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禅修心。修心就是清净心。去人心、不公不正、有所偏移的心,回归到中正的天心。中正的天心就是近乎中道、不偏不倚的心。
东坡输玉带
一日,佛印禅师登坛说法,一向爱好参禅的苏东坡听说后也赶来参加,但此时已经没有空位了。禅师便说:“人都坐满了,此间已无学士坐处。”
苏东坡一向好禅,马上针锋相对:“既然此间无坐处,我就以禅师四大五蕴之身为座。”
禅师知道苏东坡要与自己论禅,就微笑着说道:“学士!我有一个问题问你,如果你回答得出,那么老和尚的身体就当你的座位;如果你回答不出来,那么你身上的玉带就要留在本寺作为纪念。”苏东坡很爽快地答应了禅师的条件。
佛印禅师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请问学士要坐哪里呢?”
苏东坡一时为之语塞,只好认输,解下腰间的玉带递给佛印禅师,大笑而去。
【智慧小语】
傲不可长,傲长则人厌
苏东坡以为自己学高八斗,就毫不谦虚地在禅师面前论道,哪料想落了一个输玉带的结果。
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必须经常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不要自命清高,如此才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在职场中,谦虚永远是一名员工的美德,任何时候都不能摒弃。一个毫不谦虚,吹嘘自满的员工,最后往往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以花献佛
有一位虔诚的女信徒,她经常从家中带一些鲜花到寺院供佛。
一次,当她把鲜花送到佛殿时,正遇到无德禅师,无德禅师非常欣慰地说:“你经常这么虔诚送花供佛,来世当得庄严美貌相报。”
女信徒非常高兴地说道:“我非常愿意这样做。我每次送花拜佛时,就自觉心灵像清泉洗涤过一般清凉,但回到家中,却又乱如丝麻了。作为家庭主妇,怎样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禅师反问她道:“你常以鲜花献佛,想必你一定知道如何使花朵保持新鲜吧?”
女信徒答道:“是的,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要剪去一截花梗,因为这截花梗已经腐烂,不易吸收水分,花朵就容易凋谢。”
禅师道:“这就对了,要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就好比是花,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像花瓶里的水,惟有不停地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时时忏悔、检讨、改进,才能不断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
女信徒听后说道:“谢谢禅师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能走近禅师,在禅院过一段晨钟暮鼓,菩提梵呗的宁静生活。”
禅师答道:“你的身体是寺宇,脉搏是钟鼓,两耳是菩提,呼吸是梵呗,无处不宁静,又何必要到寺院中生活呢?”
【智慧小语】
日日更新,时时自省
“心静自然凉”,这是劝人遇事首先要静下心来深刻自省,不要一味焦躁不安,怨天尤人。
所谓的自省就是自己审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它的好处在于:可以修正自己的言行和方向。借修正言行来使自己进步。
在公司中,员工就好比是花,公司的环境就好比是花瓶里的水,员工们只有不断地净化自己的身心,变化自己的气质,时时反省自己,才能不断地在工作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并能够在工作之余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
心不静的老和尚
烈日炎炎的夏日,老和尚正给小和尚讲佛理。老和尚说,心头火烧毁的往往是自己的心,所以要制怒。“心静自然凉啊!”老和尚讲。
老和尚刚刚讲完佛理,小和尚便虔诚向老和尚请教:”师父,刚才你最后一句说了什么?”
“心静自然凉啊!”老和尚说。
“心静之后是什么?”小和尚又问道。
“自然凉。”
“什么自然凉。”
“心静。”
“哦,心静自然凉。”小和尚小声念着,接着他又问:
“师父,自然凉前面是什么?”
“是心静。”
“心静前面是什么?”
“心静前面已经没有了。”老和尚有点不耐烦了。
“哦,心静后面是什么?”
“自然凉。”
“自然凉?那自然凉前面是什么呢?”小和尚不停地问。
“混账东西!你这哪里是讨教,分明是在胡闹!”老和尚气不打一处来,额头已经全是汗了。
【智慧小语】
如何控制情绪
显然,人人都有不易控制自己情绪的弱点,那么我们如何在工作中控制情绪呢?我们尽力抹掉头脑里一切令人讨厌的、不健康的情绪。
第二,如果你觉得担忧、发愁或焦急时,你不妨先暂停一会儿,在心里告诫自己说:“这决不是一种思维敏锐之人所过的生活啊!这只不过是一个从未享受过生活乐趣的无知者的生存方式啊!”
第三,当感到沮丧、气馁或绝望时,你不要计较它,不妨痛快淋漓地洗个澡,然后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和顿悟,以驱散萦绕在你头脑里的忧郁阴云。
第四,转移注意力,也是抚平烦躁、根治不安情绪的一剂良药。
第五,你应该尽可能地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去,或者从事某一项使人开怀大笑、其乐陶陶而又无害的娱乐活动。
定一教徒
定一法师对弟子要求很严格,他要求自己的弟子,一定要保持佛门处处是净土,可是有几个新来的小和尚却屡屡犯戒。
这一天,刚刚做完日常佛事,僧侣们正要走出禅房时,老方丈定一法师用手碰落了供台上的一个瓷瓶,摔了个粉碎。众弟子一下愣在那里,不知方丈是失手碰落了瓷瓶,还是故意碰落的。
定一法师非常严肃地扫视一眼众生,语气凝重地说:“非常可惜吧?一杯泥土,不知经历了多少工序,经过了多长时间的煅烧,才超脱成珍贵的瓷瓶,被我们拿到神圣的供桌上,成为一件高贵圣洁的法器。如果保存好了,它千百年都不会损坏的,甚至可以永远流传下去。可是,扬手之间,它就坠落于地,一文不值了。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尤其是我们敛德修行的僧人,取得了法号,悟出个境界,不是件容易事!你若不珍惜、不自律,堕落起来与瓷瓶无异!”
这时,几个新来的小和尚幡然醒悟,并合掌跪地,深表忏悔。
【智慧小语】
坚守戒律要有度
烧制一个精美的瓷瓶,需要付出无数的艰辛,可轻轻一碰就会被摔得粉碎。立事难,败事易;学好难,学坏易;修行难,放纵易……
由此想到,现在有一些职场中人,他们不断地去追求高薪,讲求品位;追求自由,讲究生活,用燃烧青春和毁灭自己去享受一时的“快乐”,岂不悲哉。
只有付出艰辛劳动和勤奋求索所取得的快乐才是健康的、永久的,而且还要坚守必要的戒律,否则很容易就会毁于一旦。
由于有必要的戒律和自我克制,人才能抵制本能的冲动,才能把握自我发展的主动权。
但我们并不是因此而一味强求地坚守“清规戒律”,这也是十分痛苦、很难长久的。惟有像禅师那样保持平和自在的心态,才能适情宜性享受人生,如此也就不会耽于诱惑去打乱已有的心灵平静了。
真正的宝珠
一次,佛陀在灵山会上,手拿一颗摩尼珠,问四方天王道:“你们看一看,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颜色?”
四方天王看后,各说是青、黄、赤、白等不同的色泽。佛陀就将珠子收回,舒开手掌再次问道:“现在,我手中的这颗摩尼珠是何颜色?”
天王不解佛陀心意,不约而同地答道:“佛陀!您手中根本就没有东西,哪有什么摩尼宝珠呢?”
佛陀摇头微笑道:“我把世俗珠子给你们看,你们都会分别它的颜色,但真正的宝珠在你们内心,却反而视而不见。这是多么颠倒呀!”
四方天王听后,若有所悟。
【智慧小语】
学会聆听心声
人生必学的课程之一,是如何聆听内在的心声。
当一个员工的心智不能舒展,情绪受压抑时,心泉的活水被堵塞不通,便常以缄默或固执来抗拒工作中的困难,逃避现实。他待人接物时,更难做到随方就圆,婉转和柔和,反而处处碰壁,障碍重重了。这样的员工是很难在公司中有所发展的。
如何开拓心境,使自由无限呢?
第一,要勇于承认自己过去的错误,且再深一步去了解:曾令你一度哀伤、失落的经历已经过去,不要抓住这些影子不放。要把它们都放开,让它们源源不断地消失于无尽的虚空里。
第二,要对自己宽恕。只要你平凡一点,便可以活得快乐一点。这样你才会进入清醒状态。这就是“悟”的开始。
芥子纳须弥
李渤在任江州刺史时,有一次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闻言而笑,问道:“人家说你涉猎书籍逾万,人称李万卷,可有这回事?”
“当然!当然!我岂止读书万卷?”李渤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
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都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道:“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一粒椰子那么大,那么,你又是如何将那万册书卷放进你那小小的脑袋里去的?莫非你也骗人吗?”
李渤听后,当下恍然大悟。
【智慧小语】
仁者无敌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陆地,比陆地还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人的心胸。人的心胸好比芥子,能包容一切。
一个人的胸襟气度有多大,他日后的成就就有多大。
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标而产生,胸襟宽阔、气度非凡的人会产生出天赋神授一般的精神力量和旺盛的斗志。失败和挫折只能激发他们巨大的勇气和超人的毅力,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仁”字包含了“心胸宽阔”的意思。正所谓“心中无事一床宽,眼内有沙三界窄”。一个人若能包容春夏秋冬不同的气候,那么四季的美景自然都在心中。
对于一名优秀的员工来说,胸襟气度就是他的气魄。拥有博大胸襟与恢宏气度的员工,知道怎样采用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最科学的工作技巧,其成就的事业自然不可估量。
地狱与极乐之说
一日,一个武士去拜访著名的白隐禅师,向他请示说:“禅师,你的地狱与极乐之说到底是真实的呢,还是杜撰的?如果是真实的,能否带我亲自参观一遍呢?”
武士的话刚说完,白隐禅师立刻用恶毒的话攻击武士的品行道德,骂他是个徒有虚名的伪君子,骗钱骗色的大流氓。
武士十分生气,但还是以一个武士应有的修养忍耐、尽量克制自己不发火。没想到白隐禅师骂上了瘾,居然嘲弄说武士的剑连只老鼠都砍不死,还有脸来问道参禅。
武士再也忍不住了,拔出腰里佩剑就去杀白隐禅师,骂道:“你这个秃驴实在是个无赖!我谦虚诚恳地来问道,怎可如此出口伤人?”
他用剑尖指着禅师的鼻子,一步步把白隐禅师逼到一个角落里。
白隐禅师躲到柱子后面,面不改色地说:“你不是要求我带你参观地狱吗?你看,现在不就是地狱吗?”
武士一愣,察觉到自己的失态,
明白了禅师的苦心,连忙跪地道歉说:“对不起,禅师!刚才是我鲁莽失态了!请原谅。”
白隐禅师微微一笑,说道:“你看,这就是极乐!”
【智慧小语】
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有禅云:念正天堂路,念邪地狱门,万法由心生,万事由心灭。一善发动即是天堂极乐,一恶发动即是地狱修罗。
我们每天可以生活在地狱,也可以生活在天堂。关键看你怎么选择。
心的问题是人生的根本问题。心念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所为一念之别,善恶立判;一念之差而成千古之恨等都是说明心力的作用。
心里种什么因,心外就结什么果。对于员工来说,平和的心态是做好工作的决定因素。
古代禅师描述悟境时就常说:“水清月自现。”秋高气爽,碧天如小船坞,一轮明月悬挂在天空中,自有一番宁谧和安详的意趣。可是,如果池塘里的水浑浊不堪,也就不能倒映月了。只有水清,月才会自现。
法师蒙冤
一日,有一个人请了一位法师主持法事,以追念亡父。法师做完了法事后,就直接回寺了,但接下来就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原来请法师的这个人曾把100两银子放在佛坛的抽屉里,但此时却不见了。他回想走到佛坛的人,除法师外再没人光顾过,于是就认为法师偷了银子。
这个人很愤怒,认为出家人竞然干出这种不体面的事,实在是可耻。他决心要回银子。
第二天,他就上山找法师要银子来了。
法师听了他的叙述,并没有像他想像中那样破口大骂,反而轻轻说了一句:“对不起,竞然出了这种事。”于是拿出100两银子交给他带回去。
不久,出外办事的儿子回家,他就把这件事讲给儿子听。儿子大吃一惊,原来那些银子是他拿走的,因为当时紧急,故而没对父亲说。
这个人一听,十分惭愧,赶快到寺里归还银子,并且连声向法师道歉。
【智慧小语】
见辱能忍为大智
以忍耐代替斗争,才能得到永恒的力量。这是法师修禅悟道的结果。
容忍是人在正常社会交际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容人容事的胸怀肚量,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是理智、是大度。
社会需要容忍,人与人交往需要容忍。人活在世上,生与死、利与害、福与祸、喜与怒,小至一身,大至天下国家,都离不开容忍。
工作中有了容忍,我们就不会向他人翻脸或者暴露出足以引起伤害的弱点来,就会免去许多不必要的纠纷,从而在公司中获得一个相对平衡、和谐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