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超看着木炭外表变成坑坑洼洼的好现实焦煤一样。开始张大嘴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
“现在可以了。某家以为现在可以炼铁。”崔举将自己之前加热变红的那些铁块放到之前秦超炼铁用的坩埚里面。放到火上继续加热。秦超并没有动只是张大嘴在那里看着。
崔举抬起头。发现了一个人肉雕塑。好像是名画《呐喊》一样。
“阿超?阿超!还魂了。看火加热。融了这些铁渣。”崔举拍了拍秦超的肩膀。接下来不是他能做的,毕竟看火之类的不是崔举所长。他只是知道高碳钢或者高锰钢之类的东西。但是也只是知道。真正能做的就是看着秦超做。他只要告诉对方自己想要什么就好了。崔举没再说话而是走出了铁匠铺。
秦超回过神之后,自己就低头在炉子上面忙乎起来。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不过现在他完全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自己以后获得钢材更容易了。以前是因为火力不够要获得钢材需要无数次锻打,十几二十练的钢材才真正的够用。火力不够铁太硬,这得打多少次才能一折?现在好了。秦超能想到的是自己可以在一天内多打一把锄头了。。。如果让崔举知道他这么想,不知道崔举会不会用头撞墙!
“大兄请坐”崔举走到后院找到了自己的便宜大妹妹。崔大娘看起来足足有三十岁,太过成熟了,可以说是肥硕的身体。一看就知道家里伙食不错,相当不错,不然不会这么胖。
“大娘最近可好?”崔举,规规矩矩的跪坐在崔大娘给他拿的蒲团上面。
“一切都还如旧。只是三年不见兄长。想的厉害。不知道兄长这三年来是如何过来的?”崔大娘说话和他本人形象完全相反。看似五大三粗,但是说话却柔声细气。
“这三年确实不堪回首啊。”崔举故作伤感。然后给自己的便宜妹妹讲述了一个在草原上生活三年的故事。这是一个流浪者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是别人的。不过换成他的名字罢了。还好的是崔大娘是个很好的听众。中途并没有打断崔举的讲述,不过为了崔举说的一些吃苦的桥段留下了不少眼泪。弄的崔举十分不好意思。
“这三年兄长真是辛苦了。还好兄长如今归来。不然父亲大人那边真的不知道如何照顾。毕竟母亲大人也年长了。红娘虽然能照顾可是。。。”说到这里大娘停止了言语。只是看了看自己的手,显然有些什么话不应该说。
“恩。确实有这方面的担忧。”崔举说到这里的时候就想着要是有一杯茶就好了。不过这个年代的人还不怎么喝茶。只有大部分的佛教徒才会喝茶用来清理肠胃。唐朝初期道教流行佛教徒并不是很多。普通民众就更不怎么喝茶了。招待客人就是汤,也就是开水。富家会用酒酿。这里显然什么都没有。
“现在兄长归来就好。父亲大人说想要去安平老家。多花些钱把户籍也调回去。且不止一次说过。”崔大娘显然对于父亲的回老家有些不满。
“回去也好,毕竟客居不是久事。话说,真的可以么?府兵轻易动不得呢!啊。这些以后再说吧。我尽量全服父亲大人。希望不会真的回安平吧。”崔举急急忙忙的结束谈话,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妹夫正从前面的铺子里面走出来。应该是他的那些铁渣化了。是时候该做钢了。
“大兄去忙吧。别忘了劝劝父亲。安平就不要回了。俺也该去做饭了!中午大兄就莫走了吧。就这么定了!”崔大娘转身走向了后厨。不再理会男人们的事情。
崔举点了点头就起身迎着秦超走去。
“铁渣熔了?”
“熔了。加了泥浆之后。这火可真快啊。这不到半个时辰,所有铁渣就全部都熔了。不知大兄接下来要做些什么?”秦超经过这一次后,对于崔举是毕恭毕敬,打心眼里佩服自己这个大舅哥。
“喔。。那就好。”崔举不再多说话,率先走进铁匠铺子。秦超跟在后面。
崔举在角落里面拿了一个铁锅。放到了铁匠炉子上面。还不太确定要做什么的时候。秦超就明白了。一下子就将所有的融化铁水都倒进铁锅内。然后再铁锅内不断的搅拌。让铁水和铁锅不停的接触,接触面越来越大!
毕竟是个小铁匠铺想要灌钢,或者大型炒钢都不现实,只能是在铸铁锅里面搅拌,让锅里面的铁一面充分接触空气,氧化,一面从铸铁锅里面吸收炭。当下面的锅全部通红之后,秦超马上又换了一个铁锅放到炉子上面,将铁水倒进去继续搅拌翻炒。
半个时辰后,他们已经换了四个铁锅。最后的铁锅已经跟炉子里面那粘稠的铁水粘在一起了。完全分不清到底是锅还是铁水。秦超趁热打铁,将这一整块铁放到铁砧上面。拿起小锤就开始捶打。崔举很有眼色的拿起了墙角的大锤子。秦超每敲打一下,崔举就在被打的地方敲一下重的。
这两个人首先讲铁锅切断成为大约十斤左右的铁块。然后再铁砧上面不停的敲打折叠再敲打。由于有好的火力,中午的时候他们得到了一个好剑坯。
午餐崔举是在秦超家用的。下午的时候这两个人继续打铁的活计。同样的打铁。不过因为上午做完了剑坯。下午在剑坯上面打上剑刃就好了。剑坯的钢材更软更有韧性,但是剑刃需要的是坚硬,夹钢是中国古人为了节省得之不易的好钢材而发明的一种做刀剑的方法。原本练好点钢材因为折打过多次更加绵软,说白了就是熟铁。现在他们需要将一块好点的高碳钢做成刀刃夹在剑坯中间。这一项说起来很简单的工程。崔举和秦超两个人整整用了两个时辰才将夹钢做完。
最后将剑。。哦不。应该说是刀定形状。由于崔举这家伙是个现代人,所以直刀不是他想要的。苗刀就成了崔举的首选。麦苗一样刀,不是苗族的刀。有人要问为什么不是日式刀?这一点倒不是说崔举有什么大汉民族情节。而是日式刀并不适合他使用。大部分日式刀剑都不是很适合高个子人使用。因为身高就必须要加长刀身,这个时代的钢铁质量没法用那么长的刀,不然刀太脆弱了。就像是日本战国时期一样。每打一仗损失的太刀都让人心疼。当然主要也跟他们刀少有关系。
苗刀的话。虽然形状跟日本刀很相似。不过刀身更宽一些,这就导致刀的坚固程度更加优良。
最后淬火的时候使用的是双液法。这是一种高难度的技术。不是老技工干不来,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虽然秦超的技术不好。或者说。他唯一的技术就是双液淬火了。不过据说这是他老爹留下来的技术。就连油槽里面的油都是他老爹留下来的。不过秦超一次都没使用过。这是第一次。不过看样子还是很成功的。不过最后的结果让崔举十分无奈。因为不管他怎么弄都没弄出该有的弧度。这刀依旧还是直的,或者说弯度有限。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全怪崔举。崔举这家伙只知道好刀是淬火造成的弯度但是他不知道。那需要的是覆土烧刃。而不是双液法。所以整把刀看起来是那么可笑。一把失败了的略带弯度的横刀。当然,不仔细看看不出弧度。
“大兄这。。。”到拿出来那一刻。秦超失望透顶了。。。